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巢】送信的人走了(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巢】送信的人走了(征文·散文)


作者:清鸟 举人,4572.4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85发表时间:2022-10-16 19:19:05

【流年·巢】送信的人走了(征文·散文) 那年,春天姗姗来迟。
   已是阳春三月,北方的天空仍是灰蒙蒙的一片。此时的西北风像个脾气古怪的老人,时不时发发威,一脚踹开人家的屋门,让你猝不及防地倒吸一口凉气,猛然感受比冬天里更为彻骨的寒冷;时而又蜷缩起它日渐苍老的身躯,默默消失在无人的角落。阳光趁机透出云层,将温暖洒向人间,柔和的风吹拂大地,一片莺歌燕舞。
   我居住的小城在这样的天气中反反复复了许多次,看上去人们的生活并无异样,依然有序,但每一次的寒风来袭,人们都会忍不住抱怨,这鬼天气,啥时是头。
   一个周日,爱人让我随货车前去江苏太仓取一个样品。我一听高兴坏了,长这么大,我还没去过江南呢,江南的小桥流水曾不止一次出现在我的梦里。我想,那里应该已是春暖花开,黄鹂唱柳的季节了吧。我继续畅想着,心早已随着思绪飘去了远方,我仿佛已站在天气晴暖、微风习习的江南大地上,吮吸着空气中飘来泥土掺杂花香的气味,不觉心旷神怡。不知不觉中,我忽然觉得窗外呼呼的风声也不那么讨厌了,按捺不住内心的狂热,急忙挑选了几件薄衣衫就出发了。
   一路上,景色不断变换,我的心情也跟着起伏不定。行至日照高速路段时,透过车窗,我看到阡陌深处一行大雁正从南边飞来,叽叽嘎嘎的叫声由远及近地传来,像是春天吹响的号角,令我激动又兴奋。
   忽然间,爷爷微笑着出现在眼前。
   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告诉我,大雁飞往南方越冬的时候会排成人字形,天气暖和以后,再排成人字形飞回来。我好奇地问爷爷,万一它们走散了,还能一起回来吗?爷爷一愣,随即哈哈大笑,不会的,它们是一家人,一家人是不会走散的。我仍疑惑不解,缠着爷爷没完没了地问,南方那么暖和,干嘛还要飞回来?爷爷语重心长地回答,北方才是它们的家。
   为什么……爷爷一摆手打断我,他好像累了,不允许我再东问西问,目光里全是忧郁,呆呆地盯着他那条僵硬的腿不再说话。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从没像正常人那样走过路,他的左腋窝下一直有一个拐杖,像个影子一样不离他左右。只有在睡觉的时候,爷爷才把它取下放在身体一侧。他的右手永远无力地低垂在身体另一侧,近乎半瘫的身子将爷爷昔日的颜面一扫而空,他一米八九的高大身躯瞬间矮去了半截。这无法治愈的疾病,像一场突然降至的寒霜,带走了爷爷的刚强与自信,让他提前进入了生命的冬天。
   爷爷多才多艺,凭借一双巧手支撑着一个将近十口人的大家庭,他不仅木工做得好,垒墙盖屋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爷爷又是个性情高雅的人,爱好极广,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他尤其喜欢唱京戏,很多次,爷爷抑扬顿挫的唱腔飘出院墙,胡同里的人不自觉驻足倾听,意犹未尽之余又跑进我家院里,近距离地听爷爷唱。逢年过节,爷爷经常随戏班子走村串户地去唱。也因此,认识了同样爱好唱京戏的伯母的父亲。两人聊得投机,一拍即合就促成了一桩婚事。在一个春雪消融的季节,14岁的伯父便把20岁的漂亮伯母娶进了家门。
   伯母进门的时候,曾祖父曾祖母还都健在,大姑12岁,二姑8岁,三姑6岁,我父亲2岁,四姑在伯母进门后的第二个年头才出生。伯母成了这群孩子中最大的一个,她以媳妇的本分帮我奶奶操持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的吃喝拉撒,俨然一个母亲的角色。
   一家人虽然缺吃少穿,但却过得其乐融融。他们都亲昵地喊伯母大嫂,伯父有时也和他们一样跟着起哄,大嫂大嫂地叫。伯母偷偷瞟一眼自己阳光可爱的丈夫,慢慢地,脸上就会飞起两朵红云。
   伯母家境殷实,陪嫁过来一笔不菲的嫁妆,知书达礼的伯母便用这笔嫁妆供伯父完成了求学之路,毕业后伯父去了青岛一所中学教书。
   上班后的伯父遇见了自己的爱情,执意要跟自己视为姐姐的伯母离婚。爷爷气得上不来气,缓缓才说,你的现在是你媳妇给的,你去跟她说。伯父当然开不了这个口,就跪在爷爷面前一言不发。一直到了后半夜,爷爷甩出一句话,要想离婚,那你就等我死了再说,然后一拉炕门,伯父眼前一片漆黑,他的眼泪在夜色中一滴滴滑落。
   第二天,爷爷起床后发现伯父不见了,堂屋中央的桌子上有一张白纸,上面有一行字,爹,我不孝,走了。除非您答应我离婚,我才会回来。是伯父留下的,从那以后,伯父再也没有回过家。
   爷爷暴跳如雷,大骂,白眼狼,有种一辈子别回来。伯母呆呆地站在院子里,似乎明白了一切。但她抹干眼泪走进堂屋,对爷爷说,爹,他会回来的。爷爷愧疚地看着伯母,却无言以对,他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他一旦认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爷爷不再出去唱戏,他怕遇见亲家,怕别人问长问短。那是一个下午,爷爷正闷头给村里一户人家打嫁妆,忽然眼前一抹黑就晕过去了,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是伯母拿出钱把他送往这里的,爷爷更觉愧对伯母了。等我父母赶来后,爷爷立刻让伯母回家休息。然后对我父母说,你俩替换一下班,让你大嫂在家帮你们看着孩子,别让她来了,我住个三两天就回去了。
   爷爷的命是捡回来了,可半边身子像石化了一样,再不听他使唤了。
   好好的一个人,突然生活在了难以名状的痛苦中,爷爷怎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终日唉声叹气,尤其到了冬天,他的日子更难熬。气温急剧下降,他的右腿也跟着僵硬了许多。整个冬天,他像一只冬眠的虫子,白天黑夜地蜷缩在土炕最温暖的地方。那时候母亲拉动风箱的声音成了爷爷最美好的期待。到了做饭点,母亲拉动风箱,灶膛内火苗直往土炕里钻,爷爷身下的棉被便会热起来,随即脸色也好看了许多。这时候爷爷的心情就会慢慢变好,话语也多起来,他笑眯眯地拿出姑姑们买给他的点心,招呼我们过去。我们姐弟四人像小燕子一样围在他身边,他看着我们吃,挨个抚摸我们的头。他一口也不吃,却比我们开心,像变了个人似的,喋喋不休地给我们讲他过去的一些事。
   爷爷的生活起居都是靠我母亲一人照料,母亲把家里最好吃的都留给他。爷爷的小饭桌常年放在土炕上,我经常对着难以下咽的玉米饼子偷偷瞟一眼爷爷喷香的饭菜。母亲总是及时制止,快吃饭,吃完去上学。
   我母亲被我外公从小灌输三从四德的教育,对爷爷,对我们这个家从来都是无怨无悔地付出着。我那时不明白,母亲对爷爷对这个家这般尽心尽力,为何爷爷还总是挑三拣四,动不动就对她发火,过后却又和母亲像没事一样有说有笑。
   而对伯母就不同了,她和我们住在一个院,我们住在东厢房,她住在西厢房,她也想对爷爷尽孝,但爷爷对她总是以礼相待,即使心情不好的时候,在伯母面前也会极力压抑。往往就是,伯母走了以后,他的火气骤然剧增,每一次都是母亲倒霉,成了他的出气筒。多年后我断断续续从姑姑那里明白,爷爷心里的结是伯父。
   伯父始终杳无音讯。
   母亲敢怒不敢言,把所有的不解和困惑都憋在了心里。有一次她不知怎的,爷爷对她一顿吼叫之后,她几次想反驳,却嗫嚅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等父亲回来,她就对着父亲没头没脸地乱发脾气,说着说着还伤心地哭了。父亲刚干活回来,一身疲惫,本想歇一会,却被她一顿数落,不由心烦意乱,就朝母亲大吼了一声,不要说了,他一个快死的人了,你就不能担待一点吗?
   母亲那天好像决定要彻底发泄完一样,一改往日的顺从和忍耐,不管不顾地和父亲争吵起来。越吵越凶,两人居然厮打起来。父亲一把把母亲推在炕上。在母亲即将倒下去的瞬间,我眼瞅着爷爷给我编织的柳条花篮要被母亲的后背压碎,便“哇”的一声大哭出来。母亲笨拙的身体还是随着惯性把花篮压在了身下。
   八岁的我目睹了这一幕,至今记忆犹新,父亲和母亲在听到我的哭声后才蓦然发现,躲在炕角的我早已被他们的争吵吓得面如土灰,要不是我那一声哭叫,他们都不知道还有我这么一个小观众一直躲在暗处看着他们。
   争吵立刻停止了。惊慌失措的母亲立刻翻身而起,爬到我身边,快速地把我抱在怀里,给我抹去眼里的泪水,又故意大声说,走,妮,跟娘回姥姥家。
   爷爷的拐棍声在院子里响起,我听见笃笃的落地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爷爷一定是听到了父母的争吵。他不知哪来的力气,房门呼一下打开,像被西北风推开那样猛烈。爷爷大骂父亲,并用尽全身的力气用拐棍横扫了父亲一下,然后就瘫倒在地上。伯母也闻讯赶来,问明缘由,点着父亲的额头,恨铁不成钢地说,你啊你啊,说你什么好呢,媳妇怎么能打呢。母亲一听,倒替父亲难过起来,和伯母一块扶着爷爷回了屋。
   我结婚以后,也常和爱人闹不愉快,母亲不以为然,一家人哪有不吵的,客客气气地能是一家人吗?她就把上面那些事讲给我听了。
   每当春天来临,我家堂屋的房梁上一定会飞来几只筑巢的燕子,它们衔来春泥和阳光,把我家的小院装点得生机盎然。爷爷此时很激动,脸上的笑容就和春天里的花朵一样好看。他让我把房门打开,怕燕子找不到家,就会在外面惊慌失措地徘徊。
   爷爷眼里闪动着泪和光,拄着拐杖一次次去胡同口观望。这时一群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摆成一个壮观的人字形。我和胡同里的一些孩子一边看,一边追逐它们远去的背影。待我们回来时却发现爷爷还没有离去,伯母走过来,爹,他也是一只候鸟,早晚会归巢的。
   是啊,伯父到底还是回来了。在一个白雪皑皑的早晨,比他先到的还有一个襁褓中的婴儿。那日早上,伯母一睁眼,看见外面整个一白色的世界,心情大好,急忙穿衣下床。她先在院子里扫出一条通往街门的路,在打开门的瞬间,她愣住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正在雪地上睡得香香甜甜。包裹他身体的小被子又厚又结实,他的小脸还红扑扑的,看来是刚放下不久。
   伯母心想,难道这是上天对我的眷顾,怕我老无所依,送给我一个孩子?伯母把他抱进爷爷的屋里,爷爷端详着他好久没有说话,他想起了伯父小时候的样子。半天以后,伯父进了家门,伯母一阵狂喜。伯父跪倒在爷爷面前,爹,你写给我的信都收到了。可您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你病了呢?
   爷爷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说,说了有用吗?这次,我不得已告诉你,是觉得我快要走了,临走之前我最不放心的是你媳妇。她无儿无女,老了可咋办呢?
   伯父调回了小县城,回到了我伯母身边。那个孩子谁也不说破,伯父唯一的乐趣就是守在那个孩子身边,伯母和爷爷知道他的心已经留在青岛,不可能回来了。没过多久,那个孩子生了一场病死了。从此,伯父的精神世界坍塌了,他的心也跟着死了。
   爷爷临死前拉住母亲的手说,将来你要好好照顾你哥,他是个可怜的人,我最放不下的就是他了。
   一声车鸣把我的思绪拉回,我重新审视眼前的世界。大地露出明媚的笑脸,把它的孩子一一唤醒。小草探出头,柳枝耸耸肩,小河欢快地哼起歌曲。我急忙掏出相机,一边让司机把车速降低,一边把镜头拉近,拍下这个难得一见的瞬间,并在第一时间发给我姐。
   我姐没有回复,她一向这样,往往是三天以后才会看到。
   到达江南是在第二天上午,我很快取得样品,并和司机约定,住一个晚上再回去,司机有些难为情,王哥说卸完货马上去常熟装货。我说不用管他,好不容易来一趟,刚来就走,多可惜。
   我很快遁入金黄色的油菜花海中不见了踪影。江南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海棠,樱花,李花的万千娇艳也让我痴迷,以至于忘了归来的时间。我想,下次和伯父一起来这里看看,或许换一个环境,他眉心那块始终散不开的愁云或许就不见了。
   司机急急跑来,他老远就喊,王哥的电话。爱人告诉我,说我伯母病了,是子宫癌,你大姐都去医院了,你快点回来吧!
   我很快又回到这个冷暖相交的北方小城镇里,面对慌慌无措的伯母,面对一脸愁容的伯父,我想起了爷爷的临终遗言,将来,你们姐弟也都是你大伯的孩子,要给他养老送终啊!
   在这反反复复的天气中,我似乎接收到一种信号,那是爷爷传递而来的。他对母亲的呵斥,对母亲的指责,都转化为了最深沉的爱,也正是这种亲人之间的表达方式才会成为母亲心中最深的印记。历经沧桑后的母亲,没有记恨爷爷,反倒是无限怀念起他的各种好。爷爷的晚年像极了这多变的天气,无论他如何发作,心中依然是爱着他的子女的。西风舍不得离开人间,也是因为眷恋,为了让人们更加感恩眼前的春风拂面。
   我们姐弟四人一个都没有缺席,轮流去医院照顾伯母。伯母痛苦的表情也牵动着我们的心,而伯父不停地询问医生,他眉心的那块愁云更加深重了,他的眼神里除了担忧还有恐惧。我不知道伯父在担心什么,他在一夜之间老了许多。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伯母化险为夷,平安回到家中。伯父却在这一年的五月查出胃癌晚期。我们如同听到一个晴天霹雳,但又隐隐期盼这或许和伯母一样,是误诊。但命运这次没有跟我们开玩笑,半年后,伯父撒手人寰,带着许许多多的遗憾去了另一个世界。弥留之际,他拉拉我的手,又拉拉姐姐和两个弟弟的手,用近乎枯竭的气息说,你们是我的孩子,给我养老送终,也不要丢下你娘娘啊!我们早已满脸是泪,不住地点头,伯父在我们全家人的哭嚎声中安心地闭上了双眼。
   如今,伯父已经走了14年,而94岁高龄的伯母依然健在,她跟随弟弟在城里生活,偶尔也回来跟我父母住一段时间,我和姐姐在空闲时也经常去看她。她满脸红光,一头雪白的头发整整齐齐梳在脑后。而当她再回到曾经住过的小院时,凝视她和我伯父共同栽下的一棵白玉兰时,两眼总是湿润润的,久久不肯离去。
   春天虽然姗姗来迟,但终归来了。我想,这满树的白玉兰花一定是伯父在世时还没来得及对她说的悄悄话,是一封迟来的情书。他托春风送达,告诉伯母,来世一定好好爱她。伯母听到了,她颤巍巍地挪动脚步,去寻找那个送信的人,可送信的人已经走了,她只能目送那个离去的背影渐行渐远。

共 540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人生,其实就是酸甜苦辣的代名词。没有哪家人总是平平安安,没有哪家人总是灾祸连天。幸福与痛苦往往孪生,换句话说,没有痛苦哪来的幸福,或者说没有幸福哪来的痛苦。然不管命运如何,日子总是要过的,四季轮回,岁月变换,总在不经意间完成。跳出人生的人没有,万事万物共命运才是常态。因为唯有面对,坚持下去,虽然白天过后黑暗依旧降临,但明天太阳照样升起。这就是世界。这篇散文,其实说的就是这个理。文中的伯母,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型,是传统妇女的代表之一。她嫁鸡随鸡,尽本分做好自己的一切。她拿得起放得下,心胸异常宽阔,宽容大伯父,她洞察世间,高寿健康。相比之下大伯父却心胸狭隘,自私,无法面对大伯母,看不开,过不了内心深处的那道坎,心结成凝,因而病魔缠身撒手而去。文采用对比,刻画了大伯父大伯母纠结的婚姻存在。围绕他们“夫妇”,其实其他人物的情感爱莫能助,惟有尽本分对亲人关心呵护赡养。散文冷静叙述,情感节制,表达含蓄,佳作,倾情荐阅。【编辑:山地73182882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017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施云南        2022-10-18 10:03:13
  人生总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是由于血脉的牵绊,所以不能舍弃。
   所以,这个世界上,才有了故事,如果生活中有了烦恼,就写一个美好的故事吧,那样,一切就都完美了。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回复21 楼        文友:清鸟        2022-10-18 11:26:48
  所言极是,人生诸多烦恼,需要一个情绪的出口,寄托文字,置身山水间,疗愈身心。老师来访并留下墨宝,十分开心,曾多次去您的文集小憩,那篇想象力保卫战印象深刻,至今不忘。感谢江山让我们相遇,祝愉快!
22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0-18 11:52:13
  于大伯母而言,大伯父是浪子回头,她守得云开见月明;于大伯父而言,他舍弃了自己的爱情,最终回归家庭,圆了父母和大伯母的团圆梦。这不管怎么说也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体现了人间温暖和亲情可贵,尤其大伯母的为人实在可圈可点,可我一点都不觉得轻松和快乐。伯母是难得的好人和贤妻良母,她对伯父一大家子都有恩,但恩情无法代替爱情,两个无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对双方而言都是折磨,尤其对于品尝过爱的滋味却又不得不舍弃的大伯。
   鸟儿这篇散文写得真好,从容而厚重,喜欢!
闲云落雪
回复22 楼        文友:清鸟        2022-10-18 16:46:59
  是的,伯母也是时代的牺牲品,伯父一生都尊敬她,但她的心里并没有多少幸福可言。感谢落雪来访并且留评鼓励,祝愉快!
2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2-10-18 15:04:01
  也许是年龄大了的缘故,读此文,深有感触。你的伯父因为伯母拿钱上学,有了好前景,就辜负你伯母,而且,,直到自己风烛残年,无所依靠,才返回你伯母身边。你伯母,相当于守了四十多年活寡。还侍奉你的爷爷。从呢伯父角度讲,他也许有他自认为很合理的理由。但是,从人性这个角度讲,他是个有缺陷的人。这么些年,也一直没有回过家,让人匪夷所思。你伯母恪守传统道德,这么些年,竟然坚持下来。可敬,也可悲。一个人的一生,这样度过。也是悲剧啊。你有勇气写出来。很好。我的看法仅供参考。文笔越来越好。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回复23 楼        文友:清鸟        2022-10-18 16:57:31
  可以说,伯母守了一辈子活寡。伯父在我们家就是一个谜语,我成年后,一直想接近伯父,窥探他内心的秘密,可是,伯父把那段不为人知的生活早已冰封在了心底,我父亲也不允许我们过多问询,只有姑姑们偷偷告诉了我一些片段,但她们对于伯父的青岛之恋也一无所知,得病后的伯父躺在病床上对我说,他的病都是那些年一个人在外饱一顿饥一顿留下的病根。当他还想说些什么的时候,疼痛让他欲言又止,最终把他的秘密带进了坟墓。感谢轻舟大哥深情留评,非常喜欢。
24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10-18 15:55:42
  一个极好的小说素材,被鸟儿写成了散文,同样令人震撼。大伯父和大伯母的婚姻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围绕着它,一个家族错综复杂的关系,它的繁衍生息,各种不同的人性,都得到了呈现。爷爷无疑是一个旧式的家长,大伯母和母亲都是旧式的媳妇,而大伯父却是旧式家庭的叛逆,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敢于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何尝不是一种人性的觉醒;伯母遵守三从四德,善良本分,不能不说是时代和性格的牺牲品。读这篇文章,自然会联想到巴金的名作《家》。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24 楼        文友:清鸟        2022-10-18 16:41:47
  看了春光姐的留评,好感动,现实也正如你所说的那样,也正因如此,一直不能释怀伯父的离世,他本用足全身力气挣脱捆绑他的婚姻,却又被亲情绑架拉回原点。我知道,伯父的心早已给了远方的一个女人,他和伯母之间,只能是搭伙过日子。伯父离世后,每次去看望伯母,伯母眼里总有泪花闪动。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只顾哀叹伯父的不幸,我们全家都忽略了她也是一个不幸的人,
25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10-18 22:59:2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5 楼        文友:清鸟        2022-10-19 06:51:11
  祝流年更加辉煌。
26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10-19 10:10:52
  作者的《送信的人走了》直击人性的多样。围绕大伯的婚姻,作者的爷爷始终是磨心,受着各种各样的折磨。他作为家长,身强力壮时自有威严,他觉得他能掌控一切。伯父的出走,对他是挑衅,是致命打击。他觉得对不起亲家,对不起儿媳,后来经过反省,也一定会觉得把儿子,与比儿子大六岁的儿媳强扭在一起,过于义气用事,也对不起出走的儿子。各种负面情绪交织在一起,煎熬着爷爷。因此,爷爷毫无预兆就中风了。爷爷中风以后,他对人和事更失去了把控,更无力改变,于是把积郁于心的情绪一古脑儿宣泄给作者的母亲,母亲委屈,偶尔爆发,更多的时间是默默地承受。因为母亲懂得,无助的老人因为情感的贴近,在她面前才更加本真。伯父虽然回来了,但有他难解的心结,很早就去世了。伯母没有得到爱情,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一生恪守妇道,她的坚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除了那些遗憾外,她内心没有太多纠葛,她更能以平和的心态承受一切。于是在作者一家人的爱戴和照顾下,能够长寿。作者的父母是了不起的,这与家教有关。那个送信的人虽然走了,但传统的家风仍在,通过父母接续,作者也深受教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祝作者伯母、父母亲健康长寿!祝作者及其家人安康幸福!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回复26 楼        文友:清鸟        2022-10-19 19:42:58
  深耕细读,子青姐姐的评语强大,让我心生温暖,写出的文被人读懂是一种幸福,也是动力,感谢子青姐姐用心,香茗一杯!
27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10-21 23:39:46
  送信的人走了。这是我喜欢的一个题目。想写却写不出来,现在鸟儿写出来了。我读了,泪流满面。
   此刻,大家都睡了。而我还是流连在这篇散文中,那满树的玉兰,捎来旧时的情话,而这些也只有大伯母能听懂。不管她在岁月中熬成了白发老妪,不管那个离去的人曾经如何弃她于不顾,她还是望着一个方向,相信自己等待的人依然在。散文的结尾很有画面感,我很喜欢。
   鸟儿的这篇散文有令人感受得到的“情味”,可谓沉浸式写作,沉稳的叙事,内敛的情感,将人性之美尽显。
   读了数遍,我感觉可以把大伯母的故事独立成文,写写爱情,暖暖人心,她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这个素材是很好的,她内心隐匿的爱,窗外的玉兰深含的寓意,这些都能成就另一篇散文。
   加油,鸟儿,你是最棒的!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7 楼        文友:清鸟        2022-10-22 11:38:44
  谢谢亲爱的雪,为了流年,目睹你的付出,感动。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平台,才让我们有机会把生活梳理,把情绪宣泄,让心中所困得于释然。你的建议会考虑,伯母的确是一个传奇的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对生活的见解也在发生改变。深夜读文,辛苦了。
共 27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