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箩筐·岁月】“风语”同舟(随笔)

精品 【箩筐·岁月】“风语”同舟(随笔)


作者:陈亚珍 举人,4359.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09发表时间:2022-11-05 11:27:52
摘要:我很在乎不公开的私语,由于它的真实,我才更加珍惜,其实也是与一个有形无形的灵魂对话。文学作品就有这样的功效,能把陌生人瞬间成为知遇,很遥远的人成为朋友。这一生“风语”同舟者,都是千年修来的缘份,当以珍视,在此一并感恩所有的有缘人!向师友们致敬!


   结果他也去世了……
   一个没有看到全貌,一个没有等到出版。因而,《风语》出版后我搁置一旁。心里突然冒出这样几个字:“风语”送师归,垂泪望天穹。
  
   二、酒逢知己千杯少
   知己不分男女,也无年龄界线,是心灵的偶遇,可遇而不可求的。
   因书源有限,只送给了一部分师友看。陆续收到一些纸言片语,为不遗失,我将汇总如下,以作存念!来者都是艺术心灵的知遇。
   尤为感谢的是,喜玛拉雅的著名主播人清泉,我们彼此并不相识,她喜欢我的作品,一气把所有的长篇都搬进直播室,使作品增了再创作的光彩,听起来非常亲切。《风语》也许是她准备期最长的一部作品。她说反复阅读,作品让她进行了一次的精神洗礼!那是精神升华,灵魂获得滋养的一次阅读。陈老师的作品对人性的剖析都很深刻。
   我欣慰地笑了。这是我收获的最大利益。
   清泉精神独立,她演播的书都是严肃文学。张洁的《无字》、梁晓声的《我和我的命》、余华的《细雨中的呼唤》等,多部茅盾奖作品搬上直播室,声音磁性,感情饱满,对人物心理感受准确。拥有8万人关注。这是新时期传播文学的方式。在此感谢相遇!
   另一位老师叫崔巍,在山西文坛,八九十年代最杰出的一位老作家,著作等身,他对我的创作也颇为熟悉。他也最具老文人的风范,有求必应,推举后人不惜余力。他对《风语》是这样的看法:
   大作拜读完了。首先,这是一部厚重的书,是倾其心力的书,是一部有近求,有远望,有妙思的书,因而也是一部奇特的书,它一扫从前为文的窠臼,创造了一个从现实中升华出来的灵幻世界,设置了一个改造人类,让人类反躬自问、自省、自察,自我回头是岸的书。整个结构铺排宏大而复杂,同样是讲故事,但讲法很特别,使人猜不透行迹,却急切想知道个究竟。以风语为臬圭,没置了十二场意蕴不同的风相来阐述演绎人物命运,再以追溯的形式,书写各种世道人心,有一种追魂摄魄的魅力。想像力是一个作家能否“飞”起来,飞高、飞远的凭借,这一点你绝对出色,所以才能写出有品位的好作品。
   这部作品理想主义色彩很浓,你把古今中外各种思想精华荟萃在一起,将儒释道和人类的许多思想精华揉在一起,创造了自己希冀的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企图拯救人类,“野心”真大。你所创造的精神世界,写在纸面上可以,但是,面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精神道德局面一再塌陷,谁人能力挽狂澜?我的文学主张,还是要针砭时弊,鞭挞人性之丑恶,把这些揭露出来亮于光天化日之下,以供施政者参考,而不是自己去发现乐园,这样的重任作家担不起,除非你有喝令三山五岳的权力,否则就只能是“书生空议论”。
   你的作品有一种豪强之气,雄风浩荡,虽是女子,但行文风格没有一字一句娘娘腔,通篇是刑天舞干戚的山呼海啸般的霸气,你的为文品格因时刻清醒着为民鼓与呼的责任感,加之那样接地气,对民气、民心洞若观火,对社会上的污垢悉数在胸,因而笔下的人物也就屡有妙手精彩篇章。比如李小平,刻画得真是入木三分,从他的身份、职责,完全相悖于字面上的意义。他是一个摆设,一个笑料,这样的角色与其说是个人悲剧,不如说是时代的着色,他扮演了一个欺世盗名的角色,他最后又由权力沦为资本的奴才。但他也不断地反观自省,你把这一切都揭示的那么精准,令我击节,完全与你共鸣。仅此这个人物,通过他的喜怒哀乐透视出多少难以言说的心酸。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部难能可贵的好作品,与《羊哭了,猪笑了,蚂蚁病了》相比,有同质,也有突破,是青出于蓝之作,它必将在文坛留下痕迹流传开来,当下不可能声誉鹊起为你赢得荣誉,但这种独特的构思,独特的人物,独特的思辩……最终会得到该得的光荣,它需要一个慢长的认识阶段。
   崔老的看法让我更加心静,他说“好酒不怕巷子深”这是他的经验之谈。
   我作文只检讨我是否造下了垃圾,如果作品能被有缘人受到感染我当十分欣慰!至于“荣誉”那是年轻时的向往。当然,荣誉似乎也从来与我无关,老年的时候确认一切皆是过眼云烟,不值为此张望。
   有人问我文学有功能吗?
   我想,蚊虫、蝼蚁都有功能,文学怎能空有?
   于是,我在一次采风中认识了一位官员作家,位及正厅,名叫石清礼,颇为有见解,研究生。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卷散文集《流浪的生命》(三晋出版社出版)。曾在《黄河》《山西文学》《火花》《九州诗文》《娘子关》《朔风》以及《山西日报》文学副刊发表文学作品多篇。现有一部长篇小说《孤独的爱》即将出版。他读了《风语》写过个评论,其中有这么一段阐释:
   近年来文学界似乎不大提及文学功能这个话题,好像一提功能就削弱了艺术审美。笔者以为这是谬误,便是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也有功能,何况是文学作品?文以载道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文学就是要以正心、正念教化人,感染人,塑造人,这才是文学的艺术效果。这一点陈亚珍做到了。我觉得她的作品在寻求爱的同时,作者本身已经成为了爱。发自内心的真诚写作才能为读者带来震撼。她的《风语》自觉承负了净化灵魂,重新建立心灵秩序的使命。她把人类的普世价值人格化、形象化、艺术化,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走进文明殿堂,并在阅读中得到净化。作者煞费苦心,对她笔下的一批人物,有效地展开灵魂批判与自我鞭挞,达到了作者、主人公、读者,共同反观自省的功效。
   ……
   未了,我想说,《风语》不仅彰显了文学功能最大化,还彰显了艺术个性最强化。灵魂的残酷拷问、变异、挣扎、抽打……是人性灵与肉、血与魂的反复争斗。对读者来说,好像不是在读文字,而是对照自身一一追寻、追问到自己的心魂……这种滴血淌泪的写作令人震撼!如果说她那本《羊哭了,猪笑了,蚂蚁病了》是奇妙,《风语》就更是神妙了。多少年了,我还没有这样认真地看过一本小说,读着它我似乎回味起当年读《神曲》和《浮士德》的感觉。但《风语》那种时而激情磅礴,时而低沉昏闷,时而凄美哀婉,时而愤懑铿锵……情绪如风火轮不断转换。场景如转台式布景:时而鸟语花香,时而乌云密布,时而青砖红瓦,时而深渊如狱。各式人等:有的超凡脱俗,有的俗不可耐,有的视金如命机关算尽……更有贴近感和冲击力。各式人等,你不觉得他们低俗市侩有多么可恨,也不觉得超凡脱俗者有多么高不可攀,他们都那么真实可信。可见作者是以俯视的姿态来书写人物,表达情感。如此,空灵与现实交织,艺术与生活相应,灵与肉的撕咬,历史与现实的碰撞。无疑,《风语》开创了长篇小说创新的先河,一定是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谋篇布局超拔而脱俗,它以独特而新颖的姿态,创造了一个灵魂的世界。借凭灵肉之间的双重演进,统领着一批人,完成了人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全面反思。更有力量的,是她在苦苦追寻灵魂的净化与人性复归的途径。它必定会成为后新时期的启蒙之作。
   石清礼先生虽一生为官,但他对文学酷爱视如生命,鲁迅弃医从文是为了拯救人的灵魂,石清礼先生从文是为唤醒人的良知与爱。我想,任何一种行当,人的心念很重要,他在如此艰难的出版环境得以成功,一定与他的心念有关。他的作品拭目以待,他的为人非常真诚、谦和、儒雅,没有官架子,所以,他才能与文学结缘,文学本身就是心灵的书写。在《风语》这么小众型作品,他读了一个夏天。然后和我热烈畅淡,文学不会死,因为它是人与人相遇的桥梁。我从来不知道如何和官员相处,但我们相识时,他已退去官员的桂冠,彻底以写作者自居,因而才有了交谈文学的机会。
  
   三、“风语”有缘人,慰我文学心
   千里有缘一线牵,无缘对面不相见。做梦也没想到,青年时期的偶像式人物,如彩虹般飘来一一
   著名演员,导演,郭凯敏,《庐山峦》的男主角,我们这一代人是模仿着男女主角走上新时代的,那时衣质打扮都是一个样,庐山恋的女主发型是男式,于是,许多女孩子都学她的式样,一时成了时尚。男主角英俊、深情,曾经打动过一代人的心灵,模仿他的姿态,说话的声音,相恋时的动作、眼神,都令人着迷。郭凯敏的形象永远定格在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心里,无论后来他演过多少成功的角色,我们都固执地要他初始形象,甚至男朋友也要找他那样的。我一直有个偏见,觉得演员都是通过编剧、导演的思想底色,他们去体会、感知,去表演,演员没有自己,更不会有自己的思想。然而我大错特错了,演员首先有自己的思想、立场、灵魂才会表演成功,这是郭凯敏让我感知到的。在偶然的机缘,通过朋友推荐,《风语》居然与郭凯敏先生相遇,他的表述让我对演艺界刮目相看。他的评述如下:
   用快速浏览方式阅读了陈亚珍女士的长篇小说《风语》,这类风格的作品久违了!作者在2015年就完成了该作品,说明作者是个思想型的作家,如作者后记所言“向善是人心永恒的愿望”,作者是担负着“文学使命”寻找“慈爱”“为子孙后代唱一支歌”……虽然是速读,但作品中充满生命力的灵魂体格,如“世俗摆渡”、“心灵市场”、“男女饮食”……很触动心弦。该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学思想,独特的文学素养,疯人式的“废灵所”具有黑色幽默式的人物构筑。“布施礼”、“布施仁”、“布施诚”……小说结尾在90年代的西北风歌曲《黄土高坡》中,“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都是我的歌!”很善良,很慈悲……我的感受是:如果作品的结构是黑色幽默式的灵魂风宴,主人公布施礼总是“起死回生”般活在当下,也许作品会形成世纪灵魂交响,其主旨生死无常。灵魂至善、至美、至真、至永生……
   见笑啦,一点儿读后感,有时间阅读纸质作品。
   在他的读感里,有几个陌生词,比如“灵魂风宴”、“世俗摆渡”、“心灵市场”、“男女饮食”等,这种文字搭配很独特,他读出了人物构造的意图,读出了美学思想。他的眼光是几何立体式的,估计阅读时早就在设计人物造型呢!这是演员和导演的视角和深度。在此感谢先生与《风语》的相逢。这可真是有缘千里一线牵,无缘对面不相见。
   另一个值得尊敬的老人是我的师娘,她叫李云清,她曾是个中学教师,诗人,年轻时发表过不少作品,出版过诗集《心脉》。她的诗写得非常有哲理,非常纯净。我也是因欣赏她的诗有了深层交流,她是我的恩师董大中先生的爱人,老师年岁已大,耳目失聪,我的作品他看不动了,但师娘认真读完了,阅读时短信交流,能感觉她惊喜的情绪。后来她写一诗表示心愿;
  
   生命的救赎(读《风语》有感)
  
   摇晃的风铃
   在梦萦中呼唤生命
   或强或弱的节律
   颤颤悠悠流放于风尘
   起伏跌宕的交响
   吻醒了天地
   风势在阴阳五行中游行
  
   十字架滴着血
   一片腥红----色象突兀风象异成
   此岸彼岸有岸无形
   东方或者西方
   心灵尽在共鸣
   在寻觅在超越在扣问:
  
   但丁何时敲响地狱之门
   浮士德与魔鬼的契约有存无存
   庄子问道:蝶乎我乎
   桃花仙女神乎其神
  
   风行中人性一再反省
   ——反复缝合灵与肉的裂痕
  
   舍得村的乡风
   净灵殿的迷风
   英贤阁的旋风
   沐灵湖的清风
   慈风诚风信风
   古风今风世风……
   是灵与肉的搏击
   是浴火浴血中的重生
   歌德说:“啊,文王!”
   生而为爱真善永恒
  
   诗的韵味,阅读时的感受和思考,与作者同频共振的心脉。我接到师娘新颖的阐释,感知到她阅读时的心潮,心像放飞的鸟,在广阔的蓝天上飞啊飞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诗情为我插上了翅膀,那是灵魂相遇后的旷达,那是融入一体的具体感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文学知遇到处相逢。
   另一位也是我初踏文坛的老师,多年邂逅再谈文学,依然亲切。他原是榆次区文联主席,后被人请去搞古建筑设计,颇有建树。八十年代是山西的主力作家,晋中乡土写作的一面旗帜。他的传统文化很深厚。他一直希望我成为学者型作家,我一直对他的教诲铭记在心。他对《风语》是这样的评价:
   《风语》的价值,后人评说会更透彻,这是由小说对人类灵魂的拷问所决定的。
   一句话让我心里安定了。一个人与文学结缘,一生都不会放弃这个情结,无论多久未见,相遇了,依旧有话可谈。文学作品不能操之过急,慢慢发酵才能释放出芳香。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文友张元明,诗人,很安静,很有深度的一个人。早年也是晋中诗歌界的佼佼者,发表作品很多,榆次文学界有“三明”为品牌(元明、太明、秀明),其中元明就是一品。后来成为办报人,因繁忙停顿过几年,二年前出了一部诗集《被耽搁的河流》,沉甸甸的思想颗粒,精神汁液,哲思、信念、令人提神。他看了《风语》来信说:

共 13055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长篇小说《风语》的感人随笔。《风语》是陈亚珍老师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得到了恩师孙光明(《三国演义》的导演之一)的倾心指导,恩师在病重之际,还不忘指导作者写小说,令作者深受感动,结果还没等到小说完成,恩师就去世了。另一位恩师雷达先生(著名评论家),给予了作者的长篇小说《羊哭了,猪笑了,蚂蚁病了》高度的评价,还为小说《风语》的书名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才使小说有了一个合适的书名,但他也没能看到小说出版也去世了,作者痛失两位恩师,内心无比悲痛。《风语》出版后,喜马拉雅的著名主播人清泉,不仅给予小说高度评价,还倾情播出,令作者感动。江西的老作家崔巍,为官者石清礼先生,著名演员郭凯敏,中学教师李云清,文友(诗人)张元明,闺蜜(高级记者),旧友人宏咏,女作家乔叶等都对小说有着高度的评价与认可,可见作者的小说有着极高的内涵和声誉。作者的两部小说,离不开两位恩师的倾心指导,作者也是个感恩之人,时刻铭记恩师的恩情。同时作者也是个用功之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写作态度令人敬佩,才会有所成绩,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与肯定。文章情感饱满,事件感人,语言朴实,中心明确,让人肃然起敬。感谢作者带来的精彩!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写作愉快!精彩继续!【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113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2-11-05 11:36:02
  文章标题含义深刻,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对恩师、知己、有缘人的感恩之情,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祝老师生活愉快!精彩继续!
梦在何处
回复1 楼        文友:陈亚珍        2022-11-05 13:50:43
  编辑辛苦,问候!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2-11-05 11:37:44
  文章情感饱满,语言朴实,故事感人,再次拜读欣赏!祝老师永远开心快乐!
梦在何处
回复2 楼        文友:陈亚珍        2022-11-05 13:51:24
  谢谢抬爱,永结文心!
3 楼        文友:乡笛        2022-11-05 12:50:35
  情真意切,情感丰满。
回复3 楼        文友:陈亚珍        2022-11-05 13:52:49
  真情实感,铸我心。握手!
4 楼        文友:华为        2022-11-05 22:05:26
  经历是一笔财富,更是一种促人上进的力量。老师坚守对文学的挚念,极为不平凡!成功不忘行路中一位位恩师的支持,这种不忘的感恩,现实中极为难得。老师的不平凡经历,独特新颖的观点,娴熟的写作计巧,令我深受教育和启迪!拜读佳作,期许不断,更希望能读到老师的大作《风语》及其它佳作!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4 楼        文友:陈亚珍        2022-11-06 15:55:47
  是的,身在事中不觉,一旦过往回头看都是财富,都是这一世的珍贵记忆!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2-11-07 03:07:41
  陈老师对写作的执着追求,文章功底深厚,值得肯定和学习。小说《风语》问世实属不易,得到了两位恩师的肯定和鼓励,但他们没有得到小说出版那一天,留下深深的遗憾。文章表达了对恩师和文友们的感恩之情。情感厚重饱满,笔触娴熟自然,生动感人,富有感染力。好文章拜读学习,感谢老师的支持,祝老师文丰快乐!期待更多精彩佳作!
淡淡的云彩
回复5 楼        文友:陈亚珍        2022-11-07 16:46:14
  謝谢关照!江山是个晒文的好地方,这么多熟悉的文友互相交流。其实写作也就是有一帮朋友阅读,除此没什么意义。定当努力发文!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