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春秋】军人也有眼泪(3)

编辑推荐 【春秋】军人也有眼泪(3) ——连载 第三章


作者:王福昌 秀才,187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07发表时间:2022-11-16 14:57:08
摘要:描写现代军人郝建春的戎马生崖和半生的苦辣辛酸。


   李使假避开了人们的目光,苦笑着不敢言语。
   人们帮助老县长刘一山办完丧事以后,刘冰冰因为她妈妈都没过百天,江为民也没有更多的时间,为了能让他早些回部队,她只能草草的与江为民结了婚。
   婚后刘冰冰一家也没搬回兴城县城内,她们就把家安到了南大山村、就住在郝见春的对面屋子里。
   江为民七天婚假期满之后,回到了北京部队,老县长刘一山搬来与女儿住在一起,父女俩互相关照,相依为命。
   以上发生的一切,在郝见春的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也从此开始更加羡慕、热爱和尊敬人民解放军,并立志长大之后一定要成为一名军人。
   以后江为民几次回来休假探亲,郝见春和一群伙伴们都围着他,他在郝见春的心中就象英雄一样。
   有一次,他把上衣脱下来到外面干活,郝见春把他的带红领章的外衣穿到了自己的身上,对着刘冰冰家北墙上的一面圆镜子前照后照,又向进屋来的姐姐和刘冰冰问:
   “你们看,我象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吗?”
   郝见春的姐姐郝莹春向他逗趣地说:
   “象是象!就是鼻子短点!”
   说完郝见春他们姐弟俩在刘冰冰面前笑得前仰后合。
   江为民每一次回来探亲,最高兴的就是老县长刘一山了,他把这个女婿当成了他的大恩人,江为民每次刚到家,老县长刘一山都要亲自到集镇或是到兴城县里买酒买肉,买鸡买鱼。当然每次做好吃的也都不忘了请郝见春的奶奶与她们这一家子。
   从此以后老县长刘一山也就成了军属老大爷,那些正直和善良的人们对他更加的尊重。在老县长刘一山这个军属老大爷面前,就连周围的那些见利忘义的势力小人的行为都有些收殓。
   可是,郝见春的叔、婶儿却是本性依然没改,处事为人仍然是投机钻营、占奸取巧。
   他们见到老县长刘一山恢复自由又成了军属老大爷,就经常的到此来巴结,家里吃些换样的东西,就背着自己的妈妈和郝见春他们给刘一山家送来,一开始如果刘一山在家,他是不肯接受的,可是时间长了,刘一山也不好意思让人家拿回去。
   那个时候,在兴城的农村,谁家要是做个豆腐,那就是上等生活最好的饭菜了,如果郝一回家做豆腐,他宁可自己家先不吃也得给老县长家送一碗豆腐块来。
   久而久之,也有时弄出笑话来。
   那年郝一回家种的冬瓜能吃了,郝一回就让他妻子先给老县长家送来一个做饺子馅儿,郝见春的老婶夹着一个冬瓜进了院来,她扒窗向里一看,见她的婆母和另外一个妇女在屋里和刘冰冰聊天,她也清楚的看到了屋内的人已经看见了她,她也无法再退出大门去了,于是她就索性拉下前衣襟将冬瓜苫住走进屋来找个角落坐下了。
   在屋的那个妇女看出了郝见春老婶儿的前面衣襟里揣着东西,她看了郝见春奶奶一眼,走上前来拍拍郝见春老婶的肚子故意地说:
   “哎呀!咱们南大山公社现在都开始提倡计划生育了,你怎么又有了,什么时候生啊?到时我们好喝你家孩子的满月酒。”
   几句话,把郝见春的老婶说得脸上发烧,红一阵白一阵的。
   郝见春的奶奶也看出了老儿媳妇的前衣襟里藏着东西,老太太提起了拄棍走出了门外。
   以后郝一回的一家仍是时常的给老县长刘一山一家送这送那,郝见春的老婶还要与刘冰冰攀亲戚,又要认老县长刘一山做她的干爹,把老县长刘一山和女儿刘冰冰弄得不知可否。
   一九七三年,邓小平复出,回到中央后,忙着搞整顿和给各地的老干部落实政策。在这种条件下,老县长刘一山也官复原职,他和女儿刘冰冰又搬回了兴城县城里。
   老县长回城后,要急于办的两件事儿,就是按原来县里所定的政策给凡是在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中因公负伤和牺牲的人发放抚恤金。他按照相关的政策给郝见春家办了领取他爸爸抚恤金的手续。
   他又从给自己补发的工资里拿出了三百元,到南大山公社来偿还了李使假老爸爸的棺材本。
   李使假当时感动不已,他说:
   “不用还了,当初要不是我走错了路,跟错了人,你的老伴也不会……!是我害了她,害了你们一家啊!”
   老县长刘一山大度的说:
   “这也不全怪你,那是当时的大气候,在那种形势下你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怪我老伴自己想不开,也不是谁把她推进碱厂水库的,不过你能知错也好,以后你能学会怎样做个好人的。”
   李使假真的被老县长宽宏大度所感动,他以后一改那种虚假处事做人的态度,再与谁处事来往都和睦相处真诚待人。
   日子久了,人们都对他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评价,也给他恢复了李世家原名的本来面目。
   就在老县长刘一山官复原职回城的第二年的秋天的一个夜里,郝见春的叔叔郝一回到生产队的地里去偷玉米,他把玉米棒子装满了一麻袋,往肩头上一扛的时候,把腰扭伤了,在那以后就做下了脊骨劳损的病根,从此以后就再也干不了重活了。有时腰疼得都下不来炕,剩下郝见春的老婶一个人下地干活,她家的日子也大不如从前了。
   老县长官复原职搬回城里之后,郝见春的老婶也追到城里去找老县长,每次老县长也都三百二百的给她拿回几次钱。她回来之后逢人就说,老县长她干爹对她们一家如何如何的好,给她们拿回多少多少的钱。还自己跑到南大山公社去找民政,以老县长干女儿的名誉要求公社民政对她给予照顾。南大山公社又把这个情况反映给了老县长刘一山。
   又有一次郝见春的老婶去兴城县里老县长的家,要求老县长给南大山公社民政助理打电话,让其对她实行特殊照顾。
   这次老县长又给她拿了五百元钱,并让她给南大山公社民政捎回来了一封信。
   她以为有了老县长的信,从此后就会得到公社民政的特殊照顾了。在第二天,她就去了公社,把信交给了公社的民政助理,民政助理拆开老县长的信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南大山公社民政:我与郝一回家无亲无故,他家属多次来县里找我要求照顾,你们可根据她们家的实际情况,酌情处理。刘一山。”
   公社民政助理看完后笑着对她说:
   “你们家也不是军烈属,还不够被照顾的条件啊!”
   郝见春老婶听后讪讪的走回了家。
  

共 7396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笔法敏捷,故事写得引人入胜,读来有不忍释手的感觉。这一章着重写了文革中的情形,写了那些胡乱整人的状态,反应了历史面貌。请朋友们仔细阅读。【编辑:河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