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奖】故乡的小镇(散文)
小镇的名字里有一个“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首童谣:“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我想,回溯小镇的历史,小镇一定是有一座庙宇的,也许还曾香火鼎盛。随着岁月的变迁,曾经的庙宇消失在风雨中,只留下一个名字给小镇的后人,让小镇的后人和看到小镇这个名字的人联想。
小镇南北走向,105国道穿镇而过,105国道也就成为小镇的主大街,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商铺等分布在街道两边。走在如今的小镇大街上,道路宽阔整洁,街道两边的路灯整齐排列,民居商铺鳞次栉比,现在的小镇越来越具有现代化的气息了。
在小镇南头有一个名为“圣泉飞歌”的雕塑,雕塑形如飞卷的浪花,在雕塑底部的碑文上介绍了小镇“八卦泉水”的历史。看了碑文才知道,据《霍邱县志》记载,小镇南头八卦头坡地自古就涌圣泉,名为八卦泉,又称聪明泉、长寿泉。所以,小镇自古就被称为“千泉之乡”。
小时候,二姑家就住在八卦头荒山(大的黄土丘陵)南面坡下的一个小村庄。这座荒山很高很大,站在荒山顶上,能看到南面广袤的田野和田野中间那像玉带一样蜿蜒流淌的小河,过了这条小河就是洪集镇了。二姑家前后是几间茅草房,中间是一个小院子,坐北朝南。站在二姑家的门口,就能看到西边不远处105国道上的汽车跑。
小时候正月里去给二姑拜年,常常能呆很多天。平时除了看书做游戏,没事的时候,我和小表姐,还有大姑家的小表哥,我们三人还一起带着斧子和竹篮去打柴。有时会经过现在的八卦泉眼跟前,也就是现在的八卦矿泉水厂大院内。当年,八卦泉眼所在的地方就是一小块长满了野草的沼泽地,常年有清清的泉水流出。八卦泉眼附近的水田,得到八卦泉水的灌溉和滋养,土壤肥沃,却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叫“渲湖”。渲湖的土很深,在耕作的时候,水牛都能陷下去,耕作不便,让乡亲们感到很烦恼。当年的乡下经济还很落后,信息也闭塞,乡亲们还没有意识到天然无污染的泉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后来,我们这儿流行打压水井,二姑家的邻居也打了一口压水井。但这口压水井很特别,不要人费力气压,水就会自动流出来,水质甘甜清冽,常年不竭,冬暖夏凉,让人感到很神奇。
再后来,大表姐考上了大学。大表姐大学毕业后在省城找了工作,节假日回老家,有了知识和见识的大表姐看到老家汩汩流淌的泉水,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就带了一些井水到省城的科研机构去化验,结果证明八卦泉水的各项理化指标都达到优质矿泉水的标准!
再后来,我们镇就在八卦头招商投资建了一个矿泉水厂,为发展乡镇经济,带动周边的农民致富做出了很大贡献。曾经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随着那一瓶瓶的矿泉水走向全国各地而变得闻名遐迩起来。八卦矿泉水已成为小镇一张亮丽的名片,到小镇旅游的人,小镇南头的八卦矿泉水发源地值得一游。
另据“圣泉飞歌”雕塑底部的碑文介绍,小镇还是已故开国将军陈鹤桥的故乡,对这段历史我不太了解,看来我是孤陋寡闻了。小镇出了一位开国将军,应是小镇人的骄傲。
在小镇的大街上徜徉,大街中部的镇政府办公大楼绝对是吸引人的建筑。现在的镇政府办公大楼还在街道西边,只不过往南移了一小段距离。不由得想起了老乡政府。
当年我上初中的时候,老乡政府就在学校的对面,隔着一条马路,学校在街东面,乡政府在街西边。和现在相比,当年乡政府的办公地显得有些寒酸,都是清一色的红砖灰瓦的小瓦房,坐北朝南,整齐排列。当年,老乡政府的前面有一个池塘,记忆当中,池塘里常年碧水如镜,可浣衣洗菜。在池塘前面的煤渣路边还有一口很深的老井。记得上初三住校的时候,我们做好事,帮老师从井里打水回去吃。这口老井是周围居民和单位、学校的饮用水源,每天井边都很热闹——打水人的说话声、用辘轳打水的声音,洗东西的声音,这些声音混杂在一起,每天在老井旁上演。
现在回想起来,我对老乡政府印象特别深。低矮古朴的小瓦房,瓦房前边碧绿如镜的小池塘,池塘前面的那一口老井,都像画一样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对老乡政府有很深的印象,不仅因为古朴优美的环境,还因为老乡政府食堂里那可口的饭菜。在我的母校曹庙中学读书时,有时嘴馋了,或者去晚了,学校食堂没有饭菜卖了,我们就会到乡镇府的食堂里买饭吃。毕竟是单位食堂,饭菜油水要大些,记得老乡镇府食堂里做的红烧肉特别好吃。
现在,原来老乡政府的驻地已经改成居民小区了,望着那些洋气的小洋楼,再也难寻到当年红砖小瓦房的影子。前面的老井也被填平了,成了坚硬的水泥路面。故地重游,让人感到惆怅和回想。红砖小瓦房、池塘、老井,连同我们那段黄金的青春岁月,都一同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
我的母校,小镇初中还在原来的地方,就在现在的老乡镇府居民小区的东边,中间隔着一条马路。只是曾经红砖灰瓦的教室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气派的教学楼。当年学校前面的杨树林也不见了,变成了一幢幢小洋楼。学校西面的护校沟和操场也不见了,变成了一个个商业门面房。随着小镇的发展,小镇的土地已变得寸土寸金。
当年,学校前面的杨树林是我们的乐园,陪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四季。我们课后在杨树林里散步、做游戏,早晨在杨树林里背书,有时还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听会吹口琴的同学演奏流行歌曲。春天的早晨或傍晚,我们还到学校东边或西边的油菜花田里背书。那黄灿灿盛开的油菜花,散发着馥郁的香气,就如我们朝气蓬勃的青春!
现在的小镇变化很大,有了超市,有了路灯,有了自来水,有了现代化的工厂……我的母校往北没多远就是粮站,只有粮站还是原来的红砖大瓦房。当年,父母年年都要用架子车往粮站送公粮,除去上交,剩余一点微薄的收入,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要给我们弟兄三人交学费。看到现在的粮站,我仿佛还能看到当年父母乡亲汗流浃背用架子车送公粮的情景。国家政策好,取消农业税,种田再也不用交公粮了,粮站就冷落了,成为历史的见证和记忆。
在小镇的北头路东,有一座铁塔,当年可算小镇的地标建筑。当年,小镇的房子都很矮,只有这座铁塔最高,很远就能看见。胆子大的人会攀爬到铁塔顶上看风景。我也曾试图爬上去看看风景,可是爬了一小段,就感觉恐高头晕,就不敢再爬了。有人说铁塔是飞机航标,有人说是测量水文的,具体是干什么的,我也不懂。只是曾经很高大的铁塔现在在小楼中间显得很矮小,再也不那么引人注意了。如今的小镇长高了,长大了。
走在小镇的大街上,看着变化了的和没有变化的,试图寻找我们当年的影子。我仿佛还能看到你那曾经青涩而又熟悉的身影,看到我们的父母弓腰驼背、汗流浃背拉车送公粮的情景。我也仿佛还能听到老井旁打水人的喧哗声,学校前面的杨树林里悠扬的口琴声,听到教室里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仿佛还闻到了从学校食堂里飘出的饭菜香。我的家乡,皖西曹庙小镇,我永远爱你!
故乡的云很重,却点亮了心中微光。
故乡的水很苦,却锻造了勤劳质朴。
故乡的人很累,却扛起了人间至善。
好文推荐,拜读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