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碧血沃古州(四)

编辑推荐 碧血沃古州(四) ——第四回 夫妻重会恨归迟 道成望灵哭双亲


作者:草堂瘦叟 进士,762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12发表时间:2010-03-24 10:31:07

碧血沃古州(四)
   新娘子嫣霞坐在轿里,随着轿子悠悠颤动,不辨外面天气的变化,却也感到阵阵清凉的湿风吹进轿里来。送亲的人,却都提心吊胆,惟恐暴雨骤来,将大家淋成落汤鸡。
   众人虽然担心,暴雨却一直没有来临,乌云反而渐渐退去了,人们这才长出了一口粗气。
   洋溪河的源头,起于青州城西南的崇山峻岭中,其主流向北直泻而下,被人们称作北阳河。北阳河流经城北冯家庄村西时,掉头东折,阻断了临乐古道的去路。河沟上本来有一座滚水桥,可供行旅平日往返其间。
   送亲的队伍距离冯家庄村西的北阳河还有老远,已经从远方传来轰隆隆的山洪咆哮声。来到河道近前一看,人们惊得目瞪口呆:阳河沟里的洪水,沟满壕平,浊浪滚滚,哪里还有石桥的踪影?去路被阻,送亲的队伍难以进发,如果误了过门的时辰,这是非常不吉利的。因此,送亲的管家在河岸边急得团团转,口里不住地嘟哝着:“如何是好?这待如何是好呀?”
   坐在轿子里的嫣霞得到婢女的禀报,也急得火烧火燎。她向来泼辣,遇事颇有主见。此时此刻,却令她主意全失,不知如何是好。镇定一会,她索性将轿子布帘一挑,探出身来,俊脸含怒,望着翻滚的浊浪,大声呵斥道:“龙王爷呀,你也来难为奴家吗?”
   过了一会,她又对管家传令道:“来呀,给我银钱搭桥!”
   王府的管家,对主子的话当然惟命是从。他将给送亲随员准备的赏钱,哗啦啦地全部抛到浊浪里去了。说来也怪,那些被抛到水里的银钱,并不沉底,而是浮在水面上,随着浊浪一起一浮,横在河道上,闪闪发射着光芒。比这更怪的事情,又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河道里浪花一翻,一只巨龟浮出水面,横在了河面上,恰似搭起的一座浮桥。
   送亲人一见此情此景,一个个扑在地上,头也不敢抬,“砰砰”地给那只浮龟磕响头。嫣霞呢,并不惊惧,缓步下得彩轿,来到河沿上,向着神龟嫣然一笑,而后向地上一跪,虔诚地说:“龟爷爷,奴家这方有礼了。”
   那只龟似通人性,向着新娘子嫣霞连连点头,好似在说:“姑娘,免礼,免礼。”
   众人叩拜毕,踏着龟背,轻移脚步,鱼贯而过,顺利地到达了彼岸。当人们回首再望时,只见浊浪依旧翻滚着,哪里还有那只神龟的踪影呢?这真是:
  
   莫道神灵皆虚妄,
   三姑出嫁得神助。
  
   过了不久,王府在此处河沟上修了一座石桥。这座石桥,既高又大,是一座拱桥。铺桥的石板,制做成龟板纹状;石桥的两头,每边各趴伏着一只石龟;那石龟,雕刻得活灵活现,俨然一副呼之欲起的状貌,煞是可爱。于是,人们便称这座桥为神龟桥;桥是衡王府出资建造的,四围的百姓只受其益,并未破财,因而人们也叫它“干拾桥”,或唤它为“干石桥”。从此之后,不管洪水多大,桥面上照旧通行无阻。而今我们青州一域女孩子们出嫁,每逢过桥时节,总是在桥上、河中抛撒一些钱币,兴许其俗即是由此而启始吧。此为后话,在此不多细表。
   因为有神龟搭桥,嫣霞依时成礼,喜结良缘。那婚礼的隆重场面,不待我细说;至于洞房里“巫山峰里巫仙游,一路风光无尽美”、“芙蓉帐里春风劲,摧落桃瓣随风飘”的景致,老叟也不便过多耗费笔墨。
   新婚三日,嫣霞携姑爷赴王府回门。王爷端坐于王墩上,接受女儿与女婿的叩拜。这老儿总是担心女儿在婆家受窘,笑吟吟地问女儿:“好孩儿,你还缺些啥,不妨告知于父王。”
   嫣霞自幼娇生惯养,她一头扑在王爷的怀里,撒娇地说:“父王呀,富有富的烦恼,穷有穷的安逸,你说是吧?”
   这话确有道理,即使拿到而今,也恰如其分。君不见,那些手握重权的高官们,不是为用权而焦虑,便是为保权而烦恼;君不见,一些富得流油的大老板们,整日里不是为再发横财而绞尽脑汁,便是为防范绑架索票而吊胆提心;君不见,那些腰包鼓鼓的贪爷们,不是为那些铜臭身陷囹圄,便是惟恐东窗事发而忧虑成疾,不得善终。
   王爷听了女儿的话,点点头说:“嗯,言之有理,言之有理。说吧,还缺啥?告诉父王,父王定准答应你。”
   “真的吗?”嫣霞仰着脸问。
   “王言无欺,焉能食语?”王爷故意将脸一绷,装出一副严肃的架势。
   “那,女儿就直言禀告了。俺家有你给的肥田百顷,大骡子大马成群,任啥也不缺啦,就是还缺一对钉子门。你看,给吗?”嫣霞笑眯眯地说。
   “哈哈哈,”王爷正在兴头上,一时间竟然将那皇规族制給忘了,乐哈哈地说,“嗬,女儿好大的胃口哇。要钉子门?给,给,谁说不给?
   依照常例,郡王府可以配备钉子门,郡主府是不予配备钉子门的。皇帝是金口玉言,王爷岂能自己食言?于是,过了不久,南段村刘府的大门,真的换成了钉子门。不过,这一排排铆钉,不是黄金做的,而是镔铁镀铜铆成的。据说,在六十个铆钉里面,有十六个是真金镀上了一层铜面,即使刘门家里的人也难于辨认真伪呢。
   山河巨变,明亡清立。顺治三年(公元1647),衡王爷朱由棷父子,被顺治帝骗至北京斩杀。不久,旨令新科状元青州人冯圃,调集驻青州旗兵,抄王府,灭其族,整个衡王府被夷为平地。可怜这曾盛极一时的王府,转眼已是:
  
   堂皇殿宇化瓦砾,
   笙歌艳史付东风。
   蒿莱没膝何所见?
   天阴雨湿鬼哀鸣。
   人间世事本无常,
   盛衰岂在冥冥中?
   是是非非且莫论,
   拳头谁大谁正统。
  
   衡王府被抄,南段村刘家也被株连。奉旨查抄钦差冯圃,也曾来段村刘家抄查。一到刘府大门,冯圃就被大门上的金铆钉吸引住了。他向手下的查抄兵勇们喝道:“给我起下来!一个小小的郡主,摆什么皇家威风?”
   冯圃一声令下,兵勇们抡起大锤,咣当咣当地向门上砸去。孰料,铁锤一落下去,那些金光闪闪的铆钉,一下子都变成了锈迹斑斑的铁铆钉。冯圃长叹一声:“罢,罢,看来这刘家命不该绝呀!”
   冯圃仍然不死心,率领他的人马闯进大院里转了一圈,见这刘家并没有值钱的物件,便垂头丧气地撤走了。
   刘府的金铆钉,何以会变为铁锈钉呢?当年曾有这样一首歌谣流传于民间:
  
   灾祸不由人,
   富贵凭天定。
   命中不该有,
   强夺行不通。
   贪爷枉费力,
   金铆变锈钉。
   可怜冯大人,
   美梦成泡影。
  
   这歌谣准与不准,且莫去管它。不过,它却是人们对冯圃的极大讥刺。
   此为后话,暂且少叙。
   刘府的大门铆钉,甭管是金还是铜,亦或是铁,反正段村刘家有了一对钉子门。这是皇族后裔的象征,岂可等闲而视之?谁若不信,不妨来南段村走一遭,那两扇钉子门,而今还依然存在着。为了写作此书,烈士刘汉玉的女儿刘兰香携长子王建军,还特意陪我去参观过呢。
  
   闲言述过,书接前文。
   刘道成在妻子与子女的搀扶下,在众乡亲们的簇拥下,进村头,穿大街,不住地与街两旁立着的熟人打着招呼。一会,他们来到了十字路口。
   道成家,在大街的东侧,与钉子门斜对着。
   当年的农家,人多、地少、房紧、贫困,可谓普遍现象,道成家也不例外。道成家依然是老三股聚居于一个四合院里。大股支发祥一家住北屋正房,二股支吉祥一家住东屋偏房,三股支自然是住西屋下房,三间南屋隔开来作三家的厨房用。老三股中,大股家道尊已经另立了院落,裕祥有医术手艺,较老大老二富裕,自己在临街路西又置办了一座生意房,惟独老二吉祥一家九口挤在三间残破的屋子里。道成离家前,父母与三弟住明间,他与妻小住南间,二弟三口子住北间。
   刘家大院,一进大门是一座影壁,影壁左侧是一个半圆内门。道成跨进老宅大门,转身迈入二门,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自家的东屋门口。东屋门虚掩着,里面一点动静也没有。在他的想象中,父母年迈体弱,可能正在午睡,也许正梦到儿子回来,笑得满脸挂着泪花呢。他在门前伫立片刻,见里面依然没有动静,再也沉不住气,便愉快地高声喊道:“爹,娘,成儿回来了!”
   真想不到,任他呼喊,屋里总是没有回响。他以为父母睡得很浓,不敢再惊动两位老人静休。于是,便轻轻地推开了房门。当他举目一望时,立即惊呆了:正冲着屋门口的一张破橱桌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四个牌位,正中两个是父亲和母亲的,左上首一个是他的,右下首一个竟是三弟道智的。
   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父母已经仙逝,再也不能看到父母的笑容;家里人以为他身丧异域,不可能再有归期;三弟也不在人世了,离开他们兄弟逝去。
   这是一个晴天霹雳,一下子将他击垮了!他向地上一跪,嚎天呼地地大哭起来:“爹呀,娘呐,孩儿回来了,你们怎么不等着我呢!”
   一人悲嚎,众人啜泣,院子里的哭声此起彼伏,震动苍天,摇撼大地。他的声音哭哑了,他的眼泪哭干了。他,哭着哭着,一口气泛不上来,将腿一伸,昏厥了过去……
   这真是:
  
   王者争霸动炮枪,
   充当炮灰下西洋。
   出生入死频征战,
   睡梦之中呼爹娘。
   待到迢迢归来日,
   满腹希望化黄粱。
   千呼万唤母不归,
   故令游子痛断肠。
  
   作者:瘦叟刘沂生

共 8506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乡里乡亲情字牵,泪眼眺望亲人还”作者用寥寥数字就概括了道成回归家乡时刻的感人场面,我也是看得哽咽,真乃神笔也!为了缓和读者的悲伤情绪,作者又用悠闲的笔调在其中穿插了“钉子门”的故事,让阅读变得轻松起来。及至写到道成得知父母和其中一个兄弟亡故的消息,难免悲伤欲绝,更是让读者不由潸然泪下!最后作者用七言诗句作为转折,把矛头直指这一切悲剧的罪魁祸首——侵略者!小编在这里用“荡气回肠”作结,好文章不必外人赘言,请读者品评吧!【清平人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平人生        2010-03-24 10:33:47
  清平认真领会老师写作的要领,学习了,问候老师。
坚持下去,你肯定会成功。
2 楼        文友:草堂瘦叟        2010-03-24 11:48:19
  谢谢清平的点评。评的简明扼要,很到位。
刘沂生,笔名瘦叟,现代传奇作家 。出版《犟牛本色》、《魏嵋传》、《古州传奇》、《碧血沃古州》、《衡王府史话》与诗集《草堂清韵》等六部著作。
3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10-03-24 17:37:16
  佩服草堂老师行文的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痴情于文学,向文友学习 在纸媒及网络发表文章二百余万字
4 楼        文友:草堂瘦叟        2010-03-25 09:47:08
  谢谢月儿老弟赞誉。
   文自心出,章因文定。尽情信笔挥洒而已,难得过誉。
刘沂生,笔名瘦叟,现代传奇作家 。出版《犟牛本色》、《魏嵋传》、《古州传奇》、《碧血沃古州》、《衡王府史话》与诗集《草堂清韵》等六部著作。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