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岳父说福地安居唯家乡(散文)

精品 【东篱】岳父说福地安居唯家乡(散文)


作者:代启权 秀才,1265.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942发表时间:2023-12-14 05:12:06
摘要:罗塆与我们国家其他古村落一样,都是国家的宝藏,也是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了认定、开发和保护。岳父对此曾有见解,的确如此。未来我们的家乡会更美,家乡山水柔柔情。


   说到这里,岳父停了下来,这个时候,村子里上来几位村民,正与岳父说着话,岳父不得不停止了我们之间的谈话。但我一直想听听青龙河的故事,了解这岩石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难道还有不为人知的故事在里面吗?
  
   五
   砍完柴禾,岳父用毛巾擦了擦脸颊上的汗水,指着一块大石,对我笑着说道:“启权,一定累了,快过来这边坐下,歇息一会儿吧!”
   说完他点燃一只香烟,先坐下来,我走过去坐到他的身边,此时,我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钱小寨深林,那片山林像是被染上红色,只看见一片片红叶如火焰般燃烧着,树木空隙中透出点点阳光,映衬的红叶更加美丽动人,微风吹过,红叶在沙沙声中飘舞着,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上演的一场绚丽的舞蹈。
   田野里有村民们正在忙碌地收割稻谷,村口边稻场里还有村民在晾晒谷物,整个乡村弥漫着成熟庄稼散发出来的香气,在阳光下闪耀出黄灿灿的金色,远处还能看到村民们来回穿梭于田间地头,来来往往,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启权,你看从钱小寨深山流下来一条山泉小溪,这小溪水从未断流,它哗哗流淌着,一直流向五岳水库。”这时,岳父指着面前流淌的小溪,接着对我又说道,“小溪水流到罗塆与钱塆交接处忽然开阔一些,形成一条小河湾,在小河旁靠罗湾的路口山崖边,有一块光滑的岩石,这块岩石,从古到今依然屹立,坚硬无比。据传说这是一块宝石。”
   岳父把目光投向远处的五岳水库,随后接着就向我讲解这块石头的传说。
   原来这块石头历史久远,相传是神仙吕洞宾的磨剑石。草丛深处,一块巨石显现,石体坚硬黝黑,长约两米,宽一米有余,石块中央有个马蹄形凹印,传说这是吕洞宾长期在此下马磨剑,反复蹬踏而留下的印记。
   吕洞宾出身官宦之家,自幼熟读经史,他因厌恶混乱世道,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苦百姓后,和妻子一起到九峰山修行练道,道号纯阳子。
   吕洞宾修仙成功后,下界传道度人,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在游庐山时遇火龙真人,传授他天遁剑法。话说有一日,吕洞宾云游至牢山,发现境内山峦起伏,植被繁茂,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吕洞宾顿感精神倍增,便从祥云上下来,步行领略牢山迷人的自然风光。也许是走累了吧,吕洞宾就在一块石头上小憩,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此时一妇人坐在草丛中伤心欲绝地哭泣声,将睡梦中的吕洞宾惊醒,便上前问明缘由。
   原来距此十多里的地方,有一条青龙河,百姓们为了祈求好年景,年年供奉河神,近年河神胃口越来越大,居然要用童女祭祀,不然就发大水冲毁田地,淹死百姓。妇人说着又痛哭起来:“可怜我十二岁的女儿明天就要祭祀河神了。”
   吕洞宾听明原委,不慌不忙地说:“大姐切莫哭泣,待我到家中从长计议。”
   第二天,吕洞宾胸有成竹,化作女童模样到青龙河一探究竟。只见一条黄龙耀武扬威地盘坐在龙潭,吕洞宾拔出纯阳剑,只几个回合就斩断黄龙首级。原来青龙河龙王去天庭汇报,有事耽搁未归,一条不知从哪儿跑来的黄龙趁虚而入,在此兴风作浪,欺压百姓。
   吕洞宾斩了黄龙以后,青龙河一带风调雨顺,百姓安乐。吕洞宾转身再寻那块落座的石头,居然发现石头变得平整光滑,又长又宽,还明显高出地面一截。吕洞宾仔细打量着这块神奇的石头,伸手一摸发现质地坚硬,暗自欣喜,拔出宝剑磨了起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顷刻间,纯阳剑熠熠生辉,锋利无比。从此,吕洞宾手持纯阳剑一路斩杀妖魔鬼怪,为民除害。云游路过牢山总会到此处磨剑,有时还会伴着虫鸣鸟叫和徐徐的山风舞剑。
   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世人尊称他为剑仙。磨剑石掩映在草丛中,历经岁月风霜的侵蚀,石块依然坚硬如初,岿然不动,没有半点被风化的迹象。
   说到这里,岳父接着又对我说道:“从古至今,钱罗二塆就以这条小河为界,东边的田地归钱塆所有,西边的田地归罗塆所有,剑仙吕洞宾的磨刀石在河西边,因此归罗塆所有。直到清未一个婴孩的诞生,这一惯例才被打破。由于两个塆的村民交往亲密,彼此互有照应,不分你我了,这个婴孩也就是后来的开国中将钱钧。”
   岳父说到这里,看天快晌午了,就去牵水牛牯子准备回家吃午饭。直到那天夜晚,岳父才接着他上午的话,继续对我讲述有关钱军不为人知的一些事情。听完以后,不由让我大吃一惊道:“原来钱钧还是这么厉害的人呀?!”
  
   六
   那天夜晚,吃罢晚饭,岳父坐在桌子上方的椅子上,拿出竹烟袋,烟袋下方挂着的小布包,装着烟丝,在手上搓了搓,便装进烟袋锅里,然后用细麻杆做的火引子把烟丝点燃,轻轻地吸了一口,笑着对我说道:“据老辈人说,钱钧母亲生钱钧时,是在租借的稻草棚里出生的,那天夜里,瓢泼大雨下过不停,狂风呼啸,钱母亲生钱钧之前,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又粗又长的大莽蛇,正向她面前奔来,她不知如何是好,这个时侯电闪雷鸣,钱钧母亲一阵呼救,从梦中惊醒,睁开眼睛一看,一条大莽蛇正从她身边匆匆向门外钱小寨山林方向跑去,小钱钧这个时候就出生了,哇哇啼哭,说来也怪,此时雨停雷歇,天立即放睛,月亮挂在空中。从那时开始,钱母的心一直忐忑不安,声声叹息,说这个孩子以后能不能养活还是一个问号呢?
   小钱钧不仅活得好好的,并且聪明胆大,在孩子们中间他就是一个孩子王,比他大的都听他的话,最让人不解的是,他有时到钱小寒山林中摘野果子吃,好几天不归家,钱母很多次寻他,却见他在吕洞宾磨剑石上,躺着睡着了,而在他身旁左右两边各有两条粗大无比的大莽蛇守着他,钱母一看到大蛇,吓得大叫起来,钱钧醒来,惊恐的母亲已经下山去了。后来有一位老道士经过这里,看见小小的线钧玩蛇于掌中,有如无物,且蛇不伤他,既惊又喜,便对村民们说,此人非池中之物,将来定有造化,能成大事。
   岳父说到这里就不在往下说了。
   我知道岳父说这些奇闻异事的目的,英雄不问出身,成大事之人,所经历的过往有比常人更多的磨难和坎坷,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易其所不能。钱钧是我们家乡土生土长的走出去的共和国开国中将,他不仅是个人的荣光,更是家乡人民的光荣,他代表着我们这块土地最红的颜色。
  
   七
   停了一会儿,岳父又笑着对我说道:“住者有其屋,解放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实现了老百姓的心愿,村里的房屋,都是那时建造的土坯房多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房子到现在都已经老化甚至成了危房。如今,改革开放,土地联产承包到户,多好的政策呀!我有一种预感,往后的日子会更好,富裕起来的村民,定会建设好自己的房屋。要不了多久这建房屋将会成为农村的一种时尚,改变住房条件,提升生活质量,老百姓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哩!”
   这一提到盖新房子,岳父便笑逐颜开,心情愉悦,谈吐就更浓了。岳父接着说道:“建国前,信阳农民的家庭住房,多是土墙草顶,稍好的砌成砖墙草顶房屋。富裕人家多是砖石为墙,八柱落脚,房盖瓦,房内铺砖,门坎用石条或硬木铺成。深山区叶岩石颇多,农房多用天然石片砌成墙壁,坚固耐用。
   建房是人生之中的一件大事,讲究颇多。
   首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地基,审查山川形势,讲究方位、向背、排列结构等。房前有山,称有靠山;房前屋后水向里流,意为生财。山岭烟霞腾绕,植被葱绿,流泉甘冽,土腻石润的地方,生气行于地,利于建宅。取坐北向南最好,但限于地形,通常只考虑山形向背,不建正北正南房屋。一般地方坐西北向东南的农房约占一半,坐东北向西南的约占百分之三十五;建房用料崇尚杉、松、椿、柳、泡桐等,忌用桑、槐(因与丧、坏谐音)和楝树(因其为苦楝)。严禁前屋高于后房、右房高于左房,即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只许青龙高万丈,不许白虎抬头望”。自家的门、窗不能正对着他人家的屋梁头、过梁头和山墙尖。因为民间视门窗为人的口眼,而“尖”即“箭”,对口、眼不利。窗楣低于门楣,堂屋门不与院门直对。讲究前后墙要一样长,三间屋,两头的暗间要一样大,屋两头山墙要一样长等。
   盖房屋,上梁是建房最隆重的场面。上梁时,请梁的主人喝酒或赠送礼物酬谢。送梁多是至亲好友所为,将梁披上红布,名曰梁衣,由两名童男抬着,伴以唢呐锣鼓,吹吹打打送到。上梁前一天夜里,燃香烧纸祭梁,俗称暖梁。上梁之日,主人摆宴请工匠,亲友送礼品相贺,大梁、中柱、斜梁上贴对联,写上“竖柱喜逢黄道日,上梁巧遇紫微星”、“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幕卷西山雨”之类的吉祥语。有的在梁中央画一太极阴阳图。上梁过程中,由会说彩头、唱赞歌的木工或泥工骑在梁头,边唱边抛撒花生、糍粑、糖、烟、果等,梁下的人们哄抢喝彩,热闹非常。
   在我们光山县做梁的习俗,一般都用红椿树,但不是由主家自备,而是由家庭主妇的娘家负责,(这一历史习俗,流传至今)而且在上梁的头一天就要送来。送梁这天,梁木披红搭彩,送梁粑还有贺幛,一路吹奏鸣炮,烟酒、果品等礼物随后。进村前,主家鞭炮鼓乐出村迎接。夜晚暖梁(迷信的做法,烧香供奉),有的主家请班子唱戏,有的请艺人说书,有的请唢呐吹奏。次日上午七至九时前后上梁,上梁时,鞭炮鼓乐齐鸣,由黑白匠的掌线师傅喊彩头,一边喊,一边撒梁粑,邻人围观看热闹,小孩争着抢梁粑。
   岳父说完,又点上一袋烟,脸上洋溢喜悦。岳父对我们家乡这些民风习俗了解之深,听后让我无比敬佩。
   生活的窘迫,却让岳父在实践中提炼了心得感悟,如“不怕贫,就怕勤”,“勤拿斧头不缺柴”,“扁担是条龙,一世吃不穷”,“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呱呱叫的麻雀饿自己”,俚语土味十足,却是育人良药。回想起岳父对我说出这些朴素但充满人生哲理的言语,至今还令我回味无穷,大受裨益。
   岳父说:“这么些年来,风调雨顺,田地里的庄稼收成好,多少有些积累了,你两个弟弟都大了,当务之急就是建房屋。这几间旧房屋怎么能行?就是人家姑娘看上你弟弟,到家一看这房屋,不把人吓跑才怪哩。唉!从村北头到村南头,我都认真仔细地观察一遍了,根本没有建房的地方,起新基吧。破了山相更是不妥,一想起这事呀,心里就作难,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呢?”
   岳父满脸的愁容,这时我接过岳父的话题安慰着说道:“岳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应有所为,有所不为,顺其自然,说不定到头来还是一件好事哩!”
   “哈哈哈!”岳父听我这样说,看着我大笑起来,看到岳父这样爽快的笑声,我也高兴地笑了。
   “罗塆是千年之古村落,山水之灵秀,人杰地灵,浓浓的人间烟火味,是一块风水之宝地,千万不能丢呀!”随后,岳父像是自言向语地轻轻说道。
  
   八
   那天,我与妻子是下午三点多钟到达新县县城。放眼望去,这里山水相依、红绿辉映,处处散发着豫风楚韵的独特魅力。倚栏凭眺,穿城而过的小潢河两岸,时尚楼宇与红色纪念地遥相呼应,人文与自然共生,历史与现代相融,仿佛让人在时空交错中见证革命老区的发展蝶变。
   内弟远胜,弟媳妇晓玉大老远把我们迎进他们在新县县城购买的高层洋楼里,进到新家,面目一新,屋内宾朋满座,热闹非凡。
   第二天中午乔迁喜宴将节目推向高潮,罗塆的长幼百尊,男女老少,以及远亲近邻,亲戚朋友齐来恭喜,祝福他们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宴会厅内喜气洋洋,推杯换盏,美味佳肴散发着迷人的香味。席间,罗家一位自家哥哥高兴地说:“远胜夫妻二人经过努力拼搏,从罗湾搬到新县县城,是好事,我还告诉大家一个更好的消息,钱小寨战斗遗址以及钱钧将军的故居,包括钱、罗二塆这条红色旅游线路的规划投资3.2亿的项目已经敲定,计划将会到2025年完工投入运营。这样一来,罗塆钱小寨红色旅游,与正在投资65亿元在建的牢山寨抽水蓄能电站自然风光旅游线路相结合,相信未来我们家乡人民的生活呀,就像那芝麻开花,节节高!”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我与大家一样都开开心心地大笑起来。
   此刻,岳父与我最后交流的场景,又一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岳父的先见之明,正一步步得到验证。岳父看见了吗?岳父听见了吗?罗塆与全国各地的古村落一样,是国家的重要宝藏,是文化遗产,已经得到国家的认可、开发和保护了呀!
   相信岳父在遥远的天国,也会感受到今天这美好愉快的时光,幸福的日子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吧!
   啊!家乡环境美,家乡人也亲,家乡山水柔柔情!
  
   2023年12月创作于中国武汉,原创首发江山文学网
  

共 9982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住房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是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基石,是提供温馨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文章以作者夫妇到妻弟家祝贺乔迁之喜并看望八十岁的岳母来开篇,从而引发一系列精彩内容。岳母提起已故的岳父曾为两个妻弟建房住房担忧的事,勾起“我”往日和岳父在一起的一些美好时光。岳父读过书,能说会算,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先生。因为岳父,让“我”知道了罗湾与钱湾是当地方圆百里是有名的古村落。他趁着带“我”一同砍柴休息的机会,说起了两湾的历史,说起了青龙河的来历,说起了吕洞宾斩黄龙,为民除害,斩杀妖魔鬼怪的传奇故事。钱湾与罗湾本是以青龙河为界,清末年间,钱湾出了个大人物钱钧——开国中将,从此两湾又不分彼此,非常和睦。当天夜晚,岳父抽着烟仔细讲解有关钱钧的动人事迹,然后又将建房子的一些操作步骤和当地的民俗习俗等等,一一说给“我”听。话里话外一是告诫“我”英雄不问出处,成大事者,必定经历更多的磨难和坎坷,可见岳父对“我”给予厚望;二是担心两个弟弟今后的生活和住房问题,对子女总是放心不下,其实这些在现在都不是什么大事。时过境迁,两个弟弟的住房问题都已圆满解决。作者感叹岳父如果还健在的话,该是多么欣慰。还有钱罗二湾红色旅游线路已经敲定,这条线路与正在投资在建的牢山寨抽水蓄能电站自然风光旅游线路相结合,家乡人民的生活会更加美好,岳父要是知道这些,更该欣慰!一篇寄情于家乡、歌颂家乡、亲情味浓的叙事散文。文章层次分明,首尾呼应,内容实在,语言质朴,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很深的意境和内涵。对话精彩,情感真挚,读后让人回味无穷,且拥有美的享受,彰显了作者很深的文字吧功底和创作技能。美文佳作,力荐各文友欣赏。感谢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继续,祝福!【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1224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12-14 05:15:30
  一篇寄情于家乡,歌颂家乡,亲情味浓的优美散文,文章语言质朴,层次分明,有很深的意境个内涵,佩服老师深厚扎实的文学功底和非凡的创作能力。祝福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代启权        2023-12-14 13:59:03
  谢谢红花草老师在百忙之中编辑此文,在这里道一声老师辛苦了!
   内弟的乔迁之喜,让我感慨万千,同时也让我想了许多,岳父生前的愿望,终于在这一刻实现,前后跨度三十余年,当年的我们还是毛头小伙,如今也染白发,岁月不饶人呀!因此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些沉重,既要表达对古村落延续的厚望、对乡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同时又要讴歌乡亲乡情,更是表达对岳父的怀念情之迫切,于是就写出这篇文章来,解除心中之不安!
   红花草老师的编案很精彩,充分表达了我写本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红花草老师在编案中的溢美之词,就权当对我的激励吧!再谢老师!冬天寒冷,创编辛苦,望红花草老师多保重,祝红花草冬日安顺吉祥!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4 10:11:15
  两个塆,是幸福的缩影。人间福地在家乡,家乡有着丰厚的人文,有着传奇的故事。代老师笔下,充满了浓浓的乡情亲情,读之潸然,也为之高兴。我在想,那些年,我曾走过甘肃,沿着黄河一路走过,所见是原始的土夯房屋,摇摇欲坠的样子,我想,如今也应该是巨变了。我想再走一次,看看变化。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代启权        2023-12-14 14:16:57
  怀才老师所选用的题目非常适合本文,在这里道一声谢谢!
   中国之大,古村落之美之奇,数不胜数。怀才老师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我认为这个想法很美,但愿您早日成行。
   同时也热烈欢迎怀才老师到信阳一游,也尽一下启权的地主之宜吧!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4 10:15:17
  作者的岳父,是一个有着深厚经历的老人,他的言谈举止,对作者的影响很深。文字间,透着温暖,爱家人,以家人为自豪,这种感情才是最需要的。作者塑造的岳父,用热情撑起了一个家,这个家,在变,越变越好,农民在县城安家,享受着时代的福利,文章透着一股浓浓的感激之情。福地安居,这是最美生活的基础,作者将这样的深厚美抬出来,展示在我们的眼前,魅力十足。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代启权        2023-12-14 14:31:11
  正如怀才老师所言,岳父是一位倍受我爱戴敬佩的人,更是我的良师益友,只可惜他走得过早,享年只有五十三岁。记得我写过一篇怀念岳父的文章,名字叫《岳父的脚步》!岳父对我们这些孩子的爱表达在语言上,更表现在行动中,真痛真闲。
   时光留不住,同岳父在一起时,那时的自己朝气蓬勃,可如今也头染白发。因此内弟的乔迁之喜,不能不让我想起岳父,如果不用文字表达出来,心中总有不安,故而写下这篇文章,让怀才老师磨目了,唉!过也不去,远握,向老师问安了!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4 10:18:21
  作者是在为一个山村写真,也是为一个伟大的时代留影。在城里安居,这是多少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就连作者的岳父也还是在村子里巡查建房的地基,哪想到如今进城建房。这篇散文,给我们留下的是厚重,太多的时代信息在其中。怀才为代老师的家人亲人的乔迁之喜祝贺!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代启权        2023-12-14 14:40:25
  怀才老师这些语言,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出发点。
   我到过日本和韩国,也到过他们国家的乡下农村参观过,他们一村一品的现代化乡村,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过,我相信以后我们国家的乡村,也一定会发展起来的,甚至要比他们做得更好,虽然我们目前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
   谢谢怀才老师的多次交流。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4 10:41:36
  新县新居豫风穿潢过,罗塆钱塆乡愁扎寨生。有感于代老师作文以志乔迁之喜,怀才抱器作对联赠送。请笑纳。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代启权        2023-12-14 14:43:52
  怀才老师的佳联相为有底蕴,大赞!我心领受之,再谢怀才老师的盛情美意!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12-14 11:11:18
  代老师的家乡山清水秀,人文底蕴深厚,岳父德高望重,与作者促膝长谈,娓娓道来,那些传奇故事如酒酿入喉,耐人寻味,给人教化启迪,令人感动。岳父的为人,其言传身教对作者有着深刻深远的影响。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淳朴的乡邻,浓郁的乡情,厚重的土地,无边的风景,动人的故事,濡染着作者的情怀,让作者在人生路上走得沉稳从容。好文,非常耐读,语言亲切,内容丰盈,很有感染力的作品,感佩才情,问候代老师创作辛苦,冬祺笔健!
回复6 楼        文友:代启权        2023-12-14 19:10:24
  罗老师在百忙之中对本篇文章的雅评,在此深表感谢。
   在内弟乔迁新居之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并感心慰。已与罗老师所言,我与岳父有很深的感情,并多次书信往来,岳父不仅深谙人情世故,并有很深的文化素养,只因劳累过度,中年早世,享年只活了53岁。岳父的去世,给我们这些做子女的很大的打击,岳父生前时常以林则徐的话告诫我们:子孙不如我,留有金山银山又如何?好在我们做后人的个个都没有给他脸上抹黑,各自靠着自己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个个都生活得很好,岳父地下有知,也可以安息了。
   再谢罗老师对本文热情洋溢的点评支持,向罗老师问好,天气寒冷,创编辛苦,望罗老师多保重,远握,祝冬日安乐吉祥,顺颂!
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12-14 11:13:26
  老师通过回新县参加乔迁之喜,回忆了和岳父在一起的时光,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无限热爱。改革开放几十年,我们国家的边远山区也发展得这么好,真为乡亲们高兴。老师的文,正能量满满,叙述从容,推进有序,语言朴素,感悟深刻,体现了老师深厚的写作功力。拜读学习老师大作,祝冬暖,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7 楼        文友:代启权        2023-12-14 19:20:55
  谢谢韩老师在百忙之中关注点评本文,村落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系,国家宝藏,民族遗产,弘扬讴歌新农村建设,是作家义不容辞的职责之所在,虽然目前中国农村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相信我们乡村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天气寒冷,创编辛苦,望韩老师保重身体,等待您的大作。远握,祝冬日安好,顺颂!
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12-14 12:54:24
  文章内容丰盈,说古论今,展望未来,有神话故事,有家乡风俗,有奋斗的经历,有生活的艰辛,有日子的温暖,有对亲人的怀念和对家乡的赞扬。好文,赞一个!遥握问候代老师,谨祝冬暖笔丰,精彩纷呈!
回复8 楼        文友:代启权        2023-12-14 19:29:33
  谢谢湘莉老师,在百忙之中关注点评本文,磨目了!
   湘莉老师的点评我很喜欢,质朴到位,你的支持就权当是一种激励,让我携手共同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吧!
   这两天武汉气温骤降,湘莉那里一定也很冷吧,天气寒冷,创编辛苦,望湘莉老师多保重,远握,祝冬日吉祥,顺颂!
9 楼        文友:岚亮        2023-12-14 13:16:49
  故乡很美,乡情很暖,故事很多。代老师此文,从从容容,洒洒洋洋,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甚是精彩耐读,拜读学习了。
回复9 楼        文友:代启权        2023-12-14 19:36:08
  多谢岚亮老师在百忙之中关注点评本文,老师的点评切中要害,言简意赅,我很喜欢。
   岚亮老师一边旅游一边写文,其对文学孜孜以求的精神,令人感动,作家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定有不一样的感受吧!期待更多精彩。
   天气寒冷,旅途辛苦,望岚亮老师多保重,远握,祝旅途吉祥,顺颂!
10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12-14 15:00:49
  代老师的家乡是一处风水宝地,人杰地灵,不仅山青水秀,还有美丽传说,也有深厚的人文底蕴,真是福地安居唯家乡。代老师的岳父,阅历丰富,知识广博,对代老师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他讲诉的那些奇闻逸事,真能够写出一本奇书。这篇文章内容厚重,铺排有序,叙述从容,娓娓道来,文采飞扬,彰显了代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字里行间漫溢着浓浓的亲情,表达了代老师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当下美好幸福生活的歌颂。拜读佳作,大赞特赞!问好代老师,遥祝冬暖吉祥!万事顺意!
回复10 楼        文友:代启权        2023-12-14 19:53:03
  谢谢如菊老师一直以来对我文章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国家的农村与发达国家的农村相比,一定有差距,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再多给一点时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新农村会发展得更好,因为我们的人民勤劳善良,勤俭持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有这方面的思考,在日本和韩国的时候,我对他们的新农村也作过参观考察,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
   现在国内已经进入浓冬,如菊老师在加拿大现在也一定非常寒冷吧,你一边工作,一边创编文章,很辛苦。望注意身体,多保重,回国以后欢迎你到我们信阳来做客。远握,祝如菊老师在异国他乡生活幸福,工作顺心,学习进步,顺颂!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