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东篱】月牙(中篇小说)

精品 【东篱】月牙(中篇小说)


作者:灌园痴叟 童生,812.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32发表时间:2024-01-09 16:12:07
摘要:1944年,伪满洲国反动统治即将分崩离析的至暗时刻,东北边城牡丹江有这样一对伴侣,演绎了一个终其一生,颇具革命浪漫情怀的爱情故事……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正是血统论甚嚣尘上的时候,杨旭自然也就因为母亲的这一极不光彩的一面,被开除出了学院的造反团,剥夺了她参加运动的权利。
   伤心欲绝的会面,稍解了相互牵挂那一刻的激动过后,母女俩平静下来。
   “妈,这一切都是真的吗?那个霹雳支队的队长说,我是那个伪警察署长的女儿,也是真的吗?”杨旭简直堕入了五里雾中,她有太多太多的疑问了。
   岳月没有感觉到一丝一毫的奇怪,她已经想好了,此时此地,绝不能坦陈心语,无论多么大的压力,就是泰山压顶也必须挺着。那一天,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坦述衷肠,或许一定会有,但绝不是眼前的现在!如果那一天迟迟不来,自己宁可把它咬碎嚼烂,咽进肚里,带到另一个世界,也不能影响杨旭这个宝贝女儿,哪怕只是一丝一毫!她目若秋水般的沉静,与女儿对视着,平静地一如往常。
   “旭儿,你和你弟弟都只有一个父亲,就是革命烈士杨树!他们连这一点都要否定,你想还有什么样的谎言不能编造出来。
   “这场运动到底会走到哪一步,妈妈只是一个站讲台桌的老师,说不准。可有一点我们必须坚信,乌云不会永远遮住太阳,谎言总有不攻自破的一天。妈就是难过,他们无耻之尤,怎么敢向你爸爸,这个为祖国解放牺牲的烈士身上甩污点,连他的孩子都不放过,在你们身上下狠手啊!”
   杨旭打小就开朗活泼,很像一个假小子。呵,初到蓉城,那天刚下课,张小乙叔叔派车接她去了成都的家里,婶婶为她做了一桌子拿手的川菜,她感觉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像大山一样的长辈所给予她的父爱。尤其是当小乙叔叔讲了他和爸爸是怎么相识,爸爸又是如何引领他走上了革命道路的时候,小乙叔叔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杨旭,当年鬼子投降了,国民党反动派却还想一家独大,挑起了内战,要不是组织考虑充分发挥你爸爸是一张行走着的活地图的优势,让他留下来参加剿匪,我说啥也不能和他分开呀!哪想到啊,那一次的分别,竟然是永别呀……”那一刻,杨旭扑到了小乙叔叔怀里,小乙还是没有忍住徘徊在眼眶里的热泪……
   爸爸那么优秀,妈妈对爸爸忠贞不渝,几个用如此卑劣的手段,迫害妈妈的跳梁小丑说的话,她怎么会轻易相信呢!她虽然学的是外科学专业,但文笔却非常出色,高中时她曾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入了川大,又成了校报编辑。小乙叔叔说着爸爸妈妈故事的时候,她边听边在脑子里构思了,这肯定是一段可歌可泣,充满着革命乐浪漫主义色彩的伟大爱情。
   “妈,你说得对!狗嘴里能吐出象牙,那苍蝇也能钻花芯儿采蜜啦!妈,你现在需要有人照顾,姥爷更是天天念叨着你,身边都离不开人了。我这次回来也是歪打正着,困难的时候,亲人能在一块儿抱团儿取暖,共度难关,这也是难得的一个幸福美好的机会呀!”
   “旭儿,你真的懂事儿了,你爸爸没白疼你一场,他听到你这些话,应该瞑目了。”
  
   四十
   杨旭两手捧着岳月的脸颊,深情脉脉地看着妈妈鬓边已经星星点点的白头发,还有额头眼角初显的的皱纹,漂亮的大眼睛若春泉汩汩,流下了晶莹澄澈的泪水。
   “闺女,闺女,你得走了!那帮霹雳鬼一会儿就来了,指不定给我扣上阶级立场不坚定的大帽子!”
   “走吧,旭儿,别连累了你纪爷爷,他们是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的!”
   杨旭不情愿地站起来,颤抖着声音说:“妈,你千万要保重啊!”万般不舍地离开了牛棚。
   杨旭终于赶在邮局下班前,最后一次开启信筒收信的时间之前,给小乙叔叔投出了这封关乎着妈妈命运的航空挂号信。
   收到杨旭的来信,张小乙心急如焚,义愤填膺。为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安定和幸福,多少先烈献出了生命,含笑九泉!可这帮混蛋却沉渣泛起,亵渎毁损烈士,对其遗属行斗争批判之举,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连夜写了回信,并在同一个信封里,装进了转交霹雳支队的证明信。证明了杨树同志与岳月的婚姻关系,和一双儿女均为其夫妻所生的事实。
   在给岳月的信里,他还提供了当年那两位好战友的下落。金星,也就是王新同志,他们之间曾有过联系。1948年在天津解放的战斗中负伤,留在了地方,目前是天津市一个区的区长。金星告诉他,那位被杨树挡子弹救下的女卫生队长,解放四平的战役中,在战壕里包扎伤员时,被纷飞的弹片击中,壮烈牺牲了。他曾经与金星相约,找个不太忙的机会,一定要再回牡丹江看望岳月母女。
   杨旭的头脑十分聪明,她安顿好姥爷,就南下去了天津。想见见这位当年引领爸爸正式参加革命的前辈。但同样令人遗憾和愤慨的是,老前辈也在文革中罹难,被打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正在南郊的杨柳青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杨旭想方设法,找她天津老家的同学帮忙,也未能见上一面。
   虽然只有一个张小乙提供的孤证,X安区革命委员会研究,鉴于现役军人的身份,且为军内领导干部,而那个时候无论是造反派,抑或是其他的什么派,对解放军都是神一般的尊崇。最终还是采信了他这份极具权威性的证明。岳月在被关押了半年之后,终于被释放了出来。
   牡丹江开了又封,滔滔碧水日夜奔流。张广才岭绿了又黄,岁岁新装五彩斑斓,镜泊湖吊水楼瀑布瘦了又丰,年年歌唱轰鸣。日子的列车就这样把人送到了老年的车站,一晃又几十年过去了。
   1995年初夏的一天,已经逾古稀之年的岳月,郑重其事地通知两个孩子,不,应该是两个老医生,把自己的另一半和下一代,都召集来,她要有重要事情公布。
   为了这一天,岳月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寝不能寐,多少个白天食不得安。能够坦陈心语的那一天已经来了,是时候告诉他们,他们的妈妈与大杨树之间的那一段凄美而又幸福,短暂而又漫长,陪伴了自己一辈子的故事了。
   锦官城,是成都的一个比较高档的饭店。大门贴墙,装饰着很有巴蜀特色的斗拱飞檐和黛色鱼鳞瓦片。门廊彩绘的檐下,挂着四个大红宫灯,大堂里迎面悬挂着巨幅“峨眉揽胜”的水墨风景画。给人一种古香古色,雍容华贵的大雅之风。
   谁都没有想到,也都没有得到事先告知,岳月自己就电话预定了楼上最好的“岷山雪”包房。这和她几十年一直巡蹈的大方而不奢靡,精雅又不铺张的处事风格,完全大相径庭,出人意外。
  
   四十一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岳月叫杨升把她随身带来的那个油漆已经斑驳不堪,看上去像是上一世纪老古董的小箱子拿到了桌上。
   到底是人老姜辣,得感谢岳老先生,想到了那个第二个人都踅摸不着的地方。赶在造反派抄家之前,把它砌在了火炕末稍,烟道旁边的死角旮旯,那个烟火已经鞭长莫及的地方,上面又重新铺上了炕面砖,任何人都看不出有一点点异常。不然的话,那帮能挖地三尺的家伙早就得手了,箱子怕是早就毁在他们手里了。
   随着缓缓地述说,岳月终于在女儿和儿子,两家四辈人面前,打开了那一段尘封久远的记忆。
   “古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我今年已经到了孔夫子七十三岁的大限了。”她的目光转向了女儿和儿子,
   “杨旭和杨升,你们姐弟,一个是四五年的头,一个是四五年的尾,来到这个世界的,到今天,也整整五十岁了,都到了‘知天命之年’了。你们只知道你们的父亲,是一个革命烈士,但他的故事,特别是他和我的故事,你们却知道得太少,甚至完全不知道。今天我就把当年发生在咱老家东北小城牡丹江的那一切,都告诉你们。”
   尽管为了今天这一刻,岳月不知打过多少次腹稿,但声音还是有那么一点儿颤抖。
   “之所以选在了今天,是因为这是五十一年前,我和你们的父亲杨树相识相知的日子。之所以选在了这个地方,是因为你们的父亲杨树,一定会在天上看着我们,见证着这个庄重的时刻……”多少年都没有提起过杨树的名字了,她的眼眸又充满了泪水。
   岳月起身打开了面前的小箱子,一件一件地数起了家珍。
   一件浸染着暗红色血迹的夹袄、左胸口有一个被子弹穿透的洞;
   一方也是浸渍了血迹的手绢儿,上面还能清楚地看出那绣着犹显生机的白杨枝叶,和月牙彩云,还有那首小诗;
   一页年深日久已经有些泛黄了的白纸,上面是一个心形伴月牙的纹身图稿;
   一个双面黄鼓皮,一圈儿红鼓墙,缀着两个小鼓锤儿的拨浪鼓;
   最后的一件,岳月两手贴胸抱着,啊,是一幅用黑色相框装帧的人物素描肖像。
   包房里的气氛愈发凝重了,甚至连掉落一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到,所有人都深深感动了。只有杨升的那个刚刚蹒跚学步的小孙子,瞪着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跑到岳月身边,童声嗲气地问着,太奶奶,那个画里的人是谁呀?
   “别淘气,小星星,好好听太奶奶讲过去的故事!”杨升的儿媳妇赶紧把他抱到了腿上。
   岳月拿起了那幅肖像,“这就是我当年为你们的爸爸、爷爷大杨树画的一幅素描肖像。我为啥给他添了这个大字,是因为他生就了一副高大魁梧的好身板儿,就像是一棵根深干粗,枝繁叶茂的大杨树。不是有句成语叫玉树临风吗?我给改俩字,就是大杨临风,所有认识他的人,也都叫他大老杨……”
   岳月深情款款地又讲述了小手绢儿、小拨浪鼓,和那幅纹身图的来历。杨旭、杨升,还有杨旭的女婿都泪光洇洇,儿媳妇和孙媳妇都哭出了声儿。
   “我的孩子们,你们知道妈妈的生日,每年也都给妈张罗着过生日,可是你们并不知道,就是在这一天,日本鬼子和汉奸警察抓走了我的第一任丈夫,从此魂断鸡西,梦断煤井。生性懦弱,饱受摧残的妈妈,两次都要告别那个吃人世道的时候,遇到了你们引以为自豪的亲人,大杨树,就是你们后来的大杨爸。
   “是他的胸怀,他的担当,和他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遇到并引领他投身的共产党,才使妈妈这一弯小月牙,看到了曙光,才有了人生的希望,才迎来了秋月圆圆,才看到了满目阳光的今天……”
   与姐姐不同,杨升的基因里随了妈妈的遗传,心思细腻。只一会儿的工夫,他就招呼着儿子和杨旭的女儿,把包房正中,靠墙摆放艺术陶瓷的长条几案,拾掇得干干净净,双手捧抱着那幅爸爸的肖像,恭恭敬敬地摆放在条几中央,杨旭和几个女眷,又将重新张罗选点的几样精致菜肴,摆在肖像面前。杨升真是神手,出包房不多一会儿,就不知从哪又淘腾来了香炉,摆在了最前面。
  
   四十二
   岳月接过杨升点燃奉上的三支香,恭恭敬敬插入香炉。杨旭杨升领着各自家人跪了一地。
   站在条几案前的岳月有些哽咽了,她双手合十躬身拜祭着。
   “杨树,我的大杨树,今晚是咱俩相识的那一夜,是你的小月牙生日的那一晚。你不是盼着我能给你生个儿子吗?你看哪,你不仅有了儿子,还有了孙子、外孙女,还有了第四代的小重孙子,你都当了太爷爷了!月亮真的圆了,咱们的家也圆了,就缺你一个啦!你听到了、看到了吗?我们都想你呀……
   岳月老泪纵横,给她的大杨树深深鞠了一个躬,满堂儿孙都敬意满满,行了跪拜叩头的大礼……
   那一年,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因成绩优异,再加上有他们的小乙叔叔斡旋,工作都安排在了大西南,巧的是姐弟俩都干了同行。如今,杨旭成了昆明市一家大医院的外科副主任,杨升也已经是成都军区某部医院的一个团职级别的外科主任了,都成了院里的业务大拿。比起东北,不像那么死冷寒天的宁古塔,灵山秀水的天府之国,更适合老人安居养老,延年益寿。姐弟俩就都想让母亲能迁居西南,与他们共同生活。即便不同顶一个屋檐,但晨昏呵护,一碗汤的距离,也不至于遇到危难措手不及。可母亲却总是有自己的想法,就是觉得故土难离,舍不得那块生她养育了她的黑土地。其实,她还有一句潜台词,就是更割舍不下她的大杨树,不想一走了之,叫他自己孤零零躺在那个冰凉清冷的地方。到末了,还是小乙的规劝奏了效,岳老先生去了,把你一个人撂在东北,孩子们不放心哪!你这不是叫他们为难吗!再说啦,师傅生前说,他这辈子就想做你的保护神,他若天上地下,看着你自己这么孑然一身,独守在东北的宁古塔,还能放得下心吗?
   这最后的一句话,显然触碰了她的心结,她可不能再叫她的大杨树为她操心了,这才一步三回头地上了南下的火车。人是来了,可也给自己定了一个准则,能独立自理一天,就一定要一个人独撑门户,跟儿女有一点距离地过下去。
   要强也更睿智的岳月,并不欣赏那种传统的,同顶屋檐,儿孙绕膝,几世同堂,其乐融融的格局,她还是觉得距离产生美,不在一个锅里搅马勺,少了锅碗瓢盆乱磕哒,自己和晚辈人都有自己独立的小空间,相互尊重,彼此都舒服,关系更好处,也会更和睦。真的就这么心态怡然地度过了如梭般的时光。
   可是这一晚,沉静了几十年的心池,又陡起波澜,那种对杨树的思念重又勾起来了,那当年的一幕一幕又在脑子里涌动不止,再也平静不下来了。

共 66255 字 14 页 首页上一页1...89101112131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部有49个章节的中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岳月,于2004年夏,回忆起非常时期的一段人生往事。在一个傍晚,新婚不久的丈夫未归,车夫大老杨带信告诉岳月,可能丈夫吴玉珪被警察署抓了做劳工,岳月凭着署长是父亲的学生的关系,前往警察署要人,不料被这个丧尽天良的署长强暴了。晚上,岳月含恨上吊,被细心的大老杨救下,并用车送往岳月的娘家。返回时,被黄署长抓住拷打,大老杨的徒弟张小乙组织车夫舆论示威,救下大老杨。大老杨在牢房里遇到那个“世外高人”,受到启发,加上车帮帮主的仗义,便有了干一场的冲动。想到“高人”被枪毙,想到周围的人被欺负,一股怒火中烧。大老杨告别的徒弟张小乙,踏上了追求革命的道路。他把拉车作为身份,暗中从事革命活动。他的活动不被徒弟理解,被暗中盯梢。张小乙出手斗叛徒,大老杨狠狠补上一拳,结果了叛徒的性命。锄奸的事迹受到党组织表扬,大老杨从此和徒弟有了革命劲头。岳月怀孕了,正想弄掉身孕,遇到了前来探望的大老杨,得知岳月怀着的孩子可能是黄鼠狼署长的,面对一个大难题。岳月和大老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朦胧的爱情。而岳月的新婚丈夫在劳工营里受尽折磨,最终丧命。日久生情,岳月和大老杨跌进爱情的漩涡了。由于大老杨的工作出色,加入了党组织。日本投降,大老杨和张小乙双双加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大老杨在战争中成长,成为革命队伍里的“活地图”,在战斗中,与黄鼠狼交锋,亲刃其性命,结束其罪恶的一生。在一次战斗中,身为排长的大老杨,英勇牺牲。大老杨的孩子出生了,但大老杨却牺牲了,岳月得知消息,不胜悲恸。接到张小乙的来信,岳月激动不已。大老杨和岳月的孩子都有了出息,考取了大学。而岳月受到文革的冲击,成了“坏分子”,原来是曾经那个恶人虾米腰暗中作祟。岳月受到冲击,陷入无休无止的批斗之中。是尚在军中的张小乙的一份证明信让岳月获得了清白。1995年,岳月才向孩子们讲述了她和大老杨的人生故事,也让女儿杨旭真正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值得欣慰的是,杨旭和杨升姐弟俩一起出现的抗震救灾的一线,做了领导,不幸的是杨旭是一次手术中遇到了余震,不幸牺牲,骨灰被葬在父亲杨树的身边。乡愁难断,岳月还是被儿子送回了牡丹江老家。烈士陵园,哀风徐徐,母子站在杨树和杨旭的墓前,默哀沉思。这个故事,写得一波三折,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读感。内容很厚重,还原了一代人的苦难生活和爱情故事。尤其是塑造了大老杨、岳月、张小乙以及金水木火土五星的革命故事和经历。塑造了革命者的伟大形象,人物个个饱满,事迹惊天动地。这个故事,历史跨度很长,写出了人物的酸甜苦辣,还有悲喜交加的人生变迁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杨树这个人物的成长,一步步,从一个拉车夫到解放军排长,他经受住了革命烈火的考验和洗礼,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可以说是千千万万革命者的缩影,具有普遍的意义。同时,读完小说,我还有一个体会,应该人物,在历史的长河和风浪里,是无法选择自己的苦难的,只能默默忍受,但不等于她的屈辱就是历史的全部。如今的时代,我们可以更审慎地观察他们的历史,给历史以最客观最温暖的评价和待遇。作品的细节描写非常生动,再现了故事的脉络和毫毛,细致入微,人物对话生动再现,有如闻其声的阅读效果。这是东篱社团自建社以来,第一篇具有史学价值的中篇小说,也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小说佳作。篇幅很长,无法在编按叙述故事的情节大概,只能蜻蜓点水,具体情节,还需读者走进去。力荐精彩小说,读懂一代人的革命故事。【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11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09 16:17:03
  这是东篱社团的资深作者痴叟先生,耗数年时间,根据真实的历史故事,写成的一篇小说佳作。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我们可以跟踪这个故事,走进曾经的革命历程,理解一个时代的革命者是怎样参加革命,经历那些血雨腥风。不多言吧,我想最重要的,让我们读完,对“不忘初心”这几个字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痴叟老师注意身体,创作有节度。辛苦了,怀才抱器隔屏问候。遥握,问候冬祺!编按无法详述,只能简述简略,见谅。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09 16:26:18
  这个中篇小说表现的内容,包括血统论,包括怎样对待那场文革风暴,作者表现出良好的历史观,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血统论,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用人物的成长,予以否定,显示出正确的价值观。我同时觉得,一个人人物成长为革命者,所走的道路是不一样的,从一个车夫成长为解放军战士,是革命拯救了人物的灵魂,拯救了我们的中国。这一点,在作品里表现更鲜明,更有底气!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1-10 06:30:27
  先谢怀才老师辛苦编辑此文。此文中的素材积累,不论深浅层次,零零散散应该说已经有几十年了。真正动笔的时候,模模糊糊的故事情节,朦朦胧胧的主人公形象却一下子清晰起来。而这个时候,却又感觉力不从心了,害怕自己笔拙词穷,写不好这个故事了!怀才老师推出了精彩编按和悉心评语,觉得誉高过赞了。但就洋洋洒洒的六万字,或许每一个点开或读下去的人,一定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实事求是,满满正能量,这一点一定不负众望。拜祈诸位东篱老师指点,诚谢文友读者喜欢,能够读得下去,痴叟当知足矣。
4 楼        文友:周丽纯        2024-01-10 07:36:09
  小说写得生动有气魄,故事性强,引人入胜。拜读学习了!
秋之枫叶如霞火红。
5 楼        文友:斯潜        2024-01-10 09:00:08
  祝贺痴叟兄弟中篇小说《月牙》发表!故事精彩,笔法娴熟。期待下回分解。祝健康!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1-10 09:30:59
  昨晚读到现在,终于读完。小说写得太精彩了,我被里面的人物故事一次次惹得咬牙切齿,一次次惹得想流泪!此小说值得反复品读!痴叟老师辛苦了!大赞才情!遥握问侯,谨祝冬暖笔丰!
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1-10 10:37:11
  小说写得非常精彩,情节曲折生动感人,人物形象逼真,文笔娴熟老道,文学功底深厚,洋洋大篇,花费了老师多少心血,我们认真阅读,就是对老师创作的最好的尊重。辛苦啦!敬茶!祝冬日吉祥!
8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1-10 12:21:54
  斯潜老大姐,不好意思又叫你劳神动手码字点赞啦!米寿之年,写稿又投稿已叫人佩服不已。不忘鼓励老弟创作,非常感动。有你的榜样,痴叟只能继续努力啦!
9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1-10 12:34:04
  周丽纯老师,每每看到你的跟帖,就会想起你人如其名,文亦如其名。更钦佩你孜孜以求,勤奋耕耘的热情和精神。谢谢你能阅读这篇小说。
10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1-10 12:49:17
  湘莉、孟友老师,感谢你们对老叟的理解。原本这篇小说没想写这么多文字,谁知一开头写着写着就又有了新的构思,和想要表达出来的新的情节,于是就刹不住了。不过说实话,还没有感觉太累,就是觉得匆忙结尾,好像对人物不负责任,会如鲠在喉,留下遗憾。完稿了才觉得长了,担心读者读不下去了。不过牙一咬,丑媳妇总得见公婆。诚望老师能够看得下去,窃以为,还不至于太过不堪,谢谢老师啦!
共 20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