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东篱】月牙(中篇小说)

精品 【东篱】月牙(中篇小说)


作者:灌园痴叟 童生,812.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35发表时间:2024-01-09 16:12:07
摘要:1944年,伪满洲国反动统治即将分崩离析的至暗时刻,东北边城牡丹江有这样一对伴侣,演绎了一个终其一生,颇具革命浪漫情怀的爱情故事……


   妈妈那一晚虽然没少劝慰她,知道了真相以后,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因为一个人是不具有选择自己通向人世之门这一权利的。但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还是为自己有那个人民公敌的伪警察黄鼠狼的骨血,而感觉羞耻,总想一定要为此进行心灵的救赎。这一次去震中第一线救援,这个机会她是无论如何也要当仁不让的。
   随着那一个个血肉模糊,肢体残缺的伤员被抬进来,杨旭除了吃饭解手以外,从2月4日赶到现场,安置好手术台,初步具备了救治条件,一整天连半夜,她没有离开过手术台半步。
   子夜一过,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杨旭正和护士一起,为一个已失去一条胳膊的年轻母亲处理患部,突然,她觉得眼前发黑,一阵晕眩,身体不由自主地晃了一下,护士小凡扶了她一把说,
   “杨主任,你必须休息,肯定是疲劳过度,脑部缺氧了,快去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不忙,再坚持一下就好了,要不,咱俩换班儿歇息,你先出去,一会儿再进来换我。”
   小凡刚跨出门槛,“轰隆隆”一声巨响,大地又动起来了,房屋像打摆子的病人,开始上下颠,左右晃起来。
   小凡回身大喊,“杨主任,快出来呀!”伸开胳膊就要拉她,已经来不及了,房顶的梁柁椽檩,携着瓦片全都塌了下来,就是在那一眨眼的功夫,小凡见到的,也是留在脑海中的最后的那一个画面,是杨旭向前一扑,趴伏在手术台年轻母亲的身上,永远地定格了……
   时间定位在2月5日的凌晨,这是这次大地震后出现的最大的一次余震,达到了六点零级。就是这次余震,夺走了这位优秀的医疗专家,共产党员杨旭,年仅五十一岁的生命。
   岳月叫女婿和外孙女陪着,辗转颠簸来到了丽江,尽管她正患着感冒,还在医院打着点滴,可谁都劝不住,无论如何她都要再亲眼看一看,亲来送一送,这个曾叫她肝肠寸断,又柔肠百转的闺女。
   “妈,你来啦!妈,真的是你吗?”杨升这个大男子汉,一时间竟泪眼模糊了。他把母亲弱小的身子拥到胸前,声音哽咽了,“妈,杨升没能看护好姐姐,我对不起你呀!”旋即一退,双膝跪地。
   岳月双手扶着杨升的肩头,“你给我站起来,这不是你的错!”儿子和在场所有人都有点儿意外,老人家此时并没有显露出他们预料的晚年失女那种过度悲痛,这使他们悬着的心,稍稍平静了一下。
   十指连心,世上哪有不心疼自己儿女的母亲!他们哪里知道,在噩耗传来的那一瞬间、岳月登时天旋地转。孙媳妇轻拍后背,儿媳妇又软言细语地劝慰,她才哇地一声放声大哭出来,这是她整个生命中,除了上坟祭奠大杨树那一次,几十年来的又一回。她哭得撕心裂肺,哭得痛不欲生。她哭诉着天道不公,哭诉着自己的命运多舛,
   “老天爷,你睁开眼了吗?你不该呀,五十年哪,你抢走了我两个亲人,他们都是天底下难得的好人哪,招你惹你啦!你咋就容不下他们!都说天道向善,大善就在你眼边,你根本视而不见,你向善向在哪里呀!你太不公道了……”
  
   四十七
   泪眼朦胧中,她又仿佛看到了她的大杨树,又看到了同志们送来的遗物里,那一个大杨树专门给他们的旭儿买的拨浪鼓……
   她虽然知书达理,不信神灵怪异,可活了一辈子,天下的女人,所能经受的痛苦,却几乎都降临在自己身上了。年轻丧夫、丧母,老年丧女,这不就是鲁迅小说里祥林嫂的那个命运吗?不,我不是祥林嫂!祥林嫂的贺老六是窘迫中走的,她的那个阿毛是被狼叼走的,她咋能比得上我呢!
   我的大杨树,我的旭儿,都是为不再重演祥林嫂的悲剧,都是为拯救天下劳苦大众解放和安危献身的英雄,都是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祥林嫂在除夕的街头冻饿而殁,而我的大杨树和旭儿,他们父女却是为忠义大道献身,豪情气贯长虹,永生于世啊!
   红楼梦里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于是眼泪就总是陪伴着女人。可世事磨砺,历久弥坚,今天的岳月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知泪水如泉,只知自怨自艾,只想效仿传奇故事中的贞节烈女亦步亦趋,不越闺门,恪守妇道的小女人了。想着大杨树那豁达坚毅乐观的目光,她收起了眼泪,“树,你放心吧,你的月月,不会给你丢人的!”
   追悼会现场,岳月站在杨旭遗体身边,轻轻地,就像当年把她在摇篮里哄睡,再蹑手蹑脚离开的那样,担心把睡着了的旭儿再惊醒了,她小心翼翼地掀开了覆盖在她身上的党旗,抚了抚她白衣天使的白服,又整了整她颌下的内衣领口,用母亲特有的温馨慈爱的目光,看着旭儿那文静却已经苍白的脸,又拂了一下旭儿鬓边那已悄然出现的白发,眼泪还是大滴大滴地落了下来……她忽然间又转过头来,对一直陪在身边的儿媳妇说,
   “把我的小包拿来。”颤抖着因强压悲痛已有点儿不由自主的手,从包里拿出了那个小拨浪鼓,掀开党旗一角,把拨浪鼓搁在杨旭的手上,念叨着,“旭儿,你过百天儿的时候,大杨爸抱着你转圈儿,亲的还想要把你抛到空中,你太小,还尿了他一身,妈要你握紧这个,这个爸爸亲手给你买的拨浪鼓。到了那个黑黑的地方,你就摇给他听,他听了声,见了鼓,就一定能找到你,能认出来你的!有你大杨爸保护你,妈就放心啦……”
   一旁的杨升也热泪奔涌了,姐姐多年对他的呵护,好些时候,都事无巨细,甚至比妈妈对他还要具体,还要周全,音容笑貌都浮现在面前。她的离开,比在他的心头剜了一块肉还要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疼我杨升的姐姐啦!
   “旭儿,你心里的疙瘩可以解开了,你的救赎也已经完成了,你大杨爸和妈都给你打一百分,你是好样的!”
   杨升的眉头动了动,“救赎?”他不知道此言何解,但他不便再问,只是意识到,或许这是姐姐与妈妈之间,一个闺中的约定和秘密吧。
   盛世岁月静好,日子总是过得很快。2004年阴历四月初,成都双流机场,杨升扶着母亲登上了飞往东北牡丹江的飞机。
   近七个小时的空中飞行,对于一个即将踏入八旬门槛的老人,肯定是一段非常疲劳的旅程,可此时的岳月却精神矍铄,丝毫也看不出有一丝疲惫的倦意。
   期待着这次旅行,她已经不是想了一年两年了。杨旭因公殉职后,杨升按照母亲的意愿,与成都和牡丹江两地的民政部门沟通商量,将杨旭的骨灰迁回了故里,葬于已经又重新安葬了父亲的牡丹江烈士陵园,与父亲杨树的墓挨在一起。而那件浸染着烈士鲜血的夹袄,和手绢儿,也作为革命文物,捐献给了烈士纪念馆作为馆藏文物展出了。
  
   四十八
   海浪国际机场的接机大厅门口,牡丹江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杨升在牡丹江卫生界的同行医生朋友,早早就来等候了。
   飞机准时落地,大厅里热闹起来。出口处一米八几的大个子杨升,一手拉着行李箱,一手搀扶着刚及他肩膀的母亲,慢步出来了。岳月的膝盖半月板出了问题,她只能一步一挪地蹭着走。
   两拨接机的人都挤到前面。“欢迎岳老师回家”“欢迎杨主任杨大夫!”
   见岳月行走不便,外科同行李大夫说了一句,“杨主任,您先陪大娘稍歇一下,我去去就来。”说着一溜小跑了出去。也就是两三分钟不到,李大夫拿来了一个折叠式轮椅,气喘吁吁地跑进大厅。原来细心的杨升,临行前就考虑到了老妈腿脚不利索,行走困难,就提前托付李大夫接机时帮忙准备好轮椅。
   “谢谢、谢谢你们,为我老太太想的这么周到!”岳月不停地表达着谢意。
   “老人家,要谢就谢谢你这个好儿子,要不是杨主任提前打电话,我们肯定想不到的!”
   岳月还不糊涂,她当然清楚是杨升的安排了。自打杨旭这个姐姐走了以后,杨升自觉生活的小屋也塌了一角。除了爱人以外,自己的生活中没有了一个如慈母一样嘘寒问暖的人。更舍手的是,从前对老母亲的呵护,虽然自己一直是粗线条的,但他却心里踏实安定。姐姐与他们不在同一个城市,但四季应时,晨昏关注,三天不问,四天早早地就打来电话,问询、布点,给老母亲啥事儿都想到了头里。姐姐去世这八年,他不得不重新整塑了自己做儿子的形象、也学着姐姐对老母亲的关心,把母亲日常起居的点点滴滴,全都承担了起来。好在爱人贤惠,儿子儿媳也乖,岳月这个老太太,总有满满的爱环绕着,日子过的还比较舒心。
   让她唯一牵肠挂肚,念念不忘的,还是远在几千里之外,那去了另一个世界的杨树、杨旭父女。尤其是过了七十岁以后,她感觉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不如以前,真就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特别是睡觉的质量愈来愈差,每晚能深睡的也就是两三个小时,剩下的几乎都是梦里一半,梦外一半,总陷于迷迷离离的穿越,和与故人那依稀的交集当中了。她常会想起自己老妈当年叨咕的嗑儿,生得伶俐长得乖,临老不知摊什么灾。担心自己哪一天真的会不能动了,那样的话,她对亲人的思念,就只能是抱憾天年啦!
   六十年前月牙夜的那一幕,就像生物钟一般,嵌入了自己的生理系统。她下了决心,一定要赶在这一天再回牡丹江,再来见见大杨树和她的旭儿,圆了自己人生这最后一个夙愿之梦。
   杨升的同行朋友,都是他在国家级会议上结识的。异省他市见到家乡人,自然就多了几分亲近,再加上他发布的学术论文成果,以及他这个来自大西南大医院的专家级大医生的精湛医术,更叫家乡人关注,甚至引以为自豪了。
   酒店洗尘接风宴上,岳月从来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母以子贵,这一句古语的涵义。同行人安排的饭菜,匠心独具,全是地地道道的东北家乡菜,老口味。溜肉段、地三鲜、小鸡儿炖榛蘑、酸菜粉儿、酱扒茄子、酱骨棒,还上了一道非常难得的飞龙汤。主食呢,也是按东北人上车饺子下车面的讲究儿,上的是芹菜卤儿的手擀面。
   浓浓的乡情,殷殷的爱意,岳月的心暖得都有点儿醉了。多少年了,都没有尝到过的,不知道想过多少回的家乡味儿,今天在这里都聚会了!她感动得有些热泪盈眶了,
   “谢谢你们啦,谢谢啦!”可不知怎么,她脑子里又浮上来大杨树的影子,你要是也能来,沾沾咱儿子的光该多好啊!他和你长得一模一样,也有连毛胡子,就是不像你那么小眼儿巴喳,有人说他长得像费翔,你听了一定能把我抱起来颠散了,我是不是你们老杨家的大功臣?就是你那个升儿,你就是稀罕得还想抱,那可是抱不动了……
  
   四十九
   下榻酒店,二十几层高的客房也宽大敞亮,还有一个大大的阳台,也应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情境。杨升扶着母亲在阳台上的摇摇椅坐下来。千山逶迤,万家灯火,有路灯的光练引路,恍然间还能看得到牡丹江穿城而过,蜿蜒流淌。母子俩感觉,整个小城都能尽收眼底了。
   一个甲子,就是老祖宗天干地支的一个轮回。虽然青山依旧,春风依然,但已换了人间。人间变了,可老天,却还是一副星辰寂寥,月牙弯弯的刻薄面孔。杨升拿着一条毛巾被,轻轻搭在母亲的身上,初夏的夜,塞北的牡丹江还是很凉的。见母亲微闭眼睛,仿佛睡着了一样,便轻着脚步离开了。他哪里知道,此时她老人家,正在时光的隧道里回溯,在往昔的痛苦、欢悦、沉浮中挣扎,正在涌动着的万千思绪,一时一刻也没有休止……
   牡丹江烈士陵园,青松、翠柏与杨柳联袂,营造了庄严肃穆的一方天地。
   阳光、微风,又若心有灵犀,以其和煦和温暖,抚慰着前来瞻仰祭拜的人们。
   轮椅上的岳月,一身缟素,几乎全白了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鬓边还插上了一朵小白菊花,她被杨升缓缓推到了杨树和杨旭墓前。碍于陵园的防火规定,不能在幕前烧纸焚香。但在杨升献上一束素雅圣洁的鲜花后,岳月仍然坚持着,要杨升还是焚起了三支线香,又让杨升摆上了供果。
   青烟袅袅,哀思萦萦,杨升跪地叩拜,又搀扶着母亲强挣着站起身。
   “树,我的大杨树,我来看你啦,你知道了吧?你的月月走不动了,怕这是最后一次来了!你别怪我,你该高兴才对,用不了多久,我很快就会去找你啦。这一回,你可别看不起我。旭儿一定都跟你说了吧,你的月月,这一辈子,一直把那颗装着月牙的红心,裹在我的心里,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呀!”
   杨升用纸巾擦了擦母亲的热泪。岳月又显现出几分自豪:“树,你知道了吧?他们姐弟俩都像你一样,成了国家栋梁之才啦,咱老杨家的祖坟真冒出青烟啦……你看咱们的旭儿,还有升儿出落得有多优秀啊!”
   泪还是不由自主地潸然而落,杨升感觉到了母亲的身子在微微颤抖,想要安慰她节哀,不能再这样悲痛了,可又怕打扰了母亲。这一天,她盼了好几年了,不叫她把话说出来,窝在心里,她就会抱憾终生,甚至憋出病的。
   “树,这一辈子老天爷让咱俩过得太苦,给咱的时间太短了。月月还没来得及报答你,守在你身边服侍你,你就匆匆离去了。下一辈子,咱俩一定再接着做夫妻,我一定把这一辈子欠你的还给你!就是想问问你,你是不是还在等着我呀……”
   她身子抖得有点儿像被风吹动的树叶了,杨升再不敢大意了,他跪下又磕了一个头。
   “爸,姐姐,我杨升一直都想着你们,都为有你们这样的亲人感到自豪。你们一要保重。也一定不要担心,有我守护着妈,她一定会度过一个无忧无虑,幸福安泰的晚年的!”
   山风乍起,似回应着岳月母子。极目远眺,阳光万里,青山逶迤,绿岭妖娆,是令人振奋鼓舞的一派生机……
  
   (全文完)
   注:文中主人公入党宣誓的誓词,是网载抗战后期当时入党宣誓誓词的一个版本。
   2023年12月于纽约,2024年1月9首发江山文学
  

共 66255 字 14 页 首页上一页1...101112131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部有49个章节的中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岳月,于2004年夏,回忆起非常时期的一段人生往事。在一个傍晚,新婚不久的丈夫未归,车夫大老杨带信告诉岳月,可能丈夫吴玉珪被警察署抓了做劳工,岳月凭着署长是父亲的学生的关系,前往警察署要人,不料被这个丧尽天良的署长强暴了。晚上,岳月含恨上吊,被细心的大老杨救下,并用车送往岳月的娘家。返回时,被黄署长抓住拷打,大老杨的徒弟张小乙组织车夫舆论示威,救下大老杨。大老杨在牢房里遇到那个“世外高人”,受到启发,加上车帮帮主的仗义,便有了干一场的冲动。想到“高人”被枪毙,想到周围的人被欺负,一股怒火中烧。大老杨告别的徒弟张小乙,踏上了追求革命的道路。他把拉车作为身份,暗中从事革命活动。他的活动不被徒弟理解,被暗中盯梢。张小乙出手斗叛徒,大老杨狠狠补上一拳,结果了叛徒的性命。锄奸的事迹受到党组织表扬,大老杨从此和徒弟有了革命劲头。岳月怀孕了,正想弄掉身孕,遇到了前来探望的大老杨,得知岳月怀着的孩子可能是黄鼠狼署长的,面对一个大难题。岳月和大老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朦胧的爱情。而岳月的新婚丈夫在劳工营里受尽折磨,最终丧命。日久生情,岳月和大老杨跌进爱情的漩涡了。由于大老杨的工作出色,加入了党组织。日本投降,大老杨和张小乙双双加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大老杨在战争中成长,成为革命队伍里的“活地图”,在战斗中,与黄鼠狼交锋,亲刃其性命,结束其罪恶的一生。在一次战斗中,身为排长的大老杨,英勇牺牲。大老杨的孩子出生了,但大老杨却牺牲了,岳月得知消息,不胜悲恸。接到张小乙的来信,岳月激动不已。大老杨和岳月的孩子都有了出息,考取了大学。而岳月受到文革的冲击,成了“坏分子”,原来是曾经那个恶人虾米腰暗中作祟。岳月受到冲击,陷入无休无止的批斗之中。是尚在军中的张小乙的一份证明信让岳月获得了清白。1995年,岳月才向孩子们讲述了她和大老杨的人生故事,也让女儿杨旭真正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值得欣慰的是,杨旭和杨升姐弟俩一起出现的抗震救灾的一线,做了领导,不幸的是杨旭是一次手术中遇到了余震,不幸牺牲,骨灰被葬在父亲杨树的身边。乡愁难断,岳月还是被儿子送回了牡丹江老家。烈士陵园,哀风徐徐,母子站在杨树和杨旭的墓前,默哀沉思。这个故事,写得一波三折,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读感。内容很厚重,还原了一代人的苦难生活和爱情故事。尤其是塑造了大老杨、岳月、张小乙以及金水木火土五星的革命故事和经历。塑造了革命者的伟大形象,人物个个饱满,事迹惊天动地。这个故事,历史跨度很长,写出了人物的酸甜苦辣,还有悲喜交加的人生变迁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杨树这个人物的成长,一步步,从一个拉车夫到解放军排长,他经受住了革命烈火的考验和洗礼,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可以说是千千万万革命者的缩影,具有普遍的意义。同时,读完小说,我还有一个体会,应该人物,在历史的长河和风浪里,是无法选择自己的苦难的,只能默默忍受,但不等于她的屈辱就是历史的全部。如今的时代,我们可以更审慎地观察他们的历史,给历史以最客观最温暖的评价和待遇。作品的细节描写非常生动,再现了故事的脉络和毫毛,细致入微,人物对话生动再现,有如闻其声的阅读效果。这是东篱社团自建社以来,第一篇具有史学价值的中篇小说,也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小说佳作。篇幅很长,无法在编按叙述故事的情节大概,只能蜻蜓点水,具体情节,还需读者走进去。力荐精彩小说,读懂一代人的革命故事。【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11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09 16:17:03
  这是东篱社团的资深作者痴叟先生,耗数年时间,根据真实的历史故事,写成的一篇小说佳作。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我们可以跟踪这个故事,走进曾经的革命历程,理解一个时代的革命者是怎样参加革命,经历那些血雨腥风。不多言吧,我想最重要的,让我们读完,对“不忘初心”这几个字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痴叟老师注意身体,创作有节度。辛苦了,怀才抱器隔屏问候。遥握,问候冬祺!编按无法详述,只能简述简略,见谅。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09 16:26:18
  这个中篇小说表现的内容,包括血统论,包括怎样对待那场文革风暴,作者表现出良好的历史观,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血统论,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用人物的成长,予以否定,显示出正确的价值观。我同时觉得,一个人人物成长为革命者,所走的道路是不一样的,从一个车夫成长为解放军战士,是革命拯救了人物的灵魂,拯救了我们的中国。这一点,在作品里表现更鲜明,更有底气!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1-10 06:30:27
  先谢怀才老师辛苦编辑此文。此文中的素材积累,不论深浅层次,零零散散应该说已经有几十年了。真正动笔的时候,模模糊糊的故事情节,朦朦胧胧的主人公形象却一下子清晰起来。而这个时候,却又感觉力不从心了,害怕自己笔拙词穷,写不好这个故事了!怀才老师推出了精彩编按和悉心评语,觉得誉高过赞了。但就洋洋洒洒的六万字,或许每一个点开或读下去的人,一定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实事求是,满满正能量,这一点一定不负众望。拜祈诸位东篱老师指点,诚谢文友读者喜欢,能够读得下去,痴叟当知足矣。
4 楼        文友:周丽纯        2024-01-10 07:36:09
  小说写得生动有气魄,故事性强,引人入胜。拜读学习了!
秋之枫叶如霞火红。
5 楼        文友:斯潜        2024-01-10 09:00:08
  祝贺痴叟兄弟中篇小说《月牙》发表!故事精彩,笔法娴熟。期待下回分解。祝健康!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1-10 09:30:59
  昨晚读到现在,终于读完。小说写得太精彩了,我被里面的人物故事一次次惹得咬牙切齿,一次次惹得想流泪!此小说值得反复品读!痴叟老师辛苦了!大赞才情!遥握问侯,谨祝冬暖笔丰!
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1-10 10:37:11
  小说写得非常精彩,情节曲折生动感人,人物形象逼真,文笔娴熟老道,文学功底深厚,洋洋大篇,花费了老师多少心血,我们认真阅读,就是对老师创作的最好的尊重。辛苦啦!敬茶!祝冬日吉祥!
8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1-10 12:21:54
  斯潜老大姐,不好意思又叫你劳神动手码字点赞啦!米寿之年,写稿又投稿已叫人佩服不已。不忘鼓励老弟创作,非常感动。有你的榜样,痴叟只能继续努力啦!
9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1-10 12:34:04
  周丽纯老师,每每看到你的跟帖,就会想起你人如其名,文亦如其名。更钦佩你孜孜以求,勤奋耕耘的热情和精神。谢谢你能阅读这篇小说。
10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1-10 12:49:17
  湘莉、孟友老师,感谢你们对老叟的理解。原本这篇小说没想写这么多文字,谁知一开头写着写着就又有了新的构思,和想要表达出来的新的情节,于是就刹不住了。不过说实话,还没有感觉太累,就是觉得匆忙结尾,好像对人物不负责任,会如鲠在喉,留下遗憾。完稿了才觉得长了,担心读者读不下去了。不过牙一咬,丑媳妇总得见公婆。诚望老师能够看得下去,窃以为,还不至于太过不堪,谢谢老师啦!
共 20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