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江南专栏★江浙残明梦】唐鲁之争

精品 【江南专栏★江浙残明梦】唐鲁之争


作者:苍生1 进士,778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42发表时间:2010-03-27 21:54:48


   游击俞国荣等也乘胜斩获,直抵张家湾,大获器械。沈宸荃标下都督佥事姜克复等原来均穿红衣甲。此日恐清军防备,先将衣甲尽翻为白色。令数十名士卒诱清军白标十余骑追来,前锋以鸟铳射杀。清军见状,以六七百骑分从左右两翼夹冲。明军以火铳射击,清军败溃。明军乘胜追击,直杀过张家嘴敕塘一带,方才收兵回营。
   此役明军大获全胜,被称为诸义旅江干以来战功第一。
   与此同时,陈潜天、熊汝霖在下游战于牛头湾及沙埕,亦获大捷。熊汝霖麾下总兵史标等渡江埋伏戈弩,清军二十名游骑经过,被魏良等杀死。清将大怒,当即率数百骑冲阵。明军伏兵四起,戈弩齐发,先射倒擎旗纛将官一员,随后击毙清军数十。日暮时分,清军援兵百余骑赶到。熊汝霖侄熊茂芳张弓射马,连连射杀三骑。史标急发大炮,击死数十人。
   于是乘此大捷,陈万良、姚志卓乘胜再次收复余杭。一时浙西义旗四起,浙西、苏、皖义兵百余支,杭州顿成一座孤城。钱肃乐疏请率兵攻平湖,再请趋海盐,由海道窥吴中,但鲁王监国没有听从。
   熊汝霖也上疏道:“自小亹迄西兴六十里,臣及孙嘉绩军纔千人,何以守?朱大典军士精火器、总兵尉允昌有才略,请使军江上;张名振在石浦,请使渡曹娥;固东浙在事诸军,并宜毕济。”然而时不能用。
   熊汝霖便再次渡江西进。部将魏良、黄麒、吴彪率部先登。不料清军预先设伏,六百余骑尽皆杀出。明军猝不及防,纷纷阵亡。熊汝霖督帅舟在后,见状弯弓搭箭,连射十余骑。明军舟中万箭齐发,清军伤亡百余骑,明军反败为胜。诸生钱振宗等战死。王之仁、陈潜夫军稍后退,然而犹然力拒。不久,总兵张鹏翼援兵赶到。一阵砍杀,清军溃败而退。
   熊汝霖部乘胜进击,与浙西义军领袖陈万良等相为呼应。先后活动于临平、五杭、新市、双林、吴江等地,颇有斩获,最后以失援退回。
   不久,鲁王监国亲自赴江上劳诸军,驻跸西兴。应张国维建议,遵汉高祖筑坛拜韩信为将故事,备物典策,筑坛冠山绝顶,拜方国安为大将军,命张国维代监国捧毂推轮。赐方国安尚方宝剑,令便宜行事,节制诸军。
   一时旌旗蔽空,车马如织,清军在江北望见,也皆惊骇。
   随后,进方国安为荆国公,王之仁为武宁侯,封郑遵谦为义兴伯,张鹏翼为永丰伯,吴凯为开远伯,方元科为威远伯,刘穆为威北伯,俞玉为定南伯,王鸣谦为靖江伯,谢正让为襄勤伯,陈谦为镇威伯。又封张世凤为平虏将军,邵一梓为威虏将军,张名振为富平将军,戴尔惠为义武将军,姚志卓为平原将军,裘尚奭为宣义将军,毛有伦为靖夷将军,王朝先为平西将军,张国纪为襄毅将军,谢正谦为襄武将军等等。
   浙江诸将皆要求唐王出师北伐。唐王便遣苏观生赴赣州募兵,以曾樱、郑芝龙留守福州司饷。他自己祭告天地祖宗,誓师西郊。以郑鸿逵为御营左先锋,出兵浙江;郑彩为御营右先锋,出兵江西。二将却行数十里,疏称候饷,逗留不进。
   方国安自拜将后,屡次出击,双方互有胜负。
   众帅相议道:“清军何尝不顾虑,主要在于我军不能齐心协力,所以一处进兵、一处退兵。这都是由于大将期会不信,调度不灵,致使缓急不一,各自为战。”决定约期会战。
   十五日,鲁王监国再次御西兴犒军,传诏每名士兵赏银二钱,责令限期渡江,共攻杭城。众人便议定分门攻打,定以二十四日丑时,官兵义兵齐会,水陆并进。方国安、张国维渡钱塘江上游五云一带,攻正阳、钱塘等门;王之仁、熊汝霖、陈潜夫等渡下游姜家嘴一带,攻太平、艮山等门;再往下则以章正宸、孙嘉绩、钱肃乐、沈宸荃、方端士率部协攻;最下吴凯、郑遵谦等部协同作战。
   二十四日五鼓,方国安偕张世凤亲率精兵五千为前锋,以张国维长河之师为后援,入西山,突进朱桥。其余王之仁等则率兵分别从范村、六和塔三处过江,直至张家山、五云山、八盘岭等处,迫近杭州府城。
   不料事先走露了风声,清军大集精锐,准备背城一战以决雌雄。总督张存仁率总兵田雄,副将张杰,会同梅勒章京朱玛喇、和托、济席哈也分兵三路迎击:一路在钱塘江面截击张国维的长河援兵;一路截杀王之仁、马士英等已登陆的诸部明军;另一路迎击方国安、张世凤所统的明军前锋精锐。
   方国安率兵杀到时,清军先诈败而退。方国安督兵一路深入砍杀,直追到万松岭附近。突然一声炮响,清军伏兵杀出,先前佯败的回头杀来,顿时将明军围困在内。
   此时张国维所率的长河明军已被清军截杀退回。其他诸部也被清军击破,不顾前锋,竟径自扬帆逃回南岸。
   明军见援兵不继,又值大风雨,弓矢不得发,一时大溃,或俘或降,剩下残兵败卒拥着方国安、张世凤突围南还。
   熊汝霖另率一部由下游牛头堰渡江夹攻,颇有杀伤,孤军失援,也被击败。
   此役明军死伤惨重,被俘副将十一人,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四十八人。自此以后,明军士气消沉,转以防守为主,再也无法组织起大规模的登陆攻城战了。
  
  
  
   四
  
   马士英近来颇觉劳苦功高。虽屡战败北,却多少起牵制清军部分兵力的作用。毕竟战场生死关头,不但方国安力挺他们,连熊汝霖这些原来的死对头也已谅解了他。
   于是便急着想朝见监国,以实现重返政坛、再展雄风之愿。
   但他们在弘光朝所犯罪行,已深入人心。鲁王监国也无法辄言赦免,便下群臣议。然而诸臣也多言马士英当诛。
   熊汝霖见状,委婉地开口道:“现在不是杀马士英之时,应当让他戴罪立功。”兵部主事黄宗羲道:“非不当杀,而是不能杀而已。春秋之义,孔子亦岂能杀陈恒①?故此不应说他不当杀呵。”熊汝霖理屈,只能是唯唯称谢。
   马士英在鲁王朝内处处碰壁,便叩关求入隆武朝。唐王也列数其罪,定其为罪辅、逆辅,谕令守关将士勿纳。马士英前后七次上疏为自己辩解,唐王只是命将其疏存档,以待公论而已。
   马士英怀恨在心,便与阮大铖放言隆武朝大学士黄鸣骏将来课浙中八府粮,以离间浙、闽。
   不久,谢三宾被推荐起用。诸人本为旧识,自此嗅味相投,肮脏一气。
   这谢三宾上次差点为王之仁所杀,后来花了一万两银子总算捡回一条命。鲁王监国时,他不肯死心,便暗中在翠山召募士卒。义军对他颇加防范,推庄元宸守宁波城,王家勤、林时跃参其军事,谢三宾不敢轻举妄动。
   浙东明军屡败清军,兵势渐振,颇有中兴之象,激起了谢三宾乘机干一番事业的雄心。他见国舅张国俊外依王之仁、方国安,内结太监客凤仪、李国辅,权势颇大,便以重金贿赂,要他向鲁王监国求情,荐为礼部尚书。鲁王得国舅相劝,想想当前也正需此人粮饷助军,当即依允。不久又不通过内阁,直接任命他为东阁大学士。
   庄元宸见状,便上疏道:举兵以来,士劳于外、民殚于内,重以旱潦,将卧薪尝胆之不遑,而颇安逸乐,釜鱼幕燕,抚事增忧;则晏安何可怀也!敌在门庭,有深宫优养之心、无据鞍借箸之事;则蒙蔽何可滋也!左右之人,颇能内承色笑;则事权何可移也!五等崇锡,有若探囊;则恩赏何可滥也!殿下试念两都禾黍之悲,则居处必不安;念孝陵荆棘之惨,则对越必不安;念青官二王之辱,则抚王子,何以为情?念将士生民之困,则衣食可以坐废。
   又疏言:“中旨用人之非,乃赧王之弊政。臣叨居科长,断不敢随声奉诏。”谢三宾暗结鲁王内侍,将他奏疏屡次封还不报。
   庄元宸便致书黄宗羲、林时对道:“小小朝廷,似乎惟恐不即速倾覆。区区忧愤,无事不痛心疾首。以致咳嗽缠绵,形容骨立。原得以微罪,成其山野。”愤而挂冠而去。
   钱肃乐近来也屡遭方国安、谢三宾等极力排挤。方国安军夺他所部义兵食,钱肃乐疏告。鲁王监国无可奈何,只得叙十日十捷及草桥门歼敌功,晋为右副都御史。钱肃乐辞道:“沈荃宸、陈潜夫之才,方端士之勇,官位皆在臣下。部将钟鼎新斩级最多,未能殊擢。”方国安、王之仁等便以他曾力主通表闽中为由,指责他不受职是因怀有二心。钱肃乐不得已,只得拜命。
   鲁王又命太监客凤仪、李国辅节制诸军粮饷。钱肃乐力争中官不可与闻外事。如此一来,得罪的人越来越多。
   方国安传檄鄞县、奉化等县少将粮饷筹措给他。钱肃乐所部缺饷,四十日连疏告粜而不能得,部卒直至行乞于道。
   钱肃乐愤而上疏道:国有十亡而无一存,民有十死而无一生。翘车四出,无一应命;贤人肥遁,不肖攘臂,一也。宪臣刘宗周之死,赠谥荫恤,未协舆情,敕部改正,迟久未上,二也。张国俊以戚畹倚强权,侔人主,三也。诸臣以国俊故,相继进言,主上以为不必几于防口,四也。新进鼓舌摇唇,罔识体统,朝章甲令,委诸草莽,五也。反覆小人,借推戴以呈身;阘茸下流,冒荐举以入幕,六也。楚藩江干开诏,息同姓之争,李长祥面加斥辱,凌灭至此,七也。咫尺江波,烽烟不息,而越城褒衣博带,满目太平,燕笑漏舟之中,回翔焚栋之下,八也。所与托国者,强半南中故臣,鸮鸟怪声,转徙可恶,飞蛾灭烛,至死不改,九也。此犹枝叶也,请言根本:今七月雨水不时,漂庐舍千百,以水死;卤潮冲入,西成失望,以饥死;壮者殒锋镝,弱者疲转输,以战死;文武衙门,票取牌索,一日数至,以供应死;泽国倚舟为命,今调发既烦,小民皆沉舟束手,以无艺死;入乡抄掠,鸡犬不遗,此营未去,而彼营又来,以掠死;富室输金,当以义劝,非有罪于官也,而动加羁囚,有甘心雉营者,以财死;大军所过,沿门供亿,淫污横行,以辱死;劣衿恶棍,罗织乡里,以为生涯,百毒齐起,以忧死。今也竭小民之膏血,不足供藩镇之一吸;继也合藩镇之兵马,不足卫小民之一发。凛凛乎将以不薙发死。由前九亡,并此而十。若不早图变计,臣不知所税驾矣。
   此疏一入,忌恨者更多。尤其谢三宾入阁后,屡加排挤。鲁王知他为忠臣,复加兵部侍郎。钱肃乐坚辞不受。
   到了第二年,钱肃乐以军无饷,上疏要将所部遣散,自率家丁从军自效。鲁王温旨慰留。然而诸帅散发流言,称他将弃军入闽投唐王,遣客刺杀。钱肃乐见此,便弃军拜表以行,称必不入闽,而要披发入山,永与世辞。
   鲁王挽留不住,只得降旨命他入海偕黄斌卿、张名振取道崇明,以窥三吴。不久加户部尚书。钱肃乐坚辞不受。
  
  
  
   五
  
   鲁监国元年(1646)正月,鲁王再遣柯夏卿、曹惟才依敌国礼,出使闽中。
   唐王却反而升柯夏卿为兵部尚书,曹惟才为光禄寺卿。并手书报鲁王道:“朕无子,王为皇太侄,同心戮力,共拜孝陵。朕有祚土,终致于王。”另遣给事中金堡为使来浙江。
   这个金堡,原来从姚志卓起兵,投奔鲁王。见浙事不可为,授职方司郎中而不拜,转而入闽投唐王。不久见闽事也不可为,便自请会师钱江、经略三吴。唐王便命他出使浙江,并以礼科给事中兼职方司员外郎出监郑遵谦军。
   金堡到浙江后,上疏鲁王监国道:更始称尊,刘演止居大司马之位,湘阴继统,刘崇亦守节度使之官,演岂甘以贤让不肖,崇岂甘以父让子哉?恐一家之中,有二天子,即外患得以相乘也。殿下以侄事叔,则唐王既非湘阴以贤事圣,则唐王并非更始,即上表称臣,拜疏迎驾,岂遂为屈己乎?两大相抗,必至于离,两离相,必至于败。使敌国得乘瑕观变,坐收渔人之效;恐文武诸臣,不得辞其责矣。诗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今当御侮之时,自启阋墙之衅,窃为殿下惜之。殿下诚能息群喙,以奉一尊,异日光复二京,祗谒寝庙,唐王之功,不过汉光武,而殿下之德,乃过于周文王,厚实不亏而显名烂焉。即唐王亦安能屈殿下哉。
   越中文武诸臣大哗。纷纷指责金堡先前不受鲁王授官,现在又从福建来浙江动摇人心,着实可恶。陈函辉密启鲁王监国,请杀金堡。鲁王便发令旨下法司逮问。
   金堡闻讯,急奔衢州投奔黄鸣骏,最后逃回福州。
   唐王不死心,再次致书鲁监国道:“朕王与共,本圣祖;王其无忘朕之焦劳,朕亦无忘王之危厄。一诚金石,岂敢浮词。当遣兵赴王,上报孝陵;王其爱玉体,以承天庥。”然而嘴巴说得好听,他却暗中挖墙脚,瞒着鲁王监国到浙江四处封官。如封朱大典为东阁大学士督师,方国安为靖夷侯,姚志卓为仁武伯等等。
   江上诸将也大多脚踏两头船,私下通表于唐。张国维、熊汝霖等虽为反对派中坚,对此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鲁王监国听到风声,也以其人之道还置其人之身,派左军都督裘兆锦、行人林必达赴福州以公爵封郑芝龙兄弟。唐王闻讯大怒,便将两人逮捕下狱。
   为了笼络浙中诸将,唐王不通过鲁王监国,便遣佥都御史陆清源押送十万两饷银到浙东犒军。江上诸部皆有份额,唯独遗漏了马士英。
   马士英怀恨在心,便到方国安处挑拔离间。方国安大怒,遂命部将抢劫饷船,将十万两饷银尽数劫夺。又以煽惑诸军为辞,将陆清源擒拿囚于水舱,出檄列数唐王罪行。
   张国维闻讯大惊道:“曲在我矣。”鲁王监国恐隆武帝因此兴师问罪,忙令张国维调师南御,而改以不知兵的余煌督师江上。不久,又派镇威伯陈谦出使闽中以示通好。
   这陈谦与郑芝龙私交甚厚,而此时郑芝龙正与隆武帝闹矛盾。他一向仗着拥立之功,骄横跋扈。但隆武帝不是昏庸纵欲如弘光帝,也不是柔弱宽和如鲁王监国,而是位极有主见的明君。因此平日里对他的行为屡屡加以抑制。日子一久,郑芝龙便产生弃唐拥鲁之心。
   陈谦到了福州,先到郑芝龙府中招呼叙旧,然后再往谒唐王。启函时称皇叔父而不称“陛下”。唐王大怒,便将他捉拿入狱。
   御史钱邦芑本为郑芝龙门客,此时正受唐王宠信,便密奏道:“陈谦为鲁王心腹,郑芝龙至交。今日若不除,恐为后患。”唐王闻言,便下诏斩杀陈谦。
   郑芝龙闻讯大惊,急入朝求情,愿以官赎陈谦一命。
   唐王却故意留郑芝龙长坐叙话。另命人于夜半将陈谦移至他处斩杀。
   郑芝龙闻讯赶来,抢救不及,伏尸痛哭道:“我虽不杀伯仁(陈谦的字),伯仁由我而死。”至此,浙闽聘好遂绝,而郑芝龙自此更加与唐王离心背德。
  
  
  
   ——①陈恒,或作田常,即田成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周敬王三十九年(前481),杀齐简公。孔子告于鲁哀公道:“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哀公要他告诉季孙、孟孙、叔孙氏三家,结果不肯。孔子道:“以吾从大夫子后,不敢不告也!”

共 10599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清兵南下,南明安宗弘光帝被俘。之后,明潞王献杭州投清。南明皇室顿时空虚,于是一些大臣便商议另奉宗室继位抗清。历史之交替,党派朝代的更迭,让人看到了一场场杀戮,也许这就是历史吧,值得学习品读的历史巨作。问好作者,谢谢您对江南一如既往的支持。--无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003028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鬼无影        2010-03-27 21:55:11
  清兵南下,南明安宗弘光帝被俘。之后,明潞王献杭州投清。南明皇室顿时空虚,于是一些大臣便商议另奉宗室继位抗清。历史之交替,党派朝代的更迭,让人看到了一场场杀戮,也许这就是历史吧,值得学习品读的历史巨作。问好作者,谢谢您对江南一如既往的支持。
2 楼        文友:鬼无影        2010-03-27 21:55:28
  问好作者,谢谢您对江南的支持。
3 楼        文友:华夏子民        2010-04-01 01:23:23
  这是一篇很值得世人深思的文学体裁,作者用心良苦。笔墨饱满,情深意切,值得欣赏!
诗词小说创作
4 楼        文友:北方白菜        2010-04-03 14:56:39
  对于历史的回眸让人心生颤栗,一场场血腥的杀戮,一次次权利的角逐,演绎了历史纷繁复杂的面目。作者笔墨饱满的为我们打开了通向历史的大门,文章如行云流水,人物刻画生动鲜活,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欣赏了,问好作者!
一介草民。七十年代拽着文革的尾巴来到这个世上,长于一个落魄的农场,文气不足,匪气有余。喜欢信手涂鸦,无门无派,野路横行,纯系以手写心。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