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星月】豫西婚俗浅谈(随笔)

精品 【江山·根与魂】【星月】豫西婚俗浅谈(随笔)


作者:淇水碧柳 进士,7246.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6发表时间:2024-05-05 16:55:17


   一扫爹,二扫娘,三扫儿女满床;一扫金,二扫银,三扫新人到白头。
   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后生女郎;富贵双全,永远吉祥……
   深夜,闹洞房的人都走了,新郎和新娘终于可以歇息了,没想到还有一个仪式在等着他们,那就是“听墙根”。一般是家里那些爱说三道四的闲人,他们会“埋伏”在婚房的窗户外面偷听里面的动静,假如新郎和新娘说了什么悄悄话或者亲热的声音大了些被他们听见,第二天就会在村里传开,成为日后捉弄小两口的谈资。
   现在人们都在饭店办喜事,以前的很多仪式都取消了,虽然也有的举行中式或者西式的婚庆仪式,但是跟以前相比,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唯一没有改变的是给喜公公和喜婆婆抹黑脸,这让整个婚礼仪式充满了喜庆和热闹的气氛,这一天也是两位老人最高兴的一天吧,有的为了儿子结婚倾家荡产,甚至负债累累,可是他们无怨无悔。只有儿子结了婚,他们才感觉到完成了传宗接代的大任务。
   典礼后第三天,新娘要回娘家,俗称“回门”。新郎会陪着新娘一起回去,礼物是必须要带的,这次回娘家,女孩的身份就发生了变化:以前是家人,是女儿,以后就是别人家的媳妇,出门的闺女变成了亲戚,以后要按亲戚来走礼了。此时,无论是女孩还是女孩的父母,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女孩结婚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娘家母亲还要去给女儿“追节”。这时,天气渐渐变热,娘家母亲会给女儿带上几样防暑用品:凉席,自家织的粗布单子,扇子(一开始是蒲扇,后来变成了电扇),还有的会额外给女儿买条夏凉被或者做条新被子。此时正是杏黄季节,农村人家中种杏树的多,娘家母亲会给女儿带上一篮麦黄杏,让女儿再次品味一下家的味道……
   转眼间,到了麦收季节,新麦子下来后,女儿会用新麦磨面蒸一锅馒头回娘家送给母亲,我们这儿叫做“行麦礼”;再过一个月,女方家会来给女儿“送头羊”,这个不是送一头羊,而是头次给女儿送羊,这个羊也不是真的山羊或者绵羊,而是用白面捏的羊馍。送头羊比较隆重,女孩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会再次齐聚一堂,带着白面做的羊来女孩家串亲戚,后来因为天气热怕蒸的羊馍坏了,就直接拿一篮白面,后来渐渐变成了拿方便面,挂面等等。男方家也会支起大锅,做烩菜招待女孩的家人。
   这个送羊的仪式以后会一直延续下去,女孩生了小孩后,就由她的母亲每年来给小孩送羊,一直要送到小孩满十五周岁。小孩十五周岁之前,都是捏的羊羔馍,半圆形的大羊,到了十五周岁这一年,娘家母亲会捏羊羔馍,还要捏一个圆形的大羊,意味着“圆羊”,把圆羊给小孩往脖子上一戴,就表示小孩长大成人了,以后就不再送羊了。关于这个送羊的习俗,是因为羊有跪乳之举,就是说小羊跪着吃母羊的奶水,懂得孝顺,给小孩子送羊就是让孩子从小懂得孝顺父母。
   在新娘典礼后的第一个春节前,娘家母亲会在腊月二十三左右去给女儿送花。娘家母亲会带着女孩的弟妹一起给女儿送花,一般都是在商店里买的塑料假花,顺带两个花瓶。当然少不了再买一些其他礼物,有的地方母亲还会给女儿红包,让女儿过年时开销。婆家也会好吃好喝,盛情招待娘家来客。娘家年前去送花,新女婿年后就要去给丈母娘拜年,一样的礼数,一样的招待,送花的习俗,也是给即将到来的新年增添了喜气,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礼尚往来的美德,加深了婆家和娘家之间的亲情,让小夫妻的感情会更加融洽。
   到这儿以后,成婚仪式就算彻底完成了。从此,女孩变成了女人,以后也会变成母亲,她会渐渐割舍从小长大的娘家,渐渐熟悉婆家的生活,融入这个新的家庭,娘家成为人生的过去式,只有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这些重大的节日才会去娘家走亲戚,探望母亲。当然,现在交通发达了,女儿可以随时去看望母亲了。不过,女儿的身份却再也回不到以前,在娘家人的眼里,出嫁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永远只能是亲戚了。
   这些婚俗礼仪,也在渐渐离我们远去,将来可能会很少有人记得这些繁琐的礼仪程序,可是它也是一种历史,也是一种文化,即使不在了,也曾经出现过,在过去那些岁月静好的慢时光里,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过无限乐趣。
  

共 6818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过去豫西结婚的风俗和程序。通过阅读可知,当时结婚要“过五关斩六将”,路途坎坷啊。仿佛是一株小苗,小心呵护方能长成大树,一不小心就会在风雨中夭折。中国很大,三里不同音,五里不同俗。虽然各有各的特点,但也大同小异,在适婚男女相识和结婚的程序上,就是这样。几千年来,在结婚方面,一直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金科玉律。过去结婚,先是由媒人牵线,双方家长再私下打听,初步认可对方后才可进行下一步。男女双方两人由媒人约定在某处见面,称作相亲。一般是在媒人家或女方家。如果双方有意交往,迷信的家庭还要看双方的属相合不合,比如鸡狗不到头等等,如果也没问题,就继续进行。双方通过媒人商议订婚,俗称换贴,也可分成两步,换小帖和换大帖,这就意味着亲事基本成功了。下面就是议定结婚的日子和仪式等细节问题,七八十年代,人们普遍贫穷,彩礼相对单薄,都是一些家常使用的东西;现在农村的彩礼已经让人瞠目结舌了,所谓的“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一动一不动”之类的,确实给男方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也为爱情蒙上了恶俗的阴影。结婚的那天,过去是没有轿车的,一般都是骑自行车把新娘载到家里。婚礼是在家里办的,找一个能说会道脸皮厚的站台子上唱礼金,说说闹闹,然后大家开始吃白菜粉条炖肉。然后就是闹洞房。第三天,小两口一起回门。生了小孩之后,娘家会给小孩接羊腿,据说接过羊腿小孩就学会走路了。这几年,人们大多是自由恋爱或由亲戚同学介绍两人认识,之后就是两人自己来往,很少用专职媒人的。还有就是出现了许多不婚族,不婚族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现在女性经济独立,自己也能生活得很好。还有就是,在城镇化浪潮中,许多女性有机会离开农村去了城市,在那里安了家。现在则不然。男性不婚,多数是能力所限,被迫单身。既使结婚,现在也很少在家里招待亲朋了,都是去饭店,举行个仪式,然后吃顿饭就算结束了。通过文章可知,作者很怀念那时结婚时的仪式感,还有那一步一步走来的那种慢节奏。感慨社会发展了,就连感情的培养时间也被大大的压缩,那种婚姻文化也渐渐地丢失掉了。文章用写实的手法记述了豫西订亲结婚时风俗,让人们了解到豫西的一些风土人情,同作者一起留恋和怀念那时的慢时光。好文推荐欣赏。【编辑:沧桑战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05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4-05-05 16:57:59
  这篇文章让读者很好的了解了豫西的婚礼习俗,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回复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5-09 21:52:40
  记录生活,为后人留下生活的痕迹。辛苦战神编辑!
2 楼        文友:乡鹤        2024-05-06 03:39:04
  碧柳老师这篇随笔详实过了过去豫西结婚的婚俗和过程。让各种婚礼都层出不穷,各有风味,而且把过去的婚礼和如今的婚礼作出详细的对比和阐述,让读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见识。整篇感觉讲解充分面透彻,让读者分享了一改婚俗的大餐。细读下来,文笔隽永,气息饱满,娓娓动听,让读都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了,碧柳老师!
3 楼        文友:乡鹤        2024-05-06 03:52:46
  碧柳老师的这篇随笔,把豫西的婚礼整个过程都介绍的详细而充分,详略而得当。把过去和现在的婚礼作出不同而各有特点的对比,都呈现的面面俱到,精彩纷呈,整篇结构通透有序,详实完整,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了!碧柳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5-09 21:53:12
  感谢曹老师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
4 楼        文友:小鹿纯子        2024-05-06 09:49:44
  深入生活,才能写出生活,佩服作者!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回复4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5-09 21:53:45
  都是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起来就比较真实自然。
5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4-05-08 22:39:28
  现在的结婚礼仪简化了很多,感谢碧柳老师的精彩记载。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5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5-09 21:54:26
  给后人留下纪念,这也是一种历史和文化。
6 楼        文友:向往自由        2024-05-10 12:43:39
  时光追忆,内容详实,豫西婚礼描写全面,手法熟练,文佳质纯,为你赞荐。祝文友创作愉快!文祺!
周卫平,笔名:向往自由,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全国各地已入会49家,作品入选诗词期刊杂志、入选百度搜索。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