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连环劫(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连环劫(散文)


作者:尔玛天空 布衣,31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62发表时间:2021-11-19 09:41:33


   女儿的心还没操完,表弟却出了状况。他看姐姐带男朋友进门,一切都很顺利,也就告诉父母,自己不打算回老家安家,要跟着女朋友去上门。话还只说了一半,大舅第一个反对:“不得行!养得起娃儿娶得起媳妇儿。你去当上门女婿,给人家撑门面,就这样看不起你妈老汉儿!丢脸,丢祖宗的脸……”越说越气愤,非要教训表弟一顿才解气。
   大舅娘一听幺儿要当上门汉,一口气堵在胸口,半天开不了口,眼里倒先有了泪花。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表弟这样不体谅父母,真伤心。这些年吃苦受累,精打细算,修房造屋,算是白干了。大舅娘躺在床上,不停地抹眼泪。
   还是女儿心细体贴人,表妹轻言细语,让弟弟把来龙去脉说清楚。表弟先是同大家一起在江浙打工,后来跑到广东去,找了个自已喜欢的工作,每天按照设计,浇铸首饰等小玩艺儿。表弟坐得住,天生就喜欢摆弄这种小工艺,一天24小时捣鼓各种造型也不觉得烦。厂里缺的正是这种人,几个老师傅难得找到这样的好徒弟,天天拉着表弟练技术,两年不到,就把表弟培养成了能搞出各种花样的制模技师。厂里为了提高产品档次,专门请了几名时尚设计师,一心要设计出动人心魂的首饰,派表弟专门配合设计师做模具。表弟的女朋友开始看不起这个一声不吭的小伙子,可经过几次浇铸才发现,表弟的一双巧手,总能在不可想像的角度将美妙的想法变成真正的产品,不由得暗许芳心。加上两人是老乡,一个心甘二个情愿,不久两人就住在了一起。姑娘家在成都郊区,父母亲经营着旅馆,盼望着独生女儿去继承。可女儿却一心梦想着开家首饰店,一直说不到一起。如今表弟一出现,父母女儿好像找到了合作点,只要表弟到成都去上门,就在街上为他们开一家珠宝首饰店,一家人圆圆满满过日子。表弟做梦也想不到这种好事情,几乎没考虑就答应了下来。
   “原以为一家人会高兴,支持我,哪晓得话还没说完就挨了一顿吼……”表弟兴趣全无,整个人焉了下去。
   “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情,看得起你这个农村娃儿,把女子送你还倒贴!”听完介绍,表妹笑着说:“从乡坝头到城里,糠箩筐跳到米箩筐,后代子孙条件好,人家求都求不来,抓住机会莫放黄。”大舅和大舅娘相互看了看,都不开口不表态。
   接下来几天,表妹围着大舅娘当说客,一心要帮助弟弟。“好是好,我养了二十几年的儿子,就这样给了人!”大舅娘缠不过,对女儿说了心里话:“就凭着条件好,白得一个娃。条件孬,一把屎一把尿养大,凭空就送人。”
   “我还是你一手一脚养大的,一样是嫁成都,你咋态度不一样。”
   “女娃娃天生要出嫁,儿娃子上门是两回事。”大舅娘指指四周:“这楼房院坝,猪圈围墙,还不是为你们。都要走,不要了!早知这样,我和你老汉人还累死累活为个啥!”
   “哥哥还在嘛,我们经常要回来。”表妹抿抿嘴:“要不,你和老汉儿住成都,我和弟弟隔得近……”
   “哄我们开心哦!哪里也不去,老了就守在这里,落叶要归根。窑孔坝比不过成都,比不过乡场,好歹在这儿过了几十年……”
   最终同意了表弟。等到表妹表弟结婚,到成都去住了些日子,才觉得城里乡下两重天,住在城里真方便。可是住不到两天便嚷着要回家,老担心猪牛无人管,地里农活忙不走,记挂着大舅照看不好孙儿孙女,说在城里耍得人心焦,手脚都不晓得咋个放,还是自已家里舒服自在,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表哥表嫂结婚后,一直在广东打工,家里的播种收成,养殖贩卖,一概不管。儿女生下来,到了两岁,就放在家里,每年春节回来住上十天半月,元霄节一过就出门。大舅和大舅娘仿佛又绕了一个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整天围着两个孩子转,操心着十多亩田土,果园早已打了荒,没有精力去更新。两人都已五十多岁,满怀慈祥地照看着孙孙,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一对儿女与表哥表嫂很生疏,既使父母在家,要吃要喝也只找婆婆。表妹劝大舅娘少管点,对娃娃成长不好,以防嫂子报怨。可全村都这样,没有一家的年青人在家,全是婆婆爷爷当爹娘。二舅三舅幺舅去打工,都把儿女寄托在岳父岳母家。娃娃小的时候,每年还回家一趟,娃娃长大能够自理了,几年也不回。老屋基的五间旧房,无人居住,已经支离破碎,瓦滑椽断,显出了破败景象。大舅想起当年为盖五间木架房,起五更睡半夜,操了若干心,心中满是不舍与心痛。给三个兄弟打了若干次电话,劝他们回来翻修整饬一下。总不可能打一辈子工,落叶得归根,房子整好了,将来才有落脚的地方。三兄弟回答得爽快,却总不见行动。房屋一旦无人住,腐朽败落得极快,有两间房子已经倒塌垮落,没有了翻修的必要。几个小孩由于长期生活在外公外婆家,对故居没有一点儿挂念,十五六岁初中毕业,踏着父母的足迹,又开始满世界去打工。
   眼见了兄弟和子女的成长及打工,亲历了生活的痛苦及无奈,大舅娘在照顾孙儿孙女时,经常教育道:“读书要攒劲,读出点名堂,找个正经的工作,打工莫出息,天南地北到处飘,啥都顾不到,害人害子女,一辈子白过了。”
   孙女97年开始入学,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过关斩将,09年考进了川大。孙儿99年入学,小学初中成绩还将就,进了高中就混日子,好不容易熬到了毕业,立即跟着一群人远走高飞。大舅娘从小照看着孙儿孙女,巴望他们功成名就,将来找份正正经经的工作,过上正常人家的生活。只要是孙儿孙女想要的,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只可惜当年修房落下的病始终不见好,心有余力不足。耳朵已经不中用,只看见别人嘴巴动,耳朵嗡嗡响,却不容易听清楚一句话。腿脚已经不利索,右腿就像在踩棉花堆,软绵绵的不着力,常年离不得拐杖。早已不能上山干活,守在家里,为大舅准备好一日三餐,养两个自己吃的猪,看管着一群鸡鸭,每日累得心发慌。眼见着大舅顶着星星出门,带着月亮归家,使出浑身的力气,也有做不完的活路,大舅娘渐渐感到了恐惧。老了,这个世界已经不属于自己!
   2012年三月初七,大舅娘满六十。儿子儿媳妇儿,女儿女婿,孙儿孙女,相约着在春节提前为大舅娘祝寿。大家天南海北的上着班,不可能到了生日那天再回来,一来二去,车旅花费不说,还有可能请不到假。十几年来,一大家人第一次如此圆满的聚在一起,满堂儿孙热热闹闹,表嫂负责厨房事务,其他人帮着安排张罗,大舅娘几十年来第一次春节吃到了现成饭。
   一家人交流畅谈着在外的经历体会。表弟结了婚,小两口守着首饰店,收入还不错,娃娃就在本街上学,日子过得很顺畅。表妹和妹夫也不再打工,觉得成都周边机会多,搬到场镇上,用十几年打工的积蓄,将原有的门面房,改建成两楼一底,一楼经营,二三楼自住,觉得这样下去也不错。只有表哥表嫂还在外打工,女儿还有一年才毕业,儿子在成都学修车,计划等女儿毕业再做决定。弟弟妹妹都劝他:“干脆就在成都买套房,女儿川大毕业肯定不会再回窑孔坝,儿子在成都也有五六年,哪里懂四季农时,根本不会种地,不如干脆把家安在成都,一家人都圆满,那样三姊妹也挨得近,下一辈也能多见面,一家人彼此也有个照应。”大家觉得这主意真不错,表哥表嫂也认可,儿女两个也极力奉承,趁着春节返乡买房优惠大,大家发动身边的朋友,一下提供出了几十个楼盘。春节几天,都在手机上选房子,只等到现场去交钱签合同。
   只有大舅老两口沉默少语,儿女甚至孙儿孙女都长大了,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远方,年青人的眼睛始终盯着未来的辉煌,过去的岁月在他们身上没留下任何痕迹。大舅娘看着自己繁衍养育的这群生命,展现着蓬勃生机,满怀的自豪。夜深人静时,又替自己感到悲凉。于是就整夜整夜睡不着,眼前走马灯似的闪现着六十年的光景,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悲伤,一会儿得意,一会儿后悔……春节过完,一大家人又各散五方,但大舅娘失眠的状态丝亳没有好转。都说人老瞌睡少,可比大舅娘大两岁的大舅,每天头一挨枕头,便鼾声如雷。两个人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大舅娘第一次讨厌打鼾,不停地报怨大舅自私,只管自己睡得安逸,不管别人死活。有几次,两人还为此争吵对骂,到最后只得分房而睡。一个人一间房,听不清声音的耳朵,竟然嗡嗡炸响,一下一下敲击在胸膛,更加难以入睡。
   等到生日三月初七,春分过去整十天,到处洋溢着花的芬芳,春意到处绽放。孙女打电话来,祝贺大舅娘生日快乐,顺便说道表哥已在成都南门买下了房子,同表弟表妹都很近。大舅费了半天劲,才把孙女的话告诉给大舅娘。大舅娘听后半天不言语。等到晚上,儿女们都打电话来问好,大舅每接一个电话都要翻译老半天。大舅娘虽然听不清,却总要翻来覆去问儿女啥情况,大舅只说是祝你生日快乐,让你好好将息。大舅娘便怪大舅敷衍她,非要问子女都说些啥,直问得大舅不耐烦,两人又是一番吵,生日就在两人烦人的吵闹声中度过。第二日逢九,大舅守着老规矩去赶场,想起昨日是大舅娘生日,便割了一块二刀肉,买了两块豆腐。那知大舅娘见了,却说大舅后知后觉讨好她,一把粉打在了后颈窝。又怪他肉和豆腐买多了,两个人吃不完,尽在浪费。
   大舅知道大舅娘在找碴儿,赌气不再理她。反正说话她也听不清,也就懒得费口舌。过得几天就是清明节,便每日早上到祖坟山清理坟头杂草,砍去随处疯长的灌木。清明前三天逢一,大舅一大早起床,到场镇上去买挂坟的钱纸。中午回到家,院坝里悄无声息,厨房里冷锅冰灶,感到奇怪,直着嗓子喊了几声,也不见声响。走到大舅娘的睡房,看见她静静地躺在床上,全身冰凉,已咽气多时。床头放着一个空乐果瓶。大舅惊叫一声,一头栽倒。
   表哥后来告诉我:就近的邻居,两三天不见人,走进房间,才发现出了事。

共 8889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时代造就能人,也造就了一个人的命运。散文《连环劫》中的主人公大舅娘,既是此中人。一个女人一旦把全部精力与身心交付给一个家,再苦再累,都是心甘情愿的。此篇散文紧紧围绕大舅娘,从嫁给大舅开始,治理家,管护果木,为家创造经济收入,拉扯大丈夫的四个弟弟妹妹,而后给造房成家等。文中的大舅娘不管心里有多大的怨气,在行动上从不拖沓。丈夫的弟弟妹妹们成家后,不再需要大舅娘的照顾,而自己的三个儿女,又成了大舅娘与大舅为之奋斗的动力。等儿女们长大成人,成家,再一个个离家,奔赴各自的前途,孙儿孙女又成了大舅与大舅娘的奋斗动力。作者在这几个转折点上,写了两个“绕圈”,既从原点转了三圈。三个相同的场景,同样的付出,不同的收获,而身体,却在一次一循环中走向下坡。可怜天下父母心,当儿孙不在眼前晃动,日子只剩下了空虚,人的精神支柱就倒了。大舅娘和大舅的同时离去,还有他们去世后三天才被邻居发现这一事实,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思考空间。散文写了一对老人为子女辛苦一生的事迹,而结果,反映的却是留守老人的前途,读来心沉。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1-11-19 10:40:23
  欣赏老师佳作,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1 楼        文友:尔玛天空        2021-11-19 10:53:43
  谢谢用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