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务管理 回复本帖
江山编辑部

江山编辑部 童生

  • 800

    主题

  • 1156

    帖子

  • 613

    积分

谈谈散文 (大漠飞雪主讲)

2016-06-19 19:40:58

    个人简历:大漠飞雪e,女,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学习学会员,武汉市儒学会会员,武汉市首届儒雅教师,武汉市作协优秀会员,武汉文艺家志愿团团员蔡甸区作协优秀会员。

    用心亲近自然用文品味人生用爱把握感动我笔我心书写最真实的心灵好文学、音乐,从2008年开始在各大文学网站发表散文、杂文、小说等作品140余篇。  诗歌《菊的思念》发表在《东坡风》;散文《叫一声妈妈,泪如雨飞》入选2010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成长读书课·感恩郁金香·系列丛书;散文《索河是个好地方》入选2015年《武汉印象》散文卷

                         谈谈散文

                      大漠飞雪e(春花秋月社团名誉社长) 

 散文是具有高度灵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篇幅短小,形式自由,能够迅速生动地反映生活,畅快淋漓地表达思想感情,被誉为文学的轻骑兵。“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

 先秦散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发端,追溯到殷商时代,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初见端倪。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有的长达三、五百字,记录贵族事功、诉讼原委或赏赐情由等等,记叙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这些可以看作是古代散文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有散文传统的国家,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个政治集团、各个思想流派,都以散文为武器,抒发哲理,阐述政见。随着历史的演进,散文的形式也有很大发展。越来越多的散文大家,都以自己的写作实践,充实丰富了我国的散文宝库,并为散文的写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我国古代,一般把韵文以外的文章,统称为散文。在近代,也有人认为,凡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较短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散文的范围历来很宽泛,只用一、二句话来解释散文的概念,是难以准确和全面的。现在,散文的概念渐渐缩小了。在现代文学史上,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样式。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包括杂文、随笔、通讯、报告文学、回忆录等等。狭义的散文,指的只是以叙述和抒情为主的篇幅短小、取材广阔、形式自由而又十分注意文情并茂的一种文学样式。我们现在所指的一般就是这种狭义的散文。

狭义的散文,从内容和写法上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以写人叙事为主的,称为叙事散文;以抒情议论为主的,称为抒情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 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形散而神不散”,成为衡量散文优劣的第一标准。关于散与不散的问题,有的说散文贵散,有的说散文忌散,这两种说法都对,又散又不散,形散而神不散,只记一件事的这一类散文,有什么散与不散的问题呢?如果一篇散文里,写了好几件相关的、或是貌似不相关的事。不散,主要是指主题和结构,尽管题材驳杂,思路开阔,但是仍然必须围绕一个主题,把它们组成一个缜密的整体,这一类散文就是要有散有聚,能放能收,疏密有间,才够散文的味道。

    鲁迅对散文有着精辟的见解,他说:“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风景静物、虫鱼、一花一叶均可……”散文可以写重大的历史事件,但更多的散文则是反映普通的生活,普通的人和事物。如杨朔的散文,一片红叶、一支茶花、一朵浪花、一只蜜蜂、一轮明月都成了表现我们伟大时代,伟大人民的好题材,被赋予了新颖而深刻的意义。由于题材广阔这一特点,散文就能多方面地反映现实生活,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歌颂新的人物,新的世界,能给读者以思想启发,美好的感受,对情感的陶冶和知识增长起了一定作用。

    散文题材的广泛,需要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灵活、自由。和其他文学作品比较,它不象诗歌那样讲究韵律,但是也注意篇章结构;不象小说那样必须有完整故事情节。散文的情节,可以是断断续续,似断非断,或叙其一点,或写出一个生活片段。它不象戏剧那样,必须用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矛盾冲突,形成戏剧高潮。散文只需在一个正确、突出的主题统率之下,将若干人和事,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组织在一起,为表达主题服务。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根据散文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与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矛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这类散文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4.)哲理散文: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含的身后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上。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质。

    当今时代,传统文化与快餐文化相碰撞,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为普通人构建了越来越多的展示自我的平台。文学这种高雅的艺术开始世俗化,文学爱好者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散文队伍更是日趋庞大,其发展的迅猛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种空前的繁荣是散文之幸吗?非也。我以为这恰恰是散文的悲哀。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会写中国字就会写散文,而且有些人把散文的写作当作了养病的方式。闲来无事,不妨也来涂鸦几笔,无关痛痒,消磨寂寥的时光。

我曾给一家出版社做过两年的校对,见过很多的散文集。我一直认为出版是神圣的,我校对了几部文稿后,觉得索然寡味。老实说,那些文字跟文学毫不搭界,根本不值得出版。那些人纯粹是爱热闹,附庸风雅。我说出版社就是在制造垃圾。那些所谓的散文差强人意,一点也不比中学生作文强。“言之无物,行之不远”,这样的东西最多就是聊博一笑罢了。

出版社的朋友是个坦率的人,他听了我的批评并没有生气。他还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当过兵的企业家,企业做大了,也想沽名钓誉玩文化。于是花钱出了一本书,还请名家给写了序。现如今,只要有闲有钱,玩文学是可以的。这些人自觉与诗歌、小说有距离,于是就只能钟情于散文了。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群文学发烧友的热情了。他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出版社要生存,基本没什么门坎了只要肯掏钱,谁愿意出版都行。

福斯特说:“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同样衰亡。”这无疑是在强调散文的思想性。倘若我们为文而文,一味过分渲染感叹、忧思、感慨、怨叹、激愤这种情绪,不免有“为赋新诗强说愁”之嫌,无异于无病呻吟。仿佛没有身体的魂灵一般,太过虚幻缺乏真实,这样的文字是苍白而乏味的,自然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当代文坛提倡大散文。所谓“大”,决不是事实之大。而是精神的大境界、大气象。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写人、叙事、说理,均从微小的细节入手,以小见大。况且我们生活的世界不可能都是大事,点点滴滴的琐碎就是生活的真实。一个文字成熟的人,应该是善于把握细节的。
  散文应赋予其丰富的血肉,使文章变得饱满,以平常心出发,用细节和事实突出精神的底色。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实在的、生活化的文章为人所喜闻乐见,它可能是琐碎的、实在的、不经意的。这就是散文坚实的物质外壳。也许人们会因此把散文比作“下里巴人”,认为不够高雅。其实不然,还原生活的真实,才能把散文写实,才能有真,才能有心的参与,才能使心灵的律动变得真实,这就是“阳春白雪”。

 金代元好问诗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意思非常清楚,一个人写的文章若不见发自内心的真话,就不必拿出来丢人现眼。这话对散文尤为适用。散文应该是心灵相依的朋友。 “吾手写吾口”“吾手写吾心”,真实就是文章的生命。率真、自然、情感充沛的文章,往往是令人回味的。崇尚自然,向往兴之所至。应该说是散文追求的一种极高境界,它强调了“兴之所至”,也就是说,要达成这样的境界无需刻意而为。黄山的旖旎风景,华山的险峻,桂林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婺源的本色农村……奇山异水给我们展示的都是一份自然,而正是这份自然的美丽,吸引了无数的眼球,引得游人驻足流连。正所谓“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散文最大的敌人是虚伪和作态,一旦缺乏自然、真心和轻松的话语风度,神髓便不在了。 
    散文的妙处在于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引发其对人生的思考。散文的极致是感动,而感动首先应该感动自己,然后才是也感动别人。通过阅读与写作我们明白了,散文朴实无华极其动人的原因,就在于作者的“真”——真情实感,还有文字里的真诚。 

冯骥才说得对,“好的散文是悟出来的”。当然这需要作者独特的心灵敏感,充满个性的语言,唯其如此,才能让精神的奇迹在语言的表述里彰显。作者要善于不断寻找变化和前进的可能,善于选择新的角度去写作,散文必须从心出发,袒露真言。人云亦云的写作方式、思维容易落入俗套。

生活的波折是难免的,而过度地极尽所能地夸大自己的悲伤、忧郁,是不足取的。网络里这样的文章为数不少,因为不加节制,流于伤感主义。也许因为相同的境遇,酸楚的文字,触动其最柔软的神经,再次勾起伤心的记忆,赔上大把的眼泪。沉溺在文字构筑的忧伤里,沉溺在失落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不愿自拔,受其影响,只会变得更加颓废,更激不起生活的斗志。大写、特写小儿女情长,哀怨缠绵,失恋只是一种过程,并非世界末日。多年过后,也许你会感谢今日的失恋,为什么不换个角度去想想,而要大势渲染这种低落的情绪呢?于人于己没有任何的好处。

大家常有这样的感觉,有些散文立意不错,但却不能打动读者,其实,这就是语言表达的问题。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写作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一种合理的心理宣泄。而作为特殊载体的语言,到底该如何应用呢?语言是散文自立于文学世界的唯一依托和武器。曾有论者指出:散文是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语言艺术。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得更加深刻。

 散文不像小说那样有情节可做支撑,也不像诗歌那样有韵律能当护佑,更不像戏剧那样须凭借矛盾冲突来取胜;它只能致力于语言本体的差遣和打造,只能依靠语言特有的魅力来强化自身并感染读者。

 人们常说,散文的语言象无韵的诗。散文的语言有诗意一般的简练、含蓄,但却比诗更形象、更细腻;散文语言有小说一样的铺陈,但却不小说更凝练,更情重,更含蓄。拿散文的语言跟小说作比较,写小说,需要个性化的语言。写散文,更需要一种含蓄、凝练、优美的语言。如果语言拙劣,立意多高、构思多巧,也能成为一片脍炙人口的散文。

张爱玲把散文比作是读者的“邻居”,那么散文就该是亲切的,如跟邻人谈心一样。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灵活自由,接近口语。抒情应该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的刻意煽动或牵强附会。刻意煽动显得太过,而牵强附会则又显得太假。太过、太假都不利于散文的准确地表情达意,无助于散文的健康发展。还原生活的真实,抒自然之情,兴随情移,笔随情至。《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堪称散文的经典,这些文章以其荡气回肠的文字,为读者营造了一份澄明的心境。读之,让人一扫心底的阴霾,顿时心胸开阔。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三言两语,抒情状物,抓住中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要做到言简意深,就需要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博大精深的内容。找到最恰当最简洁的语言,篇无赘语,这是很精致的语言功力。刘勰:“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唐宋散文八大家的语言都十分精炼,人称“字挟风霜”、“声成金石”,是也。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据记载,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最后改定,只日“环滁皆山也”,只五字而已。这五字居全篇之首,开门见山,简洁、明快。
    鲁迅的语言之凝炼,当称现代文学之楷模。散文的语言更是如此。《好的故事》有一段描写乘船观云、天、物、景、波、光互为荡漾摇动的美的景致,美亦美极,语言之凝炼也至极。我这里给大家摘记一段: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浆,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散文的引人入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魅力。罗嗦、乏味的语句,淡薄枯燥的措词,晦涩生硬的行文,是散文大忌。不大高明的小说,可能由于叙事情节的引人注目,而掩盖了其语言的拙劣。但是,散文是掩盖不了的。散文靠了语言的优美,而使之栩栩传神。
    每个人的语言决定了他的风格。
    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语言优美准确,并不浮华。其旖旎风光的细致描写,衬托了一种迷惘的心情。种诗一样的境界,全靠了优美的语言。
  “……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在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象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
    是景情的美,还是语言的美!情景交融的美,全靠了字字珠玑的美!给人一种绘画般的美。
    欧阳修《秋声赋》的语言,可说具有一种音乐般的美,只听其语气,即可体味到整齐而有变化的语势恰好衬托了由远而近的渲染的秋声,读来如金声玉振,萦绕耳际不绝。正是靠了语言的美,才使这篇散文成为千古之绝唱!
    中国历代散文家大都很注意语言的美。明朝王骥德很懂得语言美的重要:“句法,宜婉曲不宜直致,宜藻艳不宜枯瘁,宜溜亮不宜艰涩,宜轻俊不宜重滞,宜新采不宜陈腐,宜摆脱不宜堆垛,宜温雅不宜激烈,宜细腻不宜粗率,宜芳润不宜噍杀。”“他人所道,我则引避;他人用拙,我独用巧”。
  散文语言的美,还表现在含蓄,言有尽而意不尽。读散文,希望产生“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的效果。这除了竟境的深沉,也靠语言的含蓄,使人有一种咂摸劲儿。只有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才有可能产生余韵之效果。含蓄,各种文体都需要,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散文短小,又要引人,就得精制,含蕴大而深。宋代人郭熙《林泉高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销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话拿来解释散文需要语言的含蓄是再恰当不过了。

有人说,含蓄之妙不外“寄言而已”。托物言志,这是表达言外之意的一个重要手法。托白杨言志,托茶花喻祖国欣欣向荣。托红玛璃喻延安的新貌,托樱花言中日人民的友谊,托莲花寄托自己坚贞的气节……
    按照西方的文学划分,小说和散文均属于叙事文学的大范畴。然而,散文语言和小说语言毕竟是两回事,它们的差异和不同依旧是可以分辨的。具体来说,小说大抵是一种再现性艺术,它的要义是尽可能生动、也尽可能深刻地讲述一段客观的、属于他人的故事,虽然其中并不缺少有关人物内心深处的发掘;而散文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表现性艺术,其宗旨在于通过笔触的内窥,传达作家主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尽管其中也每见心灵折映的大千世界。
    小说因为要再现客观的社会场景和人物命运,所以,其语言必须是宏观着眼,大处落墨,追求一种整体的、画卷式的叙事效果。也就是说,要超越具体的、微观的语言把握,而把营造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作为最核心和最重要的任务。小说语言只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使出现某些局部的生涩或粗糙,也不过是白璧微瑕而又瑕不掩瑜,最终无伤大雅。
    相比之下,散文是作家心灵与人格的外化,这种性质和使命反映到语言上,虽然并不排斥整体的形象性和画面感,但它同时必然更讲究微观的精致性和细节的完美感,即要求语言在遣词、造句、组建句群和调度段落的层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丰富性和耐读性,否则,便难以真正贴近作家的生命,更无法深切传达作家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
   小说因为需要再现人物和故事,小说语言应当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之上的感性表达。所以它的语言必须追求栩栩如生的画面感、视觉性,必须有利于把读者带入可感可触的艺术情景。如果把散文写作简单地归入形象思维和感性抒发,显然并不准确。而从散文创作和阅读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量的、真正优秀的作品,往往是融思想、情感、学识于一体,集描写、叙述、议论于一身,是感性与知性的相辅相成而又相得益彰。

 散文写作的队伍中有两类人比较突出。其一是本身具备上良好的文字基本功,但思想陈旧,缺乏创新精神;另一类是思想开放而浮躁,能快速接受新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并大胆付诸实践,却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完全欧化的语言。前一类人过于注重“事实”,犹如徒有健全的体魄而无思想的灵魂,最多只适合于苦力;后一类人则忽视事实只重精神,好比如一个贫血之人,徒有灵魂而健康的血肉之躯,是难担重负的。这两类人都无法把握散文的精髓。只有实行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写出完美的文字。

而今,散文队伍人员庞杂,散文写作虚浮而盲目。文学网络平台有些现象十分突出,拼凑、拼接,语言晦涩、冗长,词语的堆砌,为了赶时髦,过分青睐网络词语,聊天符号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为了追求点击率,其语言的表达摒弃了优秀的传统,华丽之风大行其道。我曾戏言这种现象为“翡翠宴”,翡翠晶莹剔透当然好看,可是能拿来当饭吃么?有文章语言直白、随意,还美其名曰是随性而为。随性而为应该是语言的一种较高的境界,随性、随意只有一字之别,可相去甚远。随意缺乏认真、流于肤浅;随性是生活的积淀,文字的积淀;决不是不讲究语言的凝练,而是反对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派,“三年得两句,一吟泪双流”的苦吟派,练字炼句走火入魔,在中国文坛并不为人称道,而贾岛的“推敲”则为文坛美谈。 

语言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一个人个性、心态及修养。我崇尚质朴,但并不反对华丽。徐迟说:“散文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彩,还要善于控制它;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彩,还要善于发扬它。”华丽要掌握分寸,朴素要使用得当。语言的质朴、华丽本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文章是否有实在的内容,是否有现实意义。空洞无物的文章,即使词藻再华美,也是不为世人所认可的。质朴不是记流水账,事无巨细,一股脑儿全部搬来,文章占有的材料自然是越多约好,但材料是必须要有所取舍的,筛选的过程也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写作的过程中,文字里往往不自觉地流露自身的痕迹,个人的喜好、职业的特征、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等。这很正常。如果一味盘旋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视野局限于一个狭小的圈子,漠视外界的一切,其最终的结局只能把文字写死。作为作者,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善于从生活里挖掘写作的素材,营造广阔的意蕴空间。在文章里阐发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但这种看法不可空洞,必须有事实可依,必须从生活的细节提炼。

    我是喜欢散文的,一直以来,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践行。我的散文描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还原的是生活的真实,是自我的真实。我的文字里如实记录了我一路走来的艰难痕迹,没有惊心动魄的经历,有的只是生活的琐屑;没有柔肠百转的故事,有的只是几许无奈的酸楚,亦有灵魂的卑微与挣扎;在这里,我是具体的、可感的。我把情融在日常事件、生活细节中,没有刻意而为。 
                         


 

千里追梦

千里追梦 举人

  • 11

    主题

  • 532

    帖子

  • 3025

    积分

2016-06-19 21:25:41

学习了。老师辛苦,敬茶!(^_^)

山泉

山泉 探花

  • 60

    主题

  • 855

    帖子

  • 14140

    积分

2016-06-20 08:18:44

理论与事例相结合,学术性和可读性相兼容,读来使人受益匪浅。

飞雪老师辛苦!

不屈的棋子

不屈的棋子 秀才

  • 2

    主题

  • 55

    帖子

  • 2079

    积分

2016-06-20 12:43:25

学习了,辛苦了,敬茶!

海域听风

海域听风 秀才

  • 6

    主题

  • 110

    帖子

  • 1030

    积分

2016-06-21 08:22:31

能称之为“课”的必有教科书班的严谨,而江山夜校“文学课”更是需要学术严谨、思想活泼、又兼具指导意义与时俱进的作用和效能。《谈谈散文》就是一堂全方位的介绍散文的文学大餐,学生食之美味,绕梁三日而不绝也。散文的历史与分类也许在很多处都能看到,但课程的可贵之处是指出了当今散文创作的虚假繁荣,同时提出了散文应当坚守的方向和内涵,为广大散文爱好者解疑答惑的同时,指明了散文真正的创作方向。辛苦了,大漠飞雪老师,学生将同您一样,坚持散文的不低俗、不媚俗、不庸俗。创作真正的散文。

未名书屋屋主

未名书屋屋主 进士

  • 33

    主题

  • 1611

    帖子

  • 10949

    积分

2016-06-22 15:10:18

大家之言,赞一个!

善小巧

善小巧 白丁

  • 0

    主题

  • 6

    帖子

  • 55

    积分

2016-06-22 23:06:52

受教受教,说的真好。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