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关于吃的回忆(三题)

精品 关于吃的回忆(三题)


作者:曲洪智 进士,6345.2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20发表时间:2012-12-09 13:33:22

鱼毛馅饺子
  
   回想起来,我这一生吃到的最好美食,就是那顿鱼毛馅饺子了。
   那是我1964年春在八岔岛上下张网时吃到的。那时我们打鱼人,大江冰开就奔赴网点生产,从此与人烟隔绝,独守江边。生活单调,伙食乏味,顿顿都是馒头就红烧鱼,不见一点疏菜。再好的东西,吃久了也有腻味的时候,所以,那时一见红烧鱼我是够够的,根本不想动筷子。
   一天,上午休班,我和小于子结伴去网房子东边的山丁子岗,采隔冬的山丁子吃。突然发现,林子边的荒草里,长出了不少的山葱和水韭菜,于是我们两个便采集起来,不大一会儿便采到两大捆,高高兴兴回到网房子。做饭的姜师傅一见,高兴地说:“这可是好东西!来,我今天给大家改善改善伙食。”我们问:“咋改善?”他说:“你俩到江边拿条大怀头鱼来,炒成鱼毛,用山葱和水韭菜,包鱼毛馅饺子。”我们立即按姜师傅说的去办。
   老渔工路尚成见我们要炒鱼毛,问明情由,一拍大腿说:“西面小河边有一片柳蒿,刚冒芽,我去采点柳蒿芽加进去,味道会更鲜美。”于是,我们便分头行动。
   姜师傅把馅调好了,面也和好了,我们十几个人一齐动手,很快便把饺子包好了。饺子一下锅便闻到了一股清香味,等吃到嘴里的感觉,真是太爽了!简值不忍心下咽。那一顿饺子吃得,个个汗流浃背,连声称好。
   以后我们如法炮制,又吃过几次鱼毛馅饺子,还吃过鱼毛馅包子、鱼毛打卤面等。
   在当时的年代里,我在八岔岛上度过的那个渔季,简值是神仙般的日子。
   不知为什么,我结婚以后也效仿做过鱼毛馅饺子,却怎么也吃不出在八岔岛上那鱼毛馅饺子的味道来。
  
   清炖甲鱼汤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黑龙江上当渔工时,打鱼人把河鳖视作河神,轻易不冒犯它。可我在网滩上却吃过一次清炖甲鱼汤,至今回味无穷。
   那是1964年6月初,我在八岔岛上下张网,一天夜里,下江遛网的渔工回来对我说:“队长,网筒里进了一只大河鳖,四爪抓住网衣子,没进网堵,是不是打开后堵把它放走?”我想了想说:“先不管它,是圣物,它会逆水爬出网口逃生。不是圣物就只好下到网堵,我们就网中抓鳖了。”
   那只十几斤重的河鳖,第二天终于被捉上岸来。我说:“老鳖老鳖,你落到今天这步,可不要怨我,大路朝天你不走,偏偏向我网里钻,只好作我们的下酒菜了。”刚出校门的小韩,一听我的话音,二活没说,找根网绳,拴住河鳖的后腿,把它吊在门前的一棵小杨树上。
   那天的太阳很毒,晒得我们浑身冒汗,我们便进了网房子。小韩还是个不到20岁的孩子,只有他留在外边逗鳖玩。不到一袋烟功夫,忽听外面“妈呀!”一声,我们跑到外面一看,见小韩右手食指被河鳖死死咬住,拖进腹腔。小韩呲牙裂嘴喊爹叫娘。我们个个束手无策团团转。老渔工路尚成瞪了我一眼说:“看看,看看,这就是报应!”说够了才一拍大腿命令:“还等什么?还不快把河神送回江去,自然就会松口了。”老路的话提醒了我,我没有放鳖归江,而是把它放进盛满水的大铁盆里,人们走开。果然那鳖以为回到江中,不大一会儿就松口吐出了小韩的手指。小韩为报咬指之恨,拿来菜刀要斩杀河鳖。刘洪喜拦住说:“等等再杀不迟。今天我给大伙儿露一手,来个清炖甲鱼汤,保谁让你们食而不忘。”
   刘洪喜在大连市工作多年,见多识广,又有精湛的厨艺,我们深信不移。只见他把河鳖放进锅里,添两瓢清水,点起火来就烧。那只河鳖在锅里随着水温加高越爬越快,接着口吐黄水污物,渐渐爬动缓慢起来。这时老刘把河鳖提起,对小韩说:“拿去杀吧。”小韩手起刀落,只听“滋”地一声,一股殷红的鳖血喷出丈把远。
   老刘把“清身”了的河鳖洗净,放到重新刷净的锅里,添水放入山花椒(五味子蔓),整个蒸煮起来。老刘说:“有条件的话,应放花椒、大料、生姜、陈皮、料酒等作料一起煮,鳖肉就变成了五香肉,炖汤更好喝。”
   河鳖煮熟了,老刘开始“拆架”,把鳖肉一一撕下来,然后以山葱爆锅,鳖肉下锅爆炒几下,然后加入老汤、添水,放入鳖骨,清炖起来。老刘说,鳖骨汤最有营养,食用时将骨捞出,是珍贵的中药材。
   那顿清炖甲鱼汤,虽然颇费周折,但真不愧为“天下第一美味”,喝得我浑身滋润,满腹清爽,没齿难忘。
  
   山葱须炒鱼肚儿
  
   我在9年多的打鱼生涯中,吃过一次很特别的美食,叫葱须炒鱼肚儿。
   那是1969年秋天,我在八岔岛下张网时,一天半夜,我们5个人下江溜网。平时溜网,两个人就可轻松地把网堵用绞罐绞出水面,可这次,4个小伙子喊着号子才把网堵绞出水面,一看,里面全是浑身光滑无鳞的六须鲇。我们5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网堵整进船舱,把鱼倒出来一数,20斤以上的六须鲇整整40条,最大的一条重达百斤。从此以后都是白天鲤鱼来,夜晚怀头到,几天的功夫就捕鱼10万斤。消息传出,上下轰动!渔场党总支书记王志远,亲自来网队蹲点,和我们吃住在一起。
   王书记来了后,虽然鱼头稀了不少,可晚上仍有怀头被一条条地甩上岸来,在岸边堆了一大片。一天,一位渔工指着鱼堆对王书记说:“我们为渔场做出这么大贡献,书记应该犒劳犒劳我们。”王书记说:“行,扣网回场部我请你们吃饭。”渔工说:“不用回场部,在这就行。”王书记说:“在这我两手空空怎么请?”那位渔工指指怀头说:“我们就想吃顿怀头肚儿,而且取肚儿很方便,不用开膛破肚,从口中就可取出。买鱼者也不吃亏,少了鱼肚儿却至少能减少4、5斤的杂物份量。可就是咱渔场吃点亏。”
   王书记听罢想了想,最后把手一挥说:“好!就让你们吃一顿鱼肚儿。”
   于是我们一齐动手,很快就掏出12条怀头的肚儿。
   做饭的姜师傅一边洗鱼肚儿一边吩咐说:“到春天采山葱的地方,挖些山葱来,茎叶已老不能吃了,只要土下的葱白与葱须就行,我给你们来个葱须炒鱼肚,保证让你们吃了过瘾。”
   等我挖回了山葱须,姜师傅已把鱼肚儿煮在锅里,等我们择好洗净葱须,姜师傅掀开锅盖,用筷子一插鱼肚儿,已可以插进去了,立刻住火把鱼肚儿捞出放进冷清水中。姜师傅说:“不能煮得太烂,那样就没有咬头了。”
   凉透了的鱼肚儿切成宽丝,爆锅翻炒,然后加入山葱须翻炒少许出锅,真是香气四溢,鲜美无比。

共 24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鱼毛馅饺子、清炖甲鱼汤、山葱须炒鱼肚儿,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美味佳肴闻名尚不能够,那里有口福吃到呢?这让我们不禁羡慕起作者的口福来,要知道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很多人的温饱还没有解决呢。羡慕之余,我们依然可以从文章饶有兴味的叙述中品尝这三道佳肴。作者不仅介绍了美味的做法,说明了用料,而且还佐以故事为上好调料,直叫吃的人回味无穷,看的人意兴盎然,感慨时光悠悠,热爱生活美好。文章简洁干净朴素,难得。欣赏,敬茶,推荐。【编辑:北国风】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2093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12-09 13:39:32
  读完文章,也似乎口齿生香,馋涎欲滴,怪不得好的食品称为美食,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文笔,羡慕作者的口福。有一不明处:何谓“鱼毛”?修改一处:六十年代初——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问好。
北国风语,激扬文字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