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黄山印象(散文)

精品 【东篱】黄山印象(散文)


作者:滴善斋 秀才,238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1发表时间:2024-06-29 06:27:26
摘要:黄山,古称黟山,静卧于黄山市之怀。岁月流转,唐朝风雅,黟山之名化为黄山,更添了几分诗意与威严。群山叠翠,云海翻腾,古木参天,仿佛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变迁。

【东篱】黄山印象(散文) 一座黄山,是泛着古韵的书。单单用“黄山归来不看岳”,我觉得还是笼统了,只能告诉我们登临黄山会不虚此行,更多的东西,可能被简单的喝彩而忽视了。我很想说说我的“黄山印象”,留住它超凡脱俗的仙影。
  
   一
   黄山,古称黟山,静卧于黄山市之怀。岁月流转,唐朝风雅,黟山更名为黄山,更添了几分诗意与威严。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每一绝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人心驰神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漫步于黄山蜿蜒的小径,随处可见那些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松树。它们历经风霜雨雪,依然挺拔苍劲,姿态各异。每一棵松树都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拥有独特的风采。迎客松如同热情的主人,伸展着它的枝叶,亲切地欢迎每一位到来的旅人。而那些名字响亮的黑虎松、连理松、送客松,宛如黄山的守护神,彰显着生命的顽强与优雅。
   黄山的怪石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山上遍布形态各异的石头,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物,还有的像植物。站在山顶,俯瞰这些奇石,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石雕博物馆。每一块奇石都有一段传说,每一段传说都为黄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黄山的云海更是令人陶醉。每当雨过天晴,云雾缭绕,整个山脉感觉漂浮在云端,宛若仙境一般。站在山顶,俯瞰云海,波涛汹涌的云层在山间流动,时而翻滚,时而平静,变幻莫测,壮观无比。黄山的云海有五云奇观之称,即玉屏楼云海、北海云海、天都峰云海、光明顶云海和西海云海,每一处云海都美得无与伦比。
   黄山的温泉,是大自然的温柔赠礼,水质纯净透明,沐浴其中,不仅能洗去尘世的疲惫,更能带来心灵的舒缓和放松。这些历史悠久的热泉,曾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和赞美诗篇,至今仍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让游客们纷至沓来,享受这份宁静与恬逸。
  
   二
   我们一行三人爬上黄山时,正是下雨的时候,山间云雾弥漫,远处的山峰似隐似现,就像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云雾在山中层层叠叠,就像是波浪翻滚的大海。
   云层在山峰之间翻来覆去,白色的大浪在海洋中奔腾。山峰时隐时现,一会儿被云雾遮挡,一会儿又从云雾中冒出来,真有种进入仙境的感觉。站在山崖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内心感到无比宁静。
   站在山顶上,往下看那片浩瀚的云海,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云朵编织的梦幻世界。云雾变幻无常,一会儿像汹涌的海浪,一会儿又像平静的湖泊,让视觉受到震撼。
   我驻足在山顶,目睹云海填满整个山谷,只留下山峰的顶端,如同浮在云端的小岛,这壮观的“峰林云海”让我不禁屏住呼吸。我看着脚下的云海,它的起伏就像是大自然的脉动,让我仿佛能触摸到它的心跳。
   黄山的云海美得千变万化,在它面前,我成了一个画家,用眼睛描绘着这千变万化的美景。早晨的云海温柔如丝,我静静地坐在岩石上,任由轻柔的云雾拂过我的脸庞;午后的云海更加雄壮,我站在风中,感受着它带来的力量和活力;当夕阳西下,云海被染成金色,好似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看到这里我心中充满了赞叹。
   黄山的云海,就像是它的灵魂,赋予了黄山无尽的诗意和神秘。每一个到访过黄山的人,都会被这里如梦如幻的景色深深吸引,留下难忘的记忆。云海,是黄山让人流连忘返的原因之一,它让黄山变得更加迷人,让人总是想要回来再次体验这份美丽。
  
   三
   黄山的三座巍峨主峰——天都峰、莲花峰与光明顶,它们刺破云层,如同神话中的巨人,庄严地守护在群山之巅,远观之下,令人肃然起敬。每一座山峰都独具风韵,展现出各异其趣的绝美风光,轻轻拨动着游客心弦。
   我们朝光明顶方向攀登,此时我的呼吸变得急促,双腿也开始感到酸软,但我没有放弃。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攀登,我们终于爬上了光明顶。站在1860米的高处,我感觉站在云端,俯瞰山川大地。我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峰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层层叠叠,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展现在眼前。
   光明顶,是黄山的第二高峰,也是观赏日出、日落的最佳地点之一。站在峰巅之上,可将四周的山水美景一览无遗。当晨光初现,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下,山顶被金色的光辉包围,周边的山峦和云海逐渐被这神奇的光辉唤醒,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缓缓展开。而当夕阳西下,天边的余晖将山峰染成了一片金色,云海在晚霞的映照下,变得如同梦境般迷离,那一刻,天地间的美达到了极致,整个世界都在这绚烂的色彩中沉醉。
   记得那天为了观看日出,我们不到五点就起床。当第一缕阳光从地平线上探出头来,整个天空被瞬间点燃,变成了金色的画布。光明顶上,游客们纷纷拿出相机,记录下这一刻的奇观。阳光如同一支神奇的画笔,将天边的云彩染成绚丽的橙红色,渐渐地,整个黄山都沐浴在这温暖的光辉之中。
   在目睹了日出的辉煌之后,我站在光明顶之上,眼前的视野无限开阔,黄山的众峰尽收眼底。天都峰、莲花峰等主峰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宛如身披金色铠甲的武士,威严而雄壮地守护着这片大地。一阵山风轻轻拂过,携来自然的清新气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天都峰,1810米的高地让人犹如站在巨人的头顶,四周的山峦层层叠叠,脚下是连绵的山峦和翻滚的云海,宛如踏入了仙境。天都峰的险峻让人心生敬畏,每一步攀登都是对勇气的考验,每一次呼吸都让人感受到挑战。但当站在峰顶时刻,眼前的风景就像一幅画,山川河流尽收眼底,天地间的灵气都在此聚集。
   莲花峰,1864米的海拔让它更胜一筹,它是黄山的骄傲,更是大自然的杰作。远远望去,峰型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瓣层层堆叠,美不胜收。而它的美远不止如此,还有山间的那份灵动和秀美。沿着山路前行,每转一个弯,都会迎来新的风景,或是挺拔的松树,或是奇特的岩石,或是缥缈的云海,好似在一幅不断变化的画卷中前行。而当站在峰顶之时,四周的山峦如同莲花般层层展开,那壮观的景象,让人心生敬畏。
   黄山的三座主峰,天都峰险峻、莲花峰秀丽、光明顶壮阔,它们各有特色,各有魅力,每一座山峰都是这幅自然画卷中的点睛之笔,共同编织出了黄山三峰竞艳的壮美画面。每一次攀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欣赏,都是一次对大自然的敬畏。
  
   四
   晨雾尚未完全消散,黄山的小径上已现挑夫们辛勤劳作的身影。他们肩负着重重的担子,脚步坚定而踏实,他们已经与这里的山水交融在一起。这些挑夫身材不高大,却显得十分强壮。他们肩上的扁担,一头挂着沉甸甸的货物,可能是游客的包裹,也可能是山上的生活用品。每一步都踏在石阶上,发出悦耳的节奏,这声音在山谷中回响,如同黄山的心跳一般,平静而有力。
   黄山挑夫的生活并不轻松,他们每天都要扛起几十公斤的重物,穿梭在险峻的山路上。当游客们在山间享受片刻的宁静,被美景所吸引时,挑夫们正带着满身的汗水,从他们身边坚定地走过。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毅,眼神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执着和对自然的尊重。
   这些在黄山默默耕耘的劳动者,是这座山的灵魂,他们的存在让黄山更加富有生命力,更加吸引人。每一位挑夫都是这幅壮观画卷中的一道独特风景,他们以汗水和坚持为墨,绘制着自己不平凡的故事,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篇章。
   黄山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更在于那份难以言喻的灵魂。黄山的挑夫们,是这一灵魂的守护者,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坚韧,维系着这片圣地的美丽与和谐。每当看到他们肩挑重担,步履坚定地行走在山间小道上,我都会从心底涌起一股敬意。
  
   五
   送客松,位于黄山的出口处,枝叶繁盛,姿态翩翩,好似在向每一位离去的游客轻轻招手,依依不舍,每个游客在此争先拍照留念。相传,一位热心的挑夫在此树下遇见了一位迷路的游客,他不顾劳累,悉心指引,直至游客重回正途。游客为表感激,将此松命名为送客松,以此铭记挑夫的善行。送客松于是成了黄山精神的一面旗帜,代表着无私与助人的美德。
   黑虎松,同样是黄山名松之一,其树干粗壮,树冠茂密,显得威武而雄壮。传说,这棵松曾遭遇雷电打击,一度枯萎,然而在数十年的自我疗愈后,它重获新生,犹如一只黑虎般生机勃勃。每当风吹过,黑虎松的叶子沙沙作响,如同猛虎的咆哮,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
   连理松则是黄山松树中佳话,两棵树相依相偎,如同低语着一段感人的爱情传说。故事里,一对恋人因家族的阻力无法走到一起,最终化为了这两棵松,彼此陪伴,永不分离。它们的枝干紧密缠绕,似乎在向世人展示着这份坚定不移的爱情信仰。
   在黄山的山径上漫步,眼前的景色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那些形状奇特的怪石,常常引人停步欣赏。那块名叫“猴子观海”的石头,模样栩栩如生,就像一只淘气的猴子,蹲坐在山巅之上,专注地望着远方浩瀚的云海。云雾升起时,这块石头更显得神秘,那些猴子也被这美景所吸引,沉浸其中。
   继续前行,“天女绣花”的景象便出现在眼前。远远看去,那块石头的形状宛如一位低头专注的仙女,正在细心地织绣。传说中,这位天女在此地绣出了美丽的云锦,作为礼物送给黄山,使得这里的云海更加璀璨夺目。无论晴雨,这块石头都散发着一种庄严的光辉,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仰。
   “仙人下棋”,黄山的一处神奇景致。那两块巨石,一块像棋盘,一块似棋子,似乎在讲述着古代仙人在这片天地间对弈的传说。站在它们面前,仿佛可以听到仙人的欢声笑语和棋子落盘的清脆声响。
   “金鸡叫天门”,又是一处让人赞叹的黄山奇石。它宛如一只高傲的金鸡,昂首向着天空啼叫。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过来,那石头上的金光熠熠生辉,好似金鸡在迎接黎明的到来。这样的景象,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匠心独运,更让人感受到了希望与力量。
   黄山的怪石,不仅是大自然的匠心独运,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独一无二的故事,散发着各自的魅力,静静地等待着我们用心去聆听、去欣赏。
  
   六
   当我们准备离开黄山,挑夫们的身影又一次进入视线。他们仍在山路间穿梭,步履虽稳却透着疲惫。他们,就像是这大山的儿女,与黄山一同呼吸,一同生长。有了他们,黄山才有了那份独特的温度,那份顽强的生命力。挑夫们,是黄山真正的守护者,也是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风景。
   转身告别黄山时,我忍不住回望那层层叠翠的山峰,心中涌起一丝淡淡的惆怅。这里的每一草每一木,每一山每一石,都有了生命,它们见证了我的足迹,也融入了我的记忆。
   黄山,它如同一位诗人的不朽之作,又如一幅画家的美妙画卷,亦是一段旅人的难忘旅程。
   随后,我们顺着曲折的山路,回到了山脚的村庄。黄山的点滴记忆,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上。携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我将开始新的旅行。无论未来走到哪里,黄山的那份神韵,都会在我内心深处,持续地焕发着生机。
  
   2024年6月29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
  

共 43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位居三山五岳之“三山”之首,也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登黄山,天下无山”之美誉。它雄踞于我们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古称徽州)境内,是我省的首席旅游地标,国家五A级景区、全国文明旅游风景区示范点。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得名。传说远古时期,轩辕黄帝曾在此采药炼丹,而后得道成仙。唐玄宗笃信道教,遂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诏改黟山为黄山,黄山之名于是一直沿用至今。黄山的奇观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黄山四季皆景,风景各异,冬天的黄山奇绝秀美,尤其是雪景,因此在“四绝”之外增加了“冬雪”奇观,“四绝”遂升级为“五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神奇的“天开图画”和“松海云川”。此外,新开发的西海大峡谷是近年来颇受欢迎的“梦幻景区”。黄山还是一座文化名山,有“五胜”之说,也就是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这五种文化形态。从书画艺术来看,黄山孕育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画派——“黄山画派”。黄山之美始于松。它依石而立,破岩而出,正像滴老师文中所描写的那样:随处可见那些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松树。它们历经风霜雨雪,但却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黄山无峰不松,无松不奇,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竖琴松、探海松、连理松、黑虎松、龙爪松、接引松、麒麟松等“十大名松”为代表的“黄山松”,每一棵都有着自己的传奇故事。玉屏楼左侧的那棵迎客松,是24小时有专人守护的国宝级古松,树龄至少已有800多年。它倚青狮石破石而出,其一侧的枝桠向外伸出,如同一只伸出的臂膀,在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黄山有飞来石、仙桃石、猴子望太平、松鼠跳天都、仙人指路、梦笔生花、仙人晒靴、仙人下棋、仙人踩高跷等200多处。黄山之美,“三分松石,七分云海”。但松石长见,云海难观,龙老师能遇见云海已经很幸运了,还能在光明顶欣赏红日出东方、苍茫云海间的壮丽奇景,更是令人羡慕不已。在层峦叠翠的黄山诸峰中,莲花峰海拔1864米,最高、最秀。天都峰海拔只有1810米,但是最陡峭、最险峻。光明顶海拔1860米,最平阔,是看日出、观云海的绝佳处。龙老师的游记散文是江山文学的一道亮丽风景,本篇更是巨笔如椽,如同一位诗人的不朽之作,又如一幅画家的美妙画卷,也是一段旅人的难忘旅程。黄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四绝”之外,还有“三瀑”、“五胜”以及如梦似幻的西海大峡谷。此篇只是龙老师“印象黄山”的第一篇,欢迎常来我们安徽人引以为傲的黄山来,期待龙老师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大美之作,倾情推荐。【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29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6-29 07:03:55
  龙老师的游记散文是江山文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高起点、大手笔的井喷式创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篇更是巨笔如椽,是诗人的不朽之作,是画家的绝妙画卷,是旅人的最美风景。这有着“天开图画”、“松海云川”、“登黄山,天下无山”之美誉的“天下第一奇山”,登临一次是远远不够的。它值得每一个“乐山智水”、“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文人墨客一来再来。刘海粟大师曾十上黄山,光明顶上有他“海到尽处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碑联。不知龙老师看到了没有?文中没有提到黄山怪石的地标“飞来石”,还有黄山的飞瀑流泉,最最壮观的是“九龙瀑”(我有幸观赏过)。大美之作,倾情推荐。点赞、问好,敬黄山毛峰三杯!
回复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9 07:25:29
  谢谢雪胎梅骨老师精彩的编按,让我的散文锦上添花,辛苦你了,由于功底还不够,观察的不仔细,没有完全把黄山的壮观写出来,见笑了,祝你一切顺利!
回复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9 07:27:31
  下次再登黄山一定要把你说的这些景点好好欣赏一下!谢谢你提醒!
2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6-29 07:32:10
  在玉屏索道的进出口处,矗立着“松与石的牵挂,人和山的对白”、“山河辽阔,人间值得”的标语牌,我借来一用,欢迎龙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再次光临黄山。每年从六月中旬开始,是黄山的梅雨季节,登黄山一定要避开这个时节。昨晚我刷抖音,看到了视频里暴风雨中的迎客松,想到了黄山松“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也想到了怀才老师和滴老师笔耕不辍的勤奋精神,向您们学习!雪胎梅骨再读留言
回复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9 08:12:14
  我7月2号会带家人再次去黄山,这次去好好欣赏一下!
3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6-29 07:51:06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在老师的文下精彩呈现。学习中~∽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9 08:12:41
  谢谢矿老师精彩留评,祝你生活愉快!
4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6-29 08:38:18
  黄山,中国最美的山峰。在作者的笔下,我再次领略了黄山之美,怪石、云海、山峰、奇松、温泉,美不胜收。问好作者,欣赏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9 10:05:42
  谢谢同淑君老师的留评,祝你生活愉快!
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6-29 09:30:55
  黄山,离家不远的一处风景,一处胜地,一座“天下第一奇山”,我还没有涉足,遗憾至极,通过读文,了解“四绝”,心生向往。决定退休后,定要一睹风采。好文拜读学习,问好老师!祝夏日安康!
回复5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9 10:06:13
  谢谢吴老师的精彩评论,祝你生活愉快!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9 09:38:01
  极有感染力,我路过黄山脚下,仰望过,未登临,是一生的憾事。黄山归来不看岳,我只能到处去看山,弥补未登临黄山的遗憾。文字精美,取景精彩,感悟深切,显示出作者的一贯简约清爽的行文风格。配上黄山人梅骨先生的美编,堪称双绝。怎奈脚力不支,登山我打怵了,越是这样的美文,越是让我在自责中……掩卷,留下仙影吧。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9 10:08:04
  谢谢怀才老师的精彩评论和高度解读,下次再去一定要好好欣赏一下没去的风景点!祝你身体健康!
7 楼        文友:枫桦        2024-06-29 10:01:17
  前几天刚读过梅骨老师的相关文章,今天读老师的文,觉得各有奇妙,各有千秋!对于风景而言,一个人一个目光,因人而异,所以才产生不同的文章!今天这篇文章还由梅骨老师编辑,真的是投其所好了!也因此成为一段佳话!好文并列在一起,相映成趣,各成风景,大赞!
回复7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9 10:08:40
  谢谢枫桦老师的美评和鼓励,祝你生活愉快!
8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6-29 12:28:12
  最近一周,南方暴雨成灾,黄山脚下的汤口镇已是一片汪洋,黄山风景区也停止售票了。七月以后,应该可以回复正常。如果龙先生再次光临黄山,“三瀑”中最壮观的九龙瀑一定不可错过。正如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一样,九龙瀑有龙则灵,有“天下第一奇瀑”的美誉。当然,“天下第一奇瀑”有不同的版本。就壮观的飞瀑流泉和自然形成的龙文化来说,无愧于“天下第一奇瀑”的美誉。古诗中有“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的描绘,有去过庐山的朋友说比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壮观多了。庐山我还没去过,不得而知。还有近年来网红必打卡的西海大峡谷(我也只是望谷而未入),可以徒步,也可以坐网红小火车。切记,九龙瀑不在黄山的核心景区,是一处单独的景点。龙先生龙年带家人赏九龙瀑,还有比这更浪漫的事吗!
回复8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9 12:58:46
  谢谢老师的详细介绍,不愧是安徽人!我去黄山也是朋友带路!
9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29 14:35:29
  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怀疑夸大其词。读了此文,果然。好!
回复9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9 16:38:52
  谢谢南沙潮老师的精彩评论!祝你一切顺利!
10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29 15:30:09
  一直向往黄山,但还没去成,跟着老师先浏览一番锦绣风光,再去,就有了攻略。老师是在雨中登黄山,别有一番情调,黄山之美,令人沉醉。拜读老师美文,欣赏学习,顺祝夏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0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9 16:39:33
  谢谢韩格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留评,有机会一定要去黄山玩一下!祝你生活愉快!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