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庐陵文化生态园——山水成卷,书中有景(散文)
一
庐陵文化生态园,坐落于吉安城北,2011年9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如一幅流动的丹青水墨画。这片占地4000余亩的园林,汇聚了名木珍草,尽显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作为当代政府精心打造的力作,它不仅展现了吉安深厚的庐陵文化底蕴,还以“民俗馆文化园”、“一县一景”等特色景点,向世人呈现了吉安独特的魅力。庐陵文化生态园,大气、雅气、秀气并存,是吉安城市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市民休闲的绝佳选择。
矗立在庐陵文化生态园的中央的螺子山,宛如一位不语的老人,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故事与传说。山体并不高大,但其形状奇特。山间林木葱茏,四季常青,鸟鸣声不绝于耳。
这片土地曾经是一片荒芜的滩涂地。杂草丛生,蚊虫滋生,四处弥漫着一股腐败的气息,行人罕至,交通不便。
通过市政府对庐陵文化生态园的建设,彻底改变了这里的面貌。昔日的荒原,如今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螺子山巍然屹立,庐陵湖水波荡漾,山水相依,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水墨画。
二
走进庐陵文化生态园的休闲广场,就是踏入了一幅山水长卷,万象纷呈,美不胜收。广场之畔,泰山石巍然屹立,似古老的守护者,历经风雨,依旧沉稳。精卫填海雕塑则讲述着那份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传说,令人心潮澎湃。
庐陵湖西北面的音乐喷泉,是一道迷人的风景线。喷泉总长200米,宽40米,借助多媒体编程控制、音响、灯光及喷泉系统,展现千变万化的水型。喷泉融合10余种基本水型,通过电脑编程可演绎40多种动态变化。
九曲桥曲折蜿蜒,如同人生之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桥下流水潺潺,映照着天空的蓝与云的白,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湖心岛上,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是人们休憩和冥想的绝佳之地。
金螺广场上的“十万工农下吉安”大型群雕,再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肩并肩、手挽手,共同书写着历史的辉煌。这里,每一块石头、每一滴水、每一缕风,都充满了故事和记忆。
民俗文化园内,传统建筑与现代设计交相辉映,展现了庐陵吉安文化的多元与包容。浮雕文化墙上,雕刻着历代名人的事迹和名言,让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厚重与深沉。
庐陵湖畔,微风拂面,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出蓝天白云和四周的青山绿树。这里的美景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庐陵吉安独特的文化风貌。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生态园的大气与磅礴、尊贵与豪奢、质感与美丽、秀气与灵动、厚实与古朴、雅气与醇厚。
轻拍睡莲,细听虫鸣,感受那“上是天堂,下是画廊”的悠然与恬静。庐陵湖,这片吉安人心中的“瓦尔登湖”,让我们回归内心的纯净,领略自然的魅力。
三
园内有“一地一景”的独特设计,以树、石和人文结合,用塑、园艺造型、景观小品等形式,展现了吉安所辖13个县(市、区)的文化特色。吉州老街的古朴,吉州窑,井冈山五指峰的雄伟,永新三湾改编的英勇,泰和白凤仙子的传说,遂川茶乡的清香,万安古城墙的悠远,吉水才子之乡的才情,永丰六一居士的闲适,峡江天降玉笥的神秘,新干青铜王国的辉煌,一一展现在眼前,让人穿越时空,亲历了庐陵文化的辉煌历程。
吉州窑,又名永和窑,拥有千年历史,自晚唐以来,历经五代、北宋,至南宋达至鼎盛,至今已有1200年历史。作为中国古代的综合性民间窑场,其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被誉为世界上古民窑遗址群的瑰宝之一,展现了中华陶瓷文化的璀璨魅力。
井冈山五指峰,巍峨耸立,峰峦叠翠,形似五指擎天。这里是革命历史的圣地,自然风光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峰巅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寻红色足迹,领略大自然的壮美。
泰和,一片承载着吉泰祥和之意的神奇土地。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仙女思凡,化身为雌雄泰和乌鸡,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站在白凤仙子雕像前,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与仙女的低语交织。泰和乌鸡,这一珍稀品种,以其似凤非凤、似鸡非鸡的奇特形态,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1927年的那个深秋,毛泽东在永新三湾村领导了举世瞩目的“三湾改编”,如同晨曦初露,照亮了人民军队前行的道路。
吉水县“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人文盛况,生动地展示了这片土地上浓厚的读书氛围和重视教育的传统。古老的街巷中,流传着许多关于读书和成才的故事。
永丰的“六一居士”欧阳修是庐陵文化的另一颗明珠。他的塑像端坐在园中,带来“庐陵欧阳修也”的自豪。欧阳修不仅是宋代的文学大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的存在使得永丰在庐陵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遂川以其独特的茶香闻名。遂川的茶树在山坡上层层叠叠,茶香四溢,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万安古城墙则是庐陵文化的另一道风景线。它静静地伫立在赣江边,见证了多少风云变幻,诉说着无尽的历史故事。
井冈山作为革命圣地,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曾浸润着革命先烈的鲜血,每一块石头都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站在井冈山的山顶,你能听到那段历史的回响,心中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峡江的玉笥山则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游客。这里不仅有美丽的山水风光,还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遗址,展示了峡江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赣江东岸的涝背沙丘,岁月悄然掩埋了一段辉煌的过往。1989年,一群劳作的村民,不经意间,挖开了尘封的岁月,露出了一角青铜的辉煌。新干青铜王国,就这样,静静地诉说着那段被遗忘的辉煌。
各地县景在庐陵文化生态园中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无论是吉水县的辉煌历史,还是永丰的文学大家,亦或是遂川的茶香,万安的古城墙,井冈山的红色文化,峡江的玉笥山,它们共同勾勒出了一幅庐陵文化的壮丽画卷,展示了庐陵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四
螺子山上的文星塔,便是这文脉的璀璨明珠,被誉为吉安的“人文之眼”。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塔叫“文塔”,1958年被毁弃,2010年重建后改名“文星塔”。文塔据说由名臣邹元标倡建,并亲笔撰写《文塔记》,寄托了他对吉安文风昌盛的殷切期望。塔身仿宋风格,建筑面积达2555平方米,塔高57.3米,地下一层,地上七层,每一层都犹如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卷,诉说着吉安的文化故事。
各层以图腾的形式,展示了吉安丰富的文化现象。从文风到文教,从文华到文哲,每一层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塔身叠檐翘角,蔚然壮观,它在诉说着吉安人民对文化的敬仰与追求。
站在文星塔的顶端,俯瞰整个吉安城,只见赣江如带,绕城而过,远处的山川湖泊,近处的市井街巷,都尽收眼底。这座塔不仅是一处集文化、宗教、观景为一体的景点建筑,更是吉安人民对美好未来的祈愿与憧憬。
远望文星塔,它宛如一把闪亮钥匙,打开了吉安城市记忆之门,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传奇故事。近观文星塔,它又似一架硕大竖琴,弹奏着江南望郡的传奇传说,赣江奔腾不息的民俗民谣。
低首回味,文星塔更像一位少女的眼眸,清澈明亮,倒映着庐陵厚重邃远的历史人文,折射着吉安伟业鸿图的璀璨光芒。在这里,我们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文化的脉搏,领略到吉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五
庐陵之韵,藏于山水间。吉安,这方古老而神秘的土地,青山如黛,绿水如练,孕育了独特的庐陵文化。要描写庐陵文化生态园就一定要了解吉安庐陵文化,于是我翻阅古籍,探寻历史,试图揭开庐陵文化的神秘面纱。
庐陵,一个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名字,它不仅是吉安的别称,更是赣文化的重要支柱,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漫步于吉安的街巷之间,你能够听到历史深处的回响,感受到那些文人墨客留下的墨香与风骨。
“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金庐陵。”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正是对庐陵文化最好的诠释。在这里,文章与节义并重,成为庐陵文化的独特标志。南宋名相周必大,便是庐陵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一生致力于文章与节义的追求,为庐陵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庐陵之地,人才辈出。历史上,这里孕育了无数才子佳人,他们以好文章流芳百世,以高节义著称于世。从“一门六进士,隔河两宰相”的佳话,到“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的传奇,庐陵人才之盛,可见一斑。明《永乐大典》更是赞誉道:“天下多举子,朝中半江西,翰林多吉安。”
徜徉于吉安的山水之间,我不禁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青山如黛,绿水如练,每一处景致都在诉说着庐陵文化的千年传承。而在这山水之间,又隐藏着多少庐陵先贤的足迹与智慧呢?
此刻,心中涌起了对庐陵文化的崇敬与敬仰。我深知,庐陵文化不仅是一种地域文化,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它蕴含着先贤们的智慧与勇气,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文章与节义的境界。
庐陵文化生态园,静谧中流淌着古韵的波澜。无需喧嚣,只需轻步其间,便能感受那份深沉的文化底蕴,它在无声中传递着庐陵文化的韵味与智慧。
愿庐陵文化能够永远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024年7月2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