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燕子筑巢(散文)
六月中旬的一天,我和武汉农商行的李经理约好,去武昌青鱼嘴一家做汽车配件的店里看点,该店要开设基本账户,这是开户前必走的一道程序。我没选择坐地铁而是骑电动车前往青鱼咀,刚骑到洪山广场,一阵大风过后,天空乌云密布,光线似乎暗淡了许多,几只燕子仓惶划过,我知道,那一定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奏。
少顷,大雨骤降,水柱狂泻。不一会,四下便汪洋一片。我躲在一家酒店的屋檐下,看雨水顺着墙角流动的形态。无数条水沟往同一个方向流动,越是低洼处积水越多。目之所及的范围内,所有的雨水都奔向下水井盖处,跟地铁出入口的人流一样,显得拥挤。由于湍急形成的漩涡,还有那泛起的水花,向四周飞溅,最终落入下水道。看着这些因大雨临时产生的不规则的小水沟,及飞溅而成的水花,觉得有趣极了。
马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只有稀稀拉拉的小车快速驶过,留下两条长长的水花,转瞬融合在不断线的雨水中。路边的梧桐树在雨中呻吟,一只躁动的鸟踢下几根小枯枝,连同被雨打下的几片败叶,一起让浑浊的雨水裹挟着冲进下水道。
半小时后,雨停。天空似乎亮堂起来,我重新骑车上路。我比李经理早到,店主刘同斋为我泡上一杯绿茶,于是,我边品茶边等李经理。等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一群燕子在筑巢,抬头仔细一看,有两个尚未筑好的新巢,另外有五六个已经筑好的老巢,其中两个老巢看上去很特别,是那种口袋型的巢,洞口很小,有燕子不停地进进出出。那两个没筑完的新巢,看样子还有一半的工程,据刘同斋跟我说,他店门口这个新巢,两只燕子已经筑了十天有余,估计还得十天半月才能完成。
燕子习惯于空中捕食飞虫,主要吃蚊子、苍蝇、蝗虫等。燕子是众所周知的益鸟,不善于在树洞缝隙中寻找食物。小时候在老家,燕子特别多,屋檐下或是堂屋横梁上有燕子筑的巢,地上落满燕子拉的屎,经常能看到巢里几只探出头来的小燕子,张开小嘴等燕妈妈喂食。这样的场景定格在童年的记忆里,终生难忘。
十几只燕子飞来飞去,除两对燕子忙着筑巢外,其它燕子好像都不怎么关心筑巢的事情。它们分别歇在蛛网似地电线上,悠闲地荡着秋千。偶尔有燕子飞进较大的老巢,眨眼又飞出,不知里面藏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也许里面有它们刚下的蛋?也许里面有它们的孩子?我像个顽皮的孩子,突然产生一探究竟的冲动。
我站在原地不动,眼睛紧盯着新巢。两只燕子轮番进巢将嘴巴上叼的泥土嵌进巢身,有时用尖嘴左右抹一下。飞进飞出的频率很高,一趟不足一分钟。一只燕子飞进新巢工作,另一只燕子歇在新巢旁边电线上耐心等待,正好离我很近,它整个的身体都在我的视线里,清晰明了。
燕子的头及翅膀都呈黑色,颈部一圈黑色的毛,整个腹部的毛均为白色,尾巴像一把张开的小剪刀,小眼睛圆溜溜转。一只燕子很轻,它整个身体压在电线上,如果没有风,给人是那种静态的美感。只有当它起身飞翔时,电线才会轻微颤动一下,这一天,我终于领会身轻如燕这个成语的真正内涵。
其实燕子筑巢的地方很矮,离地四米左右,个子高一点的人伸手就能触摸到。我仰头观察这群小精灵时,它们也不避讳我,似乎我不存在。它们照样脚踩电线荡悠悠,呢喃私语。
巢与巢之间前后不足十米,属于密集型燕巢。好比现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楼盘越来越多,楼层越来越高。关于两种巢穴不一样我提出自己的疑问,刘同斋的爱人说:“两种巢穴里住的燕子不一样,大巢穴住的燕子颈部的毛呈红色,小巢穴住的燕子颈部毛呈白色。”
原来还有两种毛色不同的燕子,这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通过燕子筑巢的艰难,我想了很多很多。我们人类筑巢、毁巢,再筑巢、再毁巢,建成如今的钢筋混凝土巢穴,何尝不也是周而复始的重复着某一件事情呢?也许生活中有许多更有意义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而我们却将大量的时间用在筑巢上,不知道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人类的悲哀。
咋天下午给刘同斋打电话,问他燕子筑新巢的进展,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拍张照片发给我,哦,原来燕子的新巢,在他预估的时间里完成了。
晚上,做了一个梦,我成为一只衔泥筑巢的燕子。
2024.7.1.草于汉口1号轻轨上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