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东篱】美丽的蜀口洲(散文)
一
蜀口洲,座落在泰和县马市镇,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泰和县城的西南。离县城仅八公里,便可抵达这片被赣江与梅乌山环抱的世外桃源。洲上风光旖旎,水波荡漾,四季皆景,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这里不仅是自然之美的绝佳诠释,更是庐陵文化的璀璨瑰宝,位列“八大古村”之一,历史底蕴深厚。
南宋建炎年间,欧阳德祖荣归故里,途经赣江,被万安常溪畔的赣江风光吸引,见此地水土丰饶,遂定居于此,开启了欧阳氏族的千年传承。明清之际,蜀口欧阳氏族文风蔚然,英才辈出。21名进士、28位举人、百余贡生与征荐,官居尚书、翰林学士等190多人,彰显了欧阳氏族的辉煌与荣耀。
欧阳氏家族一代代传承《四书》《五经》,这种学术上的继承与发展,使得家族在文化上独树一帜。欧阳德祖不仅注重学术,还注重道德修养。他以德立身,以德治家,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他的训诫下,崇文重德,成为品学兼优的模范。
在蜀口洲,欧阳氏家族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功名利禄上,更体现在他们对家族、对社会的贡献上。家族中的成员们不仅在朝廷上建功立业,还在地方上造福一方。他们兴办教育,修桥铺路,造福乡里,深受百姓爱戴。
欧阳氏家族的辉煌成就,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家族的荣耀,是蜀口洲这片土地的荣耀。欧阳德祖的精神和智慧,激励着一代代欧阳氏子孙不断努力,不断超越,书写着新的辉煌篇章。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欧阳氏家族的故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二
蜀口洲风景别致。过了蜀口桥,一块块碧绿的茶林,一棵棵苍劲的古樟映入眼帘,赣水的浩翰壮阔衬托出蜀口洲的葱茏秀气。
蜀口洲虽无稻田,却有一片片翠绿欲滴的茶园,盛产着那贵为贡品的蜀口茶。那茶,形如银钩,条索紧细,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蜀口洲的韵味与风情。
蜀口洲上,没有喧嚣与纷扰,只有村舍错落有致,阡陌纵横交错。茶园深深,翠色欲滴。果木蔽天,遮挡了烈日的炙热,也带来了丝丝清凉。鸡犬相闻,牛儿悠然,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宁静。
这片土地上的茶园,各有姿态。大的茶园如同绿毯般铺开,连绵不断;小的则似碧玉镶嵌,点缀其间。茶树高矮错落,或依山傍水,或隐匿于小径之旁,或与果林交错,或与村舍相邻。每当微风拂过,茶林便如碧波荡漾,泛起层层涟漪,令人心旷神怡。
南宋庐陵诗人杨万里曾言:“春风化恼诗人鼻,非叶非草自是香。”这茶香,便是蜀口洲独有的味道,淡雅而悠长,似乎能净化人心,抚平浮躁。置身于这茶香四溢的茶林中,你能听到古人低吟浅唱,感受到岁月静好的韵味。
每当茶叶采摘的季节来临,蜀口洲便热闹非凡。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携老带幼,妯娌成双,姑嫂结对,姐妹相伴,母女偕行。他们挎着篮子,提着袋子,弯腰弓背,双手在茶枝间飞舞。那熟练的采摘动作,是在与茶树共舞,合着季节的节拍,穿梭在茶林之间。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
目光所及,数百棵古樟参天而立,它们或高耸挺拔,如战士般守护着这片土地;或偃卧盘曲,如同历经沧桑的老者,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那翠绿的叶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片片翡翠镶嵌在枝头,给人以生机与希望。
走近古樟,会被它们那虬劲有力的枝干震撼。有的枝干笔直如剑,直刺苍穹;有的则斜逸旁长,仿佛在寻找着什么。而那些垂探的枝干,则像是在向大地母亲致敬。
与古樟交相辉映的是茶园。茶树与古樟的翠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绿色画卷。微风拂过,茶叶随风摇曳,诉说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故事。
三
一门二十一进士,璀璨星河耀人眼。人丁兴旺,遍布四方,十数省市皆有其影。老一辈的人常说,这里是一个出丁、才、秀的地方,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宗族社会的繁荣与昌盛。
在老一辈的眼中,蜀口洲的繁盛并非偶然。他们深信,这片土地之所以人才辈出、丁旺财盛,是因为它拥有得天独厚的风水。有人曾以天干地支、形势、来龙和水口来探究蜀口洲的奥秘。他们说,蜀口洲宛如一只鸬鹚飞在赣水之上,又似一只乌龟在水中悠然自得,更似一艘行船逆水而上,勇往直前。而千里赣江、百里蜀水,如同八方来龙在此交汇,形成了龙抬头的格局,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然而,对于我们这些不懂风水的人来说,蜀口洲的繁盛更像是一种自然的馈赠。它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杰作。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点亮了蜀口洲的夜空,与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蜀口洲,这片充满诗意和远方的土地,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蜀口洲人定能凭借“绿色崛起”、“担当实干”的精神,将这片美丽的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蜀口洲的未来,定将如明珠般璀璨夺目,成为令人向往、交口称赞的地方。
四
蜀口洲的崇德堂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宗祠,更是欧阳氏家族荣耀的象征。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这座宗祠早于北京故宫九年建成,用以纪念欧阳德祖,并且训诫后世子孙崇文重德,以德立身。宗祠的建立,正是欧阳氏家族对祖先功德的深切缅怀,以及对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视。
走进崇德堂,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上方悬挂的牌匾。这些牌匾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欧阳氏家族辉煌历史的见证。“三世宪台”“父子进士”“兄弟尚书”等字样,记录了一个个辉煌的历史瞬间。堂内高悬的“二十一进士”“宫保尚书”“奕世翰林”等牌匾,诉说着欧阳家族中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他们以文治国,以德服人。
堂前的印台上,竖立着“探花碑”和“解元碑”,这些碑刻不仅仅是荣誉的标志,更是家族后代不断追求卓越的动力源泉。欧阳氏家族在千年风雨中,始终保持着学而优则仕、治国平天下的豪迈气概。
欧阳德祖的训诫,崇文重德,以德立身,成为家族子孙的座右铭,开启了欧阳氏科举辉煌的序幕。他们中的许多人,官居尚书、翰林院大学生、庶吉士、侍讲、左侍郎、左布政、副使、知府等要职,为国家和地方治理做出了卓越贡献。
崇德堂不仅是欧阳氏家族的精神家园,也是整个蜀口洲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承载着无数后代的期盼与梦想。在这里,每一块砖瓦,每一块牌匾,都凝聚着家族成员的努力与智慧。崇德堂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精神丰碑,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欧阳氏后人在追求知识、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崇德堂内外的建筑风格也极具特色,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充满了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之美。宗祠内的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欧阳氏家族对文化的尊重与热爱。这座古老的宗祠,不仅是欧阳氏家族的荣耀之地,也是整个蜀口洲的文化瑰宝。它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瞻仰和学习。
蜀口洲的明清民居,是一个古老又充满艺术气息的存在。现代建筑并未破坏蜀口洲原有的古朴气息。与小洋楼相映成趣的是那些历经百年风霜的古祠堂。崇德堂、复亨堂、保合堂等古老建筑依然屹立,它们的青砖灰瓦、飞檐翘角,默默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五
今日,蜀口洲的微风带着几分诗意,我们一行前来拜访欧阳庆华老师,并观赏那盛大的中国万水千帆赛江西泰和蜀口洲站的开幕式和赛事。蜀口洲,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早已准备好了一场文化与体育的盛宴。
踏入欧阳庆华老师之门,墨香四溢,满室生辉。四壁悬挂的字画,如龙蛇飞舞,笔力遒劲,尽显中华书法之韵味。今日,中国书协会员冯为民老师特意带来一幅字画赠予欧阳老师,上书“马市无马即市,蜀口有口皆碑”,寓意蜀口洲之繁盛,字句间流淌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
然而,正当众人欲一睹这墨宝风采时,却发现字画竟不翼而飞。遗憾之余,却也平添了几分旅途的趣味,仿佛那幅未见的字画,正以其神秘的方式,在每个人心中悄然展开。
午后阳光,灿烂如金,蜀口洲之行即将画上句号。归途之中,笑语盈盈间,忽闻两位佳人惊呼,原来手机遗落在蜀口洲欧阳老师家里。
一美女匆忙折返,如白驹过隙;待我们欲近吉安市区,又闻一美女想起手机也落下,驱车再度返回蜀口洲。两度折返,虽添了些许波折,却似为这趟旅程增添了几分戏剧色彩。
众人相视而笑,旅途中的小插曲,如同生活中的调味品,让平淡的日子变得有趣起来。那阳光下的蜀口洲,不仅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更镌刻了这份欢愉与记忆。
张爱玲曾说过的一句话:时间就是一个无涯荒野。蜀口洲的山川河流,草木虫鱼,无不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明的痕迹。
时光如荒野,千年蜀口洲。风雨洗礼,化作高人。深邃历史,文明传承,荣耀尽显。山水草木间,皆藏岁月之韵。遇见、不见、再见,皆是缘。蜀口洲之魅力,尽在不言中,只待有心人探寻。
2024年7月4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