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有关旅游的那点事(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有关旅游的那点事(散文)


作者:至简至爱 举人,3024.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54发表时间:2024-07-04 06:45:31


   要说我的那点旅游的小心思起于某个时段,真真有点羞于出口。主要是这心思与那起心动念的少年时代实在有些难以融合。那是父母还在大愁特愁如何穿得暖一些,吃得饱一些的时候呢!这里说的吃饱,并不只是填饱肚子的意思,而是指如何解决缺油水的那种饥饿。就是那种明明肚子鼓鼓的呢,嘴巴却总想去吃点什么的饥饿。吃点什么呢?肚子在大喊着“我不要”,嘴巴却时时在渴盼着收入点啥。
   那样的时代竟然会想着外面的世界,也是奇葩了。当然这念头不会无缘无故钻进人的脑海,这得怪家里的那些本书,那些爷爷辈留下的书,那些有图画的没图画的书。那些书在少不更事的年纪里就能给人一些幻境的美,一些不切实际的遐思。
   然而,真正长大之后却并没有勇气去旅游。一个小村落长大的女孩子的怯懦、短气与畏缩在那个阶段一下子蔓延开来,以致不敢独自面对城市密集的人群和高楼玻璃窗上反射的刺目的阳光。大弟却比我豪气得多。小我两岁的他早早离开学校的大门,不久便是一身的江湖气。他做我的向导,带着我穿行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给我讲述他在“黑天鹅”酒店的见闻。江滩的轮渡是他带着我去坐的,从江这边到江那边,然后再坐回来。他说:“嗨,也就那么回事,哪有别人书里说的那般神秘?”我不知道他说的书具体是哪本或者哪篇,我是读池莉的小说才知道轮渡并好奇轮渡的。觉得它像是两种别样生活的联结,是个热闹的故事生发地。你看《烦恼人生》中印家厚,还有《你以为你是谁》中陆汉桥的白月光宜欣都是要过过轮渡的。只不过我的“轮渡行”苍白至极。我尾随着大弟上船,又尾随着他下去,脚踩棉花,云里雾里一般。我有看到浩淼长江水的迷蒙,也有看到船舷边雪白浪花的汹涌,但一切的真实却如在梦境里徜徉。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我的“轮渡行”只能算“旅”了一趟,与“游”完全搭不了边,因为那一趟里完全没有“赏”的成分,那里只有感官的机械运动,完全丧失了自我主观意识的整合。
   二
   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应该始于新千年初的那段岁月。那几年里,父亲猝不及防离世的痛楚与无助虽然还在蔓延,但那几年里,母亲的坚强慢慢在回归;大弟也已成家——他不仅成了一名父亲,而且成了汉口大智路的一个小老板;小弟中专毕业已经上班,我的儿子也有几岁了。另一半说:“我们全家出去走走,也为儿子开阔开阔眼界。”
   另一半是个粗中有细的军人。他曾经为我讲述过西安的大雁塔、扶风的法门寺,讲述过新疆天山的雪,戈壁的沙砾以及军营里那厚实的足以抵御任何风沙的宿舍墙、那俗不可耐的板结的便池、那可以摞起来小便……他明了他的讲述对我产生出的巨大吸引力——那不亚于一场奇幻而又朦胧的梦。那梦出其不意的来,等你以为有了很清晰的印象,欲要抓住时,那份窃喜明明还盘桓在心间,却已无从觅得那影像,失落牢牢环住那份欣喜,挤压,挤压,挤压成沮丧的叹息。那时候还不是我另一半的另一半对生活的天空只有一座小镇大小的我说:“哪一回一定带你去爬爬天山,看山顶的云,像石碾子一样滚动的云,那云……”
   但是我们的第一站还是从省城武汉开始,仿佛要由近及远,以那个小镇为轴心画出一个无边的丰富多彩的圆。那次我们一家三口,和大弟、弟媳一起,赏龟山,游琴台,爬黄鹤楼,逛动物园。
   那时候对龟山也就仅仅存留了颀长高耸的电视塔的印象,琴台倒是一派古风,漫步其间犹如穿越时空。黄鹤楼雄伟壮丽,登楼观长江,长江如玉带蜿蜒,浩淼之间让人情不自禁吟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动物园之行竟然是记忆深刻的。我们一个场馆一个场馆地钻,只为让儿子见识见识真实的动物们。动物园并不算整洁,因为密集的动物们散发出的独特气息,蚊蝇多而大,撞脸起哄者众多,尤以鸵鸟区最甚。我们捂鼻掩面,脚步匆匆,大有逃之夭夭状。步幅小小的儿子在我的强拉硬拽之间,踉踉跄跄,只怕是仅囫囵了个鸵鸟形状——回家后儿子在图画本上用铅笔捕捉出一只似熊非熊似企鹅非企鹅的图案给我讲解说是鸵鸟时,我深悔对孩子的戕害——他是连个鸵鸟的形模都没捉住的。在一个母亲害怕孩子被蚊虫叮咬而匆匆的所谓的爱的脚步里,儿子却失去了一次近距离接触鸵鸟的机会。后来我们还去了鸟语林,海洋馆,看鸵鸟之前也喂了猴子,更是被笼中强劲的狮吼惊得后退连连。我想着鸟语林那会算术的鹦鹉应该是儿子感兴趣的,还有他拿香蕉喂猴子的快乐也是肉眼可见,可他回家之后为啥却只画鸵鸟呢?我很遗憾。我很遗憾我的自以为是给他幼小心灵写下了一笔遗憾,成人所谓爱的给予给孩子带来的并不一定都是益处。儿子小学毕业时十岁,我们带着他去了一趟深圳。那一次我们又去了一趟动物园,我希望这次儿子和我都能解开“鸵鸟”的结。
   三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旅游终究是需要有闲。这闲的可不仅仅是时间,还得是心情,一份放松,无挂碍的心情。在儿子紧张的求学日子里,因工作之由,我们虽然一样拥有寒暑假的“闲”,但心是忙乱的,所以并没有能抵抗酷暑出门去逛一逛兴致。儿子进大学的那几年,我们的玩心才算盛起,暑期的炎热一下子变得不值一提。
   于观光赏景中,相较于自然风光,我更爱游览古迹;于出游方式上,相较于报团跟队,我和另一半更中意闲散自驾。去宜昌小住那几天,为求便利报了一次团——觉得那是完全没有出游经历的人的最好选择。因为没有经验,就总想着经济实惠,性价比啥的。因为不了解当地风景名胜,不懂得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规划更大的范围,更多的景点,所以决定跟团。那一天倒是去了三个地方,但一路脚步匆匆,紧跟着导游的小旗亦步亦趋,生怕掉队。导游在最后一站“三峡大瀑布”时倒是给了我们游客两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但就是这看似宽绰的两小时中,意念却总在人与景相融的快乐时光里跳将出来提醒:“呀,还有多少时间?莫忘形了。”如此反复,如同一位神经质的喋喋不休的老妪,扰人雅兴。这一趟下来,我和另一半达成共识: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游玩真不能快节奏。囫囵吞枣式、走马观花式、快门留影式的旅游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是让自己慢下来,全身心的放松,在不一样的环境中悠闲地漫步,品赏,看自己想看的,说自己想说的,品咂自己喜欢的,做旁观者,做有心人。放松,感悟,才是出游的第一要义。
   于是,我们开启了自驾游模式。我们先选定要去的地方,然后百度,规划好旅游景点和旅游路线;再百度,自行了解相关的历史和背景,最后,直奔目的地。
   我们不走高速,只走平常路,一路指指点点,走走停停。看到路边的一处荷塘,停下车,去掐朵荷花;隐约可见某处树林里的一角古刹,停下车,去一睹尊容。路遇祠堂,驻留片刻,感叹该家族的气派;途径水库,放慢车速,猛吸清新空气,开阔视野与心胸。饿了,寻处家常菜馆,小尝饮食文化。荆州古城的原始古朴之风是沉静的,厚重的;咸宁新辟的赤壁古战场就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嫌疑;张居正的故居里那陈旧的床榻、缺角的茶几萦响着历史的跫音;张居正墓地的看守人淳朴而敦厚,庙门前的卖香火的妇人不知为啥却有一副倨傲的嘴脸。钟祥保存完好的明显陵真值得去探一探,莫愁湖的温婉与明澈也值得去观一观。洪湖的肉丸子个大,一个顶俩;京山的特色菜品多还价格不贵;去钟祥吃饭得少点几个菜,那里的人实诚,一盘就是一盘,圆圆满满……
   不知道去过黄鹤楼的人是不是都有岳阳楼情节。我们出了咸宁的赤壁古战场就直奔洞庭湖,岳阳楼就在洞庭湖边上。恐高且爱杞人忧天的我站在岳阳楼上战战兢兢,多人踩在木质结构的楼板上,楼板都有些颤颤巍巍,让人不禁生出坍塌的担心。远眺洞庭湖和坐在行驶在洞庭湖上的快艇里的感觉完全不同。前者叫人感叹湖的浩淼与博大,后者就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顾盼那翻飞的鸥鸟和出没的小舟上渔人的身影。湖的博大是真实的;艇行湖上,游人的目不暇接也毫不掺假。前者是别样的精神享受,后者是实在的生活感受。又好比说前者是理论,后者是实践。君山岛倒是远观更有韵味一些。站在楼上远眺君山岛,你会脱口而出刘禹锡“白银盘里一青螺”的绝妙佳句。深入君山岛内里,就不见得有你所要探寻的深厚内蕴了。不过,走一走,玩一玩,也是赏心悦目的。凡事平常心对待,不仅少去许多失落,而且还能让惊艳之处更耀目。
   爬华山的那次经历是神奇的。另一半是个有征服欲的人,他说到陕西不去爬华山那就是白跑了一趟。说“天下第一险”的名声在外,说“自古华山一条道”不见识见识人生都有点冤屈。另一半之所以有这番极力推崇和鼓动游说的说辞完全源于他面对的是一个胸无大志畏难且恐高的人。他见我依然无所触动就拿出杀手锏:“也给儿子做个表率不是?”于是乎我义无反顾踏上“贼船”,我可不能在孩子面前露了怯。
   到底我的“义无反顾”是有许多的水分的,那里满是强装出来的坚强,因此一路我都在寻求心里安慰。在售票处,我看到好些个七十左右的婆婆,就想着自己再怎么也不能比老人们弱。另一半购完票从人群里挤将出来说票价里加了一元的保险,就想着自个儿总还值当那一元钱。那一元钱能给人安全感,但总不能因为那一元钱而送去了一条命。我跟着另一半向前进。一路经过好几个缓坡,又生出窃喜,说爬山也没啥,一路向上走就行。可真正开始爬又窄又陡的梯坎时,心底的慌乱便纷至沓来。有看完日出下山的人叉着两腿,踉跄着从我们身旁走过。我问还有多远到山顶,他们说早着呢!他们的步幅真的奇怪,腿似瘸非瘸,不听使唤般打着绞,一副它在极力听从大脑指挥而又实在力不从心的模样。有小情侣拄着登山拐杖过来,一样叉着腿,步履维艰,仿佛腿上绑了沉重沙袋一般。我便要求也去买拐杖,另一半当然依从。尽管我一路走一路小要求不断,但只要我不打退堂鼓,就没人不开心。我的背包,我的饮水都已经被另一半接过去了,我是真正意义上的轻装上阵。可是在垂直悬挂的“千尺幢”前,我还是望而却步了。另一半看出了我的小心思,他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经走到这里了,就不能回头了。到了山顶就好,到了山顶我们坐索道下山。”想着离山顶不远,想着可以坐索道下山,我牙一咬,眼一闭,跟着儿子的脚步,紧紧抓住两旁的铁链,抖抖索索,摸摸索索,一步一步,终于平安通过。整个攀爬的过程中,一直紧跟在我身后的另一半说:“不向后看,不向下看,慢慢爬。”是啊,只要我们不瞻前顾后,矢志前行,又有什么迈不过去的难关呢?我一直认为,登华山中最最惊险之处就是千尺幢。要说后面的路程里还有险关的话,那就是“玄梯”。不过,玄梯还有一定的宽度,过往的人很多,人一多,就觉得心里安定。不像千尺幢,窄得只能一人前行,依次向上。
   华山之行下来,我们一家三口竟然没一人腿疼腿瘸,明明是爬了山,明明是从上午七点出发,下午三点二十才到西峰索道,却似乎爬了一回假山,这是我们一家三口都感到惊异的地方,当然,我一个恐高的人竟然登上了华山之巅,也是一奇了。
   那一回,我们在西安逗留了好几天,去了乾陵,也看了兵马俑,另一半和儿子遍尝了当地美食,而我,却只是啃了几根玉米棒子充饥。素不爱面条的我看着那如盆装的大碗面,胃口顿失——说好的小碗呢?可店家说那就是小碗。我问有炒饭吗?炒饭是有的,可端上来,油乎乎的,实在难以下咽。过早时看到豆腐花,心花怒放,一尝,咸的,难喝。不过,西安的玉米是真好吃,软糯软糯的。水果也甜,可惜我最爱的石榴还没成熟。最后两天是在川菜馆进的餐,菜略微显辣,但其他无可挑剔。一碗驴肉被我席卷了一半,临走时,店家还赠送了两斤,我自是感激不尽。当此行的旅游基金消耗殆尽时,忽然想起另一半之前说的法门寺还没有去。另一半说,那还很远,不在规划之列,等下次再去。我是个没有方向感的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很远。不过留个念想也行,也为下一次的再访留个理由。只是没想到,两年后的一场病彻底断了我再次出行的念头。医生说我这身体,平时散散步还行,爬个山,远个足,还是不要强求了。不过,新疆我还是要去的,那是一个梦呢!我得好好锻炼身体,休养生息,以待重新整装出发。
   2024.7.3

共 47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旅行,既是心灵的远行,也是对自我认知的深刻探索。作者以个人的经历为线索,细腻地描绘了旅游对于个人成长与家庭情感的深远影响。从童年时期的憧憬,到成年后终于迈出探索的脚步。从最初的怯懦与畏缩,到后来的勇敢与自信,每一次旅行都是对自我的一次超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旅游的深刻见解。她提倡的自驾游模式,强调了在旅行中放慢脚步,享受过程,体验生活的重要性。作者与家人一起爬华山,以及在西安品尝当地美食的趣事,这些生动的细节,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旅游的深刻理解。文章最后,表达了作者对未来旅游的期待和决心——尽管身体状况的限制,但对新疆的向往和对旅游的热爱,让她依然保持着积极和乐观的态度。这是一篇语言流畅、内涵丰富的散文,它告诉我们旅游不仅是身体上的移动,更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和感悟。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篇文章中找到共鸣,激发起探索未知、体验生活的热情。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70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7-04 06:46:44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向老师学习,祝生活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4-07-04 08:16:28
  谢谢老师一大早为我小文的辛苦付出,敬茶!
2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7-04 06:56:57
  拜读老师美文,跟着老师傲游祖国的大好河山!极度美文,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4-07-04 08:17:00
  感谢老师的造访与厚爱,敬茶!
3 楼        文友:东辰        2024-07-04 14:34:21
  欣赏美文,跟着美文再来一次远行。虽没真临,但那种美好依然在心头荡漾,致谢因为是您,我的眼界心里得以开阔。斟满三杯上敬。
回复3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4-07-04 17:15:07
  感谢老师关注,感谢老师美言。问好老师,敬茶!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7-05 12:29:43
  好久没看到枫姐姐写文了,写得真好!拜读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4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4-07-05 15:15:30
  谢谢小雨关注。实在太忙了,无法分神。
5 楼        文友:何叶        2024-07-10 23:06:29
  恭喜精品,姐真棒!
何叶
回复5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4-07-11 06:46:08
  谢谢社长。那么晚还没休息呀。再次感谢。
6 楼        文友:天顺采撷        2024-07-12 08:26:56
  风趣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令人捧腹又引诱人迫不及待地往下细细品味。不得不承认老师真是生活的导师,文章更是接地气,文笔娓娓道来,期待下一次的力作。
回复6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4-07-12 10:11:25
  感谢老师的鼓励,一起加油!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