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云水】了不起的“老许哥”(散文)
一
“爸爸,今天是父亲节,我们请你吃饭。你可不要推辞了哈。”六月十六日一大早,女婿打电话给我。这些年,每遇节日,他们都会邀我吃饭,可我不愿意麻烦他们。听到女婿最后一句话,我只好应允,便随口问道,吃啥呢?他回答说,早定好了,吃“老许哥雨田辣子鸡”。
说实话,说起这“雨田辣子鸡”,我并不陌生,原来的老店位于贵阳花溪老城区的霞辉路中段,地处城市中心地带,是当地远近闻名的一道美食。店主名叫许金祥,个头高大,诚实厚道,做事精细,成天笑呵呵的,待人热情周到,人们都亲热地称他为“老许哥”。2006年元月,我调花溪贵筑街道办事处工作后,当时这家餐饮店离工作单位较近,加之店里除有香辣可口的辣子鸡汤锅外,还有其它家常小炒,就餐方便,价格便宜,我就同身边的同事一道,时不时去店里就餐。
没想到,两年后,随着花溪旧城的不断改造提升,雨田辣子鸡店被列入了拆迁之列。在这里经营多年的老许哥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万分着急,不知所措。尽管一百个不愿意,但他最终认识到城市改造势在必行,是广大市民的共同愿望,不能以一己私利影响此项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以大局为重。拆迁后,征得有关部门同意,他用拆迁补偿款在花溪城区与青岩镇之间的桐木岑村的一个小荒坡上修建了一栋新房,把雨田辣子鸡店搬到了那里。酒好不怕巷子深,新店开张后,虽然店子远离闹市区,但仍有不少食客问道而去,餐饮生意仍然做得风声水起。这些年,因那里离我家较远,加之工作实在太忙,脱不开身,就一直没去过。
那天,接过女婿电话后,走出家门一看,天空乌云密布,毛毛细雨下个不停,我就打电话给女婿女儿,叫他们选一家近点的餐馆吃就行了,不用去那么远的地方。女婿听后,笑着对我说,爸爸,你真是久未出门了,这雨田辣子鸡在你们居住的隔壁“印象花溪”小区门口开了一家分店,现在己经属于市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离家只有七八百米,很近。到夜饭时间,步行过去就行了。前不久,我们几个朋友去吃过,味道的确比原来还好,等会你去品尝一下,一定会赞不绝口。
果然,吃夜饭时,我们来到新开的雨田辣子鸡店门口一望,店前有一块近千米宽的停车坝,一条名叫“花桐路”的宽宽的城市主干道从坝前横穿而过,门头牌匾上白底红字的“老许哥雨田辣子鸡” 及左下角“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字样耀眼醒目。走进店里一看,上千平方的餐厅里座无虚席,还有不少人在餐厅外等候,那真是三十夜的案扳——生意好得很。幸好女婿他们事先预定,要不然不知要等多久才能轮到我们就餐。
我们一家子有说有笑,正在津津有味吃着时,老许哥看见我了,立马高兴地迎了过来,说好些年没见到我了。寒喧几句后,我取笑他说,你是千年大道走成河,多年媳妇熬成婆,这些年的功夫没有白费,终于功成名就,获得了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了不起。他笑了一下,坐下来打开话闸,一五一十给我叙摆起了他一生创业奋斗的艰难历程。
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金祥家居住在花溪街上,他家有七兄妹。常言道,儿多母苦,尽管父母拼死拼活挣钱,也难以维持生计,幼小的他因交不起学费,上完小学就被迫辍学在家,帮助父母做点小生意。长大成人后,他曾当过杀猪匠,后来又干过帮别人修房造屋的小包工头。由于没有经验,工程管理不当,辛辛苦苦干了几年,不仅没赚到一分钱,而且把整个家当全贴了进去。1992年春,三十八岁的许金祥想到自家临街居住,看到从北面来城里赶场的人从家门口经过,贵州农学院又在家右边不到二百米的地方,很多路过的人和学校里的师生都需要吃饭就餐,就产生了在家里开一家餐饮店的念头。
一开始,家里人听了他的想法后,一个个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还说开馆子大多是女人干的事,一个大男人,干这与锅碗瓢盆打交道的事,真没出息。再说满街上都是餐饮店,你一点手艺也没有,谁会来吃,弄不好又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干的还是亏本买卖。你一言,我一语,当头给他泼了一大瓢冷水。可他性格倔强,认定的事就不会轻易改变,十头牛也拉不回。随后,许金祥去离家不远的清镇城区一个朋友开的饮食店里当了半个月的学徒,接着购买了开店用的餐具、桌椅等,找人把房子改装了一下,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把餐饮店开了起来。
万事开头难。开业后,他以卖点粉面,炒点家常菜什么的为主,由于收费合理,勤劳肯干,待人热情,来店里就餐的人不少。一天中午,一个省城贵阳的客人来他店里就餐,看他干事认真,头脑灵活,就给他提了一个建议,说贵阳城里有不少的辣子鸡火锅店,人们都喜欢去吃那种辣味,生意可好了,你那么聪明,可以去学习取经,好生琢磨一下,制作一道属于自己的特色菜,这样更能赚钱,更有发展前途。
听了客人的话后,许金祥再以坐不住了,立马坐车到贵阳城区,四处寻访了解各家辣子鸡火锅店的情况。最终寻访到位于贵阳油榨街的“龙大爷辣鸡店” 味道好,名声高,生意旺 。他来到这家店时,正是午饭时间,进餐馆一看,宽敞的餐厅里坐满了就餐的客人。为偷师学艺,他点了一份辣子鸡火锅,一边吃一边了解其制作办法。回到家里后,开动脑筋,着手研制辣子鸡制作技术,制着中,他邀请一些食客来店里免费品尝辣子鸡,并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通过多次反复研制,最终掌握了这道菜的制作方法,在花溪城区开启了第一家辣子鸡汤锅店。
许金祥深知,辣子鸡火锅是贵州传统的家常名菜,要做好做精这道美食,那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任重道远。于是,他立下誓言,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好。为了让自己的辣子鸡汤锅店不同于别的火锅店,他一律购买本地农村饲养较长的土鸡或放养鸡,所用佐料挑选最好的。这样,烹饪出的辣子鸡看上去油色通红,闻起来香气四溢,吃起来鲜香爽口,油而不腻,辣而不燥。尤其是他特制好的秘方辣椒渗透到每一块鸡肉中后,香味便会越煮越浓,越煮越香,且咸淡适中。
一般来说,大多火锅在进食过程中需要加汤加料,以此来保持火锅的香浓,但许金祥制作的辣子鸡汤锅,在进食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一种佐料来保持味香,从上锅至食毕,一直保证味道独特均匀,口感绝佳,这也正是其它火锅难以超越的特别之处。还有一个特色是他制作的这道菜叫辣子鸡汤锅,而别的店叫火锅。“汤”与“火”,虽一字之差,但做法不一,效果自然不一样,汤锅制作时要适当加水,火锅却全是油。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许金祥年轻时当个几年屠户,不知怎的,一直以来特别喜欢吃猪大肠,经他制作的猪大肠味美鲜嫩,口感特爽。他开辣子鸡店不久的一天晚上,做了一个美梦,梦见自己把制作好的猪大肠放在辣子鸡汤锅里煮了之后,味道一下子变得更鲜更美了,自己一边吃一边大叫:“太好吃了,太好吃了!” 妻子被他的梦话吵醒了,赶忙把他叫醒。他醒来后,立马把梦到的事告诉了妻子。第二天,他就试着在辣鸡汤锅里加上特制的嚼劲十足,鲜而不腥的猪肥肠,唉呀,真还梦想成真,那味道如梦里一样,让人越吃越香。
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食客听说雨田辣子鸡汤锅味香好吃,纷纷慕名而来。这下子,老许哥辣子鸡汤祸店生意逐步红火起来了,很快成为花溪区几乎家喻户晓的特色美食。久而久之,人们都习惯把这店称之为“老许哥辣鸡店”。许金祥灵机一动,立马用 “老许哥”这个称呼,到工商部门注册了商标,随后把店名取叫“老许哥雨田辣子鸡店”。
三
一直以来,许金祥始终坚守做饮食就像做人一样,坚守精益求精,不懈奋斗的匠人精神,始终选用真材实料,精心烹饪,确保质量第一,服务至上,让食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记得2010年8月的一天,我大哥大嫂来家里玩,我早上带他们去城区吃了著各的花溪牛内粉后,决定下班后陪他们去吃雨田辣子鸡。那时这家餐饮店还在花溪老城区,从家里出发,步行十多分钟就到了。一路上,我给他们介绍说,这道菜是花溪最有名的,做工讲究,味道鲜美。
没想到菜一上桌,大哥吃上一口后,眉头紧皱,感觉咸得难咽,随后开玩笑说,这菜就好比盐堆里的花生——咸仁(人),实在没法吃啊。我赶忙尝了一口,唉呀,真的太咸。我放下碗,立马找到许金祥。他听后,急忙跑过来解释说,可能是刚才他一位老朋友来了,去打招呼时,刚招来的学徒没把握好,把盐放多了。老许赔礼道歉后,重新给我们制作了一份。大哥大嫂吃上新制的辣子鸡肥肠汤锅后,一股劲说这菜正如我说的那样,真的太好吃了。由此,他们还多添了一碗饭呢。
多年来,许金祥不仅吃苦耐劳,精心经营好自己的餐馆,还是一个古道热肠的好人,经常乐于帮助贫困人家。2018年初冬,从毕节大方县来花溪城区打工的黄运来,妻子突然生病离世,家有到大不小的三个孩子,每月仅靠自己当清洁工的一点收入,生活举步艰难。许金祥知道后,二话不说,把他招为店里职工,时常给他家送去大米、肉、油等生活用品,还帮助解决孩子们的上学费用,给孩子们买新衣服过冬等。黄运来感动万分,逢人便讲:“要不是遇上许老板,我不知道该咋办啊。他对我家的帮助可多了,我这一辈子都难以报答他的恩情。” 说实话,黄运来的话简直就是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你看,这些年他开的餐饮店里,就解决了十多名家庭困难的人员就业,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2023年元月,许金祥研制的辣子鸡制作技术被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花溪饮食业的一张名片,为促进和带动本地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现今,年近古稀的许金祥又运用现代新技术,新方法,把这道菜生产加工成产品,销售到省内外各地,让更多的人们能够就地就近享用这道美食。
回头又说那天,许金祥向我们叙摆完他的创业历程后,又急忙回到那开放透明的厨房里指指点点,忙进忙出。不用说,他正在将自己制作的辣子鸡汤锅技艺传授给年轻的学徒们,让这道美食后继有人,一茬接一茬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