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文韵】天下都城隍(散文)
在山西长治上党南部的天紫岭脚下,有一座与天界相连的庙宇,它威震四海,名扬千里,这便是天下都城隍。
对于都城隍,还有个传说。据说在西汉末年,刘秀巡行河北、山西时,正遇王莽篡位。王莽为巩固权位,下令追杀刘秀。刘秀为躲避追杀,一路跑到天紫岭上。此时刘秀口干舌燥,筋疲力尽,望尽天崖,无路可走,只能躲进天紫岭附近的庙宇里避难。而此时,庙门口蜘蛛网上的破口,竟然意外重新织好。等追兵来时,他们以为没人在此庙进入,因此刘秀成功躲过一劫。此后他许下重誓,若日后登上皇位,必将此庙封为“天下都城隍”。岁月流转,时光不居。刘秀果真如愿以偿,成为一国之君,他没有忘记当年的誓言,不仅将此地封为“天下都城隍”,还亲自书写匾额,召告天下,以示神圣不可侵犯。从此,这座庙宇便称为“天下都城隍”。而且还多了一项职责,统管天下所有的城隍庙。从此以后,天下都城隍也成为,人们心中的祈福圣地。
每当走进天下都城隍,便可以看到这里的庙宇,结构精巧,气势宏伟。从山脚至庙前,一百零八级台阶,陡峭挺拔,似通往天界的阶梯。庙体建筑,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布局精美。庙宇顶部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熠熠生辉。每一块石碑、门窗、石阶都记录着历史的沧桑与信仰的力量。那些雕刻精美的牌坊,华丽的殿堂以及庙宇之中供奉的城隍神像,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裔射日,仓颉造字,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被精致地刻画在墙壁上,是那样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些壁画走笔风格,不仅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让来往的行人,不时地驻足赞美和留恋。
天下都城隍,有个特殊的日子,农历五月十一。每逢这一天到来,城隍庙的周围,便早早地聚集了来自晋冀鲁豫等地的信徒与游客,他们或祈福,或观瞻,或游玩,远远望去人群鼎沸,烟雾缭绕,使得这座古老的庙宇,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
据说这一天,是城隍爷的生日,人们为沾些喜气,纷纷前来祈福禳灾,盼望着这一年能有个好兆头。庙会上卖香火的,卖小吃的,卖纪念品的小商贩更是给本就喧闹的庙宇,增添了浓浓的商业气氛,各种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那些江湖上吹糖人的手艺人也来凑热闹,好奇心强烈的大人小孩将其围得水泄不通,吹糖人很有耐心,即便他们围着不买,吹糖人也不生气,一个接着一个地吹,吹好就放在一旁,然后又接着,重复,或许这门手艺,本身就是一门手工艺术,因此吹糖人师傅很是享受这个由制作到售卖的过程。他很专注地对待着每一个糖人,仿佛眼前的这些糖人,也是有生命和灵气的。于是师傅轻拿轻放,生怕一用力会让这些糖人受些伤害。还有那些手拿香火的信客,每走一步都是那么地虔诚,他们对着各个神主磕头膜拜,嘴里还不忘,念念有词,大意是护佑自己平安,一家人平安,孩子学习顺利,工作顺利,全家人健康富贵长寿等等。各种声音互相交织,此起彼伏。而每个人心中的那些期盼,仿佛此时也与天空中的袅袅香气,一起舞动起来,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直飘向山下很远的地方。
站在城隍庙之巅,放眼望去,周围的群山美景尽收眼底,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变得那么通透,那么宽广。而天下都城隍以同样一个姿态,数千年如一日,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人民,给每一个心怀虔诚之人,送去安康与祝福。
每当夜幕降临,微风吹过,只身寂静之中,似乎还能听见数千年来信徒们的祷告声,那是每个市井烟火之人,对神明的无尽敬畏与期盼。不论是庙中古老的树木,还是风中轻轻摆动的五色经幡,也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个关于勇气、智慧与希望的故事。那夜色中的孔明灯,冉冉升起的时候,黑色的夜空,瞬间就被点亮,仿佛那些星星一样,一闪一闪,它好似也承载着人们的许下的愿望,向深邃的夜空中某个目的地静静地飞去。
天下都城隍,它不仅是一座祈福的庙宇,还是一个民族信仰的归宿,更是每个人心灵的精神寄托。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厚重,并且还切身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连接,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庄严和宁静。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的是人民精神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影响下,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都自觉地形成了一种乐于助人,诚信守约的纯朴民风,这种风气代代相传,不断推动着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不断进步。
如今,随着当地政府的重视,天下都城隍已成为,长治地区一张旅游品牌和宗教信仰的文化窗口,它像是一座桥梁那样,连接着古今,传递历史文明。它以一种文化信仰的形式,告诉我们后来人,传统文化需要保留和尊重,更需要保护和传承。它如一面镜子那样,时刻提醒着我们,珍视过去,不忘初心,不畏将来。
两千多年以来,由于城隍岭,地势较高的原因,与“上党自古天下脊”,长治“与天为党”,“神人合一”的精神内涵,一脉相承。因此每逢节假日,游客不断,香火旺盛,成为方圆几百公里,人们最佳的祈福圣地。
天下都城隍,不只是一个地方的象征,更是我们对传统文化,深厚积淀和精神追求的集中表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它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影响着每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同时也成为太行山上,一份独特而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