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飞越浅浅的海峡(散文)
读小学时,学地理懂得了台湾是宝岛,素有“海上明珠”“海上米仓”“水果之乡”的美称,就存有登临山海秀结之区,丰衍膏腴之地宝岛台湾的梦想,古稀之年梦想成真。2006年5月我去台湾游了六天,深度游,从台湾归来,兴奋不已,那时去台湾游颇费周折,我们不能直航,从哈尔滨飞上海,转香港,再转马尼拉,由马尼拉飞台北桃园机场,旅游费用偏高,去台湾游的机会还不太多。所以人们都兴味十足的询问台湾见闻,我欣然命笔写了一点见闻录。
一
在台湾,游客购物多,导游带团收益好,就慷慨解囊请游客品尝当地的水果,特色美食,这在大陆从无先例。导游说要请我们欣赏槟榔西施和品尝槟榔,何谓槟榔西施?是槟榔样子好看吗?正疑惑着,旅游车停在一个小店铺门前,一个年轻姑娘上了车,脑后扎一个吊辫儿,身穿比基尼,下身还罩着一条趋近透明的超短纱裙,我们觉得新奇,罕见,比基尼妆不是泳装吗?怎么可以在卖槟榔时穿呢?对了,这是一种独特的营销手段,明白了导游安排我们吃槟榔的原因。她从手上托的盒中,拿出一个个小纸盒,分发给游客,一边分一边说:我是槟榔西施,许看不许摸。我们不由偷偷地笑。导游说:台湾凡是专卖槟榔的都是年轻女孩,无论春夏秋冬,都是这身打扮。冬天也穿比基尼?台湾再暖和冬天穿比基尼也冷啊!真的是美丽“冻”人,这倒是台湾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打开小盒,拿出干槟榔,果肉为黑色,透出少许绿意,往口中一放,啊!不得了!什么怪味啊?一车人都喊,无一人敢继续咀嚼,纷纷吐掉。看得导游抿嘴笑。外乡人实在享受不了这“口福”!
可不能小觑这怪味槟榔,槟榔是台湾第二大经济作物。台湾原住民居,尤其是高山族对它情有独钟,他们认为槟榔是珍贵吉祥的化身。高山族村寨多建在四季常青的槟榔林里,在槟榔绿荫的庇护下。常吃槟榔,姑娘的唇如同涂了胭脂,妩媚动人。槟榔送姑娘表爱慕,祝她幸福;赠小伙,祝他身体强壮,勤劳勇敢;献老人,表孝敬,祝老人寿比南山;招待客人表示主人的热情。
二
台湾处处水果飘香。 在新竹我们来到一个水果摊前,这么多从来没见过的水果!真是眼花缭乱了!我们随手拿起一个,浅藕荷色的皮,样子有点像长了“把”的洋葱头。问问摊主,这叫莲雾,买两个尝尝,嘿,又脆又甜,太爽口了。当年,孔子入太庙是每事问。我们也每事问,这个是什么果?那个呢?甜的还是酸的?脆还是绵软?这么多问题,问得连自己都难为情了!我们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了,真有点少见多怪了!
导游又请客了,他买了一箱水果,随手拿起一个浅绿色,皮上带小突起的果,告诉我们这叫释迦,释迦?释迦牟尼?用佛祖的名字命名水果?不会吧!那多不严肃,不是,没有“牟尼”,没听说过这水果名,尝尝,口感清新,软绵绵的甜,好吃不腻,口留余香。导游说释迦价格昂贵,不太高产,看来是水果中贵族!没吃够,恋恋不舍地离去。
走进猫鼻头的一个大水果棚,果味飘香,浸人心脾。我们又发现新大陆了!一个个大菠萝高高悬在棚顶。你瞧!这菠萝怎么这么大呀?有人惊呼!大家纷纷仰头看,看傻了。卖水果的中年妇女直冲我们乐:“那不是菠萝,是林投!”菠萝有齒,要泡盐水吃,林投没齒,不用泡盐水,甜。我们又老“土”了一回。细看,这水果颜色,形状都与菠萝相似,但林投能有菠萝两个大,菠萝外皮有鱼鳞状的隆起,而林投像马奶子葡萄硬生生挤在一起。林投可以榨汁,尝尝吧!摊主补充道。可惜,我没有时间等榨汁,虽然早已垂涎三尺了,也只能饱眼福了。
在我们旅游点走过的路上,到处都有各种水果树。一次在景点前等大巴,回头见路边一棵树,不高也不粗,树干上却挂着一大串果实,个头都比拳头还大,一个接着一个,亲密无间的样子,估计能有20多个果实,深绿色,头部朝下呈橄榄型。这是什么水果啊?有人搭腔:是木瓜。久仰!久仰!小时候就会背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真是相见恨晚!总算看到了木瓜长在树上的真容了。台湾水果之多,之新,之奇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到台湾旅游,仅仅品尝水果一项就让人觉得不虚此行。牛奶芒果、芭乐、莲雾、牛心柿、葡萄柚、百香果、人参果……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台湾不愧为水果之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杨贵妃,苏轼喜欢吃荔枝。我最喜欢的是释迦,我是“日啖释迦三百颗,不辞长做台湾人”,不过这要等台湾回归后。天公太偏爱台湾了!把最鲜美的水果都赐予台湾了!真让人羡慕极了!
几年后,在三亚吃过芭乐、莲雾、释迦等水果,都不如台湾水果鲜香,味道寡淡了许多。更别说在故乡冰城吃到的热带水果了。
三
宗教盛行是台湾民俗一大特色。台湾人崇拜的神灵儒、道、释一应俱全。在日月潭南畔,青龙山上,有一座玄奘寺,这是远观寰宇钟灵吉神地,圣僧玄奘的部分骨舍利奉安在山巅的塔中。在阿里山入口处有宏伟壮观的文武庙,孔子,关云长在庙里和睦相处。阿里山中有香火旺盛的寿正宫。风景佳处都有庙,台湾的庙占尽了风光,寺庙大者气势宏伟,斗拱飞檐之上,层层叠叠,缀饰着龙、神鸟、麒麟、群佛,金光灿灿;小者群龙攀绕,色彩斑斓,打扮的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大庙,小庙,或寺舍钟声,或寺院清幽,让人感受到寺门深似海,真和“南朝四百八十寺”好有一比。让人想到“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想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想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的故乡哈尔滨,偌大的市区,也仅有一处极乐寺,如果不是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有庙会,它真的被忘却了。看来大陆与台湾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真的是迥然不同。
台湾不仅庙多,墓也多,真可谓三里一庙,五里一豪华墓群。山脚下、山腰上、山顶经常可见占地面积很大的墓群。每座墓都有扇形墙壁环绕着,墓的前方有雕饰复杂的牌坊,院落和门,里面才是墓碑,基石和墓。一切都是精心设计的,精致,气派,很具观赏价值。台湾的庙和墓也是一处处别致的景观,格外愉悦游人眼目。
一日下午我们的旅游车准备在免税店门前停靠,适逢大雨,从车门口到商店门口,虽然只几步之遥,但没有伞也会淋透衣衫,正在犯难。只见商店的保安已经撑开伞,跑到我们的车门处,迎接我们,不由人不感叹,这服务真周到。台湾不少商店和游艇,还为游客免费提供纯净水或饮料。去台湾前担心台湾商品价格昂贵,我带去两大卷手纸,岂料,台湾的宾馆、饭店、商店、机场,处处备有充足的手纸。
台湾人很自律。一天晚上,旅行团没安排活动,我和游伴去观光台北夜景。华灯初上,行人熙来攘往,私家小骄车不多。一处十字路口,红灯亮了,下边是一排排单人电摩托的长队,红色的尾灯整齐地闪炼着,像烟花,像长河,像天上的星星坠落人间,长队笔直,笔直,车与车之间间距相等,没有交警指挥,没有人插队,大家安静地等绿灯。我不由得给车队伸出大拇指,赞美台湾人的自律。这也让我想起台湾的街上,从不见纸屑,果皮,痰迹,马路上没有嚼过槟榔吐的红的痕迹,文明!好风俗!后来我多年在三亚越冬,三亚的人行路上到处是一块块红,那是当地人嚼槟榔吐的,脏兮兮。三亚当地人的自律远不及台湾人。
走在台湾的街上,常常有当地人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大陸来旅游的吧?欢迎你们!我们也亲切的回应:欢迎你们来大陸参观旅游!是的,台海本是一家亲。想起余光中的诗:“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想起张暴默的歌:“鼓浪屿遥对台湾岛,台湾是我家……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想起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我要回来!”台海两岸的亲人多渴望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五星红旗在台湾迎风飘扬,这一天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