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潮汕笔记(散文)

精品 【菊韵】潮汕笔记(散文)


作者:类猿人911 进士,6940.9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67发表时间:2024-07-09 00:10:32


   一、麦稻中考结束了
  
   傍晚,坐在海边窗前的露台上,吹着海风,听着小院里池塘的蛙叫。这里的蛙的叫声很怪,“咯咯咯……呱!”“咯咯咯……呱!”和北方池塘里的蛙声不同。
   外孙麦稻中考结束,他说要玩海……十四日才公布分数,这空挡,便带孩子来到潮汕的南澳岛上。三号飞潮汕,三个小时,飞机降落在了揭阳机场(揭阳机场于潮汕比如咸阳机场之于西安)。
   潮汕,潮州和汕头的合称。潮汕地区由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组成,它们依海而生,靠海而兴。临海,到处便是海鲜排档。除了肠粉,潮汕牛肉也是诱人,比如,牛肉丸子火锅,筋道弹软,一口下去,会滋出一股子汤来,香港人戏称之“撒尿牛丸”。天热,店门口站着两位光膀壮汉厨工各自手握两根粗大的棒槌正在“啪啪啪”地捶打着做牛肉丸的肉泥,吸引着食客围观……一大碗香浓的牛肉汤里漂着几颗褐色的牛肉丸,加一把雪白柔滑的粿条和几叶清脆的香菜,牛肉味浓香,真是色香味俱全。
   吃牛肉丸还是蘸本地特产沙茶酱最地道了。潮汕牛肉火锅福合埕和玉兰牛肉是绝对的龙头老大,我是在南澳岛青澳镇福合埕家吃的牛肉丸火锅。
   著名美食专家蔡澜曾经说过:“食在广州,味在潮汕”。潮汕的饮食特色清淡,少油无辣,煲汤或白灼,鲜嫩柔滑,浇盖在一碗白米饭上,那滋味,新鲜得无以复加。“灼”是粤菜烹调的一种技法,无论鱼虾贝蟹,或是青菜,以煮滚的水或汤,将生的食物烫熟,称为“灼”。
   这里的煲牛腩挺好吃的,嫩,滑。
   却有本地汕头人说,经常有外地的朋友来汕头,除了吃,实在不知道要带他们去哪儿玩好。
  
   二、南澳岛榕树
  
   南澳岛多榕树。
   在南澳岛住了三天。下榻在一个叫“榕昇归厝”的民宿。“榕”,这里有一柱大榕树,蔽天遮日。“厝”,闽南话“房子”,或寓意宾至如归吧,我想。远方的客人归来,背山面海,住丛林深处人家,观海平面上日出。归厝在绿荫中,木色的房子木色的家具木色的陈设木色的游廊。有一种美,木的颜色,让你远离都市的喧嚣沉下心来,听鸟儿的叫声,听海的涛声……
   南澳岛挺大,这是我没想到的。粤东屏障,闽粤咽喉,沿海公路绕岛一圈有六十八公里,是广东唯一的一个县级岛。也是,自诩“东方夏威夷”的南澳岛,旅游景点却小湾小景,乏善可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看海,不如海南岛三亚湾或玉带湾,观景,不如海南的蜈支洲岛。毕竟,地远人荒。
   南澳岛上有一个叫“后花园”的旅游景点,满山开遍杜鹃花,是一个网红打卡地。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赵昺曾流亡,或叫驻跸到此,他在岛的大尖山顶观海时,对杨淑妃和陆丞相说了一句:“这里真美,这里真好,就像皇宫的后花园一样。”这位八岁不到的小皇帝,蒙古人杀到,最终,在1279年的崖山海战中,战败,陆秀夫背着皇帝赵昺一同投海自尽,标志着南宋的灭亡。元代了宋。
   从此,这个小山村被命名为“后花园”,这里海拔有430米,云雾缭绕,有茶田,产宋茶。宋茶,也是传说当年赵昺指树为茶,便成就了一地异产。潮汕朋友推荐的油橄榄茶真的很好喝,“油尽橄来”。他们这里有一道特色菜,就是咸柠檬蒸马友鱼,冷热两吃,夏天的美食。
   北回归线多少度?北纬23.5。这是太阳光直射地球最北的界限。而后,向南反转……立于青澳湾头的北回归线标志塔,是值得一观的。该塔取名“自然之门”,每年夏至正午,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影将穿过“自然之门”上方圆球中心圆管,投射地台中央,达到“立杆不见影”的效果。海边,广场,竖着一座巨塔,白色大理石的雕塑,似一双臂膀托举着一个硕大的金色圆球,高耸挺拔,蔚为壮观。我去过台湾,见过位于台湾省嘉义县的北回归线标志塔。汕头的塔比台湾的塔更美,更有寓意。
   汕头,或者说南澳岛,游人稀少,却静幽得可以散步可以呆坐可以品茶。这里的海很蓝,天很蓝,云很白,这里的晚霞很美,玫瑰色的红。晚上,从渔排上垂钓归来,晚风习习,渔火点点,涛声阵阵……
   这个时候来到盛夏的南澳岛,热,太阳灼人。来了,去了,如匆匆而过的太阳雨。上了山,下了海,吃了各色海味,不能不说游玩得很是惬意。我在南澳岛住了三天。在民宿的路口,一个晒得黢黑的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支摊售卖着饮品,椰汁是从海南转过来的,酷热中他顾盼着往来的行人……
   这里没有椰林。
  
   三、妈屿蓝
  
   六日,离开南澳岛,一大家人入住汕头妈屿岛“向蓝”酒店,岛民呼之“马屿蓝”。酒店和大海无距离地亲近,开窗就见大海。海天一色,无际的碧蓝,海鸥飞过海面,快艇驶过,犁出一道白色的浪痕……
   亦如酒店提供的哥伦比亚—慧兰COFFEE、巴西—喜拉多COFFEE那样丝滑豪奢,屿岛的海滨酒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白色的“向蓝”建筑有着地中海的异域风格。
   网上说,“内海湾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叫妈屿岛”。这里是个渔村。妈屿岛挨着汕头市,隔海相望,有跨海大桥连通。岛并不大,酒店服务生告诉我,绕岛步行一周也就半个小时不到。虽是弹丸之地,却是潮汕门户、海防重地,历史上,妈屿一直是船只进入沙汕头(汕头旧称)的必经之路。妈屿岛先叫“马屿”,因为屿岛远望像一匹泅渡的马。后叫“妈屿”,这和妈祖文化在当地盛行有关。此岛闻名,是因为岛上有两庙两海关。两海关,常关和汕头海关,清咸丰年的留存;两座妈祖庙,天后古庙(老庙)始建于元代,天后古庙(新庙)始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如今仍烟火缭绕,香客不断。我并没有去。
   妈祖,亦称“天后”,俗称“海神娘娘”,她是沿海一带渔民心中的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妈祖,原名林默娘,福建莆田县湄洲岛人。自幼聪明好学,后修仙成道,治病救人,广结善缘。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因救助渔民而不幸遇难,年仅28岁。默娘死后,渔民们奉她为妈祖,立庙塑像拜香,祈佑平安。可以说在中国老百姓的信仰中,能为他们避祸造福的人才是他们心中的神。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代代相传,盛久不衰。
   妈屿岛还有一个别称叫“放鸡山”。传说当地靠海而生的人们为了祈求出海航行平安,航行途经妈屿岛的时候,都会携带活鸡上岸来祭拜妈祖。放生的活鸡在岛上繁衍生息,“放鸡山”也因此而得名。朋友介绍说,在老妈祖庙前,一座极具特色的“雄鸡报晓”潮汕嵌瓷雕塑,描绘着“放鸡山”上雄鸡报晓的画面,栩栩如生。
   如今,新文化,兴旅游,彩绘墙在妈屿岛盛行起来,当地渔民把渔和海的故事,彩绘在环岛的道路两旁的崖壁上,画在村舍的墙上,成为妈屿岛一道亮丽的风景。
   吃在潮汕。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岛上吃海鲜,必需的。鱼生,生腌海蟹,蚝蛋烧,酸梅海鳗,蒜蓉青口贝,石斑,鲈鱼,响螺,红鲍……有一种鱼竟然叫“柠檬”,粤语我听不明白,仔细打听才知是“泥猛”,俗称“臭都鱼”。进岛的当晚在当地朋友的热情接待下,潮汕生腌终于安排上来了。
   活的虾,或蟹或是血蛤,用柠檬片,葱姜蒜末,洋葱丁,小米辣,香菜末,生抽,蚝油,醋,白糖,盐等佐料腌制,然后冰冻……而且是生吃吃生。我是第一次吃生腌,过去是吃过生蚝的。潮汕的海鲜味道独特,食法别致,被人誉为“潮汕毒药”,一旦尝试过,香清鲜爽,就会欲罢不能。
   再好的美食都有吃腻的时候,我们毕竟是北方人。连日来顿顿海鲜大宴,大快朵颐,却让我的外孙麦稻倒了胃口,刚才,就在餐桌上,他对大家说以后再也不吃海鲜了。
  
   四、过了桥就是韩文公祠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我到了潮州,我想起韩愈,韩文公。
   韩愈,字退之。当时,任刑部侍郎,也就是司法部副部长。
   皇上要举朝恭迎法门寺的佛骨舍利,韩愈反对,他写《谏佛骨表》惹恼了当时的皇上唐宪宗,被贬潮州。冬,出长安过蓝田,遇大雪,他写“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而告诉来为他送行的孙侄韩湘子:“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当时,已过半百的他,心灰意冷,自虞死期不远……韩愈最终还是到了潮州。
   侄孙啊,我知你远道而来,你应该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劳你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殓。
   韩愈还是到了潮州。那条江如今叫了韩江。
   韩江,古称员江、鳄溪。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期间,治水兴农、驱除鳄鱼、移风易俗,重振州学。他的治理大大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提升了当地文明的进步,因此潮州人为纪念他,将鳄溪改名为韩江。并在江边的笔架山山麓立祠来纪念他。
   酷暑中,我登上了笔架山,入韩文公祠来看望他老人家。
   我忘不了他的《师说》,和他说的那句:“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我忘不了他的《进学解》,和他说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我读过他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最喜欢那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把早春的细雨和细雨中的早春写成这样惟妙惟肖,也是没谁了。
   我也读过他被贬潮州以后,为民除害而作的《告鰐文》。
   我更读过他的《祭十二郎文》,读之,苍凉悲怆,催人泪下。苏轼曾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落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落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文》而不落泪者,其人必不友。”
   ……
   从寒门孤子到百代文宗,韩愈为官一生为文一生。宋代的黄庭坚就说过“凡为文,须熟读韩退之、司马子长文”。韩退之就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韩愈。
   韩愈五十七岁死,谥号“文”,故,后人称之“韩文公”。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说。
   今天,我来到了韩文公祠。塑着韩愈像的两旁多有历代的碑刻,左旁一通石碑上刻着“功不在禹下”。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他配得起。
   今天,面对韩文公我深深鞠了一躬。
   中国文化的历史是靠他们来承载的,比如老子孔子庄子,比如屈原司马迁,比如李白杜甫苏轼,比如文天祥和谭嗣同……比如,韩愈。
   七月七日,我游览了潮州古城,走过漫长的牌坊街,走过了广济古桥……问路,他们说,过了桥就是韩文公祠。
   三山一水绕城廓,二十二道牌坊,一座古桥。在历史的斑驳中,影影绰绰,我遇到韩愈,韩文公。
  
   五、有一本书叫《老城记忆》
  
   我从来没有来过广东,对汕头这座城市很陌生。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可能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孩子众多,对于广东的其他城市来说,比如广州啊深圳啊佛山啊东莞啊……广州的开放,深圳的崛起,佛山的女童小悦悦的悲剧,东莞的扫黄——那里有打工仔站街妹和桑拿足浴娱乐城……这些城市很出名,新闻也多,我便印象很深。而汕头却籍籍无名。我的脑海里模糊得有个记忆,记得汕头是1979年首批中国改革开放试点中的,中央决定的第一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汕头,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不知怎地,后来,她落伍了,成了三线城市。
   到了汕头,我傻傻地问随行的女婿:“汕头和潮州谁大?”
   到了汕头才知道,汕头、揭阳和潮州是一个城市经济圈,汕头引领着。
   到了汕头,才知道,汕头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是一个面朝南海的一个大港。1860年,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汕头正式开埠,之后,华洋杂居,商贾云集、楼船万国。卖卖卖,因商而兴,生生不息。如今,“电商+直播”的跨境电商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引领着数字时代新的潮流。
   到了汕头,才知道,她是“潮菜之乡”,吃吃吃:潮汕粿条不像河粉那么宽厚,是细细的;筋道的牛筋丸再蘸上沙茶酱;还有鱼饭、白斩鸡、卤鹅、肠粉、粉果和粥。还有一种甜品叫潮汕糖水,那天,游潮州的时候,我吃了,冰冰爽爽甜甜。
   知道“下南洋”吗?汕头是个著名的侨乡,他们当地人说,“本土一个潮汕,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
   你知道吗?当地广泛地流传着一句俗语:“双溪嘴沉船,石井岩出米。”沉船的沉船,出米的出米,兴衰成败不由人,有人遭殃,有人得意。如今还不这样:富贵的富贵,贫贱的贫贱。不会变的。
   这些天,我一直住在汕头市的一个小岛上——妈屿岛。枕边放着一本书,《汕头:老城记忆》,它记载着三十年代汕头的流金岁月,记忆像书中的那些黑白色调的老照片一样陈旧。怀旧,是乡愁。这本书是在酒店的“妈屿蓝粤书屋”淘来的。
   马屿岛离汕头市区约十公里。听说,那里有个小公园,公园里有骑楼,是网红们靓男美女们的打卡地。比如,时兴的那句“我在**等你”,写在各个旅游景点的街头。
   我心中想象:汕头小公园,骑楼风情,百载商埠,榕树下,长椅上默默坐着一个满脸沧桑的老人,时髦的年少情侣打着遮阳伞,静静地游走在街头拍照……这里是潮汕人的乡愁之地,精神的家园,也是现代年轻人的旅游地,他们在汕头追风——民国风、南洋风。
   如果说潮州是官文化食文化,那么,汕头,就是侨文化商文化洋文化。
   我想去看看。
   八号,上午,大雨过后,我到了汕头。
   到了汕头才知道,这公园不是那公园,“小公园”只是一个街区的名字。街区并不大,街的中心有一个亭子,中山亭,围着亭子辐射出东西南北四条数百米长的骑楼街,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一栋栋三四层高的灰白色的旧洋楼,南洋风格的建筑,门脸高悬着民国的招牌。阳光刺眼,我汗流浃背,空荡荡明亮亮的石板街无遮无掩,如同一位裸着的老人。游人很少,商铺冷清,大太阳底下整条街懒洋洋得无精打采。我想,如今绝无当年商铺云集商客熙攘的热闹与繁华。毕竟,城市在大踏步地发展,新时代取代了老时代,新街区取代了老街区。
   骑楼老街的尽头,是一座仿新加坡“鱼尾狮”白色的石像,底座立着一组红字:
   “三江出海,五洲归来,2024相聚汕头”。
   中午,在骑楼老街遇央视一档生活娱乐节目中推荐过的“五脚砌牛肉铺”,吃一碗牛肉干粿粉,甜的。
   “五脚砌”,当地人代称骑楼下人行步道。
  
   六、一壶好茶一壶月
  
   揭阳妹在唱怀旧的歌《一壶好茶一壶月》,用潮语唱潮汕的:
  
   一壶好茶一壶月
   满天乡愁相思夜
   梦中千年匆匆过
   天涯看云飞……
  
   一壶好茶一壶月
   只愿月圆勿再缺
   万里乡情满腔爱
   今夜伴月归……
  
   是的,一壶好茶啊……今夜伴月归。九号,晚九点的飞机,我离开了潮汕,返回西安去……再见,潮汕。祝好,潮汕。
  
   2024.07.09飞机上
  
  

共 576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猿人大哥的散文《潮汕笔记》,是一篇精彩的游记,有游有议,分节叙述。外孙中考结束了,带他去游玩散心,于是来到潮汕,体会这里的美食美景。先来到了南澳岛,看这里的榕树。南澳岛上有一个叫“后花园”的旅游景点,满山开遍杜鹃花,是一个网红打卡地。历史上诗南宋最后的小皇帝称赞像皇宫后花园一样的地方,这里还是太阳光直射最北的地方,有北回归线标志塔,被取名为:“自然之门”。离开南澳岛,就来到了妈屿岛,妈屿岛挨着汕头市,隔海相望,有跨海大桥连通。这里有妈祖庙。妈祖,亦称“天后”,俗称“海神娘娘”,她是沿海一带渔民心中的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妈屿岛还有一个别称叫“放鸡山”。有传说渔民出海前祭拜妈祖,放生活鸡,“放鸡山”也因此而得名。再游就到了韩文公祠,就是韩愈的祠堂。笔架山上韩公祠,韩愈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潮州和汕头和揭阳是一个城市经济圈,汕头引领着。潮语唱潮汕,一壶好茶一壶月。好茶伴游客,返家满意回。我想,作者这次的旅游,收获满满,颇有意味。这不仅是风景游历,更是中华文化的一次洗礼。推荐欣赏!【编辑:远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715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24-07-09 08:27:1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小麦稻就上高中了,看着猴哥的文,见证着麦稻的成长过程,猴哥有心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1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4-07-09 18:16:12
  谢谢叶社留评,麦稻长大了,我也老了。备考中考,麦稻辛苦了,考试结束我带他出来放松一下。祝福你,吉祥如意!
2 楼        文友:远近        2024-07-09 14:15:23
  猿人大哥的文总是慢条斯理中给人以精神大餐,使人获益匪浅。从这篇游记中我们了解到潮汕文化,妈祖文化,还有地理文化(北回归线)。致敬点赞!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2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4-07-09 18:16:46
  谢谢远近朋友编辑,问朋友好,辛苦了,谢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