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东篱】千年窑火耀庐陵——吉州窑(散文)
一
吉州窑,又名永和窑、东昌窑,它见证了从晚唐的创烧,到五代、北宋的兴起,南宋的极盛,直至元末的衰落。岁月如歌,吉州窑的历史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散发着泥土与火焰的芬芳。
在永和古镇的街头巷尾,仿佛能听到昔日工匠们敲打瓷器的声音,看到商贾们忙碌的身影。宋代1101年,这里因瓷业的繁荣而兴盛,商业、手工业等各种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古镇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堵砖墙,都镌刻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先有永和镇,后有景德镇”,这句民谣在赣江两岸流传了千百年。永和古镇,作为吉州窑的所在地,不仅是瓷器的摇篮,更是江南重要的商埠和都会。它曾是古“吉州四大名镇”,“江南三大重镇”。与汉口镇、佛山镇齐名,被誉为“天下三镇”。
舒翁与舒娇是永和镇人,他们是一对父女,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北宋末至南宋初期的吉州窑,绘制了一幅幅动人的陶瓷画卷。
尹家山,那片曾经沉睡的土地,如今却见证着舒家瓷器的辉煌。在出土的各式玩具中,印有“舒家记”三个字的枕底,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它们不仅仅是瓷器,更是舒翁、舒娇父子匠心独运的结晶。
舒翁,吉州窑的瓷塑工艺大师,他的技艺精湛,无人能及。他所制的瓷玩具、瓷塑人物,朴实而不失雅致,形象逼真,仿佛能让人穿越时空,与宋时的风华再现。他的瓷器,与哥窑产品等量齐观,可见其技艺之高超。
而舒娇,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继承了父亲的技艺,却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作为陶瓷史上第一个见于文献记载的女陶瓷家,她的名字被《中国美术辞典》和《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收录,成为两《辞典》中唯一的女瓷塑家。她的木叶天目盏,更是吉州窑瓷器中的灵性之花,它融合了自然与人类的智慧,滋养了心灵,陶冶了自然,温暖了人间。
漫步吉州窑畔,千年的炉火仍余温犹存。24座古窑静卧,诉说着往日的辉煌。黑釉瓷、彩绘瓷,匠心独运,世界瞩目。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如诗如画,映照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怀。此间瓷器,跨洋过海,成就佳话,吉州之韵,流传千古。
二
永和镇,一个因吉州窑而名扬四海的地方。这里的陶瓷工艺,历经千年,依然保持着那份独特的韵味。而永和豆腐,更是名扬海外,成为了无数食客心中的佳肴。每当夕阳西下,喊麥船的悠扬声音便回荡在江面之上,那是永和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吉州窑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建筑、饮食、商业、手工业等产业的繁荣,更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唐宋以来,永和古镇辟坊巷三街六市,繁华的市井中,商贾云集,名流荟萃。古老的“本觉寺塔”、“清都观”、“吉州窑”等历史遗迹,见证了这片土地的辉煌与沧桑。
永和镇的路、巷、桥、树、井、亭、阁、塔、楼、台、渡、祠,更是庐陵文化的生动写照。它们或古朴典雅,或雄浑壮观,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而那些代表庐陵文化的古陶瓷、古寺古观、古书院、古村落、古代农耕文化等,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在永和古镇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古县、古镇、古窑交织成一幅厚重的画卷,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昔日的柴草市,如今已化作综合性都市的繁华;金黄的五谷,是这片土地上的丰饶象征;而那金灿灿的吉州窑瓷器,更是闪耀着匠心独运的璀璨光芒。吉安,这座被誉为“金庐陵”和“江南望郡”的城市,承载了无数先人的智慧和汗水,也寄托了后世子孙的骄傲与期望。
三
吉州窑,这片饱含历史韵味的土地,早在唐代便开始了它的陶瓷之路。历经千年,其独特的工艺与艺术风格不仅在陶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在诗词歌赋中频频出现,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
苏东坡、黄庭坚、文天祥、周必大、徐霞客等名士,或访友,或览胜,或讲学,皆于永和镇留下了许多诗文和遗迹。他们的笔触,描绘的不仅是永和镇的山水风光,也是吉州窑的陶瓷之美。苏东坡的《题吉州窑》一诗中,他写道:“吉州窑火千年盛,瓷器精美世无双。”黄庭坚则在他的诗中感叹:“陶瓷工艺巧,尤胜庐山景。”这些诗句,既是对吉州窑陶瓷工艺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历史地位的肯定。
苏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文采和人格魅力影响了无数后人。据传,苏东坡曾在吉州窑驻足,观赏那窑火中的绚丽变化,咏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苏东坡对吉州窑的热爱不仅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那份独特的文化韵味。
黄庭坚,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与苏东坡齐名,共同开创了“江西诗派”,其诗风清新俊逸,深受后人喜爱。黄庭坚在吉州窑的传世诗作中,不仅描述了当地的风景名胜,更赞美了吉州窑陶瓷的独特魅力。
文天祥,这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与忠诚和气节密不可分。文天祥在吉州窑留下的诗文,充满了对家国大义的深情。他在诗中赞美吉州窑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和对抗元入侵的坚定决心。
贯云石,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诗人,他曾为永和诸景作了一首《凤冈仙境赞》词,赞美了当地的美景和人文气息。贯云石的词作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用诗意的语言将吉州窑的美丽展示得淋漓尽致。
周必大,一代名相大儒,其足迹遍布山川之间,吉州窑丹砂渡便是他多次驻足之地。其游记言,每经六七里山道,冈峦相拥,终至青原山净居寺。
徐霞客,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其《徐霞客游记》记录了他在吉州窑的见闻和感受。不仅是对吉州地理风貌的详细描绘,更是对人文历史的深刻思考。他在吉州窑的游历中,感受到这里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陶瓷工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记录。
这些名士的诗文和游记,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更让我们感受到吉州窑的独特魅力。名士们的赞美和记录,使得吉州窑不仅仅是一个陶瓷制作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历史积淀的圣地。他们与吉州窑的不解之缘,成就了千年窑火中最为璀璨的一部分。
四
在古老的庐陵之地,东昌府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文化的光芒。这里,是吉州物华天宝之城,也是永和人杰地灵之群。东昌府,人才辈出,其英才之名通四海;吉州窑,陶瓷之美名扬贯九州。
在东昌府的古街巷,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欧阳修、周必大、胡铨、舒翁、舒娇、欧阳子道、文天祥等历史名人的身影,似乎就在眼前。他们于此结庐,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也留下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
南唐时期,永和古镇的欧桂里,因欧阳修的家族而声名远扬。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叔祖父欧阳仪、父亲欧阳晔接连考中进士,为家族争光,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荣耀。因此,永和古镇所在的乡被改名为“儒林乡”,成为文人墨客向往之地。
自宋以来,东昌府不仅是商贾云集之地,更是“文墨之邦”。万家灯火闪烁,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文人墨客的心灵。他们在这里挥毫泼墨,抒发着对家国天下的深深忧虑与热爱。
隋唐开科取士以来,永和镇考中进士人数达37人之多,其中状元就有肖时中、胡铨二人。这些进士们,用他们的才华与智慧,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光彩。
东昌府,还是文天祥的祖居地,新中国曾山、曾庆红同志和罗文坊将军的故里。这里,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有无数英勇无畏、忠诚爱国的英雄豪杰。
东昌府,一个文墨之邦,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它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中华文明的辉煌篇章。
五
吉州窑的龙窑以“进窑一色,出窑万彩”而闻名,这种独特的烧制工艺不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地方文化的象征。明代《东昌志》记载了永和镇的繁荣景象:“古庐陵,吉州物华天宝城;老东昌,永和人杰地灵群”。
自1982年成立了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和吉州陶瓷厂后,吉州窑的名贵产品逐步得到恢复,一些仿古瓷和陈设瓷也相继进入了国际市场,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吉州窑的艺术风格多样而独特,尤以剪纸贴花和木叶天目最为著名。剪纸贴花工艺是在陶坯上粘贴剪纸,然后施釉烧制,烧成后剪纸部分呈现出独特的纹样,风格古朴典雅。木叶天目则是在釉面上铺置真实的树叶,经过高温烧制,树叶在釉中留下清晰的叶脉痕迹,形成自然天成的图案。
吉州窑的釉色丰富多彩,尤以黑釉、酱釉和卵白釉最具代表性。黑釉瓷器光泽如漆,质感厚重,常见的兔毫釉和油滴釉,在黑釉的基础上,釉面上呈现出细密的金黄色条纹或大小不一的银色斑点,如同星空般美丽动人。酱釉则呈现出浓郁的棕色,釉质莹润,器型多样。卵白釉色泽洁白如玉,质地细腻,给人以温润如玉的感觉。
其次,吉州窑的窑变技术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技艺不仅在中国各地的窑口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影响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陶瓷制作。日本的乐烧、韩国的高丽青瓷等,都在窑变技术上受到了吉州窑的启发。
六
2021年,吉州窑景区启动了全面的提升改造工程。古老的窑址在工匠们的巧手下焕发出新的光彩,仿佛时光倒流,让人置身于千年前的繁华之中。以瓷为媒,以文会友,景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将瓷器的精致与文化的厚重融为一体。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织,传统与现代碰撞,形成了独特的文旅融合新模式。
“千年窑址群,一叶风雅集”,这是吉州窑景区提出的品牌发展定位。以“木叶文化”为切入点,景区推出了“访千年古窑,寻一叶风流”的品牌口号,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与风雅。同时,“窑小吉”和“窑小叶”两大全新IP形象也应运而生,它们将历史古迹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展现出“古迹新潮,一叶风流”的品牌生活方式。
如今,走进吉州窑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焕然一新的景象。丹砂渡码头修建完成,河堤下永和绿野芳草地搭起了露营帐篷,对外民宿也按智能化设计进行了改造。这里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2022年10月,吉安开辟了赣江通永和丹砂渡——白鹭洲——吉水桃花岛——峡江水电站观光轮渡。游客们可以乘船游览赣江风光,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修复后的丹砂渡码头成为了永和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乘船游览的乐趣。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吉州窑景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它不仅仅是一个景区,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精神家园。
2024年7月9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
窑洞的外观古朴自然,内部别有洞天,墙壁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如今,虽然现代化建筑遍布四周,但这些千年窑洞依然矗立在那儿,成为吉安历史文化的见证。它们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当地人民智慧的象征。游人徜徉其间,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还能体会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千年窑洞,诉说着吉安那段悠远而动人的历史。好文章,赞!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