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根与魂】【柳岸】丹江节日(剧本·小品)
【人物表】
刘丽,女,24岁,大学生,青春、文静、一脸天真。
潘良,男,24岁,大学生,青春、阳刚、活力四射。
【场景一】
①远镜头渐渐拉近,背景大树枝繁叶茂,树上小鸟飞上飞下,天真活泼。
②树枝遮挡,依稀可见门前白底黑字牌子:学校图书馆。
【场景二】
①镜头转入室内,书柜上图书分门别类,琳琅满目。
②柜边一长条桌子边,刘丽坐在那里翻书页。
③潘良手捧鲜花走进,边走边挤眉弄眼,到刘丽跟前时一本正经把花献上,拿腔拿调:手捧鲜花献貂蝉,你是我心中的红牡丹——刘丽靓妹请笑纳。
④刘丽抬起头,迷茫地看着潘良,问:潘良,你捣什么鬼?不年不节的,你拿这些破花干什么?
潘良依旧笑容灿烂,眉飞色舞:学妹,请你嘴下留情,千万不要让“破”字亵渎了玫瑰的靓丽与神圣。这是我千辛万苦购得的心香一瓣,千里走单骑送给我千年等一回的女神。
刘丽不耐烦的样子:得得得,你看谁愿要你送给谁,我本雪心一片,享受不了你这呼伦贝尔大草原。
潘良正色: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心深处唯一的女神今天是神经错位了?
刘丽继续翻书:我看你是神经错轨了。实话说,你买花干什么?
潘良:今天是情人节呀,情人节里表心迹,我买玫瑰送佳丽。
刘丽(摇头,一脸正色):那是你的节,我的情人节是在农历七月七日。不知是你抽风啊还是跟风啊,净搞些虚头巴脑的名堂。真若有时间,帮我查一些资料,补充一下我的科研课题,那才是我眼里的高大上。
潘良:我不姓高,我姓潘,和古时美男子潘安一个姓。
刘丽(口气缓和):你咋不说潘金莲是你的姑奶奶?好好好,潘安的同宗潘同学,请你把花拿走,别影响了我情绪。
潘良(迷茫、尴尬):我拿到哪里呀?
刘丽(奚落的语气):孔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天是情人节呀,除了我,你选一个志同道合的知音送给她,她一定会心花怒放的。
潘良(无奈地摇头):嚼碎甘蔗去喂老太太,出力不讨好,还要受嘲弄,惨了,我放到图书馆前台,为馆内浪漫增加点情调吧。
潘良离开,刘丽抬头看她的背影,抿嘴笑。
【场景三】
刘丽托腮沉思。
潘良大步流星走到她身边,滑稽地说:报告学妹,圣贤潘良圆满完成任务。
刘丽撇撇嘴:油嘴滑舌,没有实在感。
潘良(坐到刘丽对面):刘丽,什么才叫有实在感呀?
刘丽(虽正色,却语气平平):我交上了科研课题,教授审阅后,给出的结论是论点可以,论据不具体,也不充分,就像是潘某某同学一样,四肢发达,头脑干巴,空有一身皮囊,腹内空空。
潘良苦笑:这是哪个教授的歪理邪说?你让我帮你忙就直接说,别含沙射影好不好?
刘丽:好,不开玩笑了。潘安同宗,我着手的课题是丹江流域的民俗风情,里面涉及到那里的节日,我感到一片迷茫。
潘良慨然:那你问我老潘呀,我就是丹江流域的人,你只要说到那里的情况,我没有不知道的。
刘丽(惊讶):看不出你还是条丹江汉子呀!
潘良:那当然了,丹江的水,丹江的山,丹江的小伙不一般。
刘丽(笑):那赞美姑娘呢?
潘良(自豪的):张口就来。丹江的山,丹江的水,丹江的姑娘实在美。
刘丽翻开一本笔记,拿出笔:孙大圣,别忙,你让我记一记。
潘良笑道:别记,这是我胡诌的,要记,你等我从春节说起。
刘丽:春节都知道,大同小异,这个不用说。
潘良:不说就不说,那我换个节日,你听好:话说呀,在我们丹江一带,有一个节日特别特别有意思,这个节日呀,就在每年的那一月那一日……
刘丽(生气语气):别吊我胃口好不好,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潘良:你那么不识逗啊,一点浪漫的色彩也没有,我不说了。
刘丽(轻摇潘良的胳膊,撒娇的语气):潘安同宗,潘哥哥,学兄,我不是被弄得焦头烂额嘛,小妹错了,给你赔不是了。快给我讲讲嘛。
潘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五,是破五节。
刘丽:破五节?有什么讲究?
潘良:一大早放炮,家家户户吃饺子,意思是把饺子咬破,嚼碎,咽掉。还有人说初五吃饺子是破疙瘩。吃了破五饺,一年没烦恼,人们说呀,吃了破五饺,邻里之间没有口舌,外出时不会遇到疙疙瘩瘩的事儿,家庭内部不拌嘴,夫妻之间不吵架。一切禁忌都随着这顿饺子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刘丽:还有呢?
潘良:吃了破五扁,上坡下河不发喘。
刘丽(纳闷):什么是破五扁?
潘良:就是正月初五的饺子,这是丹江一带的方言,称饺子为扁食。
刘丽笑:学兄,今天早上你吃的什么饭?
潘良:鸡蛋一个,大馒头一个,麻辣汤一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答曰“能。”
刘丽:怎么不吃饺子呀?
潘良纳闷:咱留校,伙上做什么咱吃什么,怎么了?
刘丽一脸阳光:今天就是正月初五,破五节呀。
潘良恍然大悟:看我想你想得头发懵,忘了花儿为谁红,只记得今天是二月十四情人节,想要给你个出人意料的惊喜,没想到让你一顿抢白让我狼狈得无所不堪其极。不行,我得去把玫瑰要回来,在破五节里送给意中人,看她还有什么挑剔的?
潘良起身欲走,被刘丽拉住了胳膊:潘哥,潘哥,你帮我突破藩篱,比送我什么都值得我心动。
潘良坐下,眨巴眨巴眼睛,说:好,这次就开门见山,正月十七也是个节日。
刘丽:正月十七是什么节日呀?
潘良:这一天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过的是夜晚。娶媳妇要安排洞房,所以正月十七那天晚上,人们吃面叶,希望用面叶盖住老鼠洞。自古以来,老鼠不劳而获,还咬衣服咬箱子柜子,人们对它恨之入骨。因为说这一天鼠爷鼠奶鼠爹鼠妈鼠哥鼠弟鼠姐鼠妹们倾巢出动迎新娘,所以,家家户户都在这一天歇工,等着老鼠迎亲队伍出现好消灭它们,于是丹江一带就有个约定成俗的风俗就是这一天再忙也要玩,有的打麻将,有的打牌,有的聚在火堆边张家长李家短地唠嗑儿,人们称这一天是“懒驴子懒马懒十七”。这一天一过,春活儿就开始了。
刘丽:过瘾,过瘾,让我记记。潘美男,你不是愿给我送花儿吗?给你个活路,看你能不能表现。
潘良(拍胸口):有话直说,为讨女友芳心,愿效犬马之劳。
刘丽:别得寸进尺,谁承认是你女朋友了?
潘良:接近,近似于。
刘丽:看你表现,你把老鼠娶媳妇节日的前前后后写下来,发到我手机上,我再找人求证。你等等,我给你个奖励。
刘丽转身离开。
【场景四】
刘丽带回了一小袋瓜子,放桌上。
刘丽挥手相让:本大小姐犒劳潘大圣贤,请吧,离开时可要讲公德哟。
潘良:不献殷勤,受之有愧。那好,我再给你说说二月二吧。
刘丽:这个我知道,不就是龙抬头吗?
潘良笑:这就是教授指点的不全面。说起二月二,讲究多了,一是你说的龙抬头,男人们应龙抬头这个说法,从这一天起,要到理发店里理发,庄户人说,从这一天以后听到天上打雷才算正常。
刘丽:还有不正常的?
潘良:那当然,人们忌讳正月打雷,说“正月雷,坟谷堆;二月雷,麦谷堆;三月雷,谷谷堆。”
刘丽:二月二还有什么说法?
潘良:二月二,馏虫翼儿。
刘丽(惊讶):馏虫翼儿?
潘良:这是丹江一带的方言,虫翼儿就是小鸟,那一天人们蒸鸟儿馍。由此可见,丹江一带的人早就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刘丽(笑):二月二还有吗?
潘良:二月二,葫芦南瓜都下地儿,从这一天起,农人们就开始把葫芦、南瓜、西红柿、丝瓜、辣椒、茄子等种子放到育苗池子里育苗。
刘丽(合上书,托腮):潘美男,你这一说,可比我在这充栋汗牛的图书馆里大海捞针省路径了。还有吗?
潘良笑道:你不说我潘某某腹内空空吗?
刘丽坏笑:不空,不空,有个词叫脑满肠肥,还有个词叫大腹便便,用到潘某人身上恰如其分。
潘良笑:来回由你说,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你恶毒攻击我潘某人就不怕我不说下一个节日?
刘丽(笑):我错了。好,纠正用词不当错误,尊敬的眉清目秀、相貌堂堂的潘美男,请你为学妹指点迷津,让学妹拨云见日。
潘良:下一个节日端午节。
刘丽:这个也不用说,大众传统节日,都感受过,那不就是插艾、吃粽子、赛龙舟嘛。
潘良:好,那我考考你,丹江流域有个淅川县,那里的端午节是哪一天?
刘丽:大江南北、五湖四海都一样,不就是农历五月初五吗,怎么,有出入?
潘良:你说的不充分,扣一半分。
刘丽(抱拳、惊讶):学兄,请你补充。
潘良:五月初五端午节没错,插艾、吃粽子、赛龙舟也没错,还有一点你没说,就是早上还要吃蒸蒜,还要朝小孩鼻子下抹雄黄酒,但这一天叫小端午节,五月十五也是个端午节,叫大端午节。
刘丽:新鲜,大端午节?有什么讲究?
潘良:祭祀,敬天地神仙,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刘丽:哦,长见识了,原来淅川有两个端午节呀。下一个节日?
潘良:这一天虽不是个节日,但丹江一带种地人念念不忘。农人们说:“五月十三关老爷磨大刀。”
刘丽:什么意思?
潘良:农人们安苗下种以后,看这一天下不下雨,下雨了预示秋季将是好收成,不下雨预示秋季减产。
刘丽:潘某人,下一个节日?
潘良:六月六。
刘丽:六月六是什么日子?
潘良:丹江龙探母,这一天丹江龙要去母亲那里拜祭,他一走,龙衣就在家里,得洗,得晒,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女人们忙于拆洗被子和越冬的棉袄棉裤,把箱子的衣服拿出来翻晒,也就有了“六月六晒龙衣”的说法。
刘丽翻笔记,不停地写起来:这个我是第一次听说,下一个?
潘良:(南腔北调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回家园……”这一天,当爷爷奶奶的给孙子孙女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晚饭后,指给孩子们仰头看牛郎星、织女星、梭子星、天河。赶上这一天,我要是把那束娇艳欲滴的玫瑰送给心上人才好呢。
刘丽撇撇嘴:也不知道你要送给谁,尽在这里卖嘴。
潘良(拍胸口):老潘的心算公式是:“心上人”+“梦中情人”=你。
刘丽:别别别,承受不起,连约等于、近似于也算不上,更别说全等了,我们只能算作大于号、小于号或不等号。下一个?
潘良:九月九。
刘丽:那不就是重阳节或老人节吗?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指的不就是这一天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潘良:那是文人的伤感,丹江流域那一带讲究的是:“九月九,白米蒸饭搅芋头。”“九月九,吃鲜藕。”秋风凉了,稻子熟了,芋头、莲藕也要“出污泥而不染”了。
刘丽:有道理,我听我爷爷也念叨过。
潘良:下一个就是十月一了。
刘丽:农历?
潘良:要是公历那不就是国庆节了吗?赶上十月一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去给祖先上坟烧纸,祭奠地下亡灵。还有个习惯就是“十月一,油剂剂儿。”
刘丽:油剂剂儿?什么意思?
潘良:家家户户晚上那顿饭很丰盛,碗里的饭向外渗油。
刘丽:我爷爷说过“十月一,乱杀鸡儿。”
潘良:丹江一带也有这个说法。
刘丽: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吗?
潘良(滑稽的语气):与众不同的我遇到与众不同的你对我与众不同的缠绵,我要不实质性地与众不同一下,就又要受到与众不同的排挤了。每年的腊月初五是五豆节。
刘丽(惊讶的语气):五豆节?
潘良:丹江一带有个特殊的节日,在腊月初五中午,在锅里放上绿豆、黄豆、黑豆等五样豆子,凑不够五样用大米代替,添上水在锅里煮,待豆烂了的时候,搅上玉米糁,做成稠稠的粥。
刘丽:好像我爷爷也提及过,有什么讲究?
潘良:说过去有个懒汉,好吃懒做,一交腊月就揭不开过了,最后实在饿的不行,把种子粮拿出来做成五豆饭,以后就有了这个节日,应该说这个节日很有警示意义。
刘丽:我记下了,next?
潘良:腊月二十三,小年。
刘丽:这个节日我说说,有出入了你帮忙补充。这一天主要是祭灶祭祖,“二十三,灶爷干。”就是烙馍,用十二个烙馍,赶上那年农历闰月,用十三个敬灶神。
潘良:恭喜你,答对了,加十分!我们那里人说,人间有个小神,叫张灶君,负责锅灶这一摊,没柴烧了,他要去打柴,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脚崴了,他把她背到家里,女子感激他出手相救,就和他成亲了,于是,这一女子就成了灶王奶奶。殊不知,灶王奶奶并非凡人,而是玉皇大帝的闺女,玉皇大帝得知闺女私定终身,找的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小神,下令永不让灶王奶奶回天庭,王母娘娘想闺女,整日以泪洗面,动不动就给玉皇大帝脸色看,一闹就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玉皇大帝没辙了,才答应年前让她回天庭一趟,王母娘娘就捎信让灶王奶奶腊月二十三回娘家。自从灶王奶奶来到人间以后,人们的日子火红起来,听说她要回娘家,都在腊月二十三来为她送行,给她烙馍当干粮,祈求她“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为了让灶王奶奶干干净净,那一天人们要“扫灶”,灶王奶奶一回到天庭,玉皇大帝就天天催她走。每次催时灶王奶奶就找借口搪塞。二十四那天,她对玉皇大帝说:“二十四,皂角刺,我要帮我妈生豆芽哩。”二十五那天,她对玉皇大帝说:“二十五,拐豆腐,我要帮我妈推小磨哩。”二十六那天,她对玉皇大帝说:“二十六,灌烧酒,我要帮我妈打酒哩。”二十七那天,她对玉皇大帝说:“二十七,杀年鸡,我要脱鸡毛哩。”二十八那天,她对玉皇大帝说:“二十八,把面发,我要帮我妈蒸馍哩。”二十九那天,她对玉皇大帝说:“二十九,割牛肉,我要帮我妈熬牛肉哩。”三十那天,她对玉皇大帝说:“三十儿,捏鼻儿,我要帮我妈包饺子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