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让愿望不断生长(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让愿望不断生长(随笔)


作者:尔玛天空 布衣,30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4发表时间:2024-07-10 21:04:49
摘要:高考分数出来,填志愿成了十分重大的工作,志愿总是随着时代变化。希望人生的愿望不断自然生长,陪伴着走向远方。

远房侄儿高考分低一本线十分,填志愿成了高难度工作。家族里几十个人,只有我考学出来在外工作,这个艰巨任务自然落到我头上。志愿志愿,当然是当事人意愿。我与侄儿不熟,一点儿也不知道他想法。
   不能怪我。平常很难与亲戚聚在一起,遇红白喜事才回老家。大家在一起,不停地回忆村里的人和事,晚辈读书好坏常常是话题核心。侄儿一直被寄于厚望,整个家族长辈都希望他出人头地,为梁家争光添彩,也曾隆重向我介绍。但在那繁杂热闹场面上,很难记住陌生面孔。他父亲打电话让我帮忙填志愿,却想不起他长相。
   对家庭情况我一清二楚。他父亲常年在新疆打工。母亲受不了山区的苦难孤单,五年前离家至今没消息。小伙子没有学别的孩子辍学打工,坚持读完初中高中,如今上了二本线,在这大山深处是件天大喜事。不但回报了父亲也回应了族人,为乡村学子树立了榜样。他定然志得意满,心怀远方。
   这同外面世界相去甚远。大学年年扩招,毕业就失业不是调侃。这分数普通的二本学校上不了,勉强选所学校,四年后如何向大家交待?民办本科专业好,有利于就业,费用却太高,五十出头的父亲何时才到尽头?我无法将这些全盘托出,根本不敢向兴高采烈的族人解释。好在侄儿很清醒,现实让他一筹莫展,阳光自信正慢慢消解。
   这也难怪,三十多年前自己填志愿时也是如此。我在九十年代初高考,录取分提前批、重点批、本科批、专科批和中专批。当时是考前报志愿,填报时全凭信心,唯一的参考是上年录取分数。每人填三个,学校录取时非常注重第一志愿,志愿填不好再高的分都会落榜。农村孩子最大愿望是跳出农门吃上国家粮。我在山沟里长大,连成都也没去过,对大城市心存畏惧,只敢选周边地市州学校。最后白白浪费了十来分,录取到师范院校。分数同我差不多的同学,报了外贸、外语、财政等热门专业,去了成都或重庆。
   拿到通知书就开始耿耿于怀,心有不甘。现实没法改变,不可能复读。只得立足现实畅想未来,学习喜欢的知识。专业是政治教育,喜欢中文就自考汉语言文学,计算机有用就选修计算机。大学时光忙碌充实有滋有味。工作后,写文章带来许多乐趣,计算机让工作变得快捷。因为发表了不少文章,从学校选调到行政从事文秘,人生有了许多可能。习惯了走上不同岗位先树立目标,然后想方设法实现。我想让侄儿明白,走实脚下的路,不忘诗和远方,让志愿优化生长,引导人生走得更稳更远。这不只是对他个人更是针对故乡。
   站在熟悉的山梁,眺望莽莽苍苍的大山,搜寻着山嘴或山坳里的吊脚楼,居住在那里的乡亲们,总想千方百计走出大山。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的愿望一次次落空,直到改革开放,读书考学成为现实方法。一次次填志愿就是一次次膜拜,四十多年成了信仰。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希望这个信仰一直存在,对寨子里每个人发出永远的召唤。制度办法随时代变化发展,现实无法改变。只有心存远方,呵护着志愿不断生长,主动变动与现实适应,生活才会阳光灿烂。

共 11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远房侄儿高考分数差一本线十分,填志愿的任务落到作者身上。作者对侄儿并不熟悉,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打工,母亲离家。侄儿虽考上二本线是村里的喜事,但面对如今的就业形势作者很担忧。作者回忆自己三十多年前填志愿的经历,当时因各种原因浪费了分数,虽心有不甘但后来通过努力学习其他知识丰富自己。作者希望侄儿明白要立足现实同时不忘远方,让志愿引导人生,也希望填志愿所代表的通过读书走出大山的信仰能一直存在。文章通过讲述侄儿填志愿的事以及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乡村学子志愿选择和未来发展的思考,强调在现实困境下也要心怀远方,让志愿不断成长并与现实相适应,同时也强调了读书改变命运这一信仰的重要性。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尔玛天空        2024-07-11 08:53:19
  谢谢老师选用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