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黄山险峻山峰——天都峰(散文)
题记:
黄山,于我而言,是心中一份挥之不去的牵挂。这已是我第二次踏上这神奇的土地。
犹记初次来时,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令我陶醉不已。这一次,我们第一天便将黄山的主要景点尽收眼底,日暮时分回到了迎客松景点。此次重游黄山,主要目标便是征服天都峰。天都峰因暴雨关闭了半个月,于7月3日重新开放。为了能在第二天一早抢占先机,我们选择入住玉屏楼宾馆,只因此处离天都峰最近。
一
在黄山的群峰之中,天都峰以其巍峨挺拔的身姿独树一帜。它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乃是黄山三十六大峰之一,海拔高达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光是这名字,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它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仙人,耸立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在群峰环绕中,彰显着其独一无二的魅力。
据山志记载,唐代的岛云和尚勇攀东侧悬崖,历经千险,终登天都峰顶,成为有文字记载中首位征服者。其坚毅身影,仿若在岁月深处闪耀,激励着后人无畏险阻,勇攀高峰,探寻那绝美的风景与心灵的契合。
岛云和尚曾将其险峻书于诗中,那“盘空千万份,险若上丹梯”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当年那令人胆战心惊的攀登之路。
明代普门和尚率众僧从西侧攀援登顶,他们的勇气与决心在历史中留下深刻印记。后来,人们从天都西侧凿石成道,开启了更多人探索天都峰的可能。
民国二十六年,登峰梯道建成,那长长的3里路程,1564级台阶,194根石栏干和600米铁索,如同忠诚的卫士,保障着每一位游客攀登绝顶的梦想。
峰顶上,有一座天然的石室。此室可容百人,走进去,一股清凉之意扑面而来。石壁上的纹理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角落里的青苔透露着生命的坚韧。室外,有一块巨石,形如醉汉斜卧,被称为“仙人把洞门”。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像是一位忠诚的守护者,守护着这一方神秘的天地。
站在天都峰巅,俯瞰四周,云海在脚下翻腾,群峰在眼前耸立。远处的光明顶和莲花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海上的仙岛。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也带来了山间的芬芳。
人间仙境啊,仙境海拔1800米。我们登上一个高度,所见所遇便不同。我在天都峰顶,没有作出诗来,还是有了这番感慨。
二
我们清晨6点半来到天都峰脚下,抬头仰望,那山峰直插云霄,令人目眩神迷。登山,累是必然的,我凭借经常登山锻炼出来的体魄,还能从容应对,其他人却显得力不从心。
在攀登天都峰的旅途中,有一段名为“天梯”的路段,这是一场对身心极限的考验。每一级石阶都像悬挂在空中的梯子,挑战着登山者的勇气与毅力。陡峭的台阶似无尽头,大家攀援而上,双手紧握绳索,每一步都如此坚实。
“登梯不观景,观景不登梯”,这是对天梯最好的写照。因为在这里,你无法分心欣赏周围的美景,只能专注于脚下的石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向上,再向上。每一步的抬升,都是对自我意志的一次强化,每一次呼吸的调整,都是对生命力量的深刻体验。
在攀登天都峰的旅途中,一处名为渡仙桥的奇景等待着勇者的到来。这座桥横跨在两座峭壁之间,是通往云端的通道,只有那些心怀坚定信念的人才能跨越。桥身由古老的石头搭建,岁月的痕迹在每一块石头上留下深深的印记,诉说着无数过往的故事。站在桥上,脚下是深邃的山谷,一不小心就会跌入无尽的深渊。
桥的一侧,一块巨大的石头静静地躺着,宛如醉酒的仙人翻倒了桌子,这就是著名的“仙人翻桌”。它的形态栩栩如生,它在诉说着仙人的欢宴已结束,只留下这一片寂静的山林。这块石头不仅是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人们想象力的结晶,让人在惊叹大自然的奇妙之余,也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
渡仙桥与仙人翻桌,它们不仅是攀登者途中的考验,更是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每一个步伐都需要勇气,每一次驻足都是一次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当你走过渡仙桥,翻过仙人翻桌,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己,那份战胜恐惧的喜悦和成就感,如同登上天都峰的那一刻,无比鲜明,难以忘怀。
三
峰顶平如一只巨大的手掌,它是大自然的巧手精心雕琢,而我,就在这掌心之中,成为了世界的焦点。四周无边无际的云海翻腾,像棉花糖般柔软,又像波涛汹涌的海洋,时而轻轻拂过我的脚尖,时而又快速退去,留下一片空灵的寂静。风吹过,带走了尘世的喧嚣,只留下清冷的空气和内心的宁静。
登上山顶,狂风达9级以上。呼啸而来,在这狭窄之地,人在风中摇摇欲坠,稍不站稳便会被风吹落悬崖。我们颤抖着手,努力压制住狂跳的心脏,小心翼翼地移动着脚步。
站在鲫鱼背上俯瞰,双腿发软,心也悬到了嗓子眼。此景虽美,却也令人胆寒,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此时两边的绳索是唯一的依靠。鲫鱼背处,窄道如脊,两侧皆是悬崖深渊。好在,勇气让我们战胜了恐惧。
鲫鱼背,那是天都峰上的一段传奇。它并非寻常之路,而是一条长约10米,宽度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石脊,两侧皆是悬崖峭壁,深邃无底,仿佛是天工刻意雕琢出的险峻之路。这名字的由来,是因为石脊形状酷似一条跃出水面的鲫鱼,生动而形象,却又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险恶。
站在黄山这最出名的险处之前,石柱、铁索在旁护卫,却仍难掩其惊心动魄。
举目四望,云海翻涌,山川壮丽。当克服恐惧,站在这险境之上,才深切体会到大自然的雄浑与自身的渺小。拍照留念,那微微颤抖的手定格了这永恒的瞬间,也记录下了内心的澎湃与勇气。
走过鲫鱼背,那种从恐惧到坚定,从犹豫到决然的过程,正是自我超越的最好诠释。回首望去,那曾让人胆寒的鲫鱼背,此刻却显得如此渺小,它只是脚下的一粒尘埃。那一刻,你会明白,没有什么是无法克服的,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就有力量。
我们登上天都峰的顶峰,看见那大石头上“天都绝顶”四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此时,山风拂过,心间满是征服的豪迈与对自然的敬畏。回首来路,所有的疲惫与汗水,都幻化成了生命中最璀璨的光芒。
四
黄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天都峰,则是黄山群峰中最为奇险的一座。它宛如一位深藏闺中的绝代佳人,只有那些勇敢而执着的攀登者,才能有幸一睹其芳容。
沿途的探海松、舞松等奇松,以其独特的姿态迎接着每一位来访者。探海松探出枝干,似在探寻云海深处的奥秘;舞松则随风舞动,宛如翩翩起舞的仙子。峰壁巨岩上“登峰造极”的石刻,它是古人对攀登者的激励,也是对这奇景的最高赞誉。
“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五岳的雄伟壮丽固然令人赞叹,但天都峰的奇绝,却有着别样的魅力,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震撼与感动。董必武也曾题咏:“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这是对天都峰的崇高赞美。
不上天都峰,等于一场空。登上天都峰,不仅是对身体的挑战,更是对心灵的洗礼。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也能体会到人类的坚韧与勇气。天都峰,这座神秘而壮丽的山峰,永远吸引着无数向往奇景、追求卓越的人们。它不仅是黄山的瑰宝,更是世界自然景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等待着更多的人来探寻它的奥秘,领略它的绝美风姿。
遥想当年地理大师徐霞客,他以敏锐的目光和精准的判断,目测出莲花高于天都:“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何其精准!这是怎样的慧眼与见识,又是怎样的对山水的深情与痴迷。
望着眼前的山峦起伏,我仿佛看到了徐霞客在崇山峻岭间艰难跋涉的身影。他不畏艰险,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风餐露宿,却依旧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的文字,不仅记录了山川的壮丽,更传递出了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徐霞客,那位行走于山水之间的地理先驱,他的慧眼如同锋利的刻刀,刻画出天都峰的雄浑轮廓。他在黄山的群峰间游历,每一座山,每一道溪流,都在他的笔下生动起来。面对天都峰,他并未被其威严的海拔所震慑,而是以其独特的地理学家视角,洞察了这座山峰的深邃秘密。
2024年7月10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
攀登天都峰并非易事,陡峭的山路蜿蜒曲折,一步一步拾级而上,既是对体力的考验,也是对意志的磨炼。然而,沿途的美景却让人忘却了疲惫。岩石峭壁,松涛阵阵,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尤其是登顶的一刻,迎面而来的清风,吹散了登山的辛苦,心中只剩下无限的喜悦与成就感。
天都峰不仅以其险峻吸引了无数登山者,更以其奇特的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每一次攀登天都峰,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与升华。黄山的险峻,天都峰的壮丽,构成了大自然最为动人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好文章跟着老师一起去旅游。祝老师工作顺利,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