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金文】古老的村庄(散文)
我的老家,是豫东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曾经,我对她是那么熟悉,熟知村庄居住的每一位村民,熟悉村庄所有的沟沟坎坎一草一木。自从离开之后,经过三十年的漂泊,我对她是刻骨铭心的思念,魂牵梦萦的怀念。而如今走进故乡,我对她却是那么陌生。依然是那片土地,依然是那条河流,依然是那里的乡土乡音,而我却成了一个陌生人。虽然乡音无改,相对却默默无言。故乡之于我,是一个梦里的思念;我之于故乡,是一个多年漂泊的游子。
当年,随着一声雄鸡的嘹亮的呐喊,村里所有的鸡此起彼伏也开始唱起了晨歌。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村民们从梦中醒来,听到的是鸡鸣犬吠,小鸟欢唱。村子前边有一个大池塘,岸边长满了长发飘逸的柳树,池塘里长满了莲藕,水面上盛开着荷花。村后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日夜向前奔流。村里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长满了绿油油的大树,有榆树槐树梧桐树,有桃树杏树苹果树,有桑树柳树葡萄树,还有梨树枣树石榴树。村子里有草房有瓦房,大都粉墙碧瓦,古朴而且端庄。
村前是一片辽阔的土地,地里种满了小麦和各种庄稼。每当春风吹来,燕子在池塘周围绕来绕去,衔泥筑巢,村子四周芳草青青,庄稼碧绿,杨柳依依,野花遍地。走进村子里,感觉到的是安宁祥和与天长地久。
村子在岁月的长河中,恰如一粒被人遗忘或者掩埋与尘埃的珍珠,静静地镶嵌在大地的怀抱里。它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见证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世的变迁。
据家谱记载,我们这个村庄已经诞生600多年了。这六百多年,经历了大明朝,经历了大清朝,经历了民国,到了今天,按二十年一代人计算,也已经三十多代人了。三十多代人,用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坚守这片土地,也可以说是名副其实了。
600多年,也可以算作历史悠久。据老辈人说,当年,村子的西头有一座气势宏伟金碧辉煌三层楼,名字叫做王观月楼。里面有很多历史文物,也有很多藏书,是当年王家有身份的人经常读书赏月的地方,在方圆几十里内,也是有名的建筑。在村子的南面,有一座观音庙,里面供奉着观音菩萨,虽然不大,却一年四季,香火旺盛。祖祖辈辈的人祈求风调雨顺,祈求多子多福,都要到观音庙里祭拜菩萨。在村子的东头,有一座关帝庙,里面供奉着关公,最先供奉关公是因为关公是忠义的化身,后来随着时代的演变,关公不仅是忠义的象征,而且成了武财神。不知道这王观月楼、观音庙和关公面从哪朝哪代开始建起,耗费了多少心血,其实这些神圣建筑和神像一直在村民们心中有一个精神归宿。谁知到了文革浩劫时期,全部被毁于一旦。七十年代这三个地方还有一堆破碎的瓦砾,如今连一堆瓦砾也已经荡然无存了。到了2000年前后,村里又组织村民捐款重新修建了关帝庙和观音庙,但与以前那种规模那种气派相比,相差甚远,加上现代人缺乏神圣意识,信仰很脆弱,又大都常年出门打工,事实上关公庙和观音庙十分冷清。虽有香火,大都是急来抱佛脚,以求财为目的而已。信仰的建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如果要毁掉它,只需要野蛮粗暴的一声令下,一夜之间就会化为灰烬。
这个村庄也曾经有过护城的城墙和护城河,但都没有保留下来,有的是岁月腐蚀,有的是形同虚设,天长日久,城墙已经没有了痕迹,护城河成了环绕村子的大沟,渐渐地被人种上了各种树,成了郁郁葱葱的树林。
村子后边的大北地里,有一片坟茔,那里是村子很多人最终的归宿。原来那里有很多柏树,也有一些石碑,由于过去相信鬼魂的原因,很多大人和孩子对那里都很害怕。特别是夜里,一般不敢去那里。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害怕了,坟地里也种植了庄稼,但我走在这片地里,依然有些害怕。
世世代代的村民们真正上过私塾念过大学的人很少很少,但传承下来的民风却十分淳朴而且忠厚。因为他们敬畏神灵,所以他们大都相信因果报应。他们有着基本的忠孝仁义观念,希望祖祖辈辈传承古老的善良和正直品格。大部分人都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肯吃苦能吃苦,很少有人希望与众不同,走一条独立的道路。他们盼望的生活就是大差不差顺其自然平平安安随大流即可,他们不喜欢自己标新立异,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他们更害怕破坏规矩伤风败俗,被人戳脊梁骨。他们非常好面子,哪怕自己再穷,也盼望大大方方招待人,希望人在背后对他竖大拇指。大部分人不愿意做巴结人的事情。偶然出现一两个狗腿子的人物,总是被人鄙夷看不起。他们穷,穷的有志气;他们直,直的有骨气。他们大都安分守己,守着自己的那几亩地,努力劳作,辛辛苦苦,从来不抱怨命运,他们以为他们的命就是劳动的命。汗水记录着他们的脚步,庄稼见证着他们的梦想。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年复一年,都是这样平平凡凡普普通通地度过。村庄的人们勤劳善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他们的脸上总是带着淳朴而平静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相互帮助,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偶然也有因为一只鸡或者一垄地吵架骂架的,很少动手,大都是被村里人劝开之后,不了了之。吵过架之后,双方互不来往很久,如果恢复了友好关系,其实双方都很高兴。白天,男人们会去田里劳作,女人们则在家中操持家务。孩子们在村庄中嬉戏玩耍,他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夜晚,当夜幕降临,村庄变得格外宁静。繁星点点,洒在天空中,仿佛一颗颗璀璨的宝石。有时候,人们围坐月光下的农家院子里,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欢笑。在农闲季节,会有很多唱戏的、说书的,唱大鼓的民间艺人,来到村里,唱一些民间故事和大鼓书,很有内涵和教育意义,就在这些说唱艺术里,蕴含着忠孝节义的情操和精神,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之根。这里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很宁静,和谐而且安宁。
春天来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绿油油的麦苗在微风中轻摇麦浪。成片成片的绿草散发着芬芳,绽放着野花。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满地都是金灿灿的,蜂蝶飞舞。榆树结满了榆钱,村里人吃榆钱馍;槐花盛开的时候,村民们吃槐花,做槐花饼。有很多时候,村民们到田间地头或者麦地中间去挖野菜。野菜分好多种,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很难认识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庄稼也有很多种,包括芝麻绿豆红豆,高粱玉米小麦,豌豆豇豆红薯,谷子稻子棉花等等,有些是吃叶子,有些是吃果实,有些是吃根和茎。有些禾苗长得很像,不经过实践很难分清。到了夏天,金黄色的麦浪翻滚,沉甸甸的麦穗诉说着丰收的喜悦,玉米也长高了,高粱和谷子也都快成熟了。还有很多很多的蔬菜,一年四季,一茬接一茬。农民们一边收割,一边播种,整天汗流浃背,很少有轻松的日子。进入秋天,玉米地里一片金黄,棉花地里一片雪白,红薯地里堆满红薯,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在田间穿梭,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冬天,田野里一片寂静,农民们也难得休息,继续平整土地,挖水渠,修公路,积累肥料,忙前忙后,等待着来年春天的播种。
清晨,站在田野里,望着这古老的乡村,阳光照耀下非常富有诗情画意,绿树成荫里是粉墙碧瓦,袅袅炊烟从一家一户的房顶升起来,小鸟在林间歌唱,互相间鸡犬相闻,偶然有孩子的啼哭声,大人的呵斥声,构成了一曲难得的乡村进行曲。看看乡村四周,就像一幅难得一见的美丽画卷,乡村是主题,四周是风景。
随着太阳的不断升高,大地变得温暖,整个村庄也开始活跃起来,该上学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去上学了,家长们都开始到农田里干活,庄稼也都特别兴旺,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生机勃勃沸腾热烈的劳动画卷。
到了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给整个村庄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晚上是炊烟笼罩着整个乡村,在空中弥漫开来,空气里散发着饭香,那是家的味道,也是温暖吉祥团员的象征。此时,牛羊归圈,鸟儿归巢,村庄渐渐安静下来。村民们经常在院子里围坐在一起拉拉家常,谈古论金,其乐融融。随着满天繁星圣上夜空,月亮含羞露出笑容,看着温馨的农村,这时候的村民才渐渐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乡村。那时候虽然男耕女织,虽然安宁有亲情,但却始终没有摆脱贫穷和落后两种状态。贫穷就像一根粗壮的绳子,勒紧着村民的脖子;落后就像无数带病的细菌,扰乱着村民的脑子。他们期盼着发家致富,盼望着有文化有知识,有一天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终于,随着改革的号角响起,村里有人闯出去了。随后三五个,再接着成群的年轻人走出了古老的乡村,走进了大城市。
沉睡了几百年的乡村彷佛苏醒了!苏醒之后的乡村就像疯狂了一样,曾经有一个五彩缤纷的梦想。他们不停地开发,不停地打工。当这种五彩缤纷的梦想破碎之后,村民们并没有实现富裕的梦想,他们只是在城市打工,拼死拼活做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梦。
如今,我的老家早已经今非昔比,随着经济大潮波澜壮阔地席卷神州大地,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几何时,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村里听不到欢声笑语,只剩下很多老人和孩子。曾经热热闹闹的学校如今越来越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越来越多。那片古老的土地大都是老弱病残在耕耘。土地也发出了深沉的叹息。随着年轻人和青壮劳力的减少,农村的繁荣只能是虽然高楼林立,却没有大人小孩一家人欢聚一趟的家庭气氛。多少人在外边漂泊,生活并不容易,但回到农村,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残酷无情的贫穷和落后。经过几十年争先恐后的开发,贫穷这根绳子并没有被挣断,落后和愚昧的病菌依然没有从脑子里驱散,而严重的病魔和力量甚微的养老又像枷锁一般开始围困这些知识水平不高年龄越来越大的村民。他们年轻时候被称为农民工,老了之后缺乏足够的医疗健康保障。最可怕的是他们还想继续劳动,他们却已经丧失了劳动的能力。有时候,我望着这座古老的乡村,内心里百感交集。我常常无力地叩问自己:这古老的乡村,究竟会走向何方?
我自从十二岁开始离开家乡,到如今已经三十多年了。漂泊在外,常常思念家乡。乡愁就像一棵大树,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越是在孤独寂寞的时候,越是在长夜难眠的夜晚,越是一个人的良辰美景,越是在想念亲人的时候,乡愁总是如影随形,悄然袭来,让我魂牵梦萦,魂不守舍,情思绵绵,如潮涌来。
我常常想起童年的玩伴,想起亲戚和邻居,想起疼我爱我对我视如珍宝的姥姥、父亲和母亲,如今他们都已经离我远去了。逝去亲人的故乡虽然依然是故乡,但脱离了亲情的故乡就像挣断了线的风筝,想回头却被风吹着,难以掌握自己的方向。
古老的村庄对我来说,已经渐行渐远。但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和牵挂着我的故乡。
古老的村庄,那片神奇而且美丽的土地,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家园。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她都深深地珍藏在我的心中。
我希望,她能够砍断那根套在脖子上的贫穷的绳子,清除所有带着病毒的愚昧落后的细菌,战胜苦难,摆脱灾难,能够永远保持着那份古朴和宁静,让人能够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亲情和温暖的乡情。
多么盼望这古老的村庄能够焕发青春,坚守曾经的古老文明,激活科技发达的现代文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能够永远安宁,健康,坚守真诚,永葆善良,富足而有梦,文明而幸福。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