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黄山迎客松(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黄山迎客松(散文)


作者:滴善斋 秀才,238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21发表时间:2024-07-13 09:54:45
摘要:黄山迎客松,乃黄山标志性景观。它破石而生,一侧枝桠伸出,宛如张开双臂迎接四海宾朋。其姿态优美,历经千年风雨,坚韧不倒,见证岁月沧桑,成为中国人热情友好的象征。

【江山·根与魂】【东篱】黄山迎客松(散文)
   迎客松,作为黄山的标志性奇松,其诞生地在黄山风景区玉屏楼青狮石旁。这里的海拔高达1670米,地势险峻,环境恶劣。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地方,迎客松以其独特的姿态屹立于世。这棵奇松不仅是黄山的象征,更是中国自然景观的一张名片。
   迎客松的树高约10米,胸径0.64米,树干中部伸出长度约莫7米的两大侧枝,形成了独特的姿态。它的枝下高约2.5米,足以让来此的游客在树下驻足观赏。迎客松的姿态犹如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展双臂,热情地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
   玉屏楼是黄山的著名景点之一,徐霞客曾称这里为“黄山绝胜处”。楼前的悬崖峭壁上,迎客松依着青狮石,迎风破石扎根而生。青狮石如同一只威严的狮子,守护着这棵珍贵的松树。迎客松的树干在青狮石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挺拔,它是一位迎风矗立的绿衣使者。它的树根深深扎进岩石缝隙中,紧紧抓住那一方天地,坚韧不拔地与命运抗争。
   迎客松所在的环境并不宽裕,周围是陡峭的山崖和深邃的谷底。阳光洒在松针上,闪烁着点点金光,诉说它的历史和故事。这里的气候多变,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暑,都是对迎客松的巨大考验。然而,迎客松从未屈服。它的树干挺直,枝叶繁茂,展示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迎客松的诞生地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片充满灵气的土地。这里的每一寸土壤,每一块岩石,都见证了迎客松的成长与坚韧。每当游客们站在玉屏楼前,仰望迎客松,都会被它的壮丽和顽强所深深吸引。迎客松的诞生地,正是黄山奇松的灵魂所在,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一睹风采。
  
   二
   站在黄山迎客松前,“平生万丈深渊顶;自在八方贵客前”的对联在脑海浮现。我亲见其身姿,读懂它的精神。那是顶风傲雪的自强,坚韧不拔的拼搏,众木成林的团结……它如一位硬汉,展现着生命的尊严与力量。
   迎客松的尊荣地位不仅体现在它的生长环境,更体现在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自古以来,黄山迎客松便受到了文人墨客的青睐。迎客松的形象不仅出现在无数的诗词和绘画中,更是被国画大师刘晖以铁画的形式,永久地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内。
   迎客松的存在,赋予了黄山一种独特的韵味。它的枝干如同巨龙般横卧在悬崖之上,树冠则如同一把巨伞,为登山者遮风挡雨。迎客松不仅是自然的奇观,更是人们心目中坚韧不拔的象征。面对风雨雷电,迎客松始终屹立不倒,其坚韧的品质也正是人们所推崇的精神。
   迎客松不仅在艺术创作中广受赞誉,它还经常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和对联中。迎客松面临绝壁而生,扎根于坚硬的岩石中,它在向世人展示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峰林沟壑间遍布的黄山松,以其苍劲之姿,舞动着自然的旋律。它们有的傲然挺立在悬崖峭壁,有的相互依偎在山谷角落,棵棵松针都透着坚韧与灵动。
   风过时,松枝摇曳,风声与松涛共鸣,似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云涌处,松树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恍若仙人的居所。因这黄山松,山有了魂魄,雨落下也多了几分诗意,泉流声愈加清脆悦耳。
   鸟儿在松间跳跃欢歌,草木也因松的陪伴焕发出别样的灵气。黄山的美,诚然始于松。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而于我而言,却是“黄山归来不看松”。那松的韵味,才是黄山最令人难忘的景致。
  
   三
   铁画中的迎客松,宛若一位亘古不变的守护者,静静矗立在画布中央,象征着黄山的坚韧与不屈。那铁画中的松树,枝干如钢铁般坚毅,叶片如针刺般锋利,能穿透时光与岁月,永远保留着它最初的模样。铁画创作中,艺术家用铁笔细细描绘出每一根松针,每一段树皮,将那迎客松的坚韧与挺拔完美地呈现出来。迎客松的形象,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中国人民那种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精神。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便是国画大师刘晖根据黄山迎客松的真实形态精心制作的。这幅铁画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对黄山迎客松形象的永恒定格。铁画中的松树,枝叶繁茂,姿态优雅,你能感受到迎客松那种迎风而立的气势。每当宾客踏入安徽厅,迎客松便以它那热情的姿态,它在无声地欢迎着每一位来访者。迎客松在铁画中所展现的那种坚毅、挺拔的形象,不禁让人们对黄山产生无限的向往与敬仰。
   迎客松在铁画中的形象,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自然景观,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着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像迎客松一样,扎根大地,迎风而立,不屈不挠。正是这种精神,使得迎客松在铁画中得以永恒,使得黄山的美丽得以传世。迎客松不仅仅是黄山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诸山之松,也各有魅力。泰山松傲立峰巅,雄伟之风震撼人心;衡山松藏于幽林,静谧惹人怜;华山松险峻而立,坚韧动人;嵩山松古朴于寺,厚重醉人意。它们以独特姿态,赋予名山灵动神采,让人流连,沉醉其间。
   黄山迎客松不仅在形态上独具一格,更在精神内涵上超越了五岳的松树。它以其独特的姿态,热情的形象,成为了黄山的代表,乃至中国自然景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黄山迎客松的映衬下,黄山之美显得更加绚丽多彩,令人流连忘返。
  
   五
   为了守护这稀世珍宝,黄山早就对迎客松实行了“特级护理”。这种护理,是一份深沉的责任,一种执着的坚守,更是一曲对自然敬畏与尊重的赞歌。
   那一间不到6平方米的小屋,紧挨着迎客松,常年居住着专职护理员。他们远离尘世的喧嚣,与孤独和责任为伴。在这狭小的空间里,他们的心却无比宽广,装满了对迎客松的关怀与牵挂。
   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山间的薄雾,护理员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细细观察迎客松的树干,查看那岁月雕琢下的纹理是否有了新的变化;轻轻抚摸树皮,感知其粗糙表面下的生命律动;仔细审视松针,留意每一根松针的色泽与形态。哪怕是最细微的改变,都逃不过他们敏锐的目光。他们深知,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可能预示着迎客松的健康状况。
   除了日常的观察,护理员还要承担起浇水、培土、施肥的工作。他们的动作轻柔而专注,像呵护着熟睡的婴儿。每一滴浇灌的水,都带着他们的期望与祝福,希望迎客松能茁壮成长;每一把培上的土,都充满了他们的关爱与珍视,愿为迎客松的根基提供更坚实的支撑;每一次施加的肥料,都是精心挑选和调配的,只为让迎客松能拥有更充沛的生命力。
   白天,他们站在迎客松的保护栅栏外,用温和而坚定的声音,规劝游客不要吸烟、不要接近。他们的目光时刻不离迎客松,警惕着一切可能对它造成伤害的行为。在他们眼中,迎客松不仅仅是一棵树木,更是黄山的灵魂,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容不得半点疏忽和亵渎。
   而当有异常情况出现时,他们会立刻汇报,并配合技术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他们的迅速反应和专业处理,成为迎客松抵御风雨的坚强护盾。
   了解到黄山现有的800余株古树名木,尤其是那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54棵名松古树都配有专人负责看护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感动。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更是人类对历史和未来的庄重承诺。
   这些古树,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流转,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记忆。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时间的诗篇。而我们,作为这片土地的守护者,有责任让它们继续屹立在那里,为后人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让我们向那些默默守护的护理员们致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在他们的守护下,迎客松及众多的古树名木将继续在黄山的怀抱中,展现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成为永恒的传奇。
  
   2024年7月13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
  

共 30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迎客松,可是说是远近闻名,便是没有到过黄山的人,也听说过迎客松,而且人们在谈到迎客松时,特指黄山的迎客松,因此它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作者先是介绍了迎客松的位置,特征,随后讲述了迎客松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因为有了迎客松,而让黄山更多灵气与别样的美。迎客松之所以广受赞誉,是因为“迎客松面临绝壁而生,扎根于坚硬的岩石中,它在向世人展示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作者不仅讲述了现实中的迎客松,也讲述了铁画中的迎客松,铁画中的迎客与现实中的迎客松交相辉映。文章最后讲述了人们对于迎客松保护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反映了人们对它的爱戴之情,同时那些为保护迎客要松而默默作出贡献的人同样值得讴歌和致敬。好文值得推荐,祝创作快乐。【东篱编辑:鲲鹏一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13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鲲鹏一飞        2024-07-13 09:57:58
  作者对迎客松的形,神,义,作了深刻描写,既讴歌了迎客松,也讴歌了保护迎客松的人,让文章得到升华。
回复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13 10:36:24
  谢谢一飞老师的精心编按和润色,辛苦你了,你的编按让我的拙作锦上添花!祝你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13 10:03:15
  正如编辑一飞老师的概括那样,文章对迎客松做了形神意的全面解读。迎客松,已经属于全民形象,要写出韵味和特色极为不易,作者以精炼的文字,开阔的思域,深度把握遮住明星松树,令人赞叹。文章写“特级护理”,表达的是一种深厚的文化情怀,可以说,迎客松已经注入了太多的独特的文化元素,不仅仅是一棵松树,还是一张可以传千古而不褪色的名片。点赞这篇文章,谨祝创丰!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13 10:37:05
  谢谢怀才老师的精彩解读和美评,祝你身体健康!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7-13 12:27:58
  没去过黄山,但迎客松知道,我还用十字绣绣了一幅迎客松山水画挂在家中,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黄山的景色。老师把黄山的迎客松写得活灵活现,把它的那种崇高精神崇高的品德表达得淋漓尽致,既写景又写树又写人,很美很美,问好老师,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复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13 14:32:18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评论,你啥都会,样样能干!很厉害!祝你生活愉快!
4 楼        文友:简柔        2024-07-13 14:54:10
  黄山的迎客松很出名,这是怎样的一棵松,在滴善斋老师笔下鲜活呈现,美的不仅是它的外形,还有气韵,是黄山的一道瞩目的风景。迎客松有着旺盛的生命活力更是护理员的精心养护,他们与松在一起,所以也汲取了松的品质,把自己活成了一棵松。意蕴丰厚,笔触细腻,视野开阔,优美万千。美文拜读,学习了。
回复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13 16:13:59
  谢谢简柔老师这么美的评价,祝你生活愉快!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7-13 16:48:30
  我就是很早就听说迎客松,但至今也没亲眼见过,今天在老师的美文中见到了,岂止是迎客,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拜读学习佳作。祝夏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5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13 20:34:16
  谢谢韩格老师的美评,祝你生活愉快!
6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7-13 17:09:27
  迎客松是黄山松的代表,是黄山的灵魂和标志,也是安徽的名片和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象征。正如龙主编所言:迎客松的形象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那种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民族精神。据最新的资料,迎客松地处海拔1680米处,巨幅铁画屏风《迎客松》原来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经周总理的提议和安排,以转入人民大会堂接待厅,已经成了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我今天百度才知晓,原来泰山也有一棵迎客松,位于泰山东路盘道的五大夫松西侧的山腰上,也称泰山望人松。不过,我们更熟悉的是黄山迎客松。非常羡慕、佩服滴善斋老师的文旅摄影生活和系列文化散文的高度以及笔耕不辍的勤奋精神。向你学习,祝创作愉快,笔健文丰!
回复6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13 20:36:17
  谢谢雪胎梅骨老师的专业评论,你也是地道的黄山通,我了解的还不够,祝你生活愉快!
7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7-13 17:28:39
  黄山的迎客松,已是我国的一张靓丽而独特的名片,令世人印象深刻。趋之瞻仰。对于它的底蕴,老师开掘深入,揭示到位,令读者阅之清新。诚如老师所言,它不仅唯一绝无仅有的自然奇观,更是一种坚韧不拔的象征。拜读好文,感受精彩!遥祝夏祺。
回复7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13 20:36:51
  谢谢郑老师的精彩评论,祝你生活愉快!
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7-14 15:56:00
  文章不仅写黄山松的形态,可以说给黄山松赋予了灵魂,写出了人们对黄山松的热爱与敬畏。好文!祝贺摘精!遥握问候,谨祝好!
回复8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15 02:19:58
  谢谢湘莉美女的美赞,祝你生活愉快!
9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7-14 20:36:56
  黄山迎客松,迎接老师,老师描写深刻,读来如身临其境!学习了!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9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15 02:20:20
  谢谢矿老师的美赞!祝你一切顺利!
10 楼        文友:瘦马        2024-07-15 17:35:31
  迎客松是黄山的象征,也是国人心目中一张为数不多的通用的名片,若问中国哪棵树最名,毫无疑问绝大多数会选黄山的迎客松。老师把迎客松的形象描述的非常形象,也很传神;又从这棵世界级的名树中挖掘与华夏民族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精神,文章便有了“魂”;再则,又写出了鲜为人知的迎客松的护理工作,也为美文增添了趣味性。从而使美文形、神、趣皆备。学习美文,致敬老师。
回复10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17 17:57:43
  谢谢瘦马老师的精彩解读,祝你生活愉快!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