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星月】说说家乡话(随笔)

精品 【江山·根与魂】【星月】说说家乡话(随笔)


作者:淇水碧柳 进士,7861.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52发表时间:2024-07-13 16:47:33

说实话,年少时我有点嫌弃自己的家乡话,感觉又土又梗。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乡话竟然成为我心底最亲切最温暖的牵挂——每次回到老家,听到熟悉的乡音,心里顿时暖暖的,甚至忍不住眼角发潮。
   我家位于河南省鹤壁市西部山区。鹤壁市城区的语言可以说是典型的河南普通话,非常接近普通话,可以说全国大部分人都可以听懂。可是市郊的语言就分为好几种了,而且很多人听不懂。
   老市区东边的山城区石林乡因为离安阳市汤阴县比较近,他们的方言就接近汤阴话,特点是儿化音比较重,音调柔和,比较好听;新区因为处在浚县和淇县地界,所以周边农村的方言就是浚县和淇县口音,特点是比较侉,但两者又有不同,淇县带点儿化音;我家位于老区西部山区,离安阳市的林州市比较近,因此我老家的方言就接近林州口音,但是与林州话又有不同。
   我们属于淇滨区大河涧乡,我们那儿的方言跟鹤壁老区西北部的鹤山区差不多,因为都离林州比较近,都接近林州话。林州话很有特色,声调铿锵有力,如同巍峨的太行山一样,毅然坚定。我老家的方言少了些坚毅,但还是比较硬,总之听起来很直爽,很朴实,与鹤壁市东部的方言相比,多了些力量,少了些婉约和温柔,给人的感觉就是又土又梗。
   我们老家方言最大的缺点有两个:一是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二是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不分。比如:“群众”我们那儿读作“穷纵”,“春天”读作“葱天”,“顿时”读作“动死”等等。再加上有的人说话嗓音高,语速快,因此当你第一次来到我们那儿,可能真的听不懂人们在说些什么。
   我们老家方言的第二个缺憾是:对一些事物的称呼有着强烈的地域性,某种东西到了我们这儿,可能就有了不一样的名字。
   比如身体方面的。我们这儿“额头”叫做“西门头”,额头突出称作“锛镂头”,发际线靠后称作“压楼高”;“膝盖”叫做“菠萝盖”;“头发”叫做“毛翼”,额头上的刘海叫做“俊毛”,还有女性的“乳房”我们这儿有个美称,就叫做“美美”等等。
   人物称呼方面。以前我们这儿称呼父亲母亲都是叫做“爹”、“娘”,后来也跟着城里人叫做“爸爸”、“妈妈”。我们这儿称呼“姐夫”为“姐沃”(姐夫的变音),“姑父”为“姑沃”,“姨父”为“姨沃”。在我们这儿,一个称呼会因为重音的不同而表示不同的意思。比如“大爷”,如果没有加重音就表示称呼爸爸的哥哥,其配偶称作“大娘”,如果在“爷”字上加了重音那辈分就高了,是对爷爷那一辈老大的称呼,其配偶称作“大奶奶”;还有“老爷”一词,如果简单的叫“老爷”,除了表示以前官场上对大官的尊称,再则就是称呼妈妈的父亲(外祖父),此处应该写作“姥爷”,其配偶我们叫做“姥姥”(外祖母),如果后面再加一个“的”,叫成“老爷的”,那就是对爷爷父亲的称呼(曾祖父),其配偶就叫做“老奶奶”(曾祖母),辈分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如果家族比较大,办事的时候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称呼一定要慎重,不然就是本地人也会闹不清的。
   时间和天气方面的。“前天”叫做“茄个儿”,“昨天”叫做“夜个儿”,“今天”叫做“今个儿”,“明天”叫做“明儿”,“后天”叫做“后个儿”;“凌晨”叫做“傍明儿”,“下午”叫做“后晌”、“傍黑儿”,“晚上”叫做“缓节儿”……“太阳”叫做“老爷儿”,“下小雨”叫做“克星”。
   动物也有别称。“蛇”叫做“皮条”,“麻雀”叫做“小虫”,“喜鹊”叫做“麻嘎子”,“牛”叫做“吽”,“青蛙”叫做“青壮”,“蟾蜍”叫做“癞蛤蟆”,“蜈蚣”叫做“蚰蜒”,“蜻蜓”叫做“水叮叮”,“蚯蚓”叫做“出转”,“蝴蝶”叫做“扑棱蛾子”,“蝉”叫做“马几料子”等等。
   其他还有关于行动方面的。“闲逛”叫做“摸游”,骂人用“戳爆”、“戳种”、“出鳖形”、“噱台儿”,反驳叫做“打别”、“抬杠”,讲和叫做“和稀泥”、“打马虎眼”,夸女人长得漂亮叫做“且得了”,说女人性格轻浮叫做“猴得了”,说人有气质有魄力叫做“雅得了”、“兴得了”等等。
   我们这儿民风朴实,老百姓善良,直爽,待人真诚而热情。你走在村里,遇见熟悉的村民都会跟你打招呼。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去哪儿了?”或者是“你去弄啥了?”外面的人不了解民情可能会感觉不舒服,感觉有被侵犯到隐私权:我去哪儿干什么还要跟你说吗?其实你误解村民的意思了,他就是简单地在跟你打招呼,至于你如何回答他根本不在意也不介意。有的人会实话实说:“我去哪哪办点啥事。”或者“我去地里干啥活了。”有的人不想说实话就说:“我去东边办点事。”问话的人绝对不会再打破砂锅问到底,他就是跟你打招呼,相当于城里人见面问好。
   如果你赶上了吃饭时间,遇到正在门外吃饭的乡亲,他们会热情地招呼你:“过来吃点吧。”遇到这种情况,你可千万不要当真。我们这儿有句话:“让让你是一礼,锅里没有你的米。”邀请你吃饭纯粹是打招呼,也是一种礼数,如果你要当真那双方就都尴尬了。当然,也有关系不错的,会趁机坐下来跟主人一起吃饭,这些人那是关系好的,即使主人不礼让他也会去蹭饭。不过如果你真的遇到难处或者不方便了需要吃饭,只要你说明情况,村民们也会热情地让你吃饭的,我们那儿的村民们还是比较热情好客的。
   农村与城市最大的区别,就是农村的邻里关系特别好,不像城市,在一栋楼住了好几年互相都不认识,甚至面对面都不熟悉。而农村,村里的人大部分都认识,彼此见了面会按照一定的辈分互相打招呼,开玩笑也就成了最常见的现象。
   我们这儿玩笑可不是随便开的,有句话说:耍婶不耍叔,耍叔耳巴呼。意思是可以跟婶子开玩笑,不能跟叔开玩笑。除了可以跟婶子开玩笑,还可以跟嫂子开玩笑。也有的地方还可以跟姐夫,姑父开玩笑的,“十里地改规矩”,只能入乡随俗。我们老家的一些村民性格粗犷,开玩笑的尺度很大,一见面各种少儿不宜的荤话和黄段子脱口而出,立刻招来了那些被开玩笑的妇女的反驳,妇女们也不是吃素的,嬉笑怒骂,不客气地“问候”那几个开她玩笑的人的父母或祖宗,说的急眼了有时还要动手打闹一番。双方谁都不会恼,这种场合,都是在开玩笑,说得再过分也都是过过嘴瘾,谁也不会当真,你要是真恼了反而没趣了。
   中国地域辽阔,语言也是博大精深。就是在我们老家,隔了七八里地,方言也会有差别,比如离我们毛连洞村七八里地的谭峪村和弓家庄村,说话就跟我们村有了区别,但是跟盘石头那几个村也有不同。盘石头附近那几个村,因为紧邻林州市,所以很接近林州口音,谭峪村和弓家庄村的口音位于两者之间,属于两种语言的过渡阶段,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们把衣服上的“口袋”叫做“裤出”,“笤帚”叫做“耳巴子”,“婴儿”叫做“个捏儿”,非常有意思。
   在城市里生活了十来年了,尽管自己没意识到,自己的口音也变化了不少,因为在城市里说家乡话会有很多人听不懂,所以不知不觉就说成了鹤壁普通话;但是每当我回到老家,踏上家乡的土地,基因里的那份乡音功能立刻被激活,一开口就是又土又梗的家乡话,这也让跟我打招呼的乡亲们很是亲切——不像某些人,出门没几年,回到家就开始装洋腔,让村民们非常不屑:出去才几天,出啥样儿了?
   每次跟乡亲们用家乡话聊天,我的心里都有一种归宿感,无论离家多远,生你养你的家乡是你心中永远的牵挂。即使家乡话再难听,它也像我们的亲人,伴随我们长大,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身体里,“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无论离家多远,只要回到家乡,就要说好家乡话,莫忘自己的根。
  

共 30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碧柳这篇随笔读起来特有意思,让我了解了当地方言的特点。作者老家方言有两大特点:一是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二是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不分。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词语读起来不是原音,说话很有地方特色。作者老家方言另一个特点是对一些事物的称呼有着强烈的地域性,叫法就不同了。不了解当地方言,听着还真能造成误解。城市与乡村说话氛围不同,邻里关系也不同。家乡虽然说话方言多,说话直爽,但是乡情还是浓浓的,听见有人说家乡话,倍感亲切。说本地方言,外地人不懂,但是同是一个地方长大的人,无论走出多远,听到有人说家乡话,如同听到天籁!好文笔,介绍家乡话详尽,举例说更有了解价值!【编辑:江南柳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13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4-07-13 17:50:31
  我们这里也把蟾蜍叫癞蛤蟆
2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4-07-13 17:53:35
  黑龙江人说普通话还算标准,地方言不算多。但是我来这里一开始有些词听了不知道是啥意思,比如他们说“挂锄”,问过才知道是说地铲完草了,锄头用不上了。
回复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7-13 22:52:01
  每个地方的方言都很有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谢柳烟老师的精心编辑!
3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24-07-13 19:27:39
  上一周去了一趟河南,那个地方叫宝泉。风景优美,就是身边多是一起去的家乡人,少有河南本地人。下蜀犬吠日再去注意听听。
回复3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7-13 22:53:22
  河南每个地方的方言也不一样,我们家乡的方言就很独特,林州话比较有辨识度,在全国也很有名。
4 楼        文友:乡鹤        2024-07-13 21:59:04
  碧柳老师的这篇随笔,把具有地方特色的乡音呈现的面面面俱到,意味深长。有些地方性的方言甚至闹出许多笑话,也有的方言具有地方特色,外地人根本听不懂。但风趣而又接地气,让人在异乡听到乡音后仿佛格外亲切而动听,或许这就是他乡遇故知的激情和感动吧。全文叙述生动传神,意义深远,语言精炼,是一篇感人的随笔佳作。学习了!碧柳老师!
回复4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7-13 22:55:18
  感谢曹老师欣赏留评支持!南北方言差别很大,有时候遇到南方人,听他们说话就像在听外语,一点也听不懂,感觉我们北方的方言接近普通话,比较容易能听懂。
5 楼        文友:柏丫        2024-07-14 11:40:34
  河南话也是蛮有趣的,在碧柳老师笔下有了生命和灵魂。学习了。
回复5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7-18 21:41:44
  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有自己的特色,谢谢柏丫老师欣赏留评支持!
6 楼        文友:柏丫        2024-07-14 11:41:53
  平时并不觉着方言有什么好,写的时候细细琢磨,还真感觉到了可爱之处。
7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4-07-14 15:17:13
  我两个姐姐都嫁在河南南阳邓州市,她们那边的方言和你们那里也不一样。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7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7-18 21:43:03
  河南每个地方的方言也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色。谢谢彩蝶妹妹留评支持!
8 楼        文友:刘昊        2024-07-19 18:59:22
  碧柳的佳作,我有同感。小时候也是嫌自己的方言太土,如今,虽在异乡多年,仍保持说家乡话,单怕日子久了家乡话不纯甚至变味,就这样多年来一直坚持,回到老家时,家乡人说我的口音变味厉害。乡音、方言,让我一直记住故乡,难忘故乡。无论走多远,听到家乡话,如同听到天籁!
回复8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7-21 21:44:38
  说好家乡话,不忘自己的根。感谢刘昊老师欣赏美评!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