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金文】沙漠碧海红碱淖(散文)
山是坚硬的宝石,水是柔软的美玉。有水的地方才有生命,有生命的地方才有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沙漠之中最渴望的是什么?是水。黄土高原最缺少的是什么?也是水。绵绵沙漠缺水,茫茫高原缺水,沙漠里会有海吗?我怀着十分好奇的心情悄悄问自己。
初次听说红碱淖(nào),我就对她十分向往。后来听人说红碱淖又名“神湖”和“昭君泪”,我更是对那里充满好奇之心。据资料记载,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市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之间,处于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毛乌素沙漠与鄂尔多斯盆地交汇处。总面积54平方公里,湖面大致呈三角形状,沿岸有七条季节性河流注入,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湖泊。红碱淖也被称红碱淖尔(nàoěr)、红碱淖海子,淖尔和海子都是内蒙方言,都是湖泊的意思。几年前的一天,我和同学谈论起红碱淖的神奇魅力,他们毫不犹豫地说,咱们也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要犹豫,明天就出发!
当我第一次见到红碱淖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大吃一惊:这方圆五六十平方公里全是水呀!这可不是一般的水,这是高原与沙漠中的生命的水,这里无限广阔无比辽阔,水面平静如镜,水上飞鸟云集,天空白云朵朵,近岸芳草萋萋,远看诗情画意,近观心旷神怡,这是一片难得的水鸟乐园,这是一片神奇的沙漠之海。
有人称她为沙漠明珠,我却以为明珠太小,不足以形容她的辽阔与博大;有人称她为高原清泉,我又觉得清泉过于纤细,不足以形容她的宽广与浩大;有人把她比作沙漠的眼睛,可我认为眼睛虽然灵活美丽,形容不了她的碧波荡漾和胸怀坦荡;有人把她称为神湖,我却觉得虽然高度概括了她的神奇,却无法形容她的柔情‘她的婉约’她的唯美。在我的心中,唯有海可以彰显她的胸怀,唯有海可以表现她的品格,唯有海可以概括她的深情,唯有海可以传递她的神奇和美丽。
红碱淖还被当地人称作“昭君泪”。在当地,曾经有一个流传很久的历史传说。
我们阅读历史,常常感觉历史就是一个沉重的大悲剧。个人命运在历史长河里就像沧海一粟,一粒尘埃。特别是专制王朝之下普通人的命运甚至不如蝼蚁。我们听传说,听故事,也要认真分析,学会分辨真伪,读懂故事背后个人的真实命运。
汉宣帝当皇帝的时候,国力非常强盛。
北方的匈奴经过汉武和昭宣时代的轮番打击,内部开始分裂,经过多年内乱争斗,匈奴变得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
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愿意归顺,并亲来长安拜见汉宣帝。
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入朝拜见汉元帝,并自请为婿。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赐给呼韩邪。王昭君由于长期被埋没于宫中,眼看青春易逝,毫无出头之日,在百感交集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舍身取义,主动请行,与单于呼韩邪结成姻缘,演绎了千古流传的昭君出塞的悲壮故事。
王昭君就是王嫱(qiáng),字昭君,是西汉时期秭归人(今属湖北),她出身平民,是齐国王襄之女。晋代时为了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古代的四大美人,被形容为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王昭君就是古代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其中的落雁一词即指的就是王昭君。
当年,秋风阵阵,芳草萋萋,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的风声雨声,加上离愁别绪,愁云密布,马嘶雁鸣,让王昭君心情非常悲伤。她想起自己的故乡,想起自己的亲人,想起自己的遭遇,想起不可捉摸的未来,坐在马背之上,怀抱琵琶,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正在南飞的大雁听到这忧伤的琴声,看到坐在马车上的这个美丽女子,竟然忘记了摆动翅膀,忘记了是在飞翔,因此大雁竟然在一种忘我的情况下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赢得了“落雁”的美称。
事实上,王昭君从17岁的时候,就被选入宫中待诏。由于宫女极多,年复一年苦熬岁月,翘首期盼,又思念亲人,王昭君却一直没有机会见到过汉元帝。
王昭君在临去匈奴前,在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才看到了王昭君。她又美丽又端庄,非常可爱,汉元帝一见,惊为天人,很想将她留下,但作为天子,既要维护自己的体面,又怕失信于人被人鄙夷耻笑。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竟然有这样清新脱俗的美女,怎么自己多年都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次拿出昭君的画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呢?原来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毛延寿给宫女画像,宫女们必须送给他礼物,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王昭君长相美丽,人品端正,自然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意,不愿送礼物,所以毛延寿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为此,元帝非常恼怒,让人杀了毛延寿。
离开了家乡,见不到父母亲人,离开了中原,不知道今生今世是否还能回来,王昭君内心非常痛苦。但王昭君如何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她只有强忍悲痛,以泪洗面,日夜思念家乡,想念亲人。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她迎着塞外呼啸的秋风,千里迢迢地前往匈奴地域。
当王昭君走到尔林兔草原的时候,再往前走就是匈奴的地界了,王昭君想着即将告别中原,不由自主地下马回望,顿时肝肠寸断,撕心裂肺。想到从此乡关万里,恐怕一辈子也难以回还。她让送行的队伍停下来,自己望着万里之外的故乡方向,一边饮泣吞声,一边泪如雨下。她整整哭了七天七夜,流了整整七天七夜的眼泪,于是就形成了这一汪六七十平方公里的红碱淖。最后在送行官员的催促之下,才恋恋不舍地跨上自己的坐骑,北上而去。
天上的王母娘娘听说昭君出塞的悲伤故事,非常感动,于是便派七仙女下凡。仙女们各持一条彩带,从七个不同的方向向其走去,于是就有了七条河同时流入了红碱淖,也就是“昭君泪”。
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王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站在红碱淖面前,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一方面对于历史,我深深地感到沉重而痛苦,一方面又深感王昭君的命运,让人无限同情。泪水化为珍珠,珍珠化为清泉与河流,河流又汇聚在一起,形成今天的湖泊。远远望去,那一片浩渺的湖水,在天际处与蓝天白云相接,水天一色,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微风拂过,湖面波光粼粼,仿佛是一面巨大的水晶玻璃镜子,被大自然轻轻抚弄,闪烁着细碎而迷人的光芒。走近湖边,脚下是细软的沙滩,仿佛是一条金色的丝带,环绕着这片蓝色的宝藏。沙粒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与湖水的湛蓝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我蹲下身子,用手轻轻触摸着沙子,感受着它的温暖与细腻。那一粒粒沙子,仿佛是时间的细沙,在岁月的沙漏中缓缓流淌,记录着红碱淖的变迁与沧桑。我和几位同学沿着岸边弯曲的小路漫步,一边谈古论今,一边浏览红碱淖的风光,心情就像清泉一般,沁人心脾。
湖水清澈见底,透过那透明的碧水,可以看到湖底的沙石和水草。水草在水中轻轻摇曳,宛如婀娜多姿的少女,翩翩起舞。小鱼在水草间穿梭嬉戏,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为这片宁静的湖水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远处水面和天空中,是珍稀鸟类在游弋和飞翔。我将手伸进湖水中,感受着那清凉与柔和。湖水从我的指尖滑过,仿佛是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肌肤,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慰藉与安宁。
站在湖边,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那些沙丘,有的如一群群的牛羊,有的如一层层的波涛,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金黄色的轮廓,与湛蓝的湖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些沙丘已经被当地人开发,生长着一些绿油油的玉米,这些玉米,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地生长着,为这片沙漠增添了美丽的绿色和希望。几多沉浮,几度沧桑,这片土地,经历了多少悠悠的岁月,见证了多少人世间的变迁。
红碱淖也是众多鸟类的天堂。各种珍稀的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它们在天空中翱翔,时而盘旋,时而俯冲,展现出优美的身姿。鸟鸣声此起彼伏,仿佛是在演奏大自然中最动听的乐章。
红碱淖的天空是白云的故乡。这里由于没有受到过度开发的侵蚀,没有受到科技副作用的污染,风依然纯净,云依然飘逸,空气依然清新,花儿依然芬芳,白云依然如棉花一样洁白。恍然之间,我把蔚蓝的天空当作了茫茫草原,把白云看作了成群的牛羊,一种自由飘逸的美丽画卷在红碱淖的上空展开,并延伸到红碱淖的周围。
阳光洒在湖面上时,整个湖泊仿佛被唤醒。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如梦如幻。微风拂过,湖水轻轻荡漾,发出细微的声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它的故事。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将整个湖面染成了一片橙红色。远处的沙丘,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剪影般的效果,仿佛是一幅水墨画,淡雅而宁静。湖边的绿草,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那些芦苇,有的已经枯黄,有的依然翠绿,它们在夕阳的余晖中,交织成了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我静静地走在湖边,欣赏着这美丽的日落景色。此时此刻,我的心中没有一丝杂念,只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我感受着微风的轻抚,聆听着湖水的低语,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夜幕降临,天空中繁星闪烁。我仰望着星空,思绪就像夜空的云朵,自由飘逸。
第二天,我们离开红碱淖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不舍与眷恋。我知道,这片神奇的土地,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红碱淖因为有水而精彩,因为昭君出塞而深沉。这里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生活着游牧民族,他们在这里放牧、狩猎,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红碱淖见证了无数的战争与和平,见证了人类的兴衰与荣辱。它就像是一位沉默的老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红碱淖既是大自然的宝藏,也是我们心灵的寄托。在这里,我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宁静。我相信,无论人间如何变迁,红碱淖都将永远保持着它的魅力与生机,为我们带来无尽的希望与梦想。
红碱淖,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是高原之上的湖泊,是沙漠之中的海洋,是激情燃烧的青春,是内涵无穷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