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韵】一抹夕阳红(随笔)
在岁月的画卷里,养老院往往被描绘成一幅温馨的画面:那里不仅生活设施完备,更有保健室、活动室和阅览室,为长者们营造出一片安宁的天地。想象中,一群有着丰富人生经验的长者,在专业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下,享受着夕阳下的宁静与美好。然而,现实中的图景,却常常比想象更为复杂。
那日,我踏入了市中心一个治安良好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眼前的景象让我心头一震。半失能的老人们自言自语,仿佛在与往昔对话,而我的至亲,也在其中,那一刻,我意识到,即便经历了前半生,我对生活的理解仍然有限。
我的外祖母,一位曾以教书育人为乐的小学教师,如今已届鲐背之年。这位养育了六个女儿的母亲,一生勤勉,用自己的心血滋养了无数学子。岁月流转,她的女儿们也步入了古稀之年,或因疾病,或因生活琐碎,难以每日侍奉在侧。于是,外祖母开始了在养老院的新生活,一个她必须渐渐适应的环境。
时隔近两年,我带着日常所需和食物,满怀期待地前往探望。外祖母见到我,依旧伸出那双如同老树根的手,示意我靠近。我握住那沧桑的双手,她的眼神在清晰与模糊之间徘徊,努力辨认我的面容,虽然未能唤出我的乳名,但她那份慈爱和亲昵,丝毫未减。那一刻,我告诉了她我的名字,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泪水几乎夺眶而出。
在简单安抚了外祖母之后,我来到一间临时休息室,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闭上眼,一幕幕往事如电影般掠过心头:九岁时母亲分娩入院,外祖母成了我近一个月的全部;十岁那年,与外祖父外祖母共度的一年时光;初中时期,外祖母为我雇车接送上学,以及那家庭版“重庆小面”和外祖父的炸茄盒;青少年时,两度在深圳的长时间停留,都得益于他们二老的细心照料;外祖母八十多岁卧病在床,半夜依旧会在梦中呢喃我的乳名;甚至婚后,每次见面对我跟丈夫都要说许多鼓励的话语,总不忘提醒我早生贵子……那些笑容,无论是清晨洗漱时的咧嘴一笑,或是家人探望时眯成一线的笑眼,亦或是离别时挥手的慈祥微笑,都深深烙印在我心中。而今,她眼中那丝陌生又熟悉的笑意,让我感到一丝心酸,我的外祖母,真的老了。
“当你老眼昏黄,灯火摇曳,风吹来的,是你的消息……”这首歌曲,初听时只觉得老去是一种宁静之美,但当亲眼看到半失能老人们的生活状态,我意识到,衰老的真正恐惧,并非身体的衰弱,而是失去自主,失去独立行走的能力,被迫与所爱告别,接受依赖,丧志自我,面对孤独。
面对这样的外祖母,我能做的,便是在她清醒时,多分享些欢乐,让她在这陌生环境中感受到温暖与爱。时光荏苒,这位坚韧的老人已经独自度过了十年,但她脸上的笑容,始终让人感到安心与亲切,她总是记得为子孙留下最好的一份。在生命的四季更迭中,外祖母用她的一生书写了家族的繁荣篇章,使我们有幸共享“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渐渐地,我开始领悟,为何长辈们总是怀着期盼,催促子孙步入婚姻殿堂,迎接新生。原来,在他们眼中,真正的财富并非金银财宝,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健康与自由。对于他们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意识清楚之时,亲眼见证新生命的绽放,感受家族的延续与生命力的蓬勃。
踏上生命的归途,每位老人都应被赋予尊严与温情,如同晚霞中的一抹暖色,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而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将夕阳之爱铭记于心,那是世间最为细腻与深沉的牵挂。岁月如歌,人生的旋律终将走向尾声,但夕阳不仅仅是迟暮的象征,它是晚开的花朵,陈年的佳酿,蕴含着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以及对年轻一代未曾诉尽的关爱与期望。在路上,愿每一位老人都能拥有尊严与温暖,而年轻一代则应铭记,夕阳之爱,是世间最温柔的牵挂。
岁月如梭,时光悄然在父母双鬓添上霜白,那曾是青春飞扬、活力四溢的身躯,如今也不免于岁月的雕琢,承受着生活的“缝缝补补”。他们,曾经的导航者,引领我们穿越未知的海洋,如今却面对着一个日益陌生的世界,社会的飞速变迁如同潮水般将过往的记忆冲刷得模糊不清。在这个阶段,记忆的天平似乎更倾向于遗忘的那一端,而每一次的回忆都显得尤为珍贵。倘若命运允许,我愿追随古人的智慧,践行“父母在,不远游”的至理名言。不论他们在何处安享晚年,无论选择何种生活方式,我定将时刻铭记,珍惜那些尚能共享的时光。尊重生命的自然法则,见证并参与每一个生命的循环,让爱与敬意贯穿始终。
陪伴至爱双亲,不仅是对过去的感恩,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承诺——即使时光荏苒,亲情的纽带永不褪色。亲爱的旅人们,共同书写属于家的诗篇,让爱的光芒照亮每一个黄昏,直至永恒。在这趟条生命之旅中,我们携手前行,让父母的晚年如同画卷中最动人的篇章,满载温馨与幸福,直到最后一抹夕阳西下,依然灿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