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云水】游览花溪公园(散文)
一
前不久,老家几位儿时的伙伴来家里,我听说花溪公园内外环境已全部提升改造,园内有较大改观。就与他们一道,从家里出发,向北步行上千米的城市人行道,穿过溪北路,来到了位于东面的花溪公园正大门。
到门前一看,哇,宽大广场上重新铺上了厚实平坦的青石板,用同色青石新建的雄伟高大的公园石门与之交融相连,浑然一体,显得古香古朴,大气壮观。广场左旁建起了一处游客休憩的长型木长廊。一波接一波的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源源不断走进公园,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为让大家详细了解公园的往事今生,我立马联系了一位名叫金玲的导游。导游热情地打过招呼后,领着我们一行穿过石门,边走边介绍起了花溪公园的概况及由来。
花溪公园距离省城贵阳十七公里,占地八百多亩,位于花溪城区西南面。据传清代嘉庆年间,当地柏杨寨塾师周奎家在六十多年中,相继有多人科举高中。周家喜地灵秀,又是有钱人家,就先后在麟山建楼,龟山筑阁,蛇山种柏,缀以双亭,之后在河中垒石筑坝,蓄水造潭,疏浅渚为洲,修隙地为屿,把此地建成了一道山环水绕,独特美丽的风景区。1936年时任贵阳县长刘剑魂到此,逐景生情,将其取名叫“花溪”,寓意“花开四季,碧水长流” 。并亲笔书写了“花溪”二字,让人刻成石碑,立于花溪桥头。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逐步建成了今天的“花溪公园”。
接下来,我们边走边观看了小区路旁的荷花池、牡丹园景点,然后穿过古朴精美的石桥,来到了百步跳墩,这里又称百步桥。它由一百三十多个相隔两尺左右的石墩,立置于弯弯曲曲的河坝之上,一步一墩,微露水面。因行人多年踩磨,跳墩石面光可鉴人。我们到此鱼贯而行,望着水中倒影,飘飘欲仙。走过百步墩,穿过松柏园、桂花园,经过一段石路,登上几步石阶,就到了连结河两岸蜿延曲折的“放鸽桥”。据说1943年,蒋介石游览花溪,途径此桥时,遇一只被枪击而落于桥上的斑鸠,斑鸠虽伤却无大碍,蒋介石立马将其放生,因斑鸠形似鸽子,放鸽桥因此而得名。
桥上数米之远的地方叫“放鹤洲”,放鹤洲又称芙蓉洲。由于花溪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平均温度摄氏十五度,加上满山翠绿,水源优质,水生物极其丰富,每年都吸引很多候鸟到此栖息。冬天到后,无数的白鹤飞到此处过冬,白鹤与水中的一座座芦苇小岛遥相呼应,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于是便把这里叫做了放鹤洲。
站在放鸽桥上,导游介绍说,公园里的景点景观可概括为 “四山夹一水,一水带四山。”“四山”即麟山、蛇山、龟山和凤山。麟、蛇据北岸,龟、凤峙南岸,“一水”则为花溪河。麟山是花溪公园主峰,外型酷似凶猛的麒麟。等会大家去麟山之顶,向下鸟瞰,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凭空驭气之感,山下花圃农田,朱桥碧水,楼台亭榭,绿树纷墙等美景尽收眼底,让你爽心悦目。
龟山匍匐于公园之中,“山势西来,河水东去”,山中有一阁,闹中取静,可品茗对弈。在这里往桥的两边看,蛇山、龟山相互对峙,中隔一水,水上搭有一桥,过桥可见一处深藏不露的景点叫碧云窝,置身其间,恍若与尘世隔绝。令人叫绝的是走进龟山或蛇山之中,会见到半山有洞,再往下行走,可横穿花溪河床,谛听流水之声。凤山身处田圃阡陌的平地之中,在山顶可见村寨小径如银蛇舞龙盘伏在花丛中的田野上,形成一道独特有趣,不可多得的一道山村浪漫风景。
更为神奇的是花溪河水在公园这一段中,流动非常平缓,水面铺开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把两岸垂柳、竹林和花树等倒映于水中。春天,百花盛开,待到落英缤纷时,花瓣飘零,浮在水面,水中带着阵阵清香。整个清流被河床上杂陈的石礁牵引,时分时合,悠然回环。一道天然岩嶂从东南向西北隆起,将河水折成两叠,后又交汇于放鸽桥下方,形成一泓平静的深潭。深潭上有一座石墩踏步桥,原名叫“坝桥风月”, 后改名为坝上桥。坝上桥位于公园西侧大寨村旁,横跨于花溪河上。走上青石块砌成的踏步桥上,可感受清清的河水在脚下流淌。举眼一望,桥的下面瀑流奔腾,飞珠溅玉,发出哗哗声响。上面积水渊深,沉沉如静,毫无一丝声音。动与静、有声与无声,融为一体,很是惬意。
花溪河水清澈见底,四周山川景色明秀,河两岸分布着层层梯田,山下绿树中居住着不少农家。要是阳春三月,来此观赏田里油菜花开,野炊或放风筝等,享受“桃花园” 般的初春时光,那简直是西施坐飞机——美上天了。难怪陈毅元帅游过花溪后,曾留下“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的最美诗句。
二
边走边看,来到了位于北面的麟山脚下。在这里,导游对我们说,从明代到建国的上百年里,花溪公园不仅有天然形成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还有不少的人文景观。这里不光成了游客和市民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一处胜地,还是我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勿忘园耻,热爱生活的爱国教育基地。随后,带着我们来到了麟山之下的戴安澜将军衣冠墓地。在此,导游肃立于墓碑前,给我们讲叙了英雄的生平事迹。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凤和村。长大后应征入伍,民国十四年七月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曾任部队营长、团长,师长等职。在多次战役中与日军殊死拼搏,屡建战功。1941年,戴安澜奉命率部迁驻贵州安顺,他的夫人王荷馨女士带孩子也从广西全州迁到贵阳花溪。之后他经常到此小住,与家人团聚。1942年,戴安澜将军殉国,时年三十八岁。之后他的灵柩辗转经昆明、安顺、贵阳、然后到达广西全州暂厝于香山寺。1944年猖狂的日军由湘桂线直下,进占广西。危难之际,其灵柩只好撤离全州,辗转由桂林到柳州,再经独山和都匀回到贵阳。当时他的妻子儿女均住在花溪,经贵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商议,认为花溪山青水秀,又方便寓居花溪的戴将军家属每年清明祭扫,便将其灵柩“浅厝”于此。1948年戴将军灵柩随家属从花溪迁回故乡安徽芜湖。后依花溪人民之愿,以将军生前穿戴过的一双皮靴和一顶军帽,在原葬灵柩处,兴建了戴安澜将军的衣冠墓,并立碑志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5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2003年,花溪区将戴安澜衣冠墓进行了维修和扩建。墓地共有一千八百多平方米,塑有戴安澜半身像,像座上刻有周恩来总理“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挽联。2009年,戴安澜被评为“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听完戴将军的英勇事迹后,我们赶忙站在将军衣冠墓前,弯腰鞠躬,以表敬意。
随后,导游领着我们来到了位于东面一个名叫“憩园”宾馆的门前,她指着憩园,给我们叙摆起了名人的传奇婚恋。这憩园又叫东舍,建成于1941年,这栋小洋楼后面就是潺潺的花溪河。1944年5月,四十岁的巴金和二十七岁的萧姗在花溪公园憩园结婚度蜜月。巴金在浪漫甜美的新婚蜜月中,写下了著名小说《憩园》,他在《憩园后记》里留下了他们在这里度过的一段终生难忘的生活回忆。还有四十九岁的徐悲鸿与二十一岁的廖静文,1944年在憩园订婚,从此与贵阳花溪结下了不解情缘。廖静文把自己一生托付于花溪公园,她说:“这是我一生的最亮点,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甜蜜的时光”。他们用炽热真挚的情爱,给花溪河冠以另一个名字,叫“中国第一爱河”。
听了导游的一番介绍,得知花溪公园里的许多景点景观,与爱情故事和爱情传说密切相连,这又给它披上了一件神奇美丽的外衣。你看,园里的河边,充满着自然、祥和、安宁和娴静,流露出浓郁、浪漫、青春和芬芳。座落于花溪河畔的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及不远的花溪大学城,数十万莘莘学子给花溪注入了无限的青春活力。不用说,园里一缕缕和风,撩拨了他们心中的柳丝,催生了他们爱恋的欲望和撞景,结缔了他们爱情的结晶,收藏了他们一生的纯情和满满的回忆。这里,恍如一本爱情的天然水书,流淌的水声仿佛在叙讲着一个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不一会,导游又对我们说,别看这小小的公园,却书写着不少的大事件。 1935年红军长征时,在花溪佯攻贵阳,红一、红二方面军都曾经路过此地。当时,毛泽东、朱德曾在此进驻。1960年4月30日,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十四个国家,回国后和邓颖超同志一起乘机抵达贵阳,到贵阳花溪作短暂休息,期间曾在花溪河泛舟荡游。多年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陆续莅临花溪,来过花溪公园。
三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到了午饭时间。导游听说我们要去城里午餐,就带我们从南面返回到东出口,这样可直接进入城区。返回途中,经过了一条又直又长的水杉林荫道,看见路道两旁的水杉犹如列队的士兵,昂首挺胸,等待“首长”检阅。又好似一棵棵绿色的“利剑”,拔地而起,直入云霄。我们身处其中,好似融进了一幅美丽的画里,无论抬头仰望,低眉沉思,还是慢步行走,左右观望,都能与之和蔼相融,美美与共,自成其画。
走到小道尽头,往前一看,一块千余平米的绿色草坪上,聚集着上千名游客,像在观看什么表演,导游见我们关注惊奇的样儿,急忙对我们说,今天是古历“六月六”,是花溪布依族的年节。花溪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地,主要居住着苗族、布依族、土家族,每到苗族“四月八”, 布依族“六月六”等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里,区内外周边各个地方的少数民族同胞都会盛装打扮,自发聚集到此,载歌载舞,表演节目,欢度他们的节日。除这个广场外,公园内还有三个大广场。别说今天是节日,就是平常,也有不少的市民和游客在广场上唱歌跳舞,从早到晚,这里简直就是田鸡婆过垅——热闹得很。
再往前走,就到了公园的东大门出口,我们迈出公园,走过一条宽阔美观的城区人行道时,看见周边一栋栋居民住房及建筑物都低于河岸山峰,显得通风透亮,显山露水,灵秀古朴。不一会,就来到了城中一个名叫“十字街”的地方,这里人头攒动,繁华热闹。一看城市干道旁全是商业门面,店面门前摆放着一盆盆精致的绿色盆景。街面整齐有序,清爽洁静。门头设计规范精致,门头上书写的店名称全为宋字体,醒目美观。这花园一般的城市与旁边的公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让人感到城如公园,园中有园,美如仙境。
在“十字街”北面,是城区著名的小吃一条街,这里除有闻名遐迩的花溪牛肉粉外,还有花溪卷粉、青岩豆腐果、青岩卤猪脚、鸡辣角,鸡肠火锅,花溪清炖鹅及丝娃娃,洋芋耙,凉粉、凉面等各类著名小吃。我们几个走进一家“香又香”餐馆,点了鸡肠火锅,青岩卤猪脚等,津津有味吃了起来。店主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名叫班芬芬,看上去贤惠精明,热情大方。她热情地走过来,打开花闸,和我们拉起了花溪公园的相关话题。
近年来,上级十分重视花溪公园的建设,贵阳到花溪的地铁三号线专门在公园大门旁设置了站口,省城至花溪的花大道、花二道变成了又宽又直的城市主干道,游客乘坐地铁或公交可直达花溪公园。花溪公园扩建延伸至北的十里河滩后,整个公园如一条长长的绿色扭带,一头连着省城贵阳,成了贵阳市民名副其实的后花园,另一头连结了区内天河潭、青岩古镇、高坡云顶草原等景点景区,成了一条多彩多姿的旅游线。由此一来,许多人纷纷来花溪旅游,我们的生意已越来越好。
班芬芬话音未落,站在一旁的丈夫接过话题,高兴地对我们说,你们可不知道,花溪公园旁不远的地方,占地一千六百多亩的花溪湖正在修建,是一个集生态旅游,非遗展示、科普教育,运动健身,市民休闲为一体的综合项目,是花溪公园向南的延伸和拓展。它建成后,花溪文化、旅游、商业将会赢来更大的发展。到时,我家会去那里,挑选一个门面,再开一个餐馆。我的几个伙伴听他一说,忍俊不禁,他哪里知道,我家就住在建设中的花溪湖不远的溪山御景小区呢。
一条河润育一方热土,一景观扮靓一座城市。听了班芬芬夫妇的一番介绍,我不甚欢喜。可以说,花溪公园将会越变越美,公园里那些感人故事将会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英雄烈士的精神也将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