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金文】河南坠子(散文)
小时候,在故乡,每当农闲的季节,就会有很多民间艺人到农村去演唱民间戏曲,表演民间曲艺,那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听到一些豫剧、曲剧、越调、二夹弦、大鼓书和河南坠子。其中,河南坠子是我的爱好之中的挚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故乡的思念越来越强烈。乡愁渐渐化为乡情乡音,不停地在脑海里奔涌澎湃。乡愁就像天空的白云,刚开始是自由地飘逸,渐渐越来越浓,渐渐化解不开。忽然听到一段婉转而清丽的河南坠子,瞬间就将我的心拉回了我的故乡,仿佛又回到了我的童年——在农村的梧桐树下,在打麦场里,在村头的空地上,村里男女老少,就像赶大集一样,热热闹闹地听民间艺人演唱河南坠子的情景。
河南坠子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是因为河南坠子不仅有入心的旋律,入脑的戏词,更主要的是她来自民间,来自生活,来自我的家乡,满身都是乡土气息,完全的乡音乡情,加上惟妙惟肖的表演,优美动听的音乐,不仅让人心旷神怡,而且使人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熏陶,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循序渐进地形成追求真善美、痛恨假恶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河南坠子对于我来说,就像我家乡的邻家女孩,朴实无华却妩媚动人,又如我自己村子里的小家碧玉,可亲可爱却清新脱俗,含羞真诚却是清水芙蓉。我喜爱河南坠子,就像内心里珍爱的一块碧玉,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一块顽石,而在我心里却不愿意她让红尘污染,仔细地珍藏,轻轻地拂拭,谨慎地呵护,情有独钟的热爱,一往情深地痴迷。河南坠子,在神州大地的文化长河中,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恰如同春风拂面,温暖着人们的心灵;又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散发着浓郁的芬芳,精彩纷呈地盛开在中原大地。
河南坠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过去。古代的人们,为了表达自己内心追求的感情,抒发生活中的爱与恨、欢乐与痛苦、牵挂与忧愁,他们一定会用最简单的乐器,最质朴的乡音,唱出最真实的感受,演绎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河南坠子的故事,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家长里短、爱情传奇、英雄豪杰,无一不是它所演绎的内容。河南坠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故事传承,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从三皇五帝到平民百姓,从英雄豪杰到凡夫俗子,全部都是民间艺人创作的源泉。坠子的故事,不仅丰富多彩,而且非常精致传神。不论是历史传说,还是民间故事,不论是生活琐事,还是英烈传奇,不管是长篇大部还是抒情演义。无不感人肺腑,深入人心,让人受益匪浅。河南坠子或长或短,总是充满智慧,精致鲜活,泼辣尖刻,幽默风趣,或者感人至深,或者发人深省,有的令人捧腹大笑,有的令人悲从中来。
小时候听河南坠子,只图情节曲折,热热闹闹。长大后再听河南坠子,听的是乡音乡情,听的是人物命运,听的是故事背后的眼泪,听的是我们内心的酸楚。只要河南坠子的过门一响,我的心就会觉得无限亲切。那些平凡人物的悲欢离合,在坠子的说唱中变得生动鲜活。细听《黛玉焚稿》《宝玉探病》《宝玉探晴雯》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红楼梦》里纯真爱情的坚贞不渝和悱恻缠绵的无限真情;聆听《王二姐思夫》,能感受到闺中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那份情真意切;再听《杨家将》,那金戈铁马的战场,忠肝义胆的英雄,仿佛就在眼前,让人热血沸腾;跟随着情节曲折的《包公案》,心中就会涌起匡扶正义、斩恶锄奸的正气豪情;欣赏着《王金豆借粮》,心头就会回味那些坚贞不渝的爱情;品味着《刘公案》和《王华买爹》,我们会沉浸在古代的历史烟云里的传奇之中;听一听《罗成算卦》和《报母恩》,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因果报应,也能理解尊老爱幼的重要性;即使是一小段,也充满乐趣,让人欲罢不能,浮想联翩。比如《借髢髢》《偷石榴》《口媳妇变驴》《傻大姐》《两头忙》《小黑驴》《借梳子》等等。那些演唱者们,他们或许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炫目的舞台效果,但他们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用自己的声音和表演,传递着生活的真谛。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坠子的深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饱含着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有时候我就常常想,什么时候如果有机会,一定去采访一百名河南坠子传人,把他们所有的经历,把他们所知道的所演绎的全部河南坠子写成书稿,流传千秋万代。——因为热爱河南坠子,这也是我珍藏在心头的一个美丽的梦想。
河南坠子发源于河南,起源于清朝,兴盛于清朝至民国,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艺术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河南坠子也曾经历过风雨的洗礼。当年河南坠子曾经兴盛于河南山东和安徽;随着河南坠子的深入人心,后来流传到北京和天津,许多大鼓书和其他曲艺演员也改行演绎河南坠子,致使河南坠子影响继续扩大,传遍了河南、山东、安徽、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甚至在香港也掀起过河南坠子高潮。那些毁灭文化的黑手曾经彻底摧毁中华文化,河南坠子一度陷于低谷。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河南坠子才重获新生。
新时代的民间艺人,继承了过去的优良传统,让河南坠子重新焕发青春。这些艺术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培养河南坠子曲艺演员做出了巨大贡献。艺术家们坚守着这片文化的阵地,努力让河南坠子焕发出新的生机。他们走进校园,培养年轻的一代;他们创新表演形式,融入现代元素;他们利用新媒体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门艺术。河南坠子的表演者们,以他们独特的技艺和魅力,征服了无数听众的心。他们手中的简板,如同灵动的蝴蝶,在指尖飞舞;他们口中的曲调,犹如潺潺的流水,流淌在人们的心间。河南坠子的旋律,优美动听。它时而欢快激昂,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悲怆动人。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带有生命的力量,触动着人们的情感心弦。
每当那悠扬的坠胡声响起,仿佛是在呼唤着沉睡的灵魂。清脆的简板声与之呼应,如同清晨的鸟鸣,打破了寂静的天空。演唱者那婉转的嗓音,如潺潺流水,流淌进听众的心田,润泽着每一个渴望艺术滋养的心灵。在乡村的集市上,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常常能看到河南坠子的表演。简陋的舞台,或许只是一块空地,几张凳子,但这丝毫不会影响观众们的热情。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听得入神。他们的脸上,时而露出会心的微笑,时而眉头紧锁,为故事中的人物担忧。这一刻,河南坠子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人们情感交流的纽带,将我们的心紧紧相连。当夜幕降临,月光洒在古老的街道上,那悠悠的坠子声仿佛从远方传来,带着淡淡的乡愁,带着深深的眷恋。它让远方的游子想起了家乡的炊烟,想起了母亲的呼唤。
在缤纷的曲艺艺术之林里,河南坠子宛如一首古老的诗篇,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它用独特的语言,讲述着人间的真情;用优美的旋律,奏响了生命的乐章。让我们珍惜这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河南坠子的声音永远在我们的耳畔回响,让这份传统艺术的魅力永远绽放光芒。
在繁华都市的喧嚣中,河南坠子宛如一位宁静的老者,默默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它的声音穿越时空,带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沉淀,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安慰。每一个音符,每一句唱词,都是对生活的赞美和对人性的歌颂。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了内心的归属。河南坠子,这一源于河南的说唱艺术,承载着无数百姓的喜怒哀乐,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它以其质朴的旋律、生动的故事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深深地扎根在中原大地的土壤之中,成为了人们心中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
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河南坠子能够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代同行。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爱它,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我们共同期待,河南坠子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它的旋律将永远飘荡在中华大地的上空,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
河南坠子,是一首永远吟诵不尽的诗歌,是一幅波澜壮阔浪潮奔涌精彩无限的画卷,是一曲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情节曲折的无数人生的鲜活命运,是一部充满神奇充满爱心充满文化的经典大书。它将伴随着我们,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见证岁月的更替变迁。让我们用心去聆听,用爱去传承,让河南坠子的声音永远在我们的心中回响,让婉转清丽的我们家乡的小家碧玉永葆青春。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