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世间】我的老大伯(散文)
在悠悠岁月的长河之中,总有一些人恰似璀璨的星辰,绽放出永恒的光芒。即便生命已然消逝,但其精神却能够穿越时光的帷幕,永远鲜活地存留在人们的心间。
我的老大伯汪石城,便是这样一颗永不陨落的星。
老大伯汪石城,乃是爸爸的堂兄。1943年2月,他出生于棉船镇升洲村那片质朴的土地,祖籍安徽枞阳。“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老大伯自幼便胸怀着壮志,勤奋好学,立志要走出乡村,为更多的人谋求福祉。1964年7月,老大伯从宜春师专中文系顺利毕业,从此踏上了为人民服务的漫长征程。他起初在南昌市青云谱干部职工业余学校担任行政负责人,而后于1969年5月调回彭泽。在马当乡工作期间,老大伯为了改变当地落后的交通状况,积极努力地争取资金,亲自率领村民们投身于修路的工作之中。每日,他皆是早出晚归,与大家一同搬运石头、运送沙土,从不言苦喊累。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原本泥泞崎岖、坑洼不平的小路,渐渐变成了平坦宽阔、畅通无阻的大道,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日常出行以及农产品的运输。
他担任芙蓉乡党委委员时,时刻将农业生产挂在心头,常常深入到田间地头,向农民们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犹记得那一年,遭遇了罕见的旱灾,庄稼面临着歉收的巨大危险。老大伯心急如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寻觅水源,组织村民们齐心协力地打井灌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过众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功保住了大部分农作物,大大减少了农民们的损失。
1970年10月,怀着对党的无限赤诚和对人民的深厚深情,老大伯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在马当乡、芙蓉乡等地,他先后担任过乡团委书记、党委委员、副书记、乡长等职务,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如同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曾有一年,村里有户人家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苦之中,几乎到了绝境。老大伯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如烈火焚心。他不仅慷慨大方地解囊相助,为他们送去了生活所需的物资,还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走,为那家的男主人寻觅到了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老大伯就宛如那守护家园的无畏勇士,用自己坚实的力量为这家人撑起了一片充满希望的天空。每逢佳节来临之际,他总会带着满含关怀的礼物前去探望,关心孩子们的学业情况,鼓励他们奋发图强,以知识改变自身的命运。
于我而言,老大伯更是无比亲切与慈爱。儿时去他家玩耍,他总是笑意盈盈地迎接我,宛如春日暖阳般温暖。他会从那陈旧的橱柜中小心翼翼地拿出珍藏许久的零食,而后耐心地倾听我讲述在校园里发生的种种趣事。当我在学习上遭遇难题,困惑不解时,他会戴上那副略显老旧的老花镜,聚精会神、悉心地为我讲解。“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他常常以此诗句激励我要珍惜宝贵的时光,勤奋学习,期望我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之人。
老大伯为人正直善良,不管是在县里还是在村里,都是那般德高望重。“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他始终以一颗宽容、善良之心对待每一个人。村里若有矛盾纠纷产生,他总会在第一时间现身,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调解,令争执的双方心悦诚服,握手言和。他的诚信更是有口皆碑,只要是他应允下来的事情,哪怕前方困难重重,他也定会全力以赴,坚决践行自己的承诺。
1998年6月下旬,一场罕见的暴雨如恶魔般倾盆而下,江河水位如猛兽般暴涨,彭泽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年近花甲且身患多种疾病的老大伯,却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毅然奔赴抗洪一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将个人的安危完全置之度外,心中唯有守护家园的坚定信念。被县防汛指挥部派往马当大堤后,老大伯与年轻人并肩作战,夜以继日地忙碌着。无论是狂风的呼啸,还是骤雨的拍打;无论是烈日的炙烤,还是黑夜的笼罩,他始终坚守在大堤之上,认真地查险、排险,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退缩之意。
6月30日,那是一个惊心动魄、令人永生难忘的日子。与马当大堤相连的江湾堤闸口出现了巨大的裂缝,情况万分危急,仿佛恶魔张开了狰狞的大口,随时可能将一切吞噬。老大伯毫不犹豫地冲在了最前方,带领着大家在雨水泥泞中奋力拼搏。“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犹如那坚韧不拔的翠竹,在狂风暴雨中傲然挺立,不屈不挠。
历经五个多小时漫长而又艰苦的奋战,终于成功地控制住了险情。此时的老大伯,浑身上下的衣服早已被雨水湿透,仿佛刚从水中捞出来一般;他的身体不停地颤抖着,仿佛一片在风中摇曳的树叶,显得力不能支。然而,他的目光依然坚定如初,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他对身旁劝他休息的同志说道:“抗洪就是要不怕吃苦,堤上的群众比我们更苦。一旦溃堤,我们就是马当矶下的千古罪人,为了抗洪,绝不能惜身重命。”甚至在临上手术台的那一刻,他还在向护送他到医院的同志交待堤上的工作,并委托其代向组织请假。
7月10日,那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日子。那一天,我和爸爸妈妈正在家中忙碌着各自的事情,突然,村里的广播中传来了那令人心碎欲绝的噩耗:老大伯因病情急剧恶化,虽经全力抢救,却最终还是无力回天,已与世长辞。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在我们一家三口的心中炸响,让我们瞬间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我们简直难以置信,那个和蔼可亲、英勇无畏的老大伯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们匆忙搭车,心急如焚地赶往县医院。当我们赶到时,老大伯已然安静地躺在那里,身上覆盖着洁白的布单。我颤抖着双手,缓缓地揭开那白布,看到老大伯那熟悉而又安详的面容,泪水如决堤的洪流般奔涌而出。妈妈在一旁泣不成声,悲痛欲绝,那哭声如杜鹃啼血,令人心碎;爸爸也双眼红肿,哽咽难言,仿佛喉咙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般。
老大伯啊,您的离去,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突然陨落,让整个世界都陷入了黑暗与悲伤之中。但您的光芒,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永不熄灭。
老大伯虽已离去,但他的事迹与伟大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他逝世后,被省政府追认为烈士。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还授予他“全国科技界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人民日报记者高新庆为哀悼他的逝世,从遥远的北京寄来了挽联:扎根群众,鱼水相依,以民为本感天地;誓捍江堤,患难与共,为国尽忠泣鬼神。
老大伯,您就是我一生的榜样,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座灯塔。您的勇敢、无私、善良与担当,宛如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大伯虽已化作春泥,但他的崇高精神将在我心中永远绽放,激励着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定会将老大伯的精神传承下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去奉献社会,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我深深地知道,这是对老大伯最好的怀念,也是对他未竟事业的最美传承。
老大伯,您就是那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星辰,将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每当我想起您,心中便充满了力量和勇气。您的事迹如同一首激昂的乐章,时刻在我耳边奏响,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我仿佛看到您在马当大堤上忙碌的身影,那坚定的步伐、湿透的衣衫,以及毫不退缩的眼神,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无私与奉献。在那艰苦的抗洪岁月里,您不顾年事已高和身体的病痛,始终坚守在抗洪第一线。您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如同炽热的火焰,燃烧着自己,照亮了我们。您的精神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和坚持。
老大伯,您是我心中永远的英雄,是我永远敬仰和怀念的亲人。我会永远铭记您的教诲,传承您的精神,让您的光芒在我的生命中继续闪耀,永不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