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璞】关于读书的断想(随笔)

编辑推荐 【文璞】关于读书的断想(随笔)


作者:朱炳初 白丁,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4发表时间:2024-07-16 17:05:30
摘要:从目前情况看来,群众阅读纸质书籍的情况并不乐观 ,由于认知和观念的改变,能有耐心看书的已经不多了,这很值得引起重视,必须加强宣扬与引导,以便重新掀起热潮!

读书,这个词人们都很熟悉,它有三层意思:看着书本,出声或不出声地读;学习功课;上学。我这里讲的是专指看纸质书本,了解内涵,学习知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感到,如今对于看书本,从认识到行动上,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随着观念的淡薄、行动的消极,对书本的认识发生了偏颇。其表现有以下几点:
   感觉久违了。这是指对书的情感上,对读书的重要性方面,不像昔日那样刻骨铭心。上了些年纪的读书人都知晓:读书是最好的学习,可以启发心灵,使人充实,壮游灵魂,塑造人生,陶性怡情,博采长才,是至乐之事。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是一门最富有趣味的科学。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时间过得越长,情谊也就越深厚。”罗兰说:“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读书使他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文学家之一、社会主义革命的先驱,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这些读书的哲理名言、读书成就不凡人生的史实,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是否有些生疏,有久违的感觉呢?从一些现象来看,事实正如此。对于纸质书籍,尤其是大部头的史料、科学、文艺书籍,除了专门的研究家,又有多少人能关注阅读呢?没有想读的感觉与要求,如何谈得上阅读与思考?
   认知浅薄了。如今,在物欲横流的境况下,还有多少人能把孔子的名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回事呢?过去不管怎样,读书人还有一份只有爱读书才是高等、上等人的“虚荣心”,把读书人当作是让人羡慕和尊重的对象,人们渴望读书、热爱读书,以读书为荣,只有读书才有出息。事实也正如此,那些这“家”哪“家”的名人志士、有作为的人物,哪个不是丛书堆子里钻进又钻出的呢?一些高考状元,哪个不是爱读书的人呢?可是现在,你读不读书,手上有没有书,并不是人们关注的事。过去在长途车、飞机上或候车室里,常有人手捧一本书,有滋有味地看着,以看书度过分分秒秒。如今呢,人人捧着手机不断点击,五花八门的信息浏览过眼,留下的知识有多少,印象有多深,受到了什么启示与教益?一概不知,无从计较。从书本获取知识的概念淡薄了,还能以书为友,吸纳知识吗?
   耐心失去了。读书,是以鉴赏书中知识为主的求学之道,必须边读边思考,从中吸取教益,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与人生修养。读书不应停留在读故事求趣味当消遣作娱乐,尤其是一些文学名著,是要让你开启智慧、开拓思维、诱发进取的,书中的人物、事件、故事,隐藏着哲学理念、感人的良知情愫,可启人心智,引发感悟,必须读懂、消化、领会、吸纳,不能一掠而过;要把直击心底的东西留在心坎,助推人生。对此,我就有体验: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上世纪50年代上初中时读过,把“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作为座右铭,告诫自己绝不碌碌无为虚度年华;70年后,当我再读此书时,受到震撼心灵的教益是保尔在烈士墓前所言:“应当赶紧生活,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随时都有可能中断生命。”这让我联系到我的同辈以及小于我的多位战友一个个地生命中断,就真正感到“赶紧生活”的重要,决不能悠哉游哉地活着,应与时间赛跑,多做实事,体现人生价值。这就促使自己惜时如金,笔耕不辍,抢救尚有的思维随想。假如我在阅读中,没有耐心地边读边思,怎能触动神经、激荡心灵,有所教益呢?如今,不少人,仅仅将书作为一种摆设,并没有耐性静心阅读,就联想到我赠送的大部头文集,也会束之高阁,不免心寒。对书无动于衷的人,那是很可叹的,迫切需要改变现状,耐下心来,认真地读几本书!
   传统丢失了。看书学习,应该是一种伟大的充满尊严的阅读传统。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与其说在做梦中等待,在网络的迷惘中精神缺氧,在寻找灵魂的荒原中徘徊,在无趣的游乐中虚度光阴,不如拿起那些已经被时间证明了的作品来,开始安静地阅读。读书,肯定与人品休戚相关。记得清朝名臣曾国藩曾经说过:“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这是很值得人们深思与记取的经典哲语。传统是经久形成的良策习惯,只有继承与弘扬,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否则就会被淘汰。要知道,许多网络信息,除非有质量的文章,不少只是开开眼、玩玩味而已,所缺失的是冷静的思考和沉醉的阅读体验,失掉的是做一个有思想分量和生活质量的人生。请记住与践行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的名言:“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继承传统,读书增智,踔励奋进,圆梦中华!乃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课题,完全应该引起广泛的重视、深刻的思考,从而赋予行动,掀起读书的热潮!
   (2024年7月15日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8岁休干)
  

共 19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关于读书的随笔。文章针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看纸质书本,从认识到行动上,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随着观念的淡薄、行动的消极,对书本的认识发生了偏颇。从而对这一现象进行条分缕析:一是感觉久违了。这是指对书的情感上,对读书的重要性方面,不像昔日那样刻骨铭心。二是认知浅薄了。人人捧着手机不断点击,五花八门的信息浏览过眼,留下的知识有多少,印象有多深,受到了什么启示与教益?一概不知,无从计较。从书本获取知识的概念淡薄了,还能以书为友,吸纳知识吗?三是耐心失去了。不少人,仅仅将书作为一种摆设,并没有耐性静心阅读。四是传统丢失了。所缺失的是冷静的思考和沉醉的阅读体验,失掉的是做一个有思想分量和生活质量的人生。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和感悟,从不同角度生发对读书的断想,呼吁多读书,多思考,掀起读纸质书的热潮。文章语言平实质朴,寓教于言,给人启迪,催人奋进,很有现实意义。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期待新作。【文璞书苑编辑:别似幽居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净        2024-07-16 17:42:04
  现代读纸质书的人群越来越少,这种现象确实堪忧!
2 楼        文友:延陵小小生        2024-07-17 09:23:18
  朱老对晚辈的教育如雷霆之语郑铮在耳,我们当代一辈很多时候借着忙碌的状态逃避现实甚至对所有的一切失去兴趣,很多时候还是内心的期许和渴求与现实的差距,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以弥补这种精神需求的差距,但前提是读好书,读被时间认证过的书,读一些有营养价值的书,而不是现在很多充斥着快餐文化的小说类爽文类,作为一个重新拾起书去读的中年人,与大家共勉学习,接受朱老的指正!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