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启航】卓瑶(微小说)
一、初遇
我与卓瑤前后不差十天进入育才中学报到。1976年,这所学校只有一个基建组,校园是一片绿莹莹的麦田。麦田的东北角,有三排窑洞,是饮食服务公司的宿舍。基建组设在第二排西边第一间窑洞里。
没教室,没学生,没宿舍,我只好在外面租了房子。王会计每月来基建组一天,我每月来一次领工资。
有一次,遇到一位说话像炒豆、走路像刮风的时髦女郎,在王会计那里领工资。
一头浅黄色卷发,上身穿一件红毛衣,下身穿一条黑毛裙,脚登高筒靴子。珠光宝气,雍容华贵,像电影里的阔太太。
我刚从农村学校调来,一身蓝校服,一把马尾辫,简直土得掉渣。在那位时髦的阔太面前,我自惭形秽,不敢正眼看她。只听她用带陕西味的普通话,跟校长要房子。反复强调“我哥说的”这句话,校长好像惧怕她的“哥”,头点得像小鸡啄米,答应给她解决住房问题。
记得校长第一次接待我,反复强调说:“不管吃,不管住,生活自己解决!若不能接受,你可以另找学校。”校长怎么今天的态度判若两人呢?哼!她的“哥”一定是有背景的人,校长怕她的“哥”。
没多久,阔太太搬进基建组那排窑洞的东头一个小院。
一年后,育才中学开始招生,教室还没完工,借用学校附近的王家庄小学三个教室,招三个班学生。第一天到校,在操场举办开学仪式,阔太太穿一袭红平绒连衣裙,浓妆艳抹,站在三班队伍前,鹤立鸡群。学生的目光像聚光灯般射向阔太太。
校长称她“卓瑶老师”。果然是卓尔不群啊!
育才中学是新成立的学校,老师大多是从农村调来的。年龄大的男教师,可以带家属转城镇户口。他们当年结婚时,教师地位低,工资少,娶的妻子多是没文化的农村姑娘,现在成了老夫人,儿孙成群,随夫进城,荣耀无比。在“夫人”们眼里,城里看不惯的人和事太多了。
在这样的环境中,卓瑶漂亮的脸蛋、苗条的身材、超脱于常人的智慧、果断干练的谈吐、大方得体的举止、鹤立鸡群的气质,得到领导与多数同事的青睐,同时也招惹了个别女同事与“夫人”们的嫉妒。醋坛子的杀伤力不可忽略小觑,卓瑶大大咧咧的性格,却全然不在乎。
二、童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微妙,后来,我与卓瑶竟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卓瑤成了我儿子的干妈。
卓瑤性格开朗,善于交际,临汾话叫“见面熟”。只要见过一面的人,她就能记住对方的姓名、年龄、职业等。
卓瑶单身一人,经常来我家“蹭饭”,与我婆婆、丈夫很能聊的来,婆婆与卓瑶是河南老乡,老人对卓瑶的疼爱胜过亲女儿。
在一个繁星满天的晚上,卓瑶含泪向我讲述了她不幸的童年。
卓瑤的出生,要了母亲的命,接生婆说,这女孩儿命硬。从此,卓瑶背上了克母的罪名。唯一的出路,送人。第三天,襁褓中的卓瑶被送到王局长家。王局长官运亨通,刚35岁当了县城建局局长。遗憾的是,结婚多年却没个孩子。局长太太是一位善良贤惠的漂亮少妇,名叫李淑敏,局长对妻子疼爱有加,百般呵护。有不少亲友都献计献策:在外面找个女人生个儿子得了!局长却摇头否定。妻子央求丈夫离婚,找个会生孩子的,不躭误王家延续烟火。局长搂着妻子说:“再不要说这种傻话了,咱抱养一个吧!养大了一样亲。”于是,卓瑤成了王局长家的小公主,取名王娟。邻居都夸小王娟命好,掉到福窝里了。
局长下班回来,第一时间先抱抱宝贝女儿,亲她的小手,捏她的小鼻子,给她换尿布。产科医生对局长说,母乳喂养能增强婴儿免疫力,还是找个奶妈吧!为了女儿健康成长,局长托人全县撒网,挑选奶妈。都说孩子吃谁的奶像谁。奶妈可不能有半点马虎。局长定下奶妈标准:模样俊俏,聪明贤惠,智商情商俱高,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在当地没找到,局长又托老家的亲戚朋友找,最后从老家选中一位年青漂亮的少妇,高中文化程度,名叫罗美仙,真是名如其人,罗美仙若仙女下凡。
局长经常偷看美仙给小娟儿喂奶,胸中的小兔子不安分地跳动着。他想,这个美人为什么不是我的妻子?我的妻子要能生孩子喂奶,我该多幸福啊!
年青美貌的奶妈美仙,从农村来到城市,住着豪宅,吃着美食,穿着时尚衣,住着舒适床,出门车接车送。她开始迷恋这种生活,想想在老家,脸朝黄土背朝天,遇到天灾,颗粒无收,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三棒打不出一个响屁。两个人没有共同语言,说话就抬杠。人人都说美仙长得漂亮,却找了个闷葫芦。唉!婚后三年才怀了孕,生下个男孩活了三个月,因感染风寒治疗不及时,夭折了。美仙哭得死去活来,从丧子之痛中走不出来。娘家姨给美仙操心,趁奶还没憋回去,介绍她到局长家喂养小娟儿,美仙转移了注意力,专心养育小娟,慢慢淡忘了夭折的儿子。把小娟当成自己的孩子。
每逢周末,局长总是以看女儿为由,待在奶妈美仙的房间,一两个小时不出来,还不准家里人进去。妻子善良厚道,又没给局长生下一男半女,自知理亏,装做看不见。善良的淑敏对奶妈美仙很是感激,加倍的好。
有局长的宠爱,有女主人的包容,奶妈美仙一天天胆大起来,与局长暗送秋波,公开调情,美仙甚至挑剔女主人的毛病,挑拨局长与妻子的关系。妻子李淑敏忍声呑气,有泪往肚子里咽。
不该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小娟三岁断奶时,局长向妻子提出离婚要求。李淑敏不哭不闹,平静地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唯一的条件是,我要小娟。
真是“红颜祸水”,害惨了贤惠妻。淑敏早知道了丈夫与美仙的关系,只是睁只眼闭只眼,不想让外人知道,善良仁厚的她想用贤惠顺从来留住丈夫的心,维持名存实亡的婚姻,可能吗?
签字后,李淑敏带着女儿小娟回到娘家。小娟五岁时,有亲戚做媒,淑敏带着女儿嫁给一位煤矿工人卓群。
卓群善良厚道,不嫌弃淑敏母女,对小娟视如己出,下班回来就带着母女去逛商店,给小娟儿买衣服买玩具。
喜出望外的是,小娟六岁时,淑敏给卓群生了个白胖白胖的儿子。卓群高兴得合不拢嘴,给儿子办满月酒、生日宴。把妻子淑敏宠上天。本以为淑敏不能生养,想不到还填了个胖儿子,卓群做梦都能笑出声。
那边,局长与美仙结了婚,一直没有生孩子的迹象。局长纳闷:美仙原来生过儿子的啊!难道错怪贤妻淑敏了。经过医院检查,确定是局长不能生育。
从此,王娟儿改名卓瑤,与弟弟卓越一块玩耍,一起成长。卓群儿女双全,浑身使不完的劲,对妻子淑敏疼爱信任,工资全部交给妻子掌管,淑敏成了家里一把手,脸上常常挂着舒心的笑容。卓群工资高,不让妻子出去干活,淑敏在家相夫教子,一家人生活得幸福美满,其乐融融。
三、婚姻
不久,有人说,卓瑤家来了一位与她年龄相仿的男子,可能是她老公。我遇到过这个人,满口河南方言,一身蓝衣裤,与建教学楼的建筑工人混在一起区分不出来。我一直以为他是一名建筑工人,与时尚美丽的卓瑤怎么可能是夫妻?
卓瑤从来没有透露过她丈夫的丝毫信息,这又是她的一个谜。
有一次我与卓瑶一起到省城出差,她憋不住了,告诉了她的婚姻状态。以下是卓瑶的诉说:
“是的,你们看到的那个像民工模样的人,是我的丈夫,名叫黄梁。
当年,我与他的结合,完全是个大错误,是因为赌气而结婚的。
上高中时,我与黄梁、李军是同班同学。李军是我的初恋,毕业后,李军参了军,他海誓山盟向我保证:一年后回家探亲咱们就结婚。我等了他一年,却收到一封绝交信。信中说:卓瑶,我爱你的心永远不变,我心中只有你一个人。可是,我今年要升职,指标有限,我们家庭没有背景,选拔的可能性不大。师长在文工团唱歌的独生女一直在追求我,卓瑶,你别生气,我拒绝了她:我有未婚妻!师长的女儿哭着跑了出去。有战友骂我笨猪,先与她谈着,升了职再想法说服她也不迟。
师长女儿丢了面子,回家不吃不喝,大哭一场,好像得了抑郁症。师长女儿谈恋爱,从没有被人拒绝过,只有她拒绝别人的份。
第二天,指导员找我了解情况,他意味深长地说:人往高处走,这个机会多难得。师长家千金看上你了,这是缘分,你答应与她谈对象,你这次升职还不是板上钉钉子,十拿九稳的事吗?给谁结婚不是过日子?升职晋级的机会可不是年年有啊!我看你小子是脑子进水了!
经过两天两夜的思考,为了升级,我决定与师长的女儿谈恋爱,娶她为妻。卓瑶,我对不起你!你对我的好,我都铭记在心,我心中只有你,没有别人。
李军如愿升了职,一年后,他与师长女儿结了婚,还生了个儿子。
得知这些情况,我大哭了一场。赌气在一个月内结婚,姑奶奶不是嫁不出去!就这样我与黄梁匆匆结了婚,还生了个女儿。谁知黄梁没追求不上进,游手好闲,坐在家里等吃坐穿。我一个人工资养活三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黄梁成天喝的醉醺醺的,没钱了就拿我出气,拳打脚踢,我身上全是伤痕,夏天都不敢穿短袖.....(卓瑶泣不成声)。
我提出离婚,黄梁更是变本加厉。酗酒赌搏,家暴升级,吓唬我养父:敢与我离婚,杀你全家!
我妈告诉我说,瑶瑶,你的三个亲哥哥都在临汾,混得不错,你去找他们逃个活命吧!
就这样我瞒着黄粱逃到临汾投奔亲人,目的就是甩掉他,让他死心。想不到,黄粱很快打听到我哥的地址,带着女儿追到临汾。第一个见面礼:一顿暴揍,我的左耳膜被打的穿孔。”
卓瑶流泪向我诉说着这一切,说到气愤处,浑身发抖。我紧抱着她的肩膀,跟着流泪。光彩亮丽的外表下,居然有如此凄惨的遭遇。
我言不由衷地劝她:为了女儿,凑合着过吧!卓瑤失望地看着我,摇摇头,长叹一声:您不懂。
星星不忍看卓瑶流泪,躲进云层背后,路灯不忍听卓瑶的哭诉,也闭上了眼。黑黢黢的操场里,我俩相拥而泣。直到家人找来才分手回家。
四、创业
卓瑶有经济头脑,在人们还沉醉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她已经觉醒了。卓瑶的三哥很能干,是临汾城里著名企业家。卓瑶通过三哥介绍,认识了铁路局批车皮的人,她投入了租车皮贩运煤炭的生意。从山西运煤到南方,从南方运大米到山西。我第一次听说了这件事,吓了一跳,不敢相信是真的。直到有一次我亲眼看到卓瑶在火车站给火车司机交单子,上面写着:木材xxx立方,从山西临汾站出发到河南站卸货。我才知道卓瑶的胆子有多大,经商头脑有多灵敏。
卓瑤在太原开过一个首饰店,她是老板,店长店员都是雇的。她周末坐火车去店里待上两天,查店里的帐本,打理疏通税务局、工商局的关系,她带我去买过项链,我知道那个首饰店的老板是卓瑶。
2005年,卓瑤提前办了退休手续,她发现一个賺钱的商机,决定开一家专门接骨的医院。她从陕西带回来一个接骨医生,这位医生有个祖传秘方:骨折骨断在24小时内,保证给患者接上骨头与神经,康复后与正常人一样,腿不会跛瘸,胳膊手指能屈能伸。这位医生在卓瑶家住了一年。卓瑶管吃住,发工资。等待各种手续申批,迎接医院开张。卓瑶真不是一般女人,她知道这位身怀绝技的医生只要出了家门,就会被人抢走。
卓瑤进京城、上省城,托人找关系,办理创建医院的各种手续,奔波碾转,看尽了白眼,吃尽了苦头,穿梭在各种应酬中,进出各级官员的办公室与家中,给各位官太太送礼拉关系,她学会了喝酒抽烟,醉倒在大街上被送到收容站、被遣送回家都是平常事。一年的奔波,她人瘦了一圈,白白嫩嫩的皮肤变得又干又黑。卓瑶是有志气有魄力的女人,是能吃苦受累、能屈能伸的女中丈夫。她的丈夫黄梁窝在家里享用妻子的血汗钱,毫不珍惜。喝醉酒打老婆,骂人摔东西,闹得鸡犬不宁。周围的人对卓瑶既敬佩又同情,对黄粱没责任没担当的行为嗤之以鼻。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天不亏善良者。卓瑶的接骨医院办成了!院址在大钟楼下的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楼整个二层。
接骨医院开业了,慕名而来的的患者络绎不绝,治愈了多少患者,社会上就少了多少残疾人。
医院墙上掛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卓瑤的付出终有回报,看着一墙锦旗,卓瑤激动得热泪盈眶。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