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金文】风雨沧桑高家堡(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金文】风雨沧桑高家堡(散文)


作者:王金启 举人,368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8发表时间:2024-07-20 15:22:06
摘要:高家堡,一颗璀璨的塞外明珠,经历了近600年的风雨沧桑,依然焕发着青春和生命的活力。

在陕北神木与内蒙交界的古老土地上,有一座已经存在近600年的古镇,名叫高家堡。目前高家堡的基本建筑还保留着明清时代的风格,街道里尚遗存很多上世纪六七十年的标语口号和文革痕迹。高家堡古镇虽然已经进入到了21世纪,却依然保持着明清时代的风貌,虽然经历了近600年的风风雨雨,却依然古风犹存,古韵犹在,依然散发着神奇而独特的魅力,依然充满着历史与文化的活力。
   高家堡始建于明朝正统4年(1439年),因为坐落在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且和内蒙交界,是名副其实的塞外明珠。初次听说高家堡,内心就对这古老的小镇充满着好奇,深感高家堡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韵味,让人不禁想要探寻它背后的故事。
   当我和几位同事相约前往高家堡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着期待和惊喜。高家堡的左岸是一座座山,山上有神秘的庙宇,而且有4000多年前遗留的石峁遗址,一条河从高家堡旁边蜿蜒而过,这条河就是从内蒙一直流入陕西最终流入黄河的秃尾河,站在河边向对岸望去,依然是连绵的群山,山的巅峰之处也有庙宇名胜。沿着岸边的道路向前,高家堡就像一幅巨大的古老画卷在我眼前展开。那古老的青砖,那古老的碧瓦,那历经岁月沧桑的城墙,彷佛一位穿越岁月隧道的老人,静静地守候着脚下的土地,珍藏着自己心中的无限秘密,见证着人类的战争、灾难、梦想、追求、奋斗、失落与辉煌。
   高家堡的四个城门,最具特色。东门是用砖块和石板杂在一起建筑的城门,两边和城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于岁月的腐蚀,已经有一部分坍塌,之后用泥土堆在上面,上面又长满了青藤、蒺藜和牛尾草,牛尾草在阳光照耀下随风摇曳,更彰显高家堡古城的神秘和宁静。城门洞显得古朴而结实,深厚而且富有文化内涵。西门完全和城墙是统一的青砖结构,可以看得出来,原来的西门已经坍塌,是新近仿古重新设计建筑的城门,高大而有气势,恢弘而且古朴庄严。南门的城墙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巨大的拱形门让人深深怀念当年的热闹与繁华,而北门则是从街道上看是面对城墙,走到尽头则向东拐弯处才是北门。北门的城墙上方有一座箭楼,在箭楼上可以俯瞰高家堡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视野开阔,设计独特。在古代,由于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经常发生战争,这北门的独特设计也是为了防敌备战之用。
   高家堡城内有四条繁华的街道,每一条街道都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蓝砖碧瓦,木质门窗,无论大小,都是四合院结构,看着这古色古香的院落,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年高家堡居民的兴旺发达和其乐融融。
   在高家堡城中心,热闹繁华不亚于大城市,而最为具有特色的是,高家堡依然保存着文革时期的各种壁画、新华书店、公社食堂、合作社、供销社以及县革命委员会。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的原西县就是依据这里为原型而写出来的。当然,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也是在这里取景拍摄。后来人们为了反思文革,又有两部电视连续剧也在这里取景。我最喜欢的是这里的新华书店,虽然是假书店,只是一个外表,但却让我回忆起我小时候在老家的书店,以及我的童年。后来我又去了几次高家堡,每一次去,都要在高家堡新华书店面前或坐或站,拍照留念。我并不怀念文革那个时代,我怀念的是在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百姓缺吃少穿的时代,还有很多人渴望读书、热爱读书,还有一些良知知识分子在写书,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而奉献青春和生命。
   走在高家堡街道,很多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无数行人的足迹。街边的老屋错落有致,木质的门窗虽已褪色,却依然透露出昔日的精致与典雅。那些屋檐下的木雕,尽管有些已经残缺不全,但仍能依稀看到当年工匠们的巧思与精湛技艺。我们一边惊叹岁月变迁的飞速,一边感叹我们这个饱经忧患的民族,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才走到今天。我们欣喜的是在全面大破坏之后,高家堡古镇竟然躲过那千年浩劫,完整地保存到了今天,成为我们研究历史传承文明的历史见证。
   街道里有很多风味小吃,比如高家堡碗坨,高家堡空心面、高家堡枣馍、高家堡羊杂碎等等,更有很多商人在经营一些古玩玉器文物模型等等,还有一些在经营着葫芦、南瓜、过去的农具,让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有几位画家竟然在高家堡安家落户,办起了自己的作品工作室。我好羡慕他们,在这个寸土寸金的高家堡,作为一个文人,能够有自己的一片创作土地,那是非常幸福而且应该是非常富足的。我也盼望着,将来退休后,回到自己的老家,盖上一座小楼,办一个自己的文化创作室。唉,人家早已经实现了梦想,而我还在做梦。
   那爬满青苔的城墙,是时间留下的印记;那生锈的门锁,锁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在一座古老的宅院里,我看到了一棵古树,古树历经沧桑,树皮长满了裂痕,正如老人的皱纹一般,每一根皱纹里,都蕴含着难忘的记忆。这里曾经是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孩子们的欢笑、长辈们的叮咛,都在这一方天地中回荡。如今,早已经天翻地覆,可能只留下胜利者书写的寥寥数笔的历史。
   风风雨雨侵蚀着这片土地,沧桑沉浮也锻炼打磨着这片土地,经历了无数的曲折磨难,战胜了无数的苦难灾难,这片土地变得更加深沉,更加坚韧,更加富有生命的温度和活力。在南大街,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就是城隍庙。城隍庙的的门楼高大而庄严,里面的城隍庙更是雕梁画栋,精致非常。红色的墙壁虽然已经褪色,但依然庄严肃穆。走进庙宇,香烟袅袅,供奉的神像默默地注视着世间的一切。在这里,人们的信仰穿越了时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份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始终未曾改变。
   在四条大街交汇的古堡中心,有一座中兴楼,中兴楼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也已经将近600年的历史,建筑的第一层是互相交叉的四个门洞,每个方向都有门匾对额,四面的额匾分别为“紫气东来”、“夕阳西照”、“北极呈祥”、“南官毓秀”,都是楷书集字,端庄而且厚重。中兴楼第二层建有玉皇阁、观音殿、日月洞和老爷殿。二楼的四面,巨额横匾上东书中兴楼、南书镇中央、西书幽陵瞻、北书半接天,书法苍劲如龙,威震八方。大殿里的塑像金碧辉煌,庄严肃穆,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四周都有红色廊柱,拱卫着祭拜的宫殿。二层楼的边缘,都是城墙一般的青砖建成,站在二层楼,可以俯瞰整个高家堡全程,东西南北四条主街道尽收眼底,让人大有登高望远的精神享受。
   在高家堡的东大街上,有一家古代院落,面临街道,古朴典雅,高高的门槛,厚厚的院墙,大门口有两个青石狮子,既威武又有正气。远远看上去这座院落既美观又大方,既安宁又和谐。我们走到近处一看,原来在门楼的门楣上,挂着一幅清朝康熙皇帝巡视高家堡时候题写的四个大字“五世同堂”,书法刚劲有力,非常端庄凝重,彰显了大家的风范,见证了忠厚传家的古训。这样的家就像一座神奇的乐园,给人以温馨,让人觉得安全,更有一种无论如何沧桑巨变,这里则是安居乐业天长地久的地方。因为古朴,不需要跟随潮流;因为深厚,不必要羡慕暂时的豪华。我们在一位老人是引领下,进入人家的院落,庭院深深,清幽宁静。正房的门敞开着,屋内的陈设简单而古朴,一张旧木桌、几把椅子,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生活。墙壁上挂着的老照片,定格了岁月的瞬间,让人不禁想象当年这里的主人是如何在这里度过平凡而又温馨的日子。院子里的一棵老枣树,枝繁叶茂,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讲述着它所见证的沧桑变迁。他们虽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却始终保持着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忠厚和真诚。
   高家堡的历史,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它曾是军事要地,见证了无数的战火硝烟;也曾是商业重镇,迎来送往着四方的商客。在岁月的长河中,它经历了兴衰荣辱,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独特韵味。
   虽然时代在变迁,高家堡也在不断发展,但它依然保留着那份淳朴与厚重。这里的人们,依然传承着古老的技艺,依然坚守着传统的习俗。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灵魂。
   高家堡,是历史的瑰宝,是文化的传承,是心灵的归所。高家堡的每一块砖石、每一道街巷、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印刻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高家堡,虽然历经风雨沧桑,但它依然焕发着青春和生命的活力。高家堡的人们,依然坚守着追求,坚守着梦想,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追求。
  

共 32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风雨沧桑高家堡》是一篇文笔优美,感情充沛的散文。作者开篇点题,介绍了高家堡是有600年沧桑历史的古镇,它还有着文革的风雨痕迹。高家堡保持着明清的风格,是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边缘,蒙陕交界处的塞外明珠。作者这样概括,让我们对高家堡充满了好奇与探寻的欲望。随后,作者像导游一样领着我们观看、欣赏、体验高家堡的方方面面。我们看到了高家堡周边的山峰,山峰上神密的庙宇和史前文化遗存石茆遗址。当高家堡这幅巨大的油画在我们面前展开的时候,我们也跟随了作者的脚步走进了这幅巨大的油画中。在这幅巨大的油画中,我们看到了高家堡雄伟的东、南、西、北的门,我们看到了久经风雨的高家堡的街道,我们品尝了高家堡风味美食,我们体验了高家堡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用摄相机般精准的叙写,给我们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立体的巨幅画卷。这里有作者精细的描写,有作者对厚重历史感叹,也有作者对新时代高家堡青春与生命活力的赞美。最后作者的笔锋又回到了风雨与沧桑高家堡中,回应了开头,紧扣了题目,圆满完美地收尾。总之,这是一篇语言饱满,文风大度,酣畅淋漓,细致入微,全景化,立体化,移步换景的散文作品。推荐申报精品。【金文编辑:暖巷独行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21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暖巷独行者        2024-07-20 15:28:19
  王社长为我们提供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散文自然流畅,从各个角度描绘了高家堡的风貌和历史沧桑,是一篇难得的好文。望文友们欣赏点评。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7-20 15:42:22
  感谢暖巷独行者老师的敬业编辑,向老师致敬!
3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7-20 15:43:57
  致敬暖巷独行者老师,老师编者按写得非常有思想有内涵,中心突出,分析到位。特别感谢老师!
4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7-20 16:11:23
  王社长文思泉涌,笔耕不辍,勤奋创作的精神值得学习,致敬!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4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7-20 21:46:04
  感谢老师,致敬老师
5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7-20 16:14:04
  谢谢暖巷独行者老师及时编辑,编按精准到位,有内涵,有见解。辛苦了!敬茶。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