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世间】走近梵高(散文)
生活忙忙碌碌,每天总有干不完的事情,当我们带着一天劳作的疲惫歇下来,面对无边的黑夜时,是否还有心情仰望星空?在闪烁的群星中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索,是否会想象那些星星是一颗颗跳动的灵魂,是否会想起传奇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和他的传世名画《星空》?梵•高就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他短暂的一生留下辉煌灿烂的艺术。有人说他是疯子,有人说他是狂人,有人说他怪癖,是另类。其实并不奇怪,梵•高如果没有出名,他的生命之花凋谢后很快就会无声无息,被世人遗忘。
为了尊重梵•高,怀着对他的艺术成就崇高的敬意,我试图走近梵•高,倾听他的声音,了解他的所思所想,读懂他的喜怒哀乐,走近他的灵魂,去认真感知他的一切。
梵•高出生在十九世纪荷兰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牧师,家族成员中有些是画商,其中他的弟弟文森特•提奥•梵•高后来也从事艺术品买卖。父母希望梵•高能够过上安稳体面的生活,但或许是梵•高本性纯善,孤僻而敏感,导致他在世俗生活的道路总不为人所接受。一个成年人,不能取得经济和生活独立,需要依靠家庭不断接济供养,去追求别人并不认可的梦想,他和家庭之间自然会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从此与困苦、孤独为伴。
梵•高的选择脱离了通常人的道路,没有稳定职业保证固定收入,加上他性格上别人不能接受的所谓缺点,自然造成他爱情和婚姻选择的失败。生活的法则遵循现实逻辑,没有谁愿意活在真空里侈谈感情。梵•高在伦敦艺术品公司工作时,向房东的女儿厄修拉•洛耶求婚失败,然后在埃顿向表姐凯•沃斯求婚仍然失败。后来在海牙和一个被人遗弃且带有身孕的女人西恩同居过一段时间,最后经济困难不得不分手。他的选择更加剧了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家族成员对他愈发疏远。梵•高在纽南时与玛格特恋爱,也以不幸结局告终。这几段感情发生的过程中,梵•高一直在不为人所理解的艺术追求道路上拼命奔走,也许所有没有结果的感情有各种理由,可归结起来还是因为他的贫穷和一无所有。
梵•高的精神是富有的,情感饱满丰沛,充满激情。然后这一切只能奉献给他狂热的追求的绘画艺术,在现实世间里,他是孤独无助的存在。幸好上天眷顾,梵•高致力于绘画,没有经济来源,他的弟弟提奥•梵高一直对他无私帮助。梵•高的弟弟不仅成为他经济上的支柱,对他的绘画艺术道路的选择成长也起到至关重要的的作用。
梵•高先后在海牙、布鲁塞尔、伦敦艺术公司分店工作。长时间对绘画艺术的熏染,逐渐形成他对绘画艺术的一些审美取向。梵•高在和弟弟通信中常常交流许多画家的绘画风格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梵•高认为:绘画不光要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各个画家的特点,汲取营养,更重要的是要热爱自然、领会自然、洞察自然。只有真心地热爱自然,才会发觉无处不在的美。师法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灵感,然后将灵感转化成绘画作品。梵•高闲暇时开始拿起笔画画,为日后真正走上艺术创作道路奠定基础。
此后,梵•高在拉姆斯盖特当小学教师,在艾尔沃斯当过助理牧师。工作间隙,梵•高一直在绘画艺术之路上探索、学习、思考、实践,不断将所见所想画成作品,然后和弟弟在书信中交流分享。同时,梵•高准备考取神职,但是未能取得牧师的任命,在博里纳日矿区进行非正式传教。由于梵•高真诚地相信宗教的救赎献身精神,完全和劳苦大众打成一片。他的举动不仅没有得到认可,反而因此被解雇。在传教时,梵高长时间接触底层劳动人民,目光始终关注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用画笔表现出它们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得以形成朴素的美学思想。梵•高虽然没有获得神的眷顾,却用画笔为自己的热爱绘画,不停地学习文学名著,将狄更斯、莎士比亚、雨果等人的美学思想和绘画艺术融合,推崇伦勃朗、吕斯代尔、巴比松画派和海牙艺术画派的艺术。此时,梵•高形同现实生活的乞丐,却俨然成为一个精神领域的王者。
苦难没能阻止梵高追求艺术的脚步,现实生活的打压也没能折断梵高的脊梁,他沿着绘画道路的方向一步步迈进。梵•高到布鲁塞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临摹米勒的系列画作,学习布雷东、布里翁、鲍顿等大师的人体画作,同时也临摹卢梭的水彩风景画。成功没有捷径,艺术圣殿的光鲜靓丽是由无数深埋地下的细小基体构成。梵•高一边临摹,一边学习《绘画教程》,《画家实用解剖图》以及《水彩画专论》和《炭笔画练习》,以后开始大量习作人物画,不断找模特绘画,掌握人体艺术。任何学习都不是闭门造车,固步自封,梵高一边学习书本理论,一边观摩画家的作品,研究他们的成功之处。努力创作的同时,梵•高在海牙拜浪漫主义画家毛沃为师,学习水彩画,得到毛沃的悉心指导。
梵•高在德伦特及纽南开始画油画时,钻研绘画技巧,形成对色彩的见解与思考,有了自己的艺术感悟。梵高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无论是文学还是绘画,必须质朴、务实、并且富有哲理。画家提高绘画水平,要不断临摹模特,如同狄更斯所说,要牢记并非为画模特而画模特,要发挥想象力,让模特成为体现画家思想和灵感的载体。画家要尽可能观察自然,挑战自然,让想象力无限发展。而且要有对事物的剖析能力,寻找深藏于其中的本质。成功的艺术永远忠实于自然,体现画家真实和真挚的情感,而不是追求虚荣和时尚。梵•高的这些真知灼见无疑是他经过学习思考后得出的永恒的艺术行为准则。真理往往是朴素的,可是在浮华的时代和现实面前,崇高的思想常常被物质腐化,有人总是抛弃真理,认为朴素的东西过时,应该舍弃。梵•高对此表达了自己坚定的看法,认为所有自命不凡者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用尽心思谋求新事物而摒弃传统的人最终都会被历史丢弃。
人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间观以后,才有可能朝着阳光的方向前进。梵•高特立独行的表象之下,其实是一颗朴素的赤诚之心,将生命融进绘画艺术,为至高无上的精神天堂献身。梵•高在安特卫普时期,被爱弥儿.左拉的《萌芽》及其他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深深打动,从而对他的灵魂产生又一次强烈的冲击。画家鲁本斯的光与色彩、日本浮世绘的狂放构图,使梵高的绘画风格渐变,色彩逐渐明亮起来。梵•高的绘画风格最终成型和成熟是在巴黎。他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画,在乎尔芒工作室学画,在德拉克洛瓦和蒙蒂塞利的影响下学习描绘花卉。对梵•高的影响特别明显的是后印象派画家高更,使他的绘画色彩越加明亮,点彩技法也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在这一时期,梵•高同毕沙罗、德加、修拉、塞尚等画家相识并交往,和埃米尔.贝尔纳过从甚密。有了一系列艺术营养元素的滋养,梵•高终于绽放出光彩,形成自己独有的绘画艺术符号,继承传统又发展创新,著名的向日葵系列画作就是从此时开始创作的。
梵•高的绘画艺术生涯达到顶峰是在法国南部的阿尔及圣雷米。虽然此时梵•高的艺术成就已经到达顶点,可是他的作品依然不被人们认可。梵•高在理想之路上狂奔,现实生活的无情和残酷无法改变他的生存状态,身体和精神反复在冰与火中蹂躏,梵•高与高更短暂的相处合作最终以悲剧谢幕。就是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时,梵•高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画作《星空》。当时,梵•高的身心受到巨大创伤,却留下永不消逝的谜一般绚烂星空。
在人世间短短37年的梵高,有近10年的绘画生涯,留下150张水彩画,1000多张素描画和864张油画。近十年时光中,梵•高从未停下手中的画笔,不停地绘画,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思考。面对生活给予的苦难,梵•高用对绘画艺术无限的热情予以消化,拥抱自由,独辟蹊径,不落陈套,最后成为后印象画派一代宗师。纵观梵•高短暂的一生,他的思想行为和大多数人一样,渴望家庭和睦,渴望安稳富足的幸福生活,渴望拥有美满的爱情,同时渴望通过自己艺术成就改变生活的困境。为了获得这些,梵•高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始终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理解,这是他的不幸。梵•高又是幸运的,当他被世界无情抛弃时,弟弟却在一直默默的支持着他,不仅成为他生存的保障,还成为他艺术成长道路上的益友。我们感叹梵•高的非凡艺术成就时,应该记住他的弟弟---文森特•提奥•梵•高。
梵•高短暂的一生留下的艺术财富,是否和当下许多依靠吹捧、包装、夸耀成名的画家形成强烈反差?我们应该致敬梵•高,记住他对艺术所作的贡献,聆听他对艺术的深刻见解:自然的东西永远是人们的最爱。画家要能够融入大自然,并激发他的创作灵感,以便把他的思想感情在绘画中展现出来,让别人理解他的思想。真正的画家只会忠实于艺术和自然。
2024.7.20日于夏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