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根与魂】【柳岸】丹江财神(小说)
一
浓雾低垂,秋风吹落叶,飘飘荡荡,枯叶有气无力落入地面,在石缝枯草层里打旋儿找归宿。
会稽山上的山洞外,勾践望着阴霾的天空长叹:“朕一念之差,落得个身无归处,悔之晚矣!”
范蠡安慰道:“主公不必自责,寻机下山,定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勾践苦笑一声,无奈地摇摇头:“被困已半月有余,夫差的军队围山不退,吾辈腹内空空,靠何迎敌?”
范蠡稳了稳神,说:“主公,臣之家乡有一条河叫丹江,总体流向是自西向东,中间多有弯曲,亦有自北向南流段,还有分流、回旋之处,但任何阻碍都改变不了水流的总趋向。主公称霸中原的志向就像这丹江的水流一样,现在正处于回水湾处,打摆不定,遇到时机,自然就会冲破藩篱,一路向东。”
“有时候我真想拔剑自刎以谢天下,以惊后人。”勾践有气无力,“山高水长无坦途,荆棘遍地难前行,路在何方?我心迷茫。”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范蠡接口道:“披荆斩棘辟蹊径,侧身而过方为高。主公应该打起精神,我们做臣子的就会觉得有盼头。”
勾践嗟叹:“盼头?盼头在哪里?”
“臣夜观星象,见主公星宿周围有阴云,阴云再浓也吞噬不了星宿主体,有风刮过,阴云现出裂缝,星光从裂缝处射出,主公出头之日不远了。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主公以静制动,忍辱负重,方为上策。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个理我懂。”勾践稳定了一下情绪道,“围山的首领是个不好对付的主儿。”
范蠡介绍说:“他叫伍子胥,初开始他和文种与微臣同在楚国任幕僚,我们深知楚国政治黑暗,规定了非贵族不得入仕,便都选择了逃避,各找事主,伍子胥投靠了吴王夫差,文种与微臣便臣伏在您的麾下,我们见您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便忠贞不二,下大决心帮您成就大业。恕臣直言,主公这次出兵伐吴,确实有点颓唐,远兵深入吴国腹地,以将疲兵乏之力去攻城掠池,属兵家之大忌,加上伍子胥用兵如神,一步步反扑,把我们逼回到了会稽山上。臣知这个伍子胥才华横溢,文武兼备,从他身上找突破口无异于用指头在会稽山的石头上钻石洞。”
“这个人是我成就伟业的绊脚石啊!找机会得搬开他。”勾践轻声自语,“当时他要为我所用,乃是我身边一员猛虎啊!”
范蠡摆摆头:“现在他正红极一时,我们狼狈一时,考虑除掉这个心腹之患为时尚早,还没有条件。”
勾践泄气道:“我自己搬砖砸了自己的脚,就是丢了性命也不足惜,我所担忧的是伍子胥现在围山困我,防守森严,一直围下去,会稽山就是咱们的坟墓。”
“围山不如攻山,速战速决,他之所以围而不攻,是他有后顾之忧。”
“后顾之忧?忧在哪里?”
“主公您想,他攻山是不是也是将疲兵乏?咱居高临下,以一当十,他能有几成胜算?”
“那他要是改变策略,舍弃这里,转而去攻我都城,我越国危矣。”
范蠡自信道:“这个主公放心,会稽山是咱的境内国土,也是咱的前沿哨所,他乘胜追击把我们逼到这里,已经竭尽全力了,若转而攻我城池,所需粮草要从吴境运入,除非他有分心术。”
“那要是从咱境内掠取呢?”
“有文种在,从咱越国他得不到任何好处,所以,他现在也是两难境遇,若撤兵,夫差不允,若坚守,人困马乏,给他一百个胆子,他敢再越界一步?”
刚说到这里,探马来报:“报告主公,北边山口上的守兵打起来了。”
范蠡来了精神,问:“为什么?”
探马道:“为了争抢银两,你争我夺,大打出手,最后成了互殴。”
“再探!”范蠡下令。
“是!”探马应声而去。
“主公,机会来了。”范蠡口气轻松。
“机会?什么机会?”勾践迷惑地看着范蠡。
范蠡沉着冷静地说:“心急喝不了热豆汤,要想成就大业,必须从长计议。先要保全自己性命,没了性命,一切都是空谈。保全性命就要含垢忍辱,百辱成金。一旦获得新生,仍要学会逆来顺受,唾面自干,不露声色。待到万事俱备,刮来东风,后发制人,将会一举成名。”
勾践听得入迷了,连连点头,不停地催:“继续,继续。”
范蠡开门见山:“主公写一封信,差人送给文种大夫,让他立即筹集重金和美女去吴国贿赂太宰嚭,您不知道太宰嚭这个人,他也是楚国人,虽有才,却好大喜功,贪恋美色,妒贤嫉能,损公肥私,为了一己私利,阴谋无所不用其极。由他运作,夫差定会下旨撤兵,伍子胥不得不从,但这不等于解除危机,因为伍子胥要回吴进谏,重振旗鼓,大兵压境,那时越国才是真正的大难临头,吴国一旦吞并越国,吾辈一切努力将付诸东流。趁伍子胥调兵遣将之缝隙,主公可让伯嚭周旋,愿前往吴国当人质,臣服夫差,极尽亡国奴之状,麻痹他、感化他,命可保矣。刑役满,夫差定会放主公回国,到那时主公可励精图治,韬光养晦,调动生机,以报会稽之仇,以雪吴地臣辱之耻。”
勾践点点头:“行倒行,只是冲出围山关口难。”
范蠡满有把握地说:“难也不难,将山上所有散金碎银集中起来,差人在关口处乱扔,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金灿灿的金豆子,亮闪闪的银块子吴兵见了不会不心动,趁他们乱抢内讧的时候,差快马可出矣。”
“好主意!”勾践喜形于色,马上又疑虑道,“没有笔墨纸砚,怎写书?”
范蠡胸有成竹:“杀马取血,肉可充饥,鲜血足以当墨用。主公内衫白绸,上可写下圣旨,令驰马快手当作贴身衣服穿入铠甲里面,避免走漏风声。”
“知我者,范公矣。”勾践由衷道,“朕入吴,底气不足。”
“臣和文种,可选一人,主公便可有惊无险,有忧无虑。”范蠡目光如炬。
谈起文种,勾践摇头:“四封之内,安抚百姓,发展生产,改良旧制卿不及文种;与外交涉,见风使舵,随机应变,运筹决策,种不如卿。此去龙潭虎穴,凶险极端,稍有不慎,前功尽弃。更有严峻者,越吴混战之中,老吴王阖闾殒命,夫差恨不能食肉饮血,以报杀父之仇。”
范蠡沉思道:“找替罪羊川禁顶之,川禁死,死无对证。”
勾践动情道:“有卿在,朕心踏实。”
范蠡当即表态:“臣遵旨,为主公受辱历难,臣万死不离左右。”
二
在越地苎萝村,有一条小河叫浣沙溪,浣沙溪溪流淙淙,水清见底,两岸林木葱油,林鸟跳枝嬉戏。
溪边光光的石头上,一群年轻姑娘在洗衣服,边洗边像叽叽喳喳的鸟儿一样说笑着,议论着。
“西施,把你的棒槌递过来用一用。”一村姑对模样俊俏的西施喊。
“唉——”西施应,递过了棒槌,声音甜甜的,脆脆的。
“西施,你长得天仙一般,递棒槌的动作也那么优美,我们学也学不来。”有村姑赞美道。
“西施走路的动作更让人看好呢,玉步生风,摇曳多姿,那才叫个美。”又有人接口。
“咱村的东施学西施按胸口、学西施迈步子,越学越难看,咱们可不敢东施效颦。”
“姐妹们,你们听说了吗?咱越国吃了败仗,要选美女朝吴国送,用来求和。咱可不敢再抛头露面了。”
西施捋了捋秀发说:“倾巢之下,焉有完卵?社稷有难,匹夫有责。国将不国的时候,我们都会沦为奴才,只有机智抗争,方能扬眉吐气。”
“西施姐,若被送入吴,如何机智抗争,保全自己?”
“见机行事,见风使舵。亦可装腔作势、装聋作哑、装疯卖傻。虽身陷囹圄,亦要生命不息,抗争不止。”
果然,隔了三五日,官府到各地选美来了。
再说伍子胥撤了兵,回吴复命,范蠡搀着勾践回宫。午朝门外,早有文种率文武百官跪地迎接。
勾践一脸尴尬,一身疲惫,挥挥手:“众爱卿平身,各归内衙,明朝议事。”
第二日早朝,当着众文武百官的面,勾践将内宫事务交由序贵妃,赏序贵妃长鞭一根,授以鞭笞宦官妃嫔的权利。
序贵妃初现朝堂,有些不自然,她跪地接鞭,答曰:“妾妃定会查岗理序、定律执法,稳固内宫,若祸起萧墙,妾妃自刎报君。”
序贵妃起身,退着走回内宫。
勾践将宫外一应大事交由文种,设龙椅偏座,由文种代理朝政,将一柄尚方宝剑递给文种,赐予文种“先斩待奏”权利。
文种跪地接剑,诚恐诚惶:“臣定殚精竭虑,厉兵秣马,屯粮集金,发展生产,力争百业兴旺,五谷丰登,社会稳定,四封无乱。”
一边的范蠡开口问:“伯嚭那边打点得怎么样?”
文种道:“有钱能使鬼推磨,臣遵主公密旨,差人送伯嚭金千两、银万两,绸百匹、缎百匹,越美女百名。伯嚭满脸堆笑,分羹这些东西于夫差左右亲信,共保主公无虞,量十个不识时务的伍子胥也奈何不了吾王一根汗毛。”
勾践嗟叹道:“卿和蠡乃朕之左右之臂也。朕此去经年,前途未卜,卿当枕戈待旦,居安思危,只待时机成熟,咱君臣咸鱼翻身,重整山河。”
文种忧心忡忡道:“臣恐主公前去服侍不周,特精挑细选了十位男侍,十位女侍一同前往,服侍主公左右。”
范蠡连连摇头:“不可,丹江河滩鹅卵石滩众多,觅石者成群结队,若有黄蜡石太露,早就被人袖去当作玩物,若埋于沙砾,或露出丑陋一面,觅石者日过十趟也难以觅起芳踪。主公明哲保身的最好利器是奴颜媚骨、卑躬屈膝,如此,出头之日则指日可待,若招摇过市、众星捧月,则物极必反,欲速不达。”
文种听到这里,恍然大悟道:“臣担心主公一时不习惯异族风情,才替王考虑了衣食生活,如此看来,将会因小失大,臣这就安排撤掉华服,辞去华船,备越地百姓衣衫,赁陈旧小舟一个。”
勾践无奈苦笑:“如此甚好。”
文种又问范蠡道:“主公入吴,可带几人?”
“微臣和主公夫妇一同前往,人越多越令夫差有戒心。”
勾践叹了口气道:“朕一时心血来潮,出兵伐吴,偷鸡不成蚀把米,朕罪莫大焉。明早,朕将亲自持香,谢罪于先祖,祭祀上天,祷告先人,保朕此去一路平安,化险为夷。”
文种道:“臣令文武百官一同前往先帝庙,一同跪拜先帝,求先帝保佑越王江山固若金汤,国泰民安。”
东方红日升起,霞光万道,一副镶金对联与朝霞映辉:“万里江山光耀华夏润祖宅,千秋帝业爱融德泽沁人心。”
帝王庙堂,钟鼓声声,青烟袅袅,松柏掩映,绿竹婆娑。
勾践一身龙袍,从台阶下开始向上跪起,九个台阶九跪九磕头,在拜台处起身,焚香,虔诚地把一根根粗香插入大香炉内,在拜台上长跪不起,泣不成声:“不屑子孙勾践有辱列祖列宗,头脑发热发兵攻吴,落得个倒旗丢戈,将成为吴国阶下之囚,一失足而千古恨,但勾践不灰心,不死心,仍存光复越地,踏平吴地之愿望,愿苍天及列祖列宗助勾践一臂之力。”
“踏平吴地,称霸中原。”台阶下文武百官跪伏于地,山呼口号。
勾践起身,深情地看了一下满朝文武,说:“众爱卿平身,朕有话讲。”
众文武垂手而立,俯首听令。
勾践动情地说:“寡人为了不使越地臣民生灵涂炭,生存于水火,愿和范公一同前往北国为奴,令寡人夙夜忧叹的是越国的安慰,诚愿众卿及百姓齐心协力,精诚团结,各施所长,各尽其能,保住我大越国的城池疆域,守牢我大越国的江山社稷,即便寡人餐风露宿,吃糠咽菜,也无怨无悔。”
“愿主公保重!”众大臣一个个泪流满面。
范蠡接口道:“臣知道,井底之蛙的眼光只有碟大的天,高枕无忧的人就不能深谋远虑,我朝主公不惧环境恶劣,险象环生,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常动救亡图存之情,此乃我越国臣民之大幸。古往今来,成大业者哪一个不是出生入死多灾多难,眼下,我越地君臣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不久,曙光就会普照中原大地了。各位同仁,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我们拭目以待,看谁笑在最后。我们一同恭请主公登舟动身吧!”
“主公启程。”众臣异口同声。
勾践解去玉带,脱下龙袍,露出寻常百姓粗衣烂衫;脱下朝靴,穿上草鞋。扭身看姜皇后,也摘下了凤冠,脱去了凤衫,一身村妇打扮。
范蠡过来,看了看姜氏,说:“请皇后摘下白玉簪,金钗环,将头发打乱,以发掩面,如此,可保皇后娘娘名节。”
姜氏虽然满腹怨言,但依然照办。
范蠡将龙袍凤冠用包袱包了,带进小舟。勾践纳闷:“带这些岂不要惹祸?”
文种看出了范蠡的意图,解释道:“有了这些龙衣凤服,可免主公皮肉之苦。”
范蠡转过身来看文种,文种道:“放心,敲门金砖已放入舟舱内,另有十数位女娇容也在舟内待命。”
范蠡过来搀过勾践,被勾践用手挡过:“以后咱就不是君臣了,同是亡国奴了。”
范蠡耿直地反驳道:“我们国未亡,不是亡国奴,只能说我们同是天涯落魄人。”
勾践夫妇感激地看了看范蠡道:“对,同是天涯落魄人。”
范蠡:“到了彼地,咱的称呼也要变一变了,恕臣直言,我得和您称兄道弟了,尊称您为大哥,称皇后夫人为嫂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