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黄浦江(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黄浦江(散文)


作者:李湘莉 进士,6193.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98发表时间:2024-07-23 05:18:30


   到上海,看什么?看人头,看车流,看光影,看豪华的建筑,美丽的公园。是的,这些都是要看的。可我更愿意紧挨着黄浦江坐着,安静地倾听它来自远古的诉说。或哀怨,或愉悦,或悲壮,或骄傲。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是一条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河流。可你相信吗?具有“国际大都市”称号的大上海在战国时期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彼时的黄浦江只是一条浅浅的河道,有书是这样描述的——“阔仅一矢之力”,即宽度只有一箭的射程。更要命的是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旱时,河底朝天。汛期,洪水泛滥。老百姓苦不堪言。上海得到改变与发展,得从黄歇说起。
   黄歇,号,春申,战国时期的大臣,受封于淮河以北十二县,即今江苏上海一带。他到后,巡民情,察民意,一门心思浚理,消灾,引水,灌溉,造福百姓。他的举措,让旱涝无常的一片沼泽地渐渐成了鱼米之乡。我们可以想像,彼时上海百姓看见黄浦江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看见两岸翻滚的棉麻,燃烧似的水稻,他们的心中一定感到无比的欢欣,一定在欢乐地哼唱着“吾伲家乡实在美”。
   人们为了纪念春申君,将河命名“春申江”“黄浦江”,后来,“申”字成了上海的代称。有一位在黄浦岸散步的老者告诉我,离黄浦江不远处有“春申村”和“春申祠”。他还告诉我,若去,坐地铁一号线到莘庄北站,换708路公交车可直接到春申祠。最后,他又补充了一句:来上海,一定要看他,他才是上海真正的文化之源!老者用了一个“看他”,没有了丝毫的距离感,亲切随意中带着几分强调,像去看一个关系亲密的亲戚。可见,春申君在人们心中该有多重的份量,尽管离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其实,我心里清楚得很,哪怕不建祠立碑,人们也不会忘记,轰鸣的黄浦水,便是至真、至善、至圣的宣告和赞歌。
   有了春申君的引领,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疏浚改造,黄浦江到了元代河道更宽了,有了“大黄浦”之称。明初,吴淞江下游淤塞严重,户部尚书夏原吉奏请疏浚改造大黄浦,凿宽近旁范家浜,改道北流至长江囗。之后,数次疏浚,大黄浦河面不断开阔,代替了吴淞江(苏州河)成为太湖水系入海的主干流。其实,最早吴淞江是比较强大的,有书记载它的水势深广可敌千浦,江面宽阔处达20余里,浩荡之气魄非现在的吴淞江可比拟的。可苦于它河道过多弯曲,容易淤塞,虽多次截弯取直,还是无功告成,被迫采取“以浦代淞”之策。之前,黄浦江只是吴淞江的支流,谁曾想,吴淞江却沦为了黄浦江的支流。自然如此,人亦是,若自己不努力,谁也帮不了你,这是多么深刻的道理啊!
  
   二
   春申君没有料到,夏元吉也没有料到,他们所治理改造的河道黄浦江会成为上海的魂脉。确切地说,成为了中国的魂脉,世界的魂脉。这里位于长江出海囗,可深入中国南方腹地,也可连接世界各大港口。我敢说,把它放在人类文明的第一线也毫不愧色。世人皆知紫禁城,滕王阁,黄鹤楼,万里长城,布达拉宫,莫高窟。其实细细想来,黄浦江的建造比任何一个建筑都更加实在,更加激动人心。当然,它们也伟大,每一个建筑都展现了一个民族令人震惊的工匠精神和令人震惊的意志力。但是,它们实际功能并不大,远远不可与黄浦江比试的。因为有了黄浦江,带来了上海的农业繁荣。有了农业繁荣便渐渐地带来了工业与商业的繁荣。于是,上海有了成熟的纺织业,海盐生产,造船技术……沿江一带街巷纵横,店铺林立,开着油号,盐号,粮号,开着钱庄,布店,客栈和酒肆。从此,无不呈现着“一城烟火半东南”的繁荣景象。有书是这样描述上海的,“迢迢申浦,商贾云集,舟船大小以万计……”《松江府志》称,“一郡之要害在上海,上海之要害在黄浦”。可见,黄浦在上海及江南之地位。上海无疑也成为了全国乃至东南亚的贸易枢纽。据说,郑和下西洋就是从这一带出发的。郑和下西洋无疑宣扬了国威,同时也拓展了海外贸易。可谁也没有想到,这条江流同时也成了侵略者的通道,那些灌溉的沃土成了战场。1840年,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迫对外开放,英国人看中了这里。是呀,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上海是一块大肥肉,谁都想啃一口。在1842年,英国动用军舰百余艘,陆军万余人,从吴淞口全力进攻上海。时任江南水师提督的陈化成,已过花甲之年,可他毫不退缩,身先士卒,挖战壕,修工事,在前沿挥旗作战,誓死保卫长江水道。可苦于寡不敌众,最终腹背受敌,身中数弹,英勇就义。据资料显示,陈化成下葬那天,数百万老百姓在路边设置香案,杀牛祭祀,一时哭声惊天动地。其实,写到这里,我也双眼含泪,手和心在颤抖,尽管过去已百余年。
   临江的公园内有一座城隍庙。城隍庙是祭祀城隍神的庙宇。通俗点讲,城隍庙是供奉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或者民族英雄,寄托人们对忠臣良将,民族英雄的敬仰。如山东济南供奉的是铁铉,福建供奉的是周苛,江西吉安供奉的是文天祥,江苏苏州供奉的是春申君。而这座城隍庙供奉的是陈化成。可见,陈化成当初的举措是感天动地的。我毫不犹豫地跨入城隍庙,我虽然没有为他点上三炷香,可我以最恭敬朝拜的方式静立良久,默温这位真实的人的精神遗产。
  
   三
   离开城隍庙,我依然站在黄浦江的亲水台不肯离去,我的眼光落在了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上。纪念塔建于黄浦公园内,是为了缅怀1840年以来为解放上海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而修建的。望着纪念塔,我想到“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也叫黄浦江之战。1937年,在陈化成当年抗击英军的黄浦两岸,上海军民又上演了抗击日寇的浴血壮歌。那场战争可以说是抗日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役。据资料显示,日军为了强占上海,动用了300多架轰炸机,200多辆坦克,30多艘军舰,让中国军队三十万儿女血染黄浦江。望着纪念塔我也想到了“上海战役”。为了完整接收上海,解放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同样血染黄浦江。
   人的思维有时会跳跃的。我上一秒想着上海的几大战役,下一秒却又突然想起了春申君和夏元吉,如果他们当初知道自己所开发的河道会给后世带来那么多的战争与苦难,是否会后悔自己的举措?尤其是得知上海黄浦有着长达百年的租界史和屈辱史,他们的内心又作何感想?
   我的思维正在天马行空之时,被一大批人流推着往前走,原来一艘叫“和谐号”的游船靠岸了,大家要去登船观光哩。
   黄浦江的船只来来往往,有大有小,有一层两层的,有三层四层的,有木制的,有铁制的,也有塑胶和充气的,有载人的,有装货的,它们各有各的造型和各有各的装饰风格。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船头上都插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写着“我爱你,中国!”它们有的如雄鹰展翅,尽情舒展着自由的姿态。有的如海燕翱翔,挥洒风情。有的如飞龙,释放着勇气与力量,热情与活力。有的婀娜多姿,像一位舞者展现自己的优雅与魅力。不管它们像什么,或干什么,都在掀起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都在共同谱写一曲动人、和谐、繁荣、骄傲,充满别样的烟火与韵味的交响乐。望着这些自由穿梭的船只,我感觉它们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幸福和骄傲的神韵。对,每一艘都是自由不羁的灵魂。我被它们感染了,我从内心深处也散发出自由骄傲的气韵。
   夜幕垂垂地下来了,此时海关大楼奏起了“东方红”的乐声,时钟指向七点,大小船和黄浦两岸的高楼大厦一下子全部点起了灯火,如花盛放。其实,我说“点”是不准确的。应该说流动。但流动也不是很准确,因为每一寸空间都幻化着不同色彩的光影和造型。这下,我犯难了,我实在找不出更准确的词语和句子来形容。更要命的是那些光影又一个劲地把身子扑进黄浦江,水中像燃烧着一簇簇鲜润活泼的火苗。滔滔的黄浦水一下子没了脾气,异常温柔地接受着火光的热吻,欣然散发出柔和恬淡的七彩光晕。我的嘴唇不由自主地嚅动,想说什么,但我又无法言传那种华美,那种优雅,那种浪漫,那种气韵,那种壮观,那种高贵。我只好仰头望天。我不由得更惊呆了,月亮竟然饱满地出现了,荡着盈盈的笑与黄浦江眉目传情。这一下子,我感觉人世间的美好事物都相约出现在我面前。可我还是找不到更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我只好一个劲地说,太好了,太好了!
   我突然顿悟了,春申君不会后悔,夏元吉不会后悔,陈化成和无数先烈更不会后悔。因为他们迎来了全世界最美的风景。虽坎坷,但终究迎来了!
   我有意把身子往黄浦江靠了靠,因为我知道黄浦水的流淌记录着上海的兴衰、苦痛和发展,串联着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彰显着这座城市不屈的精神和向上的决心。
   我要离开了,我有万分的不舍。我再次把身子紧挨着黄浦江,我感觉那样我的灵魂会和先贤的灵魂一起在黄浦的上空遨游,让我在黄浦美丽的光影中欢歌起舞。
  

共 34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是一本厚实沉重的史书,是一首悠扬激荡的歌,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画。上海在战国时期只是一块沼泽地,黄浦江只是一条浅浅的河道,春申君黄歇兴修水利、造福一方,变成鱼米之乡,“春申江”“黄浦江”由此而来,一代代后人疏浚改造,变为“大黄浦”,谁曾想,最后竟然代替了“吴淞江”成为太湖水系入海的主干流,成为上海的魂脉、中国的魂脉,世界的魂脉。江水丰满,黄浦江带来了上海的农业繁荣,纺织业、海盐生产、造船技术越来越成熟,慢慢地也带来了工业与商业的繁荣。沿江一带街巷纵横,店铺林立,开着油号,盐号,粮号,开着钱庄,布店,客栈和酒肆,无不呈现着“一城烟火半东南”的繁荣景象,成为了全国乃至东南亚的贸易枢纽。1840年,鸦片战争的火也烧到了这片肥沃的土壤,时任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身先士卒,带领士兵誓死保卫长江河道,不幸遇难,临江的城隍庙至今缅怀着我们的民族英雄。黄浦江旁边的亲水台有座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缅怀1840年以来为解放上海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而修建的。望着纪念塔,作者想到“淞沪会战”、“上海战役”,多少英雄好汉为了家乡流血牺牲,心中不免感伤,想问一问春申君、夏元吉是否后悔让这块土地被世人瞩目。此时,“和谐号的游船靠岸,作者的思绪被拉回,欣赏着往来如织的的轮船,自然生出自由和骄傲之感。海关大楼”东方红“的乐声响起,灯火辉宏的黄浦江与光影融合,在月关的渲染下,就是全世界最美的风景。作者明白了春申君不会后悔,夏元吉不会后悔,陈化成和无数先烈更不会后悔。虽然坎坷,但是上海人民不屈的精神和向上的决心造就了现在的辉煌,作者为美丽的黄浦江跳起一支最动人的舞。读完全文,心潮澎湃,思绪绵长。黄浦江厚重的历史在老师的笔下如同一条流动的河,越来越宽,越来越明亮;一幕幕历史场景,一个个历史人物,在老师灵动的描写下鲜活起来,丰满起来;因为心疼和关切上海的坎坷,发出的一问,是全文的灵魂,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最后光影结合、月光交融的诗意描写,是老师在读者的心中跳出的一支最美的舞。好文力荐各位文友赏读。【东篱编辑:欣然花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23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7-23 05:19:34
  读完全文,心潮澎湃,思绪绵长。黄浦江厚重的历史在老师的笔下如同一条流动的河,越来越宽,越来越明亮;一幕幕历史场景,一个个历史人物,在老师灵动的描写下鲜活起来,丰满起来;因为心疼和关切,发出的一问,是全文的灵魂,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最后光影结合、月光交融的诗意描写,是老师在读者的心中跳出的一支最美的舞。好文力荐各位文友赏读。问好湘莉老师,夏安,佳作频频!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7-23 13:12:28
  欣然老师好!深谢老师百忙之中抽空编辑小文。编按唯美、精准、精彩,湘莉喜欢并感动。辛苦了,敬茶!遥握问侯欣然老师,谨祝夏祺!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23 07:25:53
  这篇关于黄浦江的散文,如流动的历史长河。从春申君到近代,人物鲜活,场景生动。坎坷中的不屈造就辉煌,一问引共鸣,结尾诗意描写如最美之舞。力荐文友赏读,感受其厚重与灵动。祝湘莉美女老师夏安!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7-23 13:15:14
  善斋老师好!深谢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拙作留评。老师美评湘莉权当鼓励。再谢!遥握问安!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23 07:55:33
  学历史的,不敢和湘莉谈上海历史;写文学的,可能除韩格拉图才敢写上海。看“黄浦江”三个字,我是无法下笔的,而且我曾乘游船夜游灯光绮秀的黄浦江,一直想写,不敢写。看湘莉文,更消了动笔的欲望。在湘莉笔下,黄浦江无景而有史,浩瀚一部长史,取景的镜头那么深邃,作品中的“我”哪里是坐在黄浦江岸一女子,是打开黄浦江的女写手。指点江山,湘莉先指点了一条江,还有山等着……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7-23 13:22:51
  怀才老师啊,你这样讲,实在令湘莉汗颜了啊!一趟上海行,全东篱知道了,若不写点关于上海的东西,似乎无法交差。尽管我对上海陌生,文笔也不怎么样,也只好硬着头皮写下一二。我内心知道文笔稚嫩了,但也无法,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哈哈。遥握问候怀才老师,深谢老师一直来对湘莉鼓励和扶持。敬茶!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7-23 07:55:35
  近段时间,连着看老师写的上海文、还有小溪老师的母亲河、我的写上海历史的文,觉得挺过瘾,每个人角度不同,老师的文中,不但写了黄浦江的过往,也有对今日上海的满怀激情和热爱,非常棒。拜读学习了,夏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7-23 13:27:52
  韩老师好!知道韩老师是“老上海”,我在你面前写上海,那是班门弄斧,让老师见笑了。今日拜读韩老师的“上海文”,让湘莉大开眼界了,受教了!遥握问侯,谨祝夏祺!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7-23 09:47:41
  莉莉此文的切入点很是巧妙,如此坎坷漫长的黄浦江发展史,在作者的笔下如画卷般展开,那些历史场景、那些英雄豪杰一一复活,启人入境。作者融观察、想象为一炉,写意故事,生发感悟,文章富有诗意,有深度,有厚度,非常耐读,盛赞!
回复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7-23 13:39:46
  香香老师好!深谢香香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拙作留评。老师的点评给了湘莉莫大的鼓励。对于上海我很是陌生,但到了一趟,不为其留下三言两语仿佛对不起那高大的建筑,美丽的光影和滚滚的黄浦江水。于是,硬着头皮写吧,尽管文笔稚嫩。再谢香香老师一直以来对湘莉的鼓励与支持。遥握问候,期待佳作!
6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7-23 10:11:34
  到过“魔都”上海的人成千上万,无非是看看钢筋水泥的丛林大厦,车水马龙的人流车流和华灯初上的流光溢彩,而我们的湘莉老师就不同了,吹着申城母亲河的晚风,回顾黄浦江的前世今生,遥想从战国到近代上海的历史积淀,重温淞沪会战的浴血壮歌,让自我的灵魂和先贤的灵魂在黄浦江的上空碰撞,让天马行空的思绪在绚丽夺目的光影中起舞。黄浦江厚重的历史长河,在湘莉老师的大椽之笔下,一路向东,奔流入海……
回复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7-23 13:52:04
  梅骨老师好!梅骨老师的点评令湘莉汗颜呀。对于上海,给我感觉也是人流、车流、高楼、光影,一时令我眼光缭乱。当我静下心来真正翻阅上海历史时,我为之动容,让我感触最深的那不仅仅是它的繁华了,于是,写下一二。文字肯定稚嫩,不足而论。可梅骨老师给了湘莉这么高的评价,令湘莉汗颜,湘莉权当鼓励。遥握问候!
7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07-23 11:05:41
  今天是一品上海历史文化盛宴的日子,从上海博物馆,来到了美女老师的黄浦江边,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学习了中国的大上海!老师文采斐然,描绘了滚滚奔腾的黄浦江承载的厚重历史,学习了!问老师好!
回复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7-23 13:55:07
  石叶老师好!感谢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拙作留评。写上海,写黄浦,湘莉是无知者无畏,出生牛犊不怕虎。感谢老师不嫌弃,给了湘莉莫大鼓励。遥握问安!
8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7-23 11:17:24
  湘莉老师用一支生花的妙笔,写尽了黄浦江的前世与今生,以独运的匠心,描摹了黄浦江跌宕起伏而又浩瀚的历史长卷,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拜读学习老师的大美之作,大赞特赞!问好湘莉老师,遥祝夏琪!
回复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7-23 13:59:47
  如菊老师好!深谢如菊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拙作留评。老师美评令湘莉汗颜感动。湘莉权当鼓励。再谢!期待如菊老师精彩纷呈,遥握问安!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7-23 14:21:06
  我没去过上海,没见过黄浦江,对上海的点滴都是从韩老师那里,小溪老师那里,还有湘莉老师这里略略知皮毛。黄浦江的历史文化,它的前世今生在老师的笔下生花,给读者留下一幅美丽的画卷。很美的文章,问候老师,祝福送出,请收!
回复9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7-23 15:50:58
  红花老师好,深谢留评。老师的美评湘莉权当鼓励!手好点了吗?祝你早日康复。抱抱!
10 楼        文友:简柔        2024-07-23 14:49:55
  黄浦江在湘莉老师笔下裹挟着风起云涌的历史在滚滚流淌,有荣光,有悲怆,有繁华,激起人情感的波澜。令我详细地了解到黄浦江,离上海仿佛更近了。黄浦江,在老师笔下灼灼,激昂。
回复10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7-23 15:56:27
  简柔老师好!深谢简柔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拙作留评。老师的美评令湘莉汗颜感动。湘莉权当鼓励。再谢!老师的美文是湘莉学习的范文。遥握问侯!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