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柳岸】又行晴川阁(散文)
一
初夏的阳光如诗,暖风拂面,我与鸣同学相约再次骑行踏上了前往武汉晴川阁的旅程。这座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古建筑,承载着武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我与鸣同学从友谊路地铁站A口,用手机导航向晴川阁方向骑行出发。一开始是一段繁忙的城市路段,使人感受到城市的喧嚣和活力,人来人往的,得特别小心。不过,骑行的乐趣就在于能亲身体验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感受那种在路上的自由与畅快。沿途的风景也是挺不错的,能看到不少高楼大厦,也有绿树成荫的公园、熙熙攘攘的市场,还有一些挺有特色的小店和旅馆等。有时候,我们会停下来补充水份,甚至拍上几张照片,感受一下城市的气息。
当我们接近晴川桥头时,感到了一种兴奋和期待。晴川桥是一座美丽的桥梁,它的独特设计和壮观的景色让人眼前一亮。当我们步行上到桥头,便驻足拍摄带有“睛川桥”字样的图片留念。鸣同学说:“桥上的景色不错,过了晴川桥后就是南岸嘴与晴川阁了。”“好啊,真是不虚此行!”说笑间,看到桥下的汉江与远处的长江美景,还有来来往往的船只。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和这居高临下俯瞰的景致融为了一体,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从晴川桥上下来后,我们就到达了南岸嘴江滩公园,漫步在绿树成荫,花香醉人的绿道,一会儿就来到了汉水汇入长江的两江交汇处,江面宽阔,景色壮观!特別是两江岸边,城市现代化高楼林立,江面上船运繁忙,汉水在这里注入滚滚长江。
“这里看对‘T’型江岸的景色实在是漂亮!真是唯美!”鸣同学又说。我脱口而出:“的确如此!”这里也是户外游客的一个打卡点,我们也不失时机抓拍了几张江城高楼大厦照。
汉阳晴川阁附近的南岸嘴,是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交汇处形成的冲击地带,被誉为“中国第一角”。这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独特,前来观赏的游客较多。江水拍打着岸边,蓝天倒映在江水上,美丽的“海景”尽收眼底。此外,南岸嘴两江交汇处,出现了明显的分割线和很大的漩涡,泾渭分明的景象也很是壮观。
因此,南岸嘴江滩公园里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休闲空间极佳,公园散步、江边赏景,体验汉江与长江交汇处自然景色和文化意味,也让我们感到十分惬意。
二
离开南岸嘴江滩公园的转角处,朔江而上,黄鹤楼和长江第一桥若隐若现,沿着汉阳长江江边漫步,可以误入一道“沿海小路”,感受风的声音和船帆航行在碧空下的身影。时间不长,我们到达了晴川阁景区。
晴川阁景区由晴川阁、禹稷行宫等主体建筑和禹碑亭、荆楚雄风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的小景点组成,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风貌。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晴川阁,为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薛禹稷行宫(禹王庙)时增建。1983年,武汉市政府组织历时五年,在原遗址上按清末晴川阁复建,让人们纪念大禹治水的功德,铭记大禹的功绩,学习其为民造福的精神。
晴川阁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楼阁分上下两层,高17.5米,占地386平方米。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重檐黑瓦,木制门窗栏楯,朱漆彩绘。正面牌楼悬书法家赵朴初“晴川阁”三字匾额。
晴川阁,矗立在禹功矶上,背靠龟山,面向长江,仿佛是一位守望者,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沿着石阶缓步而上,每一步都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年代。阁内的雕梁画栋,无不透露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美的追求。站在晴川阁的最高层,远眺长江,江水悠悠,黄鹤楼在对岸若隐若现,两座名楼隔江相望,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我不禁想起那句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正是晴川阁名字的由来。
在晴川阁上,长江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长江之水波光粼粼,犹如银色的绸带向东飘移;蔚蓝的江面与天际相接,浑然天成,展现出大自然的雄奇与壮丽。江面上,船只往来穿梭,繁忙而有序,为这宁静的江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远处,两岸青山相对而立,郁郁葱葱,与长江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形成了一处独特的江城景观,令人陶醉。
在晴川阁上,远眺到长江上的重要桥梁——武汉长江大桥。这是伟人毛泽东笔下的“一桥飞架南北”,连接着武昌和汉阳,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桥的雄伟身姿与长江的壮丽景色交相辉映,更添几分壮丽。
在晴川阁上,我抬头仰望,只见龟山电视塔巍然耸立,直指云霄。它的身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伟岸神奇。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它作为城市地标的独特魅力,也深深地被这座城市的美丽景色所吸引。
临江而立的晴川阁里,游人如织。“面对黄鹤楼,你更愿意选择观看那边的风景?”我问鸣。
“晴川阁与黄鹤楼虽然都是名楼,但我更喜欢来这里。”鸣同学说。“为什么?”鸣略有思考:“晴川阁临江而立,让人与自然更亲近啊。”
三
晴川阁景区内,绿树掩映、环境幽静,沿石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朱漆彩绘的古建筑。
禹稷行宫原为南宋时始建的禹王庙,于清代重修,木构建筑。大殿中央立有大禹雕像,背衬《禹迹图》。晴川阁主楼之下的巨大矶石是禹功矶,相传是后人为纪念大禹的功绩而命名。此外,晴川阁、禹稷行宫等建筑也是漫长岁月中人们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
武汉依水而兴、与水共生,境内江河密布、湖港交织。晴川阁,临江依水,与龟山相接,与莲花湖、月湖为邻。山川地貌与自然景观的独特,衍生出了许多民间文学,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个就是大禹治水的传说。
大禹治水传说,在武汉有大禹及其儿子的治水故事,如龟蛇锁大江、灵龟镇怪化龟山、大禹治水收赑屃等;还有是由核心故事逐渐衍生的后人与大禹治水相关的传说,如忽必烈正名禹功矶、总督寻宝镇水怪等。
大禹江汉治水,疏江导汉,造福百姓在武汉域内留下许多遗迹。除禹稷行宫成为武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外,还有禹碑亭,碑文77字,意指禹治水;碑亭东边的禹碑为清乾隆三十五年所刻。大禹在江汉治理洪水的故事后被历代文人广为传扬。
作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实际治水行为本身。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激励作用。
大禹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一直鼓励着英雄的武汉人民与洪水不断抗争,如1954、1998年的特大抗洪抢险的胜利,就是大禹文化遗存及其精神在江城百姓心中地位极高的体现。
2013年,位于晴川阁景区里的禹稷行宫被评为全国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武汉大禹治水传说被列入全国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晴川阁及其相关建筑如禹稷行宫等,不仅是湖北省内少有的“双遗产”保护单位,还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展示了大禹治水文化在武汉地区的传承和弘扬,同时还增强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此外,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的晴川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站在阁楼上,可以在欣赏到长江之美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独特的古代文化与清新的大自然交汇集聚而迸发的活力。
总之,从晴川阁眺望长江,无论是江面的雄浑壮阔,还是两岸的名楼胜迹,都叫人流连忘返。这里不仅是观赏江城美景的绝佳之所,也是感受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场地。
又行晴川阁里,再见禹稷行宫。临近午时,我们从景区出来,然后乘公交车返程。此次之前的城中骑行,虽然过程有些辛苦,但让我们更增加了对江城的亲近,也更加珍惜每一次在路上的时光。步行晴川桥上的惊喜,南岸嘴的壮阔,特别是再行楚天第一楼晴川阁,又观禹稷行宫,让人印象深刻。
晴川阁不仅是武汉的骄傲,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是一段传承的故事。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以及自然与人文的交织。
此次晴川阁之行,让我再次领略了这座城市现代化的风貌,体会千年的文化积淀。晴川阁是江城的历史见证,是诗意与人文的交汇,也是我们放飞心灵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