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静山之境(散文)
当说起最高的山来,也许有很多人知道,会毫不犹豫,一口就说出那是珠穆朗玛峰。且,还知道它简称珠峰,或许,有人还会知道它的岩面高程8844.43米。这数字,不用亲眼去看,只是听到,就会有那么一种高耸入云之感,内心的崇敬与渴望,顿时,油然而生。
那么,最矮的山呢,又是哪一座山呢?人们或许还真是没有注意到,也从来没有在意。因为最矮,因此,就会那么轻易地被忽略,因为忽被略,因而,会感觉,它没有什么名气。然而,山就是山,你想不想起它,在意不在意,对它来说,丝毫不受影响的。因为,它依旧是山,不增也不减。它会岿然屹立,它会不卑不亢的。
是的,当有人问我最矮的山时,我也是被问到了,一时间,没有回答上来。说实在的,我还真是不知道的。竟然,那山,就在我们潍坊,离我不远,它不是别个,叫做静山。
记得,那天下雨,因为雨来得很急,几位同事桥、君、小美和我都没有拿雨具,只好坐在办公室里等雨停。六月天孩子脸儿,天说变就变,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说听就停,那就更是没啥不能的了。大家坐在那里等雨停,无聊得很,一时间闲下来,就会闲聊,聊着聊着,小美就问了句:“你们知道哪一座山高,但是,知道哪一座山最矮吗?”
是呀,只知道哪一座山最高,还知道呀,咱们山东地界里的泰山,那就一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也被人们称为“五岳之首”。 古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孔子登上东山后,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后,便觉得天下都变小了。
然而,有一座山,却只有零点几米,也就是最高处距地表零点六米,而最低处仅仅零点一米。小美说着,故作深沉地说:“我告诉你们哈,这座山,在咱们山东的,且,就在咱们潍坊。”
听了,我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感觉不可想象,咋会呢?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呀,桥说:“真的假的?什么山?叫什么名字?”
小美告诉我们,那座最矮的山叫做静山。还说,她因此去过,还知道,那山呀,东西长不过一米多一点,南北呢,最宽度也就是零点七米而已。但是,可不要小瞧了这座山,听当地人说,它经历了上万年的演变,也是说不定的。
我们几乎齐声问道:“哦,那山具体在哪里?”
小美告诉我们,静山,就在寿光县孙家集与马家庄之间。她去时,农田里还有没有种庄稼,到处一片片土地,刚刚苏醒的土地,有人在田野上忙着耕种。不注意,根本就不会发现那座山,以为是一块大石头,或是一大堆石头而已。小美说得很轻松,然而,我听得却不那么轻松,心里有些沉甸甸的——一座山,就在我们潍坊,竟然,不知道呢!于是,总是想着,要去看看那座山,究竟何种样子,怎么样的境遇,说它是座山,却又如此渺小?
不知觉雨渐渐地停了,几个一看赶紧骑上自行车往家奔去。
回到家的我,一直在琢磨着那山,脑海里反复出现那山的样子,静山?到底什么姿态,又会是如何卧在我们潍坊地域里,这么近,我要去看看。
刚好,第二天就是周末,我毫不犹豫一个人驱车打开导航,一路就直奔了静山。来到静山附近,却没有看到任何山脉,连山的影子也没有。导航提示,已经到了静山。可是,山呢?隐藏在何处?这与从前去泰山,去沂山,去仰天山大不相同——那些山,远远的既可以看到山脉连绵,巍峨,壮丽的景色,而且,山峰高耸入云,一片片青翠与苍茂。
来到静山,还真是被惊讶到了。这样的宁静,这样的不显山露水,还是初次与一座山有关。幸亏早听说过,心里有所准备,不然,还要更加惊奇呢。
附近有农人在忙着给庄稼打药,一片片玉米谷子高粱长势都很好,油绿油绿的一片片,刚刚下过雨,新绿的叶片在风吹下,摇曳,自然。当几位忙着的农人看见我时,我就赶紧打招呼,并且问他们静山在哪里。一位头戴草帽的年长者,就顺手指了指一片玉米地,说:“来登山呀,哈哈,那里就是了。”围着红围巾的女子笑着说:“静山可是容易登得很嘞。”白围巾的女人擦一把汗水,微微笑着,说:“你也可以坐一坐,满足你一步登天的豪迈,这可是我上大学的儿子说的呢。哈哈。”
他们见我走向静山,也都放下手里的活计,跟了过来。
很快,我就在茂密的玉米庄稼地里,看见了我想要见的静山。它安静地立在那里,真的是,不显山不露水,安安静静,却不卑不亢的样子。
立在它的面前,虽然,静山如此矮小,但是,会让人联想,它掩埋在地层下的山体,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色呢?或许,珠穆朗玛峰,泰山你可以一眼看到它的景色。而静山,你却无法看到,你只可以任凭想象,也只看到它的山峰而已。不是你仰望它,而山,一座山仰望着你!那么安静,那般的谦逊,却如此的没有丝毫自卑与气馁。
是的,它初次给我印象就是那种我喜欢的静,那么一种沉稳,有坚定。
几个农人,纷纷说起静山,不仅没有小瞧它,反而,还感觉很是自豪,说静山之所以在寿光,说明寿光人也如静山,踏实肯干,又不张扬。静山,也如此,虽然,它是一座山,却宁愿,看上去矮小,不需要人们去仰望的。
据《寿光县志》记载:“县城西南8公里孙家集与马家庄之间,有一山石露出地面,名静山。”由此可见,“静山”已经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了。据说呢,当时,也是毫无预兆,一夜间,静山破土而出了。
因此,还有一个传说呢,说一位妇人背着孩子,正从娘家回来,走到静山,去的时候,好似没有发现有什么石头之类的东西在路上。回来,突然有块石头在路边,因为孩子喊着要尿尿,于是,急忙之间,就来到路边,给孩子小解。哪想到恰好一泡尿就尿在了静山的山头上,真是奇怪,从此,这座山就再也没有长过。从此,一块石头一样,成为了中国境内最矮的山。
传说终归是传说,因为时间久远,因而,早已无法去时考证了。
然而,静山却真实存在。
戴草帽的长者说,曾经这一块土地的主人,在种地时,感觉这大石头有些碍事,对粮食作物生长也会产生影响,就用铁锨镢头的想将石头铲除,搬走这石头。当真的要搬走这石头时,才知道并非容易,感觉这石头是有根的,且根源无边无际,绝非一块石头那么简单。后来,人们知道了这块石头,有人考察,经过科学考证,才知道,它并非石头,而是一座山。
几位农人与我畅谈着,言语里不禁对寿光这山也是喜欢得很,尤其是,政府早已意识到了这山的重要性。也早已加以保护,不准许,在附近取土挖石。
一座静山,令我慨叹不已,不禁会有种感觉,人们或许只看到了静山的外表,而它的内里,却深藏在地表一下,没人知道,在地表以下,它的扩展与庞大,那是莫测齐深也好,深藏不露也罢。总之,那山处于世间而不乱,在凡世间,却逍遥自在,不与任何事物扰乱于心,安静得很,不然,咋还叫静山呢?
就如寿光人,他们也如静山一样,他们默默地将自己的产业做强做大,却从不张扬。一组数字,足可以说明寿光这位全国各地的菜篮子,寿光目前建有蔬菜大棚17.3万个,交易量超900万吨年种植面积60万亩,年产量450万吨。每年春季都召开一届寿光蔬菜博览会,吸引全国各地以及国际友人们前来洽谈业务,合作探讨蔬菜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展示新技术、新品种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由此不断推动蔬菜产业发展,也与世界接轨,促进全球蔬菜科技进步与发展。
人们都各自去忙自己的去了,唯留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静山前。此时,阳光灿烂,从田野里不断传出鸟儿鸣唱的声响。到处都是蔬菜大棚,和高科技实验园。眼光落在静山上,一个静字,令人回味无穷的。
老子的:“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修行就得“归根”,归了根,才会有来年再发芽的机会,否则呢,岂不是枯干而亡。如何归根?还是一个“静”。唯有“静”才是真功夫,才是通向返本溯源的路途。静中才能找到自己的“根”。草有根树木有根,花儿也有根,那么生命呢,也是离不开根的,若你能找到自己人生的人生“根”,才站得稳脚跟,才会也有底气,立于不败之地的。因此,只有静,才是通向道的有效途径。
也因而,才会有万法归一之说,而万法归一的万法,也都从一静字而出的。
静山,平平淡淡,安安静静,安然自若,守心守志,不移不动。
或许,一个人最难做到的,就是能静得下来,只有静下来,才会看清自己,也才会心灵澄澈,因此,人生才会豁然开朗,力求做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山,给我的想象好似鸟儿插上了翅膀,在天空里翱翔着,静山,你又达到何种境界呢?才如此的,安然守心,宁静至此?
坐在静山前,我看着山,山看着我,彼此平视着,微微含笑。或许,已经心领神会。
哦,静山,相看两不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