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流年】梅里古镇上的“阿庆嫂”(散文)
梅村,古称梅里,是一座隐身于江南水乡的诗意小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的怀抱之中。商末,这里曾是古吴国的都城所在。它被吴泰伯携手荆蛮先人开掘的伯渎河环绕,那青青绿水环镇奔流,像是一道坚实屏障,守护着这片宁静而祥和的土地。
踏入梅村,脚下的青石街道仿佛一条时光隧道,引领着人们走进历史的深处。街道两旁的建筑,白墙黑瓦,飞檐斗拱,展现出古朴而典雅的韵味。岁月的痕迹在墙壁上悄然蔓延,每一道斑驳的印记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那些精美的木雕门窗,依然散发着昔日工匠们的巧思与智慧。
三千多年前,周太王的长子泰伯,由陕西岐山千里奔吴,开化荆蛮,拓荒耕地,开渎理水,建立勾吴古国,传播中原文化留下“至德”美名。大圣人孔子就此赞曰:泰伯其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不称焉。三千多年后,在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梅村的历史篇章中,又出了一位被人们赞誉为“阿庆嫂”式的巾帼英雄,她就是南新旅社的老板娘赵爱宝。她的传奇故事,为古老的梅里古镇,增添了新的华章和光彩。
抗战初期,陈毅和粟裕将军率领新四军所部深入江南广大山地与乡村,发动群众,积极建立抗日根据地,不断给日伪军以打击。新四军大部队过江进军苏北后,在党内有“谭老板”之称的谭震林将军则留在江南,继续开展游击战争,并在各地建立和恢复党的地方组织。中共无锡县县委书记王承业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无锡东郊的梅村,住在德仁里巷我党地下交通员华阿金家里,秘密领导无锡地区的抗日斗争。那是一段充满艰险与挑战的时光,各方抗日志士为了共同的目标频繁往来,迫切需要一个既安全又便利的联络之所。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细致考察,他们的目光最终聚焦在了“同乐天茶社”。
茶社所处的位置得天独厚。它的不远处就是伯渎河,悠悠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鱼儿在水中嬉戏,时而跃出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河畔的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宛如绿丝般轻柔地垂落在水面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依柳垂钓,视野开阔,交通便捷却又隐蔽。
它的四周,狭窄的小弄堂如迷宫般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对于熟悉地形的人来说,这些小弄堂就像是一条条神秘的通道,可以自由穿梭,迅速转移;而对于陌生人,稍不留神就会陷入死胡同,迷失方向。茶社距离梅花桥码头近在咫尺,借助水路,能够便捷地通向梅花港和伯渎河,为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老板娘赵爱宝,那时已经有了些年纪。她“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经历过岁月的磨砺,见过世间的种种,内心却始终保持着对正义的坚守,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果敢;她的微笑里,蕴含着温暖与善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为抗日事业贡献着力量。中共无锡县县委书记王承业,盯上了“同乐天茶社”,仔细观察着赵爱宝的为人处事。
1939年的盛夏,酷热笼罩着江南大地,空气仿佛都在燃烧,连池塘里的荷叶,都被炙烤的垂头冒气。在这样的高温下,地下党交通员华阿金怀着沉重而又坚定的心情,派遣自己的儿子去传递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为了躲避敌人的耳目,情报被巧妙地藏在了黄鳝篓底下的竹管里,篓内只有寥寥几条黄鳝,看似寻常的农家物品,却承载着关乎生死存亡的机密。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奸细告密,华阿金的儿子被日伪军抓捕。那阴森恐怖的牢房,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稚嫩的身躯遭受着日伪军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他们妄图从这个年幼的孩子口中撬出情报。伪军头目面目狰狞,恶狠狠地威胁:“如果不交出情报,就把你打死喂狗吃!”
组织上为了救人,想让见多识广的赵爱宝想想办法。当华阿金找到她时,尽管深知此行危险重重,但她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她迈着坚定的步伐,主动前往日伪处进行交涉。在敌人面前,她毫无惧色,不卑不亢地对伪军头目说:“这是我的干儿子,一向老实本分。你看他还这么小,不就是捉了几条黄鳝,想着给我店里的客人下饭,算是什么坏事?你们一定是搞错了,委屈了一个小孩子。”她的声音坚定而委婉,让伪军头目竟一时无话可说。同时,为了拯救孩子的生命,她不惜花费自己多年的积蓄买通了翻译官。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成功地将华阿金的儿子从鬼门关救了回来。
这件事情充分展现了赵爱宝的沉着冷静和临危不惧,她那坚定的意志和守口如瓶的品质,赢得了地下党的高度信任和赞誉。正因如此,地下党的联络站最终确定设在了“同乐天茶社”。从那一刻起,“同乐天茶社”不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茶社,它成为了革命的重要据点,承载着希望与使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下党的领导和赵爱宝的悉心经营下,茶社的生意日益兴隆,往来的客商不断增多。这让赵爱宝成了远近闻名的善经营、会赚钱,“不寻常的女人”,也让她的真正身份隐藏的更深。为了更好地服务地下工作,满足同志们的需求,茶社在赵爱宝的精心策划下,摇身一变,成为了能够提供住宿的“南新旅社”。赵爱宝还悄悄地在旅社内挖掘了一个隐蔽的秘密地窖。这个地窖虽然不大,但却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布置。它的入口巧妙地隐藏在角落,不易被察觉。地窖内部巧妙利用空间,能够藏匿三个人,并且还巧设机关,可以安全地存放一些至关重要的武器弹药以及机密文件等。
“南新旅社”成为了新四军和地下党的重要联络站之后,这里变得热闹而又神秘。新四军中的叶飞将军、温玉成将军等都成为了这里的常客。他们在紧张的战事间隙,来到这里稍作休整,也从这里获取最新的情报和上级指示。赵爱宝总是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迎接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将军们对赵爱宝充满敬意,亲切地称呼她为赵老太。多年后,说起赵爱宝,同志夸赞说,她身上既有“阿庆嫂”的机智,也有“沙奶奶”慈爱的影子。在那些危机四伏而又充满希望的日子里,“南新旅社”成为了同志们心灵的港湾和战斗的前沿阵地。
1940年秋,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微风轻拂,带来了丝丝凉爽,也送来了果实的芬芳。南新旅社迎来了两位神秘的客人。他们身着长衫,头戴礼帽,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其中一位是赵爱宝熟悉的惠先生,他以“算命排八字”为业,平日里经常到茶社来坐坐。这一天,惠先生的神情略显严肃,他身旁的那位客人更是引人注目。惠先生面带微笑,对赵爱宝说道:“老板娘,这位是林老板,做生意的,今天要包一间房间,请您多多照应。”赵爱宝心领神会,她从惠先生的眼神中捕捉到了一丝不寻常的信息。她连忙热情地回应道:“晓得,晓得,您尽管放心。”她的目光在那位林老板身上短暂停留,心中已经明白了几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交通员华阿金迈着匆匆的步伐来了。他的眼神中带着急切与期待。又过了一个时辰,梅村人陈枕白带了一个陌生人也进入了林老板的房间。赵爱宝在迎接他们的时候,表现得自然而又镇定。她用独特的方式传递着安全的信号,让同志们放心。如果是日伪军或者不三不四的人进门,她便会故意抬高嗓门,虚张声势地喊道:“啊呀呀,真是稀客,我有上好的龙井。”而当自己人进来时,她则会压低声音,轻声细语地问候。
这位林老板,不是别人,正是“新江抗”司令员谭震林。为了掩人耳目,他化名林俊,冒险来到梅村。此次前来,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他要与无锡地区的地下党负责人秘密会面,共同商讨和部署未来的抗日斗争策略。在那间看似普通的房间里,气氛却异常凝重而热烈。谭震林司令员目光坚定,言辞恳切,他详细地分析着当前的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指导意见。同时,他满怀期望地请求梅村地下党想方设法搞到一些西药“盘尼西林”。要知道,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种药对于治疗枪伤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它依赖进口,又遭到日伪军的严密封锁,因此在市面上极为稀缺,在黑市上甚至要卖到三斗米才能换得一支。
三个月后的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地下党同志们经过无数次的冒险和努力,通过各种艰难的渠道,总算搞到了一些“盘尼西林”和其他急需的药品。这些珍贵的药品被小心翼翼地存放在了南新旅社的地窖里。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两位地下党干部按照约定来到南新旅社秘密联系,并成功对上了暗号,准备交接药品。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日伪军仿佛嗅到了什么风声,突然气势汹汹地冲进了旅社。他们手持武器,面目狰狞,大声叫嚷着要赵爱宝交出新四军。
赵爱宝临危不乱,立即安排同志们去地窖隐蔽。自己则走到门口,应付那些伪军。她的心中虽然也有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她立刻提高了声调,大声说道:“啊呀呀,我这里只有安分守己的生意人,哪有什么新四军!”她的声音响亮而坚定,没有丝毫的颤抖。日伪军恼羞成怒,对赵爱宝拳打脚踢,甚至用步枪枪托狠狠地砸向她。赵爱宝的身体承受着剧痛,但她的眼神依然坚定,没有丝毫屈服的迹象。她继续说道:“你们这帮没用的东西,就知道欺负我这妇道人家。我这里真有新四军,你们还敢如此嚣张?那好,下次新四军真来了,我叫他们来找你们就好了。现在我这里没有新四军,倒是有你们这些为虎作伥的汉奸。”那些伪军听了这话,心里不禁发虚。他们也清楚,当汉奸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总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于是,人群中有人开始打圆场:“老板娘,误会、误会。”随后,日伪军便灰溜溜地离开了。
日伪军走后,那两位地下党干部迅速带着药品从地窖中走出。他们身着渔民的装扮,匆匆离开旅社后,直奔梅花桥码头。在那里,一只小小的网船早已静静地等候着,准备带着他们和这批珍贵的药品奔赴新的战场。夜风中,小船渐行渐远,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抗战胜利后,赵爱宝深藏功与名。继续默默地在她的“七星灶”上,“铜壶煮三江。”接待着八方来客,也照顾着自己的同志。
195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个大喜的日子,也是赵爱宝终身难忘的日子。在国庆十周年这个普天同庆的盛大节日里,赵爱宝受谭震林的诚挚邀请,怀着无比激动和自豪的心情,光荣地登上了天安门国庆观礼台观礼。站在毛主席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地方,想到十年前毛主席那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代最强音,那一刻,她眼中闪烁着泪光,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赵爱宝的传奇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梅村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她的坚定信念、无畏勇气和无私奉献,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传颂。她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梅村人,不忘初心,守正奉献,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不懈奋斗,勇往直前。
如今,梅村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变迁,繁华而富足,已经成为了江南旅游的网红打卡地。今年的夏日,我又一次来到梅村。这座静卧于江南水乡的古朴小镇,似一幅被岁月精心晕染的水墨画卷。远山如黛,绿水长流。悠悠小河穿镇而过,清澈的水面波光闪烁,宛如大地灵动的眼眸。岸边垂柳随风舞动,轻触水面,漾起层层涟漪。镇中青石铺就的街道,蜿蜒曲折,承载着悠悠过往。白墙黑瓦的屋宇错落有致,在时光的浸润下,散发着古朴而醇厚的韵味。池塘中的荷花从荷叶间冒出来,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散发着阵阵清幽的香气。夜晚,沿着伯渎河行走,蛙声阵阵,伴着皎洁的月光,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祥和的美。
时光如梭,曾经与赵爱宝一起并肩战斗的新四军老战士、老地下工作者,已所剩无几。他们大多已在岁月中渐渐老去,在大地中安息。但赵爱宝的精神却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成为了梅村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引领着他们在新时代继续书写古镇新的传奇篇章。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