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金文】琴瑟悠悠黄土情 乡音浓浓话蒲剧(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金文】琴瑟悠悠黄土情 乡音浓浓话蒲剧(散文)


作者:晚秋枫叶 举人,4084.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50发表时间:2024-07-24 07:26:33
摘要:蒲剧,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启发人们的觉醒,提高人们的觉悟。我喜欢家乡的戏曲——蒲剧,您是文明的使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着,您肩负使命,任重道远,向您致敬!   蒲剧,是黄土高原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是中国戏曲画廊中的艺术精典。   期待这朵艺术之花在富饶的黄土地上,绽放出更美丽更灿烂的光芒!

【江山·根与魂】【金文】琴瑟悠悠黄土情   乡音浓浓话蒲剧(散文)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北风还是西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这首歌是我最爱唱的歌。走路哼,闲时唱,儿子取笑我:妈,您就会这一首歌吧!我反驳他:我还会唱蒲剧。不信,给你来一段。
   蒲剧是家乡戏中演唱最多的剧种,发源于山西永济,因为永济古时称蒲州,所以叫“蒲剧”。历史上,蒲剧被称为“乱弹”、“晋腔”、“梆子腔”等。
   晋南地区,大到赛神祭祀,小到婚丧嫁娶,各种活动中,都有蒲剧的影子。著名的演员有“十三红”、“元元红”“彦子红”“老三盏灯”等。这些艺名的来历很随意,比如十三红是十三岁唱戏出了名;老三盏灯,是演唱《老三盏灯》时出名走红的。还有很多知名演员,与他们唱红的戏剧剧目一直流传至今。张庆奎的《观阵》,阎逢春的《跑城》,王秀兰的《杀狗》、《表花》,杨虎山的《吃草》,筱月来的《白龙关》等等蒲剧明星与艺术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他(她)们云集蒲剧舞台,以各自拿手绝活闻名省内外,使蒲剧艺术出现了繁荣时代。
   八十年代以后,蒲剧艺术又迎来新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星。在中国戏剧协会主办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颁发仪式上,涌现出山西蒲剧演员任跟心、郭泽民、景雪变、崔彩彩、孔向东、吉有芳、贾菊兰等新一代“梅花奖”艺术新人。将蒲剧艺术推向一个新高潮,充分展示了蒲剧艺术繁荣兴隆,人才辈出的风貌。
   黄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热爱蒲剧,重在喜欢蒲剧的艺术特色,它的唱腔以梆子腔为主,同时夹杂点昆曲、吹腔、民歌小调等。声腔特征是腔高板急,慷慨激昂,演唱真假声结合,音域宽,有种粗犷豪放的感觉。表现了黄土高原劳动者耿直仗义、豪放豁达的性情。表达了高土地敞开胸怀,释放热量,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蒲剧的唱腔善于表现黄土地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革命征程中做出的牺牲精神,善于表达黄土地上慷慨豪迈悲壮感人的历史故事。
   一九八零年粮食大丰收,为庆贺改革开放,包产到户的成果,秋收后,我们董庄村村委会请来洪洞县蒲剧团,唱了七天七夜大戏,让男女老少过了一把“戏瘾”。家家户户囤满缸满,买车盖房,彻底甩掉吃“救济粮”的帽子。喜庆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村庄。
   孩子们从没见过这阵容,手拉手唱儿歌:“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接大姑,请大姨,小孩子们也要去。”
   我爸驾车接了姑姑们回娘家看戏,又请了我的大姨小姨。还准备了充足的肉菜,蒸了几笼白馍,我爸与三叔是厨师,他们不看戏,每天给亲戚变着花样做饭,四合院里亲戚聚会,有我妈的姐妹,有三婶的娘家人,有五婶家的哥嫂侄子,还有我爸的妹妹与外甥,院里摆几个大圆桌,亲戚家的小孩与我们家的小孩一起闹腾,拿着棒学戏台上小生翻筋斗,舞枪弄棒互相打仗,四合院充满热闹和谐的气氛,我爸与三叔系着围裙,站在台阶上哈哈大笑。
   我妈给姑们说,好多年没有这样热闹了!你们好不容易回趟娘家,一定要多住一段时间。姑姑们点头称是,眼圈发红,想起去世的父母。祖父母是全村有名的善人,如果遇到这好年景,他们会出面赞助蒲剧团钱与粮食。祖父母慷慨大方,救助了不少贫困家庭。蒲剧团的小徒弟,有不少人接受过祖父的救助。
   我妈是“戏迷”,每天上午看一场,晚上看一场,姑姑们与小姨跟着我妈一起去。我们姐妹带着自己的孩子跟着去。小孩子不为看戏,只为了吃。戏院周围有很多卖零食、摆饭摊的,卖玩具的,吹糖人的。
   露天剧场里有几棵大槐树,遮天蔽日,天然大伞,有一伙大男孩,坐在槐树的树杈上看戏。与其说看戏,不如说玩杂技,他们有的一只手抓树杈,人吊起来,有的两只脚勾住树杈,头朝下吊着,有的从这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像猿猴一样。树下围了好多老男人、年青小伙、大男孩。为了“猿猴”们多表演,有人给递吃的,有人给送水。戏台上敲锣打鼓很热闹,好像与“猿猴”们唱对台戏。
   戏台正上演的《窦娥冤》,是根据蒲剧《六月雪》、关汉卿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编创的蒲剧《窦娥冤》,一九五八年,晋南蒲剧院首演,次年,长春电影院制片厂拍摄成蒲剧戏曲艺术片。主演王秀兰老师的代表作,也成了蒲剧艺术的经典之作,王秀兰扮演的窦娥形象,更成了中国戏曲的人物画廊中的典型形象。
   面对命运的不公,和官吏是非不辨,黑白不分,窦娥以慷慨悲壮的唱腔,指天问地:“有日月朝暮悬,有神鬼掌着生死权,天地也,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大段铿锵有力的控诉和一系列绝活表演,渲泄了窦娥心中的压抑愤怒,还有她对现实的声讨。这位看似柔弱的女子,面对冤屈与不公迸发出的刚烈不屈,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效果。
   我的邻居喜欢听蒲剧,每当那熟悉的旋律,悠扬的曲调传进我的耳朵时,我不由自主地听入了神。脑海里,浮现出我久别的故乡,想起我的戏迷母亲,想起露天剧院的老戏台,想起剧院后边买醪糟的老头,仿佛听到“嘭”的那声炮,吓得往后跑。还会想起剧院的槐树与那些调皮的“猿猴”们。大槐树是中华民族的根,蒲剧啊,你是山西人民的根,深深扎在黄土中,繁衍生息,播种文化,传承优良传统。
   蒲剧的演员们,是这门艺术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他们呕心沥血塑造了每一位人物形象,正义的人物留给观众正直不阿,行天下之道义,为民众谋福利的美好形象。得到人民崇敬,以此榜样教育后人,建立良好的家风,树立社会良好风气。邪恶的形象,令观众愤恨,会认清恶人真面貌,教育后人莫走歪路。
   蒲剧,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启发人们的觉醒,提高人们的觉悟。像一座学校,传授给观众知识,告诉观众做人的道理。我喜欢家乡的戏曲——蒲剧,您是文明的使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着,您肩负使命,任重道远,向您致敬!
   蒲剧,是黄土高原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是中国戏曲画廊中的艺术精典。
   期待这朵艺术之花在富饶的黄土地上,绽放出更美丽更灿烂的光芒!
  
   (原创首发)
  

共 23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蒲剧是戏曲艺术里的璀璨明珠。作者从一首歌开始,引出对蒲剧的热爱,并用经典剧目为读者详细介绍了蒲剧的发源、蒲剧的发展、蒲剧的特征以及蒲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一篇非常难得的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普及蒲剧知识的文章。文章思想缜密,感情深厚,文思流畅,寓意深厚,写作技巧娴熟,表达了对蒲剧的内在感情,彰显了蒲剧的教化功用,展现了蒲剧的文化内涵。致敬晚秋枫叶老师,作品写得非常敬业,推荐阅读欣赏,并申报精品。【金文编辑:王金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24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7-24 07:27:51
  传承戏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优美文笔,美不胜收
回复1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7-24 07:40:44
  感谢王社长倾情编辑,编按提纲挈领,突出中心。勤奋工作的精神令人感动,辛苦了,敬茶夏安!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7-24 07:28:43
  感谢晚秋枫叶老师勤奋笔耕,写出如此优美文章,致敬老师!
回复2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7-24 07:44:09
  再次感谢社长的鼓励。理应努力写文,勤奋创作,快速进步。敬茶问好!
3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7-24 08:26:23
  家乡的蒲剧,高亢激昂,黄土高原人民质朴仗义、慷慨大方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 楼        文友:东夷三子        2024-07-24 20:55:31
  上学时经常听黄土高坡这首歌,如今读到晚秋老师的作品,倍加亲切。尤其是蒲剧的教化功用,让人禁不住对这片黄土地产生敬仰之情。好文章,欢迎大家品尝!
回复4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7-24 21:36:44
  非常感谢东夷三子老师温暖留评,老师的鼓励是我创作的动力。遥祝夏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