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语文老师李广法(散文)

精品 【东篱】语文老师李广法(散文) ——新堡初中记事之十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225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9发表时间:2024-07-24 09:28:38
摘要:同学们就根据他的外貌特点,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猫眼”。原因很简单,他在看人时,头和脖子都不怎么转动,眼睛却在滴溜溜地转动。再仔细看,似乎常常看到老师在翻白眼。老师翻白眼的时候,讲课就停止了。此刻,老师看着天花板,或者瞄向窗外,总之不看坐在座位上的我们。同学们知道,这个时候不能随便搞小动作,更不可以随便讲话,因为有人不遵守课堂纪律,老师不高兴了。一不小心,会给老师批评。整个教室静悄悄的,停了几十秒,也许一两分钟,当老师的白眼变成青眼,扫视全班同学,危险解除了,老师接着往下讲,课堂又恢复了正常。


   初中语文老师,姓李名广法。从初一到初三,他教了我们整整三年。
   他是一位个性严肃,做事严谨的人。说到严肃,似乎他的发型也是整齐严肃:永远是小平头,一根一根地直竖着,两鬓之间,有些许灰白头发,整个头型也显的有点上大下小。李老师中等个头,体形健壮,一般来说,语文老师应该能说会道一些,然而李老师却不苟言笑。同学们在老师面前,总是敬而远之,感觉老师不容易接近。
   据说李老师曾经当过兵,退伍后就做了老师。这种说法我认为可信。因为他教了我们三年,除了夏天穿白衬衣、白短袖,其余季节,穿的基本上是黄绿军装,就连脚上也时常配着黄胶鞋。夏天,穿着白衬衣或者白短袖,裤子依然是黄绿色的军装。当然,和正规的现役军人不同,上衣的风纪扣是敞开的,衣领上也没有缀上去的红布领章。
   李老师上课,严格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讲课。除了讲解、诵读课文,一句多余的闲话都没有。所以,课本上的语文知识,对于这位老师的其它方面,我们是一无所知。他教我们的时候,大概四十来岁,正当中年,精神状态不错。老师平时走路,也跟他的个性一样,四平八稳,不急不躁。
   那时,我们喜欢给老师取外号。李老师是个四平八稳的人,做事说话都中规中矩,很难看出他的个性特点。同学们就根据他的外貌特点,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猫眼”。原因很简单,他在看人时,头和脖子都不怎么转动,眼睛却在滴溜溜地转动。再仔细看,似乎常常看到老师在翻白眼。老师翻白眼的时候,讲课就停止了。此刻,老师看着天花板,或者瞄向窗外,总之不看坐在座位上的我们。同学们知道,这个时候不能随便搞小动作,更不可以随便讲话,因为有人不遵守课堂纪律,老师不高兴了。一不小心,会给老师批评。整个教室静悄悄的,停了几十秒,也许一两分钟,当老师的白眼变成青眼,扫视全班同学,危险解除了,老师接着往下讲,课堂又恢复了正常。
   课后遇到李老师,问一声老师好。李老师似乎很害羞,微微点头,有些勉强的微笑,算是回应学生。
  
   二
   大概是初二的时候,在学校老师中间,流行起买手表。先是班主任等几位女老师买了,偷偷地戴着。为什么说偷偷地呢?因为老师的手表是藏在衣袖里。那个年代的衣服,袖子比较长。如果不留心,看不到别人是不是戴了手表。如果要看时间,老师会走出教室,背着学生,偷偷地看一下。后来,李老师也买了手表,照样是偷偷的戴,尽量不给我们看到。但是,在学生中间,总有眼尖多事的人,老师一走出教室,他们就会将头伸出窗子,看看老师究竟要做什么。
   上高中后,戴手表的人渐渐多了,甚至一些学生、农民都有手表戴了。大家戴着手表,也不用藏着掖着,看时间也不用背着别人了。还有一些喜欢显摆的人,故意把衣袖卷起来,将手表露在外面。如果感觉不到羡慕的眼神,在和对方交谈时,故意将戴着手表的那只手腕举的高高的,特意看一下时间,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老师教了我们三年语文,仔细想想,倒是没有批评过哪位同学,也没有因为生气发火责骂学生的时候。当然,老师也很少有表扬和肯定同学们的时候。如果有同学回答问题积极,回答的正确,老师最多是勉强微笑一下,表情轻松一点,或者点点头,算是表扬。似乎在李老师的语文课上,只要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所有的学生一律是平等对待。现在想想,这位老师还真是好脾气,遇到什么事都能忍得住。
   他不会因为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而批评学生,当然上课也很少有激情洋溢的时候。那个时候,老师上课都是用方言讲课,语文老师也不例外。然而,有一次,我不记得是哪一篇课文,文中引用了一首歌的歌词:“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狗强盗……”老师在读课文时,读到忘情处,突然用纯正的普通话唱了一句:“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标准的普通话,纯正的男中音,浑厚又有气势。正当我们听的入神,希望老师继续唱下去的时候,歌声却嘎然而止。后面的歌词,立即变回了方言朗读,回到了往常的状态。再看看老师的表情,好像一切如常,镇定自若,似乎刚才唱歌的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也许,刚才唱出的那两句,是他当兵经历的真实状态,是他本人真性情的流露,不经意间,熟悉的歌曲,让他暂时回到了那个青春激扬的军队生活。后来说起这个事情,才听高年级的同学说,李老师教他们时,也有一次更搞笑的。那时,不知道是读哪一篇课文,“窗外的雨,下着下着下大了。”前面的是用普通话读的,到了最后三个字,突然紧急刹车,变成了方言,于是,就变成了半洋半土的一句话:“窗外的雨,下(xià)着下(xià)着下(hà)大了。”“下”字在我们的方言里,读(hà)。听着李老师这样的轶事,觉的有趣,也能感觉到,老师在课堂上,在学生面前,很少流露出自己的真性情。
  
   三
   高年级同学说的,不一定是真的,也许是有人故意编的。因为,在那个年代,在我们村子里,当然也包括学校,没有人敢贸然讲普通话。如果有谁讲一两句普通话,是要给全村人嘲笑谩骂的,大家都认为,这是别洋腔,是崇洋媚外,是忘本,是不守本分,是狂妄自大,甚至认为这样的人就是不靠谱。所以,学校老师上课,一律讲合阳本地方言,语文老师也不例外。“枪打出头鸟”,想想看,在一个人群相对固定,意识形态相对传统封闭的社会环境中,谁想成为另类,成为大家关注讨论的焦点呢?何况李老师这样一位中规中矩、爱惜名声的人呢?
   至于作文批改,李老师也是有一定的规矩。改改错别字,调整句子顺序,有些地方要删减,有些地方加增加。文末有两三行评语,什么中心(比较)明确啦,语言(基本)通顺啦,叙事(基本)清晰啦。然后,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如注意字迹工整,如多阅读,多练习等等。这样的作文评语,大同小异,我怀疑老师有个模板,将作文分类分级,这样改作文效率挺高的。也许,那时的我们,根本不会写作文,全班的作文千篇一律,缺少亮点,让老师看着乏味。
   说起李老师,还有一件事情至今难忘。仿佛是初一年级,冬天的早晨,不知道那一天早晨为什么教室里的日光灯没有亮。我们都点着煤油灯上早读。李老师来到教室,喊了一声“停一下”。听到老师的命令,多数同学自然就停下来了,老师肯定是有话要讲。可是,凡事总有例外,当老师喊停下来的时候,后面有些同学偏偏不停,读书的声音反而更大了,似乎在此时要特意“表现”一下。李老师无奈,就顺手拿起第一排一位同学的煤油灯,在课桌上敲,“咚——咚——咚——”,声音不是很大,但是那个煤油灯的灯焰却变小了,以至于最终熄灭了。
   原来,用煤油灯敲桌面的时候,煤油灯的灯芯自然往下掉。灯芯掉下去了,灯焰自然就熄灭了。看到这种情况,前排的同学忍不住笑起来。而李老师呢,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只见李老师迅速松开煤油灯,似乎那个煤油灯变成烫手的山芋。随即,看到老师的表情也在快速变化,起初是有点惊诧,接着脸上现出羞愧的神色。而那位煤油灯的主人,很是不满,嘟着嘴,但是又不敢吭声。后面那些原本大声读书的同学,看到这种情形,也赶快停下来,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我们这些坐在前排的同学,此时也是大气不敢出,生怕老师迁怒于我们。
   听母亲说,李老师是我家邻居老奶奶的亲外甥。邻居的老奶奶,是一位精明能干的人,而且特别会讲秦腔戏。闲暇之余,我们一群孩子喜欢围在老奶奶的身边,听她给我们讲秦腔戏。有时,我们会趁机问老奶奶:“老奶奶,李老师是你外甥,对吗?”其实,这是我们对老师的好奇,希望能从老奶奶的嘴里听到李老师更多的事情,谁知老奶奶并不理会,装作不知道:“噢,是的,是的。拜年时他会来的。”然后话题一转,又回到刚才讲的秦腔故事里去了。
   老奶奶讲秦腔故事固然有趣,但是我们关注老师,想知道李老师的更多事情,却是一点都没有得到。所以,我们的这位语文老师,对于学生,似乎是一位天天相见十分熟悉,但是又特别陌生,跟学生关系疏离的一个人。除了老师本人,对于他的其它情况,如妻子、孩子等情况,我们一无所知。尽管老师就是距离我们村两三里地邻村的人,然而却不像其他老师,他的妻子是谁,她的丈夫是谁,做什么工作,老师有几个孩子,叫什么,年龄有多大,甚至在那里上学,学习成绩如何,我们都多少了解一些。
   上学放学的间隙,经常看到其他老师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聊天,眉飞色舞,开怀大笑。他们或讨论国家大事,或者争论某一个问题,有时也说一些家长里短,热闹得很。可是,从来都没有见过李老师参与其中。也许,下课之后,他一个人猫在房子里读书学习呢!要不,就是在练习什么奇妙的功夫,也未可知。
   时光荏苒,当初我们这些初中同学,陆陆续续地进入了花甲之年。近几年经常读诸子百家的著作,总喜欢将人分成儒家、道家之类。而李老师呢,我感觉很难对他归类。说他的儒家进取的作风呢,又感觉他身上的道家特点更明显。工作方面,严谨进取的儒家作风,上课就讲课,知识点该抓的就抓,一点都不马虎,课本之外的事,一句多余的话也不讲。而他的行事风格,倒是有点道家作派,有点与众不同。我感觉他的个性、他的爱好,有关他的故事,有太多的不可知,也有太多的不可琢磨。
   写到这里,眼前又浮现出经常穿着军装,走路四平八稳,目光正视前方,面色平静,不苟言笑的李老师。
  
   2024年7月24日原创首发
  

共 37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总有一些老师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而初中语文老师李广法,便是这样一位在记忆深处留下深刻印记的师长。李广法老师陪伴了作者整整三年的初中时光。据说他曾有过当兵的经历,这从他常年的着装便可窥见一二。除了夏日里的白衬衣和白短袖,其余时候他多身着黄绿军装,脚蹬黄胶鞋,虽没有现役军人那般规整的风纪扣和红布领章,但那身装扮已然成为他独特的标识。同学们年少调皮,还根据他的外貌特点给他取了“猫眼”的外号,只因他看人的时候,头和脖子不动,眼睛却灵活转动。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们真是幼稚又不懂事。记忆中的李老师,在教学上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作文批改有规矩,虽评语大同小异,或许是当时我们的作文水平有限,难以展现出独特的亮点。但正是这些看似模式化的评语,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还有一件趣事令人难以忘怀。当时流行老师买手表,女老师们偷偷将手表藏在衣袖里,而李老师则在课堂上不经意间哼起了军歌,也许是那熟悉的旋律勾起了他当兵时的热血回忆。然而,李老师也有无奈的时候。当他走进教室喊“停一下”,多数同学听从,可总有个别同学偏要“表现”,读书声反而更大。李老师无奈拿起煤油灯在课桌上敲,声音不大,却让灯焰变小直至熄灭。在校园中,其他老师常常聚在一起谈笑风生,讨论着各种话题。但李老师似乎总是独来独往,从未参与其中。或许他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思考着教学,关心着学生。那句“窗外的雨,下(xià)着下(xià)着下(hà)大了。”我看完哈赤一笑,我们初中老师也闹过方言的笑话。时光荏苒,如今回想起来,李老师的形象愈发清晰。他的中规中矩,他的认真负责,他的无奈与坚持,都成为了作者初中生活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他用自己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教导我们知识,更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作者的一系列初中生活的散文很有趣,文字流畅,语言唯美,写的很精彩,值得大家品读!祝同淑君老师创作丰收,在东篱收获快乐!【东篱编辑:滴善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24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24 09:30:12
  作者笔下的初中语文老师李广法令人印象深刻。他独特的着装,独特的教学方法,还有那些或无奈或有趣的校园经历,中规中矩又认真负责。文字流畅唯美,值得品读,祝同淑君老师夏安!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7-26 04:46:05
  非常感谢滴善斋编辑的精彩编者按!上学的时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百巨大的,特别是主课老师,三年的时光,几乎天天看见,感觉是如此熟悉和独特。加上初中时期那种独特的成长环境,村子里的习惯,周围的环境,似乎每个人在其中都是沿着自己生命的轨迹向前走去。现在回想起来,总是庆幸,念想着老师当初的负责和坚持。基础知识的积累,不是说一蹴而就,靠的是长时间的积累。老师,大概就是坚持这些琐碎的事情,才能让学生渐渐学到知识,渐渐走向成熟。问好编辑!夏日顺祺!
2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7-24 16:43:15
  文中的李老师形象饱满,他的纯朴实在、他的循规蹈矩、他的认真负责,都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作者回忆往事,历历在目,画面感很强。
回复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7-26 04:52:54
  非常感谢罗莲香文友的关注与精彩点评!是的,这篇文章中的人物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小时候,成长环境相对稳定闭塞,信息的来源也非常有限。村里的人,我们学生,似乎成天就关注老师的方方面面,周围十里八村的大事。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特别怕别人说什么,所以做事说话都循规蹈矩,唯恐有什么闲话传出。现在社会流动性大了,人们的生活不再是固定的地方,当然人们的个性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从这一方面来说,也算是社会的进步。问好文友!祝你夏日顺祺!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24 16:45:19
  语文老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成长影响特别大,淑君老师笔下人物有独特气质个性,写得好!怀才于赤峰留言。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7-26 04:56:32
  非常感谢怀才社长的关注与精彩点评!语文数学老师,肯定是学生印象最深的老师,三年的时光,几乎天天看见,学生关注老师,也是正常的心理。可是我的这位老师,偏偏就不让我们了解他的其它方面,所以感觉老师是既熟悉又疏离,和其他老师不同。问好社长!祝你旅途愉快!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7-24 18:07:03
  这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语文老师。其实无论是谁,对曾经的语文老师都或多或少有点印象。老师的文引起我的回忆。我们那时的语文老师也是用地方话教学,习惯成自然后,再也很难改过来。现在想起来,也是很有味的。美文佳作,点赞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7-26 05:01:26
  非常感谢红花草文友的关注与精彩点评!从小学到高中,老师都是用方言教学,所以进入大学后,普通话总是不那么标准。直到现在,有些字音依然不能用普通话准确地说。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加,普通话的普及是必然的。当然,现在不同了,信息技术发达,手机电视普及,想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比过去容易多了。问好文友!祝你夏日顺祺!
5 楼        文友:永丰人        2024-07-24 18:13:29
  乡村的孩子都是这样的老师教育出来的,亲切。
喜欢说一些乡村故事
回复5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7-26 05:04:49
  非常感谢永丰人文友的关注与精彩点评!“乡村的孩子都是这样的老师教育出来的”,你的点评太亲切了!估计小时候说方言的孩子,大概都有类似的生活体验。问好文友!祝你夏日顺祺!
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7-24 22:46:47
  那个年代缺老师,很多都是有点文化的高中生,部队转业的做代课老师,手表也是稀罕物有句话“戴手表的露胳膊”老师笔下语文老师木讷,拘谨,不苟言笑,刻画的入木三分。拜读佳作,恭喜获精!
回复6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7-26 05:09:42
  非常感谢天文夜谭文友的关注与精彩点评!“那个年代缺老师,很多都是有点文化的高中生,部队转业的做代课老师,手表也是稀罕物有句话‘戴手表的露胳膊’。”是的,我们也有不少老师高中毕业。这样就造成了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还能胜任教学工作,也有一些老师,在学校上课简直就是混日子,误人子弟。庆幸我们初中时代的绝大多数老师还不错,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科知识抓的很紧,就如李广法老师。问好文友!祝你夏日顺祺!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7-25 10:17:14
  李老师在淑君老师的笔下即亲切温暖又陌生神秘,文章激发人的阅读兴趣。好文,点赞!祝贺摘精!遥握问安!
回复7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7-26 05:13:22
  非常感谢李湘莉文友的关注与精彩点评!是的,初中的老师中,李老师是最神秘的一位,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语文课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问好文友!祝你夏日顺祺!
8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7-26 05:18:44
  我的初中同学杜凤斌说:在你的笔下,李老师的形象太生动了,讲着文章,感觉回到了咱们初中时在一起上学的时光。在此感谢我的老同学,时光不老,友谊常在!祝她生活如意!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