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流年】“刮拉崩脆”的常州萝卜干(散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天高气爽的北国,转业来到江南,在一家企业当钳工。江南的夏日,雨水频繁,天气沉闷。在车间劳作,总令人感到疲惫不堪,浑身乏力,甚至毫无食欲。在型试室做团书记的师兄小彭,见我每天都是一副吃不想吃,喝不想喝的懒散样子,就打趣说:咋了,你这是老母鸡歇伏了?并随手丢给我一袋他家乡的特产“常州萝卜干”。
我掏出一块萝卜干咬了一口,只觉得香脆可口,咸中有甜。中饭时,我就着这袋萝卜干,连续将两碗饭吃了个底朝天。小彭见状大喜,第二天,竟然提了一小面口袋送我,说:喜欢吧,这都是我老妈做的,我们常州人做这个那是一绝,响当当的常州特产。
小彭告诉我:过去,一到秋天红萝卜上市时,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要制作萝卜干。常州旧时的萝卜干,可分为咸、甜两类。咸的一类叫五香萝卜干,它是萝卜干的改良品种,在腌制中加入五香(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其特点是味香浓郁,咸度大,水分少,易于贮藏。而甜的一类就是香甜萝卜干,在腌制过程中适当降低咸度,增加水分含量,加入甜味料精制而成,是百姓用来做休闲的小食品。许多外地人称香甜萝卜干为“茶干”,是因它既可做小菜,又可作为消闲食品。
小彭说,他们常州人一年四季早晚两顿的小菜,都以咸菜萝卜干佐饭。所以到了入冬有自己腌萝卜干、腌咸菜,做酱莴苣、做腐乳等的习俗。记得小时候,总见到人们将红萝卜切成的白片晒在扁或篮里晒萝卜干。一碟兰花豆,一碗萝卜干,一杯老陈酒就是老百姓的一段乡愁情。直到现在常州萝卜干也成为了地方上百年特色的送礼佳品。走亲探友礼尚往来的常州本地人总会送上一袋或一罐五香萝干,认为是一件快事。
自从吃了小彭的常州萝卜干,我就喜欢上了这味佐饭佳品。改革开放后,常州萝卜干作为常州特产,上了江南各地的超市货架,就算南来北往的高铁上,也有售卖。可这种工厂生产线上的出品,总比不上常州民间女人们的手艺。每年,我都会特意要朋友到常州的新闸镇去买常州萝卜干。为啥要买新闸镇的萝卜干呢?因为小彭就是新闸镇上人。虽然小彭后来调回常州老家工作,但我却始终没有忘了他的情谊。
其实,无锡距离常州很近,从无锡胡埭过雪堰桥就是常州武进,两座姐妹城,不过一桥之隔。可就是这一桥之隔,无锡人怎么也做不像常州萝卜干,没人家的脆,也没人家的好吃。或许,这就是《晏子春秋》上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的道理。
据《武阳合志》载,常州新闸地区的萝卜干,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与品种选料、土地资源分不开的。新闸位于大运河两岸,这里种植的红萝卜,皮色鲜红光滑,肉质清脆,甘甜爽口,个头匀称,大小适中,素有“小雪萝卜赛鸭梨”之称。吃这种皮薄肉甜水分多的红萝卜,既解渴又开胃。
小彭曾对我说,他们家乡的红萝卜是甜甜的,没有一点辣味。我对他说,我们胶东老家的红萝卜是很辣的,略有一点甜滋味。说到这里,我还为他唱过一段我们家乡的小调:傻子,傻子去赶集,买个萝卜当鸭梨,咬一口,怪辣的,从此不买带把的。那时,小彭刚生了个大胖儿子,听了我的小调,笑得前仰后合,开心得笑出了泪水。
新闸红萝卜不仅味道鲜美,还蕴含着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典故。当年,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为了守护大明的江山社稷,不辞辛劳地四处巡查,严禁任何可能威胁王朝稳固的活龙地、凤凰地等风水宝地存在,一旦发现,便会想方设法将其破坏。
有一次,他们乘船沿着运河南下,行至新闸时,远远望见此地紫气腾腾,祥瑞非凡。刘伯温立刻下令停船,上岸仔细查看。只见那河岸两边,是一大片繁茂葱郁的红萝卜地,绿叶映衬着红彤彤的萝卜,长势极为喜人。而且这里乃是神奇的夜潮地,即便白天遭受烈日暴晒,土地也不会干裂龟裂;哪怕黄梅季节连续大雨倾盆,夜晚地里依然能自行渗水,不会积涝成灾。经过一番打听,得知周边五十多个村庄,东边曾经出过宰相,西边还出过状元。
刘伯温在运河岸边夜宿,为此事辗转反侧,一夜未眠。待到天亮,他看见运河边上弯腰拉纤和辛苦撑船的人,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联想到朝中的宰相大臣,每天都要向皇上鞠躬弯腰、磕头跪拜,这情景与眼前的纤夫何其相似!然而,东边出宰相的缘由找到了,那西边出状元、元帅又该如何解释呢?于是,他在西村头四处转悠了一圈,果然发现了状元坟和状元阁,而周边的田地里种满了红萝卜。他随手拔出一个查看,只见萝卜个个根圆、皮红、肉白,特别是那萝卜的根须,宛如将军帽子上随风飘动的红缨。
随后,刘伯温装扮成道士的模样,先是来到运河北边的村庄,对那里的村民说道:“你们这儿距离运河如此之近,去拉纤撑船岂不是比辛苦种田更能挣得丰厚钱财?”言罢,便飘然而去。接着,他又前往南边的村庄,微笑着说:“你们赶快种植那种叶子长得如同将军帽上缨须的红萝卜,将来定能卖出上好的价钱。”说完,身影便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此后,北边村里的人听闻刘伯温所言,又见他仙风道骨,认定是神仙下凡指点,毫不犹豫地纷纷投身于行船之事。而南边村里的人也深信不疑,认为是仙人传授的致富之道,便热火朝天地种起了红萝卜。说来也颇为奇特,北边村里虽然同样种植红萝卜,可种出的红萝卜品质就是比不上河南边村里的。就这样,年复一年,北边的百姓后来大多以航船业为主要营生,而南边的人们则专注于种植红萝卜、腌制萝卜干,规模不断扩大。从新闸、上塘,一直延伸到北港等地,这一大片区域的乡亲们都纷纷种植红萝卜,最终使得红萝卜成为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名优特产。
用这种新闸种植的红萝卜作原料,经过独特腌制的萝卜干,具有香、甜、脆、嫩、鲜的特色,并且细嚼无渣,口感特好,于是常州人用特有的地方方言“刮拉崩脆”,来形容常州萝卜干的特色和特征。
常州萝卜干不但生津提神,消化解乏,重要的是小小萝卜干礼轻情意重。它选料讲究,加工精细,色泽金黄,外红内白,咸中带甜,脆里含香,是上好的送礼佳品。它不仅带来了无限独特的家乡风味,也以它的香浓弥漫了苏锡常周边的姐妹城。
如今,站在科学角度看,腌制品不宜多食,但是常州萝卜干,作为一种乡土情结,还是值得保留的。正是这些民俗风情,传承至今仍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新闸萝卜干不但满足自己,还销往周边城市,到了后来还成了送往京城的江南贡品。改革开放后,它又漂洋过海去了域外,成了外国人餐桌上的美味。
四十多年过去了,人民生活已经今非昔比。我家的早晚餐桌上,早已不以咸菜唱主角了,各式花样小菜轮番展示它们的美味。而我,还是会偶尔买一袋常州萝卜干品味,回味那些过往的甜酸苦辣,回忆与小彭在那些艰苦日子里结下的友谊。
也不知常州萝卜干究竟是怎样的美味,被二哥写得如此好吃,我这探究欲一下被你给勾起来了。说实话,我一向对萝卜不大感兴趣,尤其是咱们山东的水果萝卜,我一直不喜欢吃,想来小时候天天啃萝卜被它给伤着了。但这常州萝卜干咋就这么诱人呢?
期待二哥更多的大作。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