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享受酷热(散文)
今年连续多日气温高达四十度,人们热不堪言,怨恨不已。空调一直开着,稍微停一会儿,有人汗水滴滴,纷纷抱怨:“热得受不了!”
热确实难受。不过按我的经验,两种情形下,高温对其威力大打折扣。一是在高温下时间长了,就习以为常能承受。二是心里有所痴求,注意力分散,忽视了高温。
比如我不太怕热,并非天生的体质,是我习以为常了。
我小时候没有空调电扇,纳凉工具只有芭蕉叶蒲扇。晚上热的睡不着,熬着熬着困的不行了,也就睡着了,一觉到天亮。
我读书的年龄帮父兄割麦、锄地时,太阳像火球,空气像蒸笼,耕地哪有阴凉?“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呆着不动也热,何况弓腰、屈膝、奋力干活。穿凉快点好点吧?不行,必须穿长袖衣服,麦芒和玉米叶都带毒性,刺划胳膊,又疼又痒。汗如雨下、汗流浃背、汗流成河等,除非亲身经历,没有词语不足以表达那热感。热归热,农民该怎么耕作还怎么耕作,父亲培养我吃苦耐劳,去地里往往带上我。我在酷热天练出来了,不怕热了。
再比如,我喜欢敲打文字消遣,水平不高,自娱自乐。在单位办公或者家里看电视,高温时不打开空调不舒服。一旦写东西时,经常是本想先打开电脑再开空调,结果打开电脑着迷似地急着写,竟忘了开空调,几个小时过去了,热汗流淌,浑然不觉。我曾经问一位抗美援朝复员军人,打仗怕吗?他说:“哪顾上怕?我不消灭敌人,敌人就消灭我,豁出去了,早忘了怕不怕。”英雄的战士,只想消灭敌人,忘了自己生死,是不是道理接近?
我脑子很笨,在八十年代考入一所不错的大学,在当时被称为“天之骄子”,倍受尊敬。快到四十岁的年龄,高分通过称为“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羡慕坏了一群比我年轻很多的同事。这也许与我能吃苦,严寒酷热加劲学习有关?
听说一个年轻人,大热天到房顶上练字。我问为什么?熟悉他的人说,越热,人的筋骨肌肉越活软,练字效果好。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科学,但知道他成了颇有名气的书法家,商户找关系都难以取得给其门匾题字。
冯骥才将酷热的夏天称为“苦夏”。他领悟苦夏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所以在《苦夏》里写道:“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煅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原来那位书法家,酷热天不乘凉,反要练字;不在阴凉处练习,偏偏到暴日下晒着练习,一是一心想着练字,就疏忽了酷热,二是磨砺毅力和意志吧?如此练字,他水平精进,取得荣誉,理所应当。
没有高温酷热,怎么腐熟五谷,孕育秋天硕果?不惧高温酷热,军人坚持训练取得荣誉,农民辛勤劳动得到丰收。建筑工人顶着烈日,在几十米高的手脚架上施工不误,工作让他们忘了热,或者说顾不上热,给全家人挣到了生活费。戏剧演员酷热天演出,天越热穿的越厚,因为不能汉湿了戏服,有的中暑了拼尽全力坚持演戏,一下场就热晕倒在地上,有的演着演着昏倒在舞台,他(她)们恪守戏比天大,赢得了尊重。
现在条件好了,纳凉吹空调很正常。不过,吹空调过多容易引起多种疾病,名曰“空调病”。别怕热,适当受热出汗,好处不少,排毒排湿,减肥养颜。汗蒸房是收费的,天然免费的汗蒸,何不享受?
春夏秋冬,毫厘不爽,严寒酷热,不可改变。唐代白居易说:“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宋代戴复古说:“我心有冰雪,不受暑气侵。”这都是意志所在,不畏酷热。不妨持心静自然凉心态,把酷热当做一种享受。享受了酷热,还不会白享受,可能带来不斐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