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宁静·承】伢娘(小说)

精品 【宁静·承】伢娘(小说)


作者:夏以沫 秀才,16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77发表时间:2024-07-25 22:39:11
摘要:料峭的斜风吹散了沉寂的冬日,山河故地又在雷雨声中迎入新的一年。乡下的宅院门旁不知何时生发了两株梅树,一株叫作梅香,另一株亦名唤梅香。随着冰雪慢慢消融,皎洁的月光抚慰着宁静的夜晚,枝头的花蕊被映照得风姿绰约,隔空浮起薄薄轻烟,偶尔有一阵幽香袭来。我伫立许久,默默望着花枝摇曳,忽然间好像看见了儿时的伢娘……

【宁静·承】伢娘(小说)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肖家村。
   毒辣的烈日炙烤着大地,河水渐渐干涸,田地被晒得开裂,野地的草木也渐渐枯黄。数只乌鸦在山头乱坟冈的正上方盘旋着,哑哑地啼叫,撕扯人心。“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大大小小的荒冢遍野皆是,时常有野狗刨挖腐土,啃食着半截白森森的腿骨。不远处,几句童稚的歌谣参差不齐地传来,打破了山洼深处的寂静。
   “天苍苍,地茫茫,新土添在旧坟旁;路长长,泪汪汪,芦苇竹筐当嫁妆;小梅香,苦断肠,先没爹爹后没娘……”
   梅香一身脏兮兮的海青色上衣,头扎两根红头绳发辫,脚穿着一双破草鞋,眼睛红肿成一对落地的泪桃……她就是我要介绍的伢娘,只不过,尚未过门的她还不叫伢娘,而是名唤梅香。
   瘦小的梅香手挽覆盖着芦苇草的竹筐,淌过裸露着淤泥的河床,越山过岭,一步一步往邻县的未婚夫家去。她的身后还有几个衣衫褴褛的穷孩子护送着,一路一程地吟着。
   ……
   “娃她娘,俺怕是不行了,对不住你们娘俩!”那年春荒,因实在交不出租子税,地主盛怒之下夺去了全家维持生计的几块薄田。为养活家人,爹只好日以继夜地打铁、砍柴、码头扛搬运,饥贫相加的一场大病让他先娘一步走了。以后的日子里,娘带着梅香四处拾荒、讨饭、帮人喂猪摘枣,相依为命的时光却仅是维持了不到一年。
   “梅伢子,快拿着!这是多年前,你还在娘的肚子里时,金家给我们肖家的定亲信物,千万藏好,带上它去找你的夫家。见面后,你记得一定喊公婆‘金大,金妈’。莫怕,娘会在天上陪着你。答应娘,要好好活下去!”仿佛还是昨天,饿得皮包骨的娘,将最后一个干瘪的小甘薯连同一只青灰色的玉镯,和写有夫家地址的信纸艰难地塞在她手中,直到她点头,娘才头一歪,默默闭上了双眼。在族长的帮忖下,一众后生将娘草草地埋在爹的旁边,也算夫妻团聚了。
   小梅香,苦断肠……
   “扑通”一声,梅香双腿直跪在两坟堆前不停地磕头哭诉,泪水犹如断线的珠子,顺着衣襟簌簌而下淌成了小河,她哭累了便昏沉沉地睡去,饿醒后又断断续续地抽泣,安慰她的只有被风吹散得飘来荡去的冥纸冥币。两天一夜后,她缓缓地站起身来,揉了揉被磨破渗血的膝盖,与天上的爹娘作最后的叩别。回到家,她将几件换洗的衣裳和玉镯子装进塞满芦苇草的竹筐,又记牢夫家的地址,这才怀着一腔忐忑踏上了渺渺未知的征程。
   天色愈暗,人声就越来越稀落。荒野小道,偶尔传来凄凉的猫叫声,老鼠咬东西的吱吱声,黑乎乎的魅影一闪而过……忽然间,一条菜花蛇从脚边的饿殍身上“嗖嗖”地游窜,梅香腿一软,紧抱着筐子,下意识地喊出那声“娘,俺怕!”
   “呜呜”,一阵风沙吹过,好似天上的娘在遥遥回应。
   一路跌跌撞撞,总算是有惊无险。在一位好心大娘的帮助下,又饿又渴的梅香找寻到了夫家,推门刚叫唤一声:“金大,金妈,俺是……”话未说完,极度饥渴的她便眼前一黑,连人带筐地瘫倒在门槛边。
   住着带有庭院的三厢照壁房,自耕几亩地,金家在当地算是小户农家。老两口已年过五旬,丈夫早些年据说还是遛鸟斗蛐蛐的纨绔子弟,只因风流成性造成家道中落,不得已改姓入赘了表妹金家。勤劳能干但相貌平平的妻子金氏,先后生下三个儿子。时逢乱世,好不容易拉拔大的长子和次子都在省城当兵,年仅八岁的幺儿金劲松最为伶俐可爱,深得夫妇俩欢心。多年前,两口子就为其订了娃娃亲,遥想着以后一家人能够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奈何天有不测风云,老金后来染上了肝病,长期要与药罐子为伴,家底渐渐就快被掏空了。
   童养媳梅香的到来,无疑又添了一张吃饭的嘴。梅香过门的第四天,便开始头戴草帽,跟在婆母身后捡煤核,挖野菜,挑水,割猪草……一同干活的乡亲们见这位乖巧的“新嫁娘”还是个细妹伢子,便有意无意地叫唤她为“伢娘”,岂料这一叫便是漫长的四十多个春秋。
  
   二
   捱过了饥荒旱灾的夏秋之季,转眼又到冰天雪地的寒冬岁暮。昏暗的油灯下,灯烟子熏得伢娘双眼湿漉漉的,她用针线缝制着一家人的棉袜,而自己却趿着麻鞋,冻肿的小脚丫已有溃烂的迹象。此时灶屋里飘来浓浓的中药味儿,罐子里熬煮着川厚朴、白芍药、灸甘草、当归、柴胡……待服侍丈夫喝完药躺好,金氏的小脚移步来到堂屋,一脸善相地对伢娘道:“丫头,给你自己也缝制一双棉袜吧,夜晚睡炕上时脚痒不?”
   “不,不痒。棉袜给俺爹娘和劲松穿就可以了。”怯生生地说罢,伢娘又埋头赶手工活儿。金氏的嘴角不禁浮起一丝儿苦笑,叹了口气,又拍了拍着她的肩说道:“好了,去歇着吧,明天再做。”
   伢娘点点头,心房瞬间流过一股暖流。婆母越是通情达理,她便越是不敢松懈。“零丁路上叹零丁,身世浮沉雨打萍”,她已举目无亲,万一再遭金家嫌弃而休了自己,那便真的不知该何去何从了。时间一天天过去,那眉目俊秀且上过几天学堂的小夫婿,始终没拿正眼瞧她,整天不是盘算着如何退掉这门亲事,就是四处打探两位哥哥的消息。
   民国三十八年夏月,日军越过大别山的屏障,挺进江汉平原。随着武汉会战拉开悲壮而激昂的序幕,面对日寇铁蹄的蹂躏,无数士兵们奋起反抗,纷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抵抗洋枪洋炮的侵略者。当两位哥哥牺牲的消息传来时,金家哭成一团。也就在那一刻,劲松默默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视比自己还大几个月、没念过书且长相寻常的伢娘为妻。现实总是意难平,眼前这个憨憨的、老实巴交的女娃,就是自己今后的依靠了。
   兵荒马乱的岁月,各种灾荒困苦接连不断:粮响、捐税、抓壮丁、盗贼、乞讨等等,又逢青黄不接的春荒,村里涌入的难民越来越多,已经很难挖到野菜了,就连树皮都没得剥。在吃了几次观音土后,老金的肝病迅速恶化,不久便撒手人寰。不愿坐以待毙的金劲松决定闯出一条活路。于是他告别妻儿老母,与颇有几分经商头脑的发小推着一辆三轮车,一路颠簸,来到汉口京汉线铁路边附近的荒地,搭了一间用来栖身的窝棚。起初,他俩只是在铁路边拾破烂、捡煤渣、替人推车运货等等,后来,因为心思活泛加上人缘好,俩人盘下一家面条制作坊,不久摆了一个简陋的面摊,卖着热干面、手擀面、阳春面,搭配着萝卜丁、香葱、酱料等等,糊口之余,他俩还小赚了一笔。那日,两人照例边煮面、捞起并陈列着,边聊着战争什么时候结束时,一架日军的飞机轰隆隆地从上空逼近……反应迅速的劲松一头扎进身旁的河沟,就在这比一刹那更短的时间,刺鼻的血腥味钻进鼻腔,水面浮起一大片鲜红!发小就这样没了。
   时局动荡不安,可生活还得继续。
   金母无可奈何,只能撇下已有身孕的伢娘,顶着一头银发,满面沧桑地去给儿子帮忙守摊。小鬼子的飞机炸来了,母子俩就迅速钻进水沟里暂避,待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远去,再收拾着满地狼藉继续摆摊营生。数月后的岁末农闲,挂念婆母与丈夫安危的伢娘决定前去城里。为防路上鬼子惊扰,她像很多妇女那样蓬头垢面,将锅底灰抹在脸上,设法避开那些枪弹频响的街区,抄一些无人的小道走。那漫长而又心惊胆战的沿途,她走走停停,躲躲藏藏,不知听到了多少次空袭警报,目睹多少房间在熊熊火光中轰然倒塌。人们前一秒还在携家带口地狂奔逃命,顷刻间那些鲜活的生命就已残肢缺体血肉横飞……
   那天清晨,丈夫有事不在,还有一个来月就要分娩的伢娘挺着孕肚整理着账本,婆母就在几步之遥的地方给她买油条。突然,一声巨响,炸弹落在不远处的土坡上,灰黑色的弹片从耳边呼啸而过。
   “快趴下!”金母赶紧扔掉油条,将呆若木鸡的伢娘一同抱着扑倒在冻得刺骨的河沟。霎时间,钻心的疼痛蔓延至全身,她抽搐着,呻吟着,咬牙强忍着……也不知过了多久,当救护站的人员赶到时,一个哇哇啼哭的新生命奇迹般地诞生了。
   “真险,真是险象环生哪!就叫他显(险)生吧。母子还算平安,上天保佑!”伢娘的丈夫无比感慨道。
   一年后,民族抗战取得彻底胜利,日军被赶回老家,全国军民呈现在一片片欢庆声中。白色的和平鸽从残垣断壁的上空飞过,江城从此万里晴霞,澄澈如洗了。
  
   三
   五十年代初,新社会刚建立不久,一切百废待兴,许多事物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渐渐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
   人一旦享受过繁华,又怎会甘心复归到平淡?
   劲松不愿再回村里了。他用手边积蓄将营生的面摊改造成面馆,又雇了一位机灵勤快的伙计,生意蒸蒸日上。同时,他还将芦苇草棚扩大面积,整改成二间土房,便于母亲带孙娃。平日里,无人管束的劲松除了忙生意逗儿子,最大的休闲乐趣,便是闲逛汉口码头的小吃摊和杂货摊。热干面、鱼糊汤粉、三鲜豆皮、蒸饺、汤包、甜豆花……各种风味小吃等着那些上岸的商旅们细细品尝;至于那些瓷瓶铁罐——既装有西瓜子、酥糖、麦乳精等零食,也有雪花膏、洗发香粉、纯铜的旱烟烟斗、火柴、汽灯、油布伞等等,可谓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了。一身长袍马褂的劲松用指尖夹着小半截烟屁股,在热闹的集市里惬意地穿来走去,俨然一副民国大少爷的模样,像极了当年自己那遛鸟斗蛐蛐的公子哥父亲。
   “松伢,啥时候回去看看你媳妇儿?老二才开始学走路,她身子又怀上了,边带娃边干农活不容易哇!按常理说,我这做婆婆的该去帮她搭把手才对,可店里那个贼伙计让我不大放心,得时时盯着点,还得做饭、洗衣裳、带小孙娃。你呢,是越来越爱出去溜达了,回来时身上还沾着女人那脸蛋上的香粉味儿,你俩哥哥活着的时候可都是本本分分的人呐,可不要像你爹……”
   “行了,娘!您甭老扯这些没影的事儿成不?”只见劲松不耐烦地大手一挥,“家里的碗筷越添越多,我出去多找寻点门路也有错?梅香她身子板结实,就会干些粗笨活儿,她不容易?村里哪个女人不是苦过来的?更何况再也没有小鬼子的大扫荡,土匪恶霸也早已消除了,一切太平着哪,有啥子可挂心的嘛?”说着说着,他转身朝里屋走去。
   “你……,你说得多轻巧哦!”淘米洗菜的金母放下筲箕,对这性子越来越野的幺儿,她已力难从心了。
   “奶奶,给我买袋宝塔糖嘛!隔壁家的三德吃得可香啦!”这时,一旁的孙儿不停拉扯着金母的衣袖。那个时代的女性本就没什么自主权,她也只好听天由命了。
   劲松那远在乡下的糟糠之妻,虽无缘丈夫的怜爱与疼惜,但与村民们相处得还算不错。尽管伢娘已过了“细伢妹”的光景,当年那些唤她“伢娘”的乡邻,不少已死于战争与贫病,但大伙儿仍旧这么亲切地称呼她,每个人都说伢娘憨憨的、倔倔的,骨子里始终保留着一份赤子之心般的童真。
   棉花壳的硬皮,在伢娘手上划出一道道口子,伢娘掰着指头,计算着见丈夫的日子。眼看小雪快到来了,伢娘背着牵着稚儿幼女,一步两步,追逐着日出日落,直到与丈夫婆母团聚一堂。到了收割和栽种庄稼时,又风尘仆仆地返回乡下。她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活着,如同候鸟般地奔去赶来。而每次回乡都和往常一样说说笑笑,并把自己全身裹得严严实实的,仿佛这样就能避开那些异样的、同情的目光。待到夜静更深时,她才敢轻触着白嫩的胳膊上,被丈夫掐出的一团团淤青,同时脑海中浮现着一幕幕不堪回首的画面——“伢娘!快!你家铁生滑进水坑里了!”某个热辣辣的午后,她把一岁半的铁生放在田边坐着,便开始收割油菜籽,直到听见一声惊呼,幸亏一旁的二娘眼疾手快,两人齐力将孩子救上来。呛了好几口水的铁生虽说保住一条小命,却也落下常年咳嗽的病根……片刻,伢娘生满厚茧的手又缓缓滑到腰际,那片被丈夫踢打出来的淤紫痕迹依稀可辨,伢娘的脑海于是又浮现出悔恨交加的镜头:那天黄昏,帮乡邻多割了几捆稻谷而浑身汗湿透的她刚一迈进门槛,便顾不上满身疲惫,三步并两步地扑了上去——“巧玉!你的一只眼睛怎么流血了?”她慌乱不已地问道。“铁生哥和我打架,他坏,不仅抢我馒头,还用拳头砸我的眼,‘呜呜呜’,妈,我是不是要瞎了?”伢娘心疼不已地把扎着羊角辫,饿得面黄肌瘦的大女儿搂在怀里涂着红药水,就在她想着要不要送娃到县医院去检查治疗时,后院方向又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伢娘愣了好几秒,预感不妙的她拖着虚软的双腿,跌跌撞撞地赶过去,推开柴门的瞬间,她发出心悸的尖叫:只见小木盆被猪拱翻,才三个月大的小女儿巧珍满脸血污,在“哼哼”的猪嘴声啃咬下,原本秀气粉嫩的小嘴翻皮肉裂仅剩下半边儿……
   “没点屁用的憨婆娘!瞧瞧,你自己瞧瞧,你带的娃就没一个是全须全尾的……”丈夫劲松眼里喷射出愤怒的火焰,随着巴掌拳脚不断扬起落下,伢娘的嘴角与心头皆淌着血,在一个又一个的趔趄中眼冒金星,天旋地转,却始终一声不吭,一泪未流。
  
   四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娃娃们在风雨里、磕碰中一路成长着。不觉间幺儿贵生已有四岁了,正是满地疯跑好奇探索的年纪,常常跟在大他一岁的玩伴阿亮身后摸鱼捞虾,倦了累了,就双双躺在稻秸堆里,望着蔚蓝的天空发呆。

共 12180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情感真挚、主题深刻的小说。作者以细腻深沉的笔触,按时间顺序通过多个章节,清晰地展现了外婆梅香充满苦难却坚韧的一生。外婆幼年失双亲,历经婚姻磨难、子女成长艰辛,却始终乐观坚韧。面对二舅的感情问题果断坚决,保护小姨时勇敢无畏,教导“我”时智慧慈爱,其形象丰满生动,性格多面,强大的内心与善良品质令人感佩。作者语言功底深厚,生动描写营造出沉重压抑氛围,增强悲剧色彩,大量方言俗语使文章具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让读者贴近人物生活与内心。文章不仅叙述外婆个人命运,还深刻反映特殊时代,展现战争、饥荒、社会变革等对外婆一代人的影响,传达对坚韧生命的赞美及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困境中传承的思考,让读者于阅读中感受历史厚重与人性光辉。总之,这是一篇结构严谨、人物鲜活的优秀作品。佳作共赏,推荐阅读。【编辑:温莎的梦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27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4-07-25 22:41:09
  小说情感真挚、主题深刻,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节展现了外婆梅香苦难而坚韧的一生,人物形象丰满生动,语言富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深刻反映时代背景,传达了对坚韧生命和传统美德的赞美,是一篇结构严谨、优秀的作品。已经拜读,学习!
回复1 楼        文友:夏以沫        2024-07-26 18:12:49
  感谢老师对小文深刻理解与真诚共情,大热天的着实辛苦了,敬杯凉茶????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7-26 08:40:13
  一篇大气厚重的小说,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节,展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生活的状态,成功塑造了外婆梅香的形象。从外婆苦难重重却又坚韧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见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立足之本,不尽蔓延的根,生生不息的魂……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2 楼        文友:夏以沫        2024-07-26 18:18:55
  老师谬赞了,谢谢老师的鼓励与支持,很久之前就想给外婆写篇文,有感于她总是嘻嘻哈哈,其实泪往心里流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7-26 08:42:07
  老师此文写的非常不容易,佩服老师对文学的执念。感谢夏以沫老师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7-26 08:45:38
  佩服老师,文思泉涌,写下如此厚重的小说,给老师点赞!谨祝老师夏日安好,心情愉悦。祝佳作连连。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4 楼        文友:夏以沫        2024-07-26 18:24:32
  谢谢雪飘飘老师的驻足支持,很惭愧,因为各种原因没怎么沉浸文字,适时再来细细品读老师的优秀佳作!
5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7-26 09:09:45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6 楼        文友:江山编辑部        2024-07-26 12:01:07
  该作品不符合此次【江山•根与魂】主题征文要求,改为非征文体裁。
江山编辑部
7 楼        文友:裴善荣        2024-07-27 18:52:20
  夏以沫老师的文字在百忙之中洋洋洒洒数以万计,实在令人敬佩。而且文韵悠扬,情感细腻,耐读性强,实乃我等学习的榜样。宁静社团期待您佳作继续。
回复7 楼        文友:夏以沫        2024-07-28 13:47:23
  感谢裴老师驻足留评,您太过誉了,实在不敢当……我读书不多,学识更是匮乏,每次听到“老师”这二字,便惶恐不已。记得来贵社的第一篇小文,便是由您逐字逐句费心编排给予莫大的鼓励,令我愧受之,当我看到您用专业老练的手笔,勾勒出一篇篇充满传奇画面有深度有广度的小说,那,方才是我这业余小菜鸟永远都望尘莫及的优秀。后来,我拙劣的小文又幸而得到企鹅前辈几乎是手把手的指导点拨,把他的宝贵经验不吝分享于我,面对社长及编辑老师们的帮助与支持……扪心自问:除了尽可能地严谨点,长点儿心,减少错误,我,还能回报点什么呢?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