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敏思】我的父亲

编辑推荐 【敏思】我的父亲


作者:邓和生 白丁,5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1发表时间:2024-07-26 09:54:06

我的父亲
  
   时光的长河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而我的父亲,则是这部史诗中最为朴素却又最为动人的篇章。他的一生,仿佛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缓缓展开,诉说着一个农民子弟如何传奇故事。
   一九三一年,一个普通的年份,但对于我的父亲来说,却是他人生旅程的起点。他出生在一个贫瘠的农村,这里的土地并不肥沃,却承载着世代的辛劳和贫穷。爷爷,一位普通的农民,他的一生几乎都在与独轮车为伴,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推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爷爷有三个子女,我的父亲排行老二,他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在那个时代,农村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爷爷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在千年的传统思想影响下,他毅然决然地让父亲一个人走进了学堂。
   父亲在私塾里读书,那里没有宽敞的教室,没有明亮的灯光,只有一张张破旧的桌椅和一本本泛黄的书籍。然而,正是这些简陋的条件,却培养出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扎实的学识。他像海绵一样,贪婪地吸收着知识的甘泉,为自己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后,新中国迎来了崭新的时代。父亲凭借着自己的文化基础,被招到所在农村的学校,成为了一名教师。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也是他实现梦想的起点。在学校里,父亲始终保持着老实忠厚的性格,他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同事真诚友善。他的课堂生动有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点亮了孩子们求知的双眼,也照亮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然而,好景不长。一九五零年下半年,国家开始给农民划成份,爷爷因为拥有十亩土地而被划为富农。这个消息对于父亲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富农成份几乎意味着被社会所排斥和歧视。许多地主富农的后代因此失去了工作,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希望。然而,父亲却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执着,留了下来。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不能因为自己的出身而放弃。于是,他继续在学校任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
   在学校的日子里,父亲不仅教授学生们知识,更传授给他们做人的道理。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努力奋斗、勤奋学习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的话语激励着无数孩子们奋勇向前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憧憬,他坚信,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更多的孩子走出贫瘠的土地,拥抱广阔的天地。
   在那悠长岁月的温柔笔触下,我的父亲,一位以灵魂为墨,智慧为笔,在教育的沃土上耕耘不息的园丁,悄然绘就了一幅幅桃李满天下的壮丽画卷。他的故事,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醇厚,每当忆起,总能温暖人心,引人深思。
   父亲的晚年,仿佛被一层金色的光辉所笼罩,那不仅是夕阳的余晖,更是他一生奉献与成就的光辉映照。每当门扉轻启,总有一张张熟悉而又年轻不再的脸庞,带着敬意与感激,跨越时光的河流,只为向这位恩师致以最深的敬意。在他们眼中,父亲不仅是知识的灯塔,更是心灵的引路人,那份辛勤培育之恩,如同春日细雨,润物无声,却在心田深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尤为难忘的是,在他离世的前一年,一位年岁相仿,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的退休老教授,踏着轻快的步伐,踏进了我们的小院。他自称是父亲的学生,那份跨越岁月的师生情谊,在这一刻显得格外珍贵。两人相对而坐,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他们共叙往昔,从青涩的求学时光到各自在学术领域的探索与成就,每一个话题都饱含深情,每一个细节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整整一个上午,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与深刻的思考,这无疑是父亲“桃李满天下”中最温馨、最动人的一幕。
   我的父亲,人们口中的“邓老师”,他的一生,是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最生动的诠释。无论是在熙熙攘攘的街头,还是宁静温馨的家中,他总能以那不变的笑容,温暖着每一个遇见他的人。小时候,跟随父亲上街,是我最期待的时光。一路上,父亲的步伐稳健而有力,他的身边,仿佛有一道无形的磁场,吸引着各式各样的人上前打招呼。每一次的点头微笑,每一次的亲切交谈,都让我深刻感受到父亲在人们心中的分量。那份尊重与敬仰,不仅仅是对他学识的认可,更是对他高尚人格的颂扬。
   父亲教书的一生,他不仅仅是在教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精神,一种对人生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执着。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努力奋斗、勤奋学习,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父亲常常在课后与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谈论人生、理想和未来。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智慧和力量,让孩子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挫折中学会坚强。他不仅是学生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和引路人。
   在浩瀚的星空中,父亲虽不耀眼,却默默照亮了一方天地。一位平凡而又不凡的乡村教师。父亲的一生,始终坚守着那份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父亲的教学生涯始于一个乡村小学,那里交通闭塞,生活艰苦。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他追求教育理想的步伐。他深知,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而教育则是开启这扇大门的金钥匙。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洒满大地时,父亲便已经踏上了那条通往学校的乡村小道,他的心中只有那所简陋的学校和渴望知识的孩子们。父亲的脚步坚定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他对教育的责任和使命。父亲所经历的学校,都是偏远乡村,但他也从未抱怨过一句,服从组织调配。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付出是为了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是为了他们能够走出农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求知之火,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他的课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然而,父亲的付出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他深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素养。于是,他时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成长。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教育孩子们要勤奋好学、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然而,父亲的身体却因为长期的劳累而逐渐衰弱。他的脚步变得沉重而缓慢,但他依然坚持每天步行到学校上课。他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和疲惫,但他的眼神却依然坚定而明亮。他用自己的坚持和毅力诠释着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执着和追求。
   每当看到父亲那疲惫而又满足的笑容时,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敬意和感动。我敬佩他的勇气和毅力,也感动于他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和价值,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伟大和崇高。
   在父亲的教学生涯中,有太多的感人故事。有一段时间,他被调往偏远湖区学校,交通不便,生活艰苦。但父亲却从未退缩过,他每天步行几十里小路,只为能够准时赶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他的脚磨破了,但他从未抱怨过一句;他的衣服湿透了,但他从未停下过脚步。他的坚韧和毅力感染了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坚持和付出。
   然而,长期的劳累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也让父亲的身体逐渐垮了下来。在他三十七岁那年,由于长期饥一餐饱一餐,造成脾脏大出血,被同事和乡亲们紧送往武汉市某大医院,当时的脾脏大出血救助手术是一项未攻破的难题,医生告知父亲如果动手术就是试验,必须本人签字同意,父亲毅然决然签字同意做实验。最终医院手术成,成为当时该医院脾脏出血手术成功第一人。出院后,父亲拖着虚弱的身体继续工作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由于身体健康太差,在他四十七岁那年,积劳成疾,他不得不提前退休。一九七八年离开学校的那一刻,他眼中满是不舍和眷恋。但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他的学生们已经能够独立地走向未来。
   父亲的退休,本应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他卸下重担,享受晚年宁静时光的开始。然而,对于他来说,退休并不意味着停止,反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记得一九八一年,那时的我正处于中专求学的关键时期,粮票短缺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一大难题。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毅然决定离开他熟悉的乡村,到城里去做早点生意,赚一点微薄的收入来补贴我的学费。每天凌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薄雾,父亲便已经在热气腾腾的蒸笼前忙碌起来,他的双手在面团和馅料间穿梭,仿佛是在编织着一份沉甸甸的爱。那一年,父亲的身影成为了城市街头的一道风景。他的早点摊虽然简陋,但干净卫生,味道也格外地道。每当有顾客夸赞他的手艺时,父亲总是谦虚地笑笑,然后更加用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我知道,他的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让我能够安心读书,为了让我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一九八三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乡村的生活也迎来了新的变化。父亲带着瘦弱的身体和满心的喜悦回到乡村,开始了他和我母亲共同耕耘的日子。虽然他的身体已经不如年轻时那样强壮,但他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家人的责任却从未改变。他和母亲探讨如何种植各种蔬菜,如何施肥、浇水、除虫。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家里的菜园子总是郁郁葱葱,各种蔬菜应有尽有。这些蔬菜不仅满足了我们一家人的日常需求,还常常成为我们送给亲友的礼物。
   然而,父亲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一九八四年,我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由于工作单位在车站,应酬比较多,我的工资收入入不敷出,当我提出想在城关做童装生意时,他毫不犹豫地放下了手中的锄头,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他陪我一起挑选货源、手推板车货摊、招揽顾客。在他的支持下,我的童装生意逐渐步入正轨。每当看到顾客们满意地离开摊位时,父亲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那些年,父亲成为了我的坚实后盾。他不仅在我的生意上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还在生活中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他常常叮嘱我要注意身体、工作中要诚实守信、要善待他人。他的教诲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而过,转眼间帮我做了七年生意。父亲也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逐渐老去。看他老人家的头发变得花白稀疏,步伐也变得蹒跚迟缓,一九九二年我便中止了摆摊生意,买了一台小客车做客运生意,让他老人家回家休息。
   那时的父亲,已是满头白发,但眼中依旧闪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他看着几个儿子在城里成家立业,心中无比高兴,脸上洋溢着满足和骄傲的笑容。回到村里,他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仿佛绽放出一朵朵盛开的花朵。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时,父亲便会穿上他那件洗得发白的衬衫,拄着拐杖,缓缓地走出家门。他要去三公里外的集镇上,购买一些生活必备品。一路上,他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他的步伐虽然有些蹒跚,但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坚定和从容。从集镇上回来,父亲会扛上锄头,到自家的菜地里去打理一番。他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上的一切。他精心地浇水、施肥、除草,仿佛在照顾自己的孩子一般。每当看到菜地里绿油油的蔬菜,他的脸上都会露出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除了打理菜地,父亲还喜欢到村边的湖沟里去钓鱼。他坐在湖边,静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每当钓到一条鱼时,他都会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地向村民炫耀他的战果。那些时光里,湖边的微风、阳光和父亲的笑容交织在一起,成为了我心中最美的画面。
   夕阳如一位慈祥的老画家,轻轻地在天边铺开一抹温柔的橘红,将宁静的小村庄笼罩在一片祥和之中。我的父亲,一位历经风霜却依旧笑对人生的智者,退休后的生活仿佛被这温暖的余晖温柔地拥抱,变得格外惬意。
   每日午后,当村头的老槐树下洒满斑驳光影,父亲便与几位同村的耄耋之年的老友相约于自家门前。那是一段关于时光与记忆的对话,他们围坐一起,眼神中闪烁着对过往岁月的深刻怀念与自豪。话题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宏伟篇章上,尤其是谈及我们这个曾被打上“地富反坏右”烙印的家庭,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艰难转身,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父亲的话语里,满是感慨与欣慰。他轻轻抚摸着膝上那本泛黄的相册,翻至我金榜题名和弟弟穿军装的那几页,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那一刻的荣耀与喜悦再次涌上心头。“看看这几个孩子,多争气啊!”父亲的话语里满是骄傲,那不仅是对我们弟兄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家族命运转折的深刻感慨。他说,如果不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散了阴霾,哪有我的金榜题名,哪有弟弟参军保家卫国的资格!
   在这样的午后,时间似乎变得缓慢而悠长。父亲与老友们或笑或叹,时而激昂,时而低回,他们的故事如同一条条细流,汇聚成一部关于时代变迁与个人命运的史诗。感激这个时代,让父亲能在晚年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惬意,那些话语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共 612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深情叙述了父亲的一生,也为读者展示了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从父亲的出生,到他的青年时期教书育人,到他协助作者做小生意,到他在山村小路散步,暮色中和村民聊天,在小河边钓鱼,在自家地里种菜除虫……等等,这部画卷缓缓展开,诉说了一个农民子弟的传奇故事。那个年代,那么简陋的条件,却培养出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扎实的学识。父亲不仅是学生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和引路人。当然,父亲成为了作者的坚实后盾。他不仅在我的生意上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还在生活中给予了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文章后半部简述了父亲的两次婚姻,一次因艰苦生活导致妻子英年早逝,六年后才有了作者的母亲,也有了父亲一生的家庭幸福。文章看似平常,却字里行间渗透了对父亲的爱和尊重崇敬。读后使人共鸣。好文,推荐阅读。【敏思编辑:情满珠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4-07-26 10:02:10
  文笔淳朴,主题鲜明,好文共赏!
雪之韵 冰之魂……妍冰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