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晒麦 (散文)

精品 【丁香】晒麦 (散文)


作者:德年黄土地 布衣,31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83发表时间:2024-07-27 17:31:11
摘要:相对来说, 晒麦是时下夏收中耗时最长、用工最多的一道工序。晒麦是很累人的活,但没有象过去收割那么忙。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繁荣,现在农村己没有了过去的土街烂墙,到处是硬化了的街道和通村路,水泥路面成了晒麦的好场地。只要烈日当头,场地宽展,水泥地面的上晒下烤,使麦子一天、最多两天就能晒干归仓, 完成夏收。

现在收麦子已全程机械化了,联合收割机把程序化地劳作简化成一道工序,一次完成了割麦、拉运、碾打、扬场等。把过去的夏收从按月到按天计算,缩短到现在的数小时内完成;机械把夏收分成了收割和晒麦两道工序。割麦是动个嘴,在机主哪里排个队,约个收割时间;抬个胳膊,给机主指个地畔;收割机收割完后,随着的三轮车就会将收好的麦粒拉运到主人指定的地方,等待天气晴朗和场地择机晾晒,人们无需再像过去那样的紧张和劳累。
   相对来说,晒麦是时下夏收中耗时最长、用工最多的一道工序。晒麦是很累人的活,但没有象过去收割那么慌忙。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发展,现在农村己没有了过去的土街烂墙,到处是硬化了的街道和通村公路,水泥路面成了晒麦的好场地。只要烈日当头,场地宽展,水泥地面的上晒下烤特点,使麦子一天最多两天就能晒干归仓,完成夏收。
   记得小时候,晒麦就没那么容易了。早上起来若观察天气晴好或是轮到自家晒麦(每家的场比较小,单家不能碾打晾晒,相邻两三家合场),赶紧到场上扫一遍,也叫漫场,场扫净后就把装好的麦袋子,一袋一袋装上架子车拉到场上(因晒麦场场地小,各家碾打后就先装袋拉回家中)零星散开。等到太阳出来场面晒热后,再把麦子从袋子里散倒到场上,用推耙把麦子推成薄薄一层,再用木晒耙不定时的推搅,让麦子充分暴晒,等到傍晚后再收堆。若天气好,场地允许,就堆到场上,明天再晒;不然就装袋拉回家,择日继续。
   那时侯,都是土场,如下一场雨,就要人工用碌碡光(碾)一次场,这才能保证场光滑,没有浮土,也有利于晒麦。记得有一年天下连阴雨,就割麦、晒麦就达二十多天。
   那个年代,天气预报没有那么准确,况且信息来源少,只有听广播、看天色、凭判断来观察天气,条件好一点的还有收音机听天气预报。
   晒麦前靠人们口口相传的天气预报和观天色而决择。谁也都不敢轻意冒险,夏收时的天是小娃的脸说变就变,若遇天气突变,夏天的雨又大又急,不仅淋湿麦子,还会顺着雨水将麦粒冲的到处都是。
   记得八四年那年,我家的晒麦场在本村涝池岸边南边的坑道里,共有四家场,我们是南边倒数第二家,那里坑道两边的塄坎比较低,相对还好。早晨起来,我和二哥从家里把麦拉到场上,当时村子里是土院土路,家里通往场上的路坑洼不平,一个来回约40分钟,每架子车拉四个袋子(蛇皮袋或口袋。口袋,可装100斤左右的小麦),这样拉了四五回,用了近三个多小时。当时天气幕热,不是太好,加上麦子是刚碾打出来的太湿,想着即是没有太阳倒出来晾一晾也好堆放,就冒险推开。当我俩把所有麦子推开,用木晒耙搅了一遍,刚站到场边准备回家喝口水时,天公不作美,丢起雨点。真是人没走离就火速收麦、装袋、拉回,一直折腾到午后,幸亏是丢了点雨点,没有下大雨,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晒麦,是农家人最操心的事。有时候,早上是炎阳高照,烈日当头,是晒麦的好天气,下午却是乌云密布,一幅大雨来临的样子。当人们早上把麦晒开后,大人们或忙割麦或碾打、或由于夏收的劳累稍是休息,孩子们则反复横竖轮搅,不断重复,使麦子能够均匀受热,盼望很快晒干。
   一般午饭后,大人们则不断的观察天气,若天气没有变化,太阳仍红的象火一样,就叮咛孩子们搅勤些,抓紧好天气。若天上出现云朵,尤其是西北方向黑云出现的时候就赶紧收麦,这时候人们都把心提到嗓子眼一样,紧张得不知所措,生怕麦子被雨淋了。那时全家老小齐上阵,相邻族人均助阵,架子车里放着扫帚、推耙、簸箕、口袋,一路小跑着到晒麦场上,先用推耙、晒耙把麦收堆,接着端簸箕、撑口袋、装袋子。紧张而有序的进行抢收。就连七八十岁的老人、八九岁的孩童、在家有病人的人也都上了场,孩童们帮着老人撑口袋、扎口袋,各尽所能,忙个不停。
   晒麦,要时观老天爷的脸色,智慧的农家人也就总结出了应对的办法。在轮到自家碾场时,或早摊早碾,用后响时间晒一晒;或在碾麦场边角处,趁天气好的时候草草晒上一天麦粒,等下午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抓上一把,拿上几粒,放在嘴里一嚼,有“嘎嘣”的声音,就装袋运回家便于存放待晒,谁也不敢在麦收的那几天既割麦又晒麦,一不小心来场大雨,顾此失彼;稍有闪失,麦就芽了,谁也不敢拿自己辛苦一季的收成跟天气赌一把。
   那个年代,晒麦一般要持续五六天时间,有时候会更长一点。若遇天气化,就要装袋拉回家存放;雨天过后,需要两天好天气先晒场,等场晒干后才能晒麦,麦粒再湿,也只能望场兴叹。
   如果天气持续向好,就在太阳落山以后收堆堆在场里,再用东西遮盖一下,晚上还要有人睡在麦堆旁值守。
   相对近几年来说,晒麦好一些,但今年天不顺当,晒麦是最困难的一年。大多数人是6月1日割的麦,5号才天晴,晒了一天;期间阴雨不断,下的人心慌慌。天气是晴一天,下两天,有时晴一天,下三四天。推开即收,收了又推,好像与阴雨捉迷藏,一直持续到8号后。尽管如此,但人们相对轻松,没有过去那么不辛苦。
   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善,过去的土场已成为历史,街道硬化了晒麦正好。小巧玲珑的电动三轮车、箱式手推车代替了口袋与架子车,轻便快捷,只要不存储,从地里拉回来就卖到收粮点,只需一张装粮铁掀,需要仓储时也是等扬净放凉后再装,无需象过去一样,下午三四点太阳最毒时乘热装袋入库,以防返潮。
   人们挥汗如雨晒麦子的场景已成为过去的历史……
   (原创首发)

共 21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写出了昔日晒麦的场景和不易,那个年代,人工用镰刀收割,又拉回放在场里碾打,然后又在这土场上晒麦,实属不易,一般没有二十天左右就拿不下来。“相对来说,晒麦是时下夏收中耗时最长、用工最多的一道工序。晒麦是很累人的活,但没有象过去收割那么慌忙。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发展,现在农村己没有了过去的土街烂墙,到处是硬化了的街道和通村公路,水泥路面成了晒麦的好场地。只要烈日当头,场地宽展,水泥地面的上晒下烤特点,使麦子一天最多两天就能晒干归仓,完成夏收。”写的多么好,既切合实际,又感人肺腑,作者写意深刻,观察力强。“那时侯,都是土场,如下一场雨,就要人工用碌碡光(碾)一次场,这才能保证场光滑,没有浮土,也有利于晒麦。记得有一年天下连阴雨,就割麦、晒麦就达二十多天。”“那个年代,天气预报没有那么准确,况且信息来源少,只有听广播、看天色、凭判断来观察天气,条件好一点的还有收音机听天气预报。”写的符合现实,读后受益匪浅。作者文字功底深厚,语言功夫好,画面感强,特别是把晒麦,真正写活了。“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善,过去的土场已成为历史,街道硬化了晒麦正好。小巧玲珑的电动三轮车、箱式手推车代替了口袋与架子车,轻便快捷,只要不存储,从地里拉回来就卖到收粮点,只需一张装粮铁掀,需要仓储时也是等扬净放凉后再装,无需象过去一样,下午三四点太阳最毒时乘热装袋入库,以防返潮。”文章收尾也好,写出了现代的变化,也不像过去那样劳累了。好文欣赏,推荐阅读。【丁香编辑 闰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73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闰土        2024-07-27 17:42:14
  晒麦一文,作者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写出了惜日晒麦的不易和艰辛,更写出了自己的晒麦过程,处处打动人心。“那个年代,晒麦一般要持续五六天时间,有时候会更长一点。若遇天气化,就要装袋拉回家存放;雨天过后,需要两天好天气先晒场,等场晒干后才能晒麦,麦粒再湿,也只能望场兴叹。”写的多么好呀?
回复1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4-07-27 23:04:28
  谢谢社长倾情编辑,编按写的相当不错,本人初来咋道,还需社长多多指导,谢谢.
2 楼        文友:闰土        2024-07-27 17:47:55
  农民,打下麦子就要晾晒,作者把晒麦真正写活了,读后感人肺腑,耐人寻味。“晒麦前靠人们口口相传的天气预报和观天色而决择。谁也都不敢轻意冒险,夏收时的天是小娃的脸说变就变,若遇天气突变,夏天的雨又大又急,不仅淋湿麦子,还会顺着雨水将麦粒冲的到处都是。”描写的多么朴实呀?
回复2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4-07-27 23:09:05
  社长言之有理,过去晒麦和今日晒麦截然不同,各有利弊,现在有水泥路和街道,好多了,两三天就晒完了。
3 楼        文友:段引丽        2024-07-27 21:12:57
  “晒麦”写出了农人的心声,写出了晒麦的喜怒哀乐,作者文字功底深厚,语言表达好,点赞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4-07-27 23:10:53
  段总编留言好,初来贵地,还需多指导,谢谢。
4 楼        文友:段引丽        2024-07-27 21:21:20
  晒麦累人又烦重的体力劳动活,现在还有,但和以前大不相同。作者写作手法细腻,感情饱满,有对那个年代的回忆,又有对如今生活的赞扬,文章接地气,耐读,拜读学习了。
回复4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4-07-27 23:13:42
  再次谢谢总编,晒麦实话实说,今非昔比,感谢党的好政策。
5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4-07-27 21:44:27
  感谢社长老师的精彩点评
  
   感谢段老师评论点赞!
6 楼        文友:闰土        2024-07-29 19:45:23
  晒麦今非昔比啊?过去跟今天截然不同,现在再湿的麦,放在水泥路上,上晒下烤,一天就把大水气出了,两三天可以入库了。
7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07-29 21:37:39
  土场晒麦,记忆犹新的往事;土场晒麦,随着时代的变迁,将永远尘封在记忆中。
8 楼        文友:闰土        2024-07-29 22:08:12
  晒麦写的好,接地气,语言朴实,感人肺腑,好文拜读学习。
9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07-29 22:23:49
  土场晒麦,我们的祖辈就是这么自豪而又无可奈何地过来的。我们今天感觉到很纠结很伤感,而对于我们的儿孙来说,纯粹是天方夜谭。
10 楼        文友:闰土        2024-07-31 07:24:20
  热烈祝贺德年黄土地散文《晒麦》获精,这是丁香的骄傲,更是黄土地老师的骄傲,向老师学习。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